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经典散文 > 散文鉴赏 > 读《上海印象》之印象

读《上海印象》之印象

散文
时间:2010-07-06 16:42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禅雨点击:
        

【导读】创新,这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上海世博会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香菊女士散文《上海印象读后感 
  
  香菊的散文《上海印象》似乎写了一幅民俗风情速写画。其画意盈然,幽雅静美中给人一种向往。令人怀念那远去的古色古香与风云变幻中的向往,也令人勾起对这座傲居中国东海之滨的国际大都市的诸多敬仰中的向往!爱慕中的追寻!也会有经历过,亲近过,抚摸过,与她有多多少少的悲欢离合的生活剧中的一枝一叶或是涟漪万千的波澜!
  
  “对于上海的印象”这是个辽阔的话题。因上海在中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其份量太多太重了!上下几千年的上海,岂是几篇文章几部书所能详尽其源其神其貌?
  
  聪明的香菊所写“上海印象”,是站在生活的一个角度,以一个女性的角度,以独特的时代焦距,加上她身临其境沐浴过上海温暖阳光后,从纷繁的印象中拎出与扫描了印象中最深刻的几个印象:孩提时代对上海工业产品(也可以说是国内工业产品中的名牌产品)崇拜与喜爱,对上海知青“偶像”的崇拜,尤以对老上海“马桶交响曲”的欣赏,幽幽的侃了一把。这是民俗画中的一笔重彩亮色。
  
  上海的文化底蕴——海派文化。无论从历史、战争、传统、经济、文化艺术、地理、建筑等等哪个角度,就是用一百部电视剧也难写出上海的全貌啊!一部《上海通志》写了多少年,问世后专家仍憾言:言之难尽!而香菊在“上海印象”文中,却用不到300字,轻轻画了一朵小花,随风摇曳,淡淡飘香!
  
  这或许是聪明中的机警:浓缩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吧!——只谈民俗。民俗中的上海人,上海的男人,上海的女人,上海的流行时装,上海的淮海路……
  收笔一转到如今。“如今,说起上海,最多的话题就是世博会!”这首新世纪全球人类最美妙的乐章,已经在2010年的大上海奏响!这种印象,很轻灵、微妙、简约、快速,这种印象,也很幽智,随心所欲。蜻蜓点水是一个美丽的姿态,静逸中的动态美。民俗画中的抒情,也能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我对上海之印象,也可谓还有点甜酸苦辣辛五味俱全的印象呢!早年从戎常路过上海,总是擦肩而过难觅其神。八十年代进入经济改革大潮,忽然与上海结缘,几乎是三两天跑一趟上海,来去虽说是跨洋沟一样容易,却苦于路途之艰难,坐车屁股坐痛,昏头昏脑一整天还带个小半夜。就是到了上海也是苦于经营业务之琐碎奔波,无瑕于游览观光。九十年代初到上海,却是一住个把星期,虽然很难得去各个名胜景点饱览一下,但毕竟能跑能走能看到上海的很多文化、名胜、艺术、建筑之精华。同时也与很多上海的朋友有了亲切的交往。上海,在我的坎坷人生旅途中,可谓是一个很重要很值得纪念的驿站。
  我对上海之印象,总觉得有“四气”萦绕,经久不散绵远流长:
  
  上海的神气
  中国的工业历史无疑是从手工业开始。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即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上海的工业产品在全国任何地方都是首屈一指,无可争辩地神气活现。有上海货的地方也即标志这里商贸流通生意兴隆,有上海货的人家也蕴含着财源茂盛和财大气粗。自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海关后,到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后沦为殖民主义者的“通商”口岸。百年中列强入侵,上海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主要据点。
  上海的解放才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人民只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就从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畸形发展起来的旧上海,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上海人民以强烈的进取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发展新路,使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你说她神气不神气?
  
  上海的名气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因吴淞江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古时是个渔村。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当地渔民创造了捕鱼工具“扈”,称这一带为沪渎,东晋时在此筑沪渎垒以防海盗,故上海简称“沪”。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贯穿现代上海的黄浦江也称春申江,故上海别称又为“申”。
  上海宋代建镇,元代设县,明代筑城,与其他名城相比,并无辉煌的历史可资炫耀。但它的名气绝不低于中国任何一个古代名城。它的崛起,始于1843年被迫开放,中外商贾云集,东西文化交融,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而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并进身于国际大都市之列。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以浦东开发为起点,面貌更是日新月异,举世瞩目。有人说:中国历史“两千年看西安,五百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如果从中国自立自强,经济腾飞来看,这个排列位子,上海会走在最前面。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倚东海之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向东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与美国的西海岸隔海相望,南临杭州湾,西与富庶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邻,北界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裹,是世界第三大港和中国最大的港口。上海是一个不断发展日渐强盛的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也是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其内外联系广泛,交通、通讯比较发达,正在吸引着国际越来越多注意的目光
  上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上海是近现代中国的“缩影”,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它作为党的诞生地,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光彩。这里曾经荟萃了多少风云人物啊!孙中山、宋庆龄、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鲁迅、李鸿章、蒋介石、宋子文等等。这里的许多不同的住宅不同的建筑大楼里,都留下了这些政治、文化及其他领域的名流名人的足迹。而最令人怀念的是这些名人在这座名城里发生的和上演的一幕幕惊心动魄又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仍然还在绽放出迷人的光采。
  
  上海的洋气
  这个“洋”气与崇洋媚外无关。上海有一种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气质,就是它的"洋气"。
  我想说,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固然留下了难以抹杀的耻辱,但外国商人的涉足,也将西方的文明与先进的思想带到了这座城市。1843年上海开埠,形成了她五方杂处、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色。上海的新兴的金融证券、期货交易、外汇和技术等全国性市场的建立,确立了上海作为全国资源配置中心的地位,同时也加快了上海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步伐。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上海作为新世纪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地位已初步确立!
  今日的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繁华的大上海处处显现着她的独特魅力,令人着迷——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徐家汇大教堂圣诗声声,玉佛寺香烟袅袅;过街楼下的麻将老人,弄堂里的足球少年;群众剧场的沪剧、滑稽戏,大剧院的交响乐、芭蕾舞;老饭店的本帮佳肴,杏花楼的广式粤茶,云南路的各地小吃,红房子的法国大菜,小绍兴的三黄鸡,美国的肯德基;上海老街的茶馆,衡山路的酒吧,中西合璧,新欢旧爱,各有各的精彩。夜幕降临,霓虹闪耀,夜上海粉墨登场,和平饭店的爵士乐,豫园的丝竹音乐,让人追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的旧梦,而现代迪斯科的节奏,遍地开花的网吧,又把人带回了21世纪的现代文明……
  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
  21世纪的上海,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汇合,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无一不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新世纪的上海是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的标本。而“国际化”不正是“洋”的别称么!
  
  上海的傲气
  上海是骄傲的。它有骄傲的资本。上海人也是骄傲的。他们似乎也有骄傲的资本。就如香菊“上海印象”中的上海男人与上海女人男人不仅是精刮刮,女人也不仅是软绵绵。他们都会有一种“傲视天下的派头”。“由于长期受到海派文化的影响,她们见多识广,形成了细润、精致、灵秀、聪明、干练,以善理财著称。”上海人对外地人常常会有居高临下,高人一等的姿态。尤其对听不懂上海话的人。
  
  上海值得骄傲的确是很多,并不仅仅是“阿拉”方言的神秘。也不仅仅是那些高耸云端的“火柴盒”。
  上海老街的骄傲或许使你有些叹服。当你一走进上海老街,仿佛回到100年前上海的繁华集市。这条豫园商业旅游区内风格独具的,集旅游观光、购物消费、体闲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特色街,历史上曾以庙前大街为名,汇集了一批上海最早的钱庄、金店、银楼、酒肆、茶馆、戏楼、商行,一直是连接十六铺(小东门)和城隍庙、豫园地区的人流走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沿街人文景观使其拥有丰富的商业文化底蕴。
  上海老街,原名方浜中路,西起河南南路,东至人民路,全长825米,由西到东的建筑风格和业态布局展示了老上海从明清向民国直至西洋文化涌入时期的一段历史文化的演变。全街的商业经营以传统特色行业为主流,突出传统民俗文化,营造海派文化氛围。
  上海老街以馆驿街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经过装饰和改造,保留了清末民国初年的民居特色,老街两侧恢复了花格窗、排门板、范氏栏杆、落地摇杆门等,再配以屋顶上的飞檐翘角,花边滴水和马头墙。西段的房屋外立面仿明清建筑,突出上海老城厢的民俗风情。
  上海老街重现了童涵春、老同盛、吴良材、万有全、裘天宝、老上海茶馆、德顺酒菜馆、春风得意楼、西施豆腐房、丁娘子布庄、荣顺馆、博印堂等百年老店,同时开设丹凤茶楼、名医堂等富有传统特色的商铺。它和北侧的“明星街”一起向您呈现出老上海商旅百业、市井百态的一幅“清明上河图”。
  
  上海世博
  迈入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21世纪的上海,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汇合,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无一不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新世纪的上海是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的标本,她将热情地欢迎着世界各国朋友们的到来!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自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具有悠久东方文明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国际交往、崇尚世界和平的国度。中国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据资料预计,2010年的全球总人口将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创新,这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上海世博会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之歌《在你身边》将由香港著名歌手陈奕迅演唱,那贴近人心的悠扬旋律,“无处不在”的鼓舞与关怀,回馈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将感染每一个人,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外国人,每一个地球人!
  我想,是的,心和心的靠近,使城市的脉搏更强劲,汇聚众人的力量,就能打开时代的大门!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未来就能看得见。每一个感动的画面,都是壮观的盛典!让我们以无比激动与欢乐的心情,迎接这“每一个感动的画面”,用勇敢的坚持,让骄傲的回忆欢庆祖国,欢庆大上海壮观的盛典!上海世博会将给每个人留下最为深刻的美好印象”!
  
  2010年3月6日

责任编辑叶子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禅雨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0-06-13 11:06 最后登录:2016-02-26 21:02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