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媒体已发文章 > 拾金不昧为何反遭人们质疑

拾金不昧为何反遭人们质疑

时间:2010-09-29 12:51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空中飞点击:
        

【导读】:当今社会有些人不再认同善意和良知,只认同权力和金钱的现状,这是多么的可悲。在一味追求金钱权利的有钱人中,我们恐怕再也找不到几个在精神层面可以和拾荒老人相比的人,毫无疑问这就是精神力量的差距。

  湖南作家网报道:18日早上,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一名七旬老太拾荒时捡到7000元现金,虽然老人当时又冷又饿,但她毫不犹豫地将钱交给警方,宁愿借一元钱吃早饭,也绝不贪遗财一分。将钱交给铁山警方等待失主认领(12月21日成都商报)。老太郭冬容家住铁山区三岔路村,每天坚持步行锻炼身体,并顺便拾一些废品卖钱补贴家用。不仅可以自食其力,而且还可以保护环境。这一天,她和往常一样提着菜篮子来到尖林山,却在山路边一水沟旁发现一个鼓囊囊的袋子,打开一看里面有很多钱。她一生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多钱,拿起后没有数,急忙走到九龙派出所,交给了值班民警张光喜,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
  
  民警连忙做笔录,清点现钞,在老人的引导下,民警又驱车赶到事发现场做了勘查,当办完所有手续后,已是上午9点多了。这时,郭老太不好意思地问值班民警:“同志,我还没过早,你可不可以借我一元钱,买两个馒头吃?”派出所民警和来所办事的群众得知她宁愿借一元钱过早,也未动袋中分文,大家被她的高贵品质所感动,纷纷解囊,可郭老太固执地只要借民警一元钱就走了。这段新闻报道后,有人质疑说三道四,说这纯是虚构的。正如网友李振忠所说:若发生在雷锋那个年代,相信就不会有人觉得奇怪,而是一种最平常的事,因为类似的捡钱而还钱的“新闻”实在是太多了。那时候的人们有一种冲动,那就是随时随地都希望自己捡钱或者捡到公家的物品。然后当一回雷锋,将失物送回到原属单位,然后就有了学雷锋看行动的本钱。这是一种做人的品质反映,是一种比奖章还贵重的奖赏,因此无数的人们积极追求拾金不昧的境界。
  
  拾金不昧遭质疑,说明我们的道德出现了问题。上个月《扬子晚报》报道:11月26日:卖豆饼的59岁老妇人捡到1700元现金。在她几经周折找到失主后,失主坚称丢的是8200元,要求她返还另外6500元。她还被失主告上了法庭。如果说“拾金者”涉嫌侵占,从法律角度上讲,那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道德层面上讲,失主似有不妥之处,若能拿出证据,证明当天所丢数目是所说数目倒还好,但此举动让人很不爽。以后谁还敢做好事啊?现实这是这么的无奈,说明人性的缺失。不管是拾金者私藏还是失主嫁祸,都反映了一个不道德现实。再试想,如果拾金者要私藏,何必找失主?那么这里面的猫腻是谁在玩呢?恐怕只有失主自己知道。万一是失主自己也搞错了,又折腾了谁?做好事反到受伤害。做好事受委屈,说明世风日下,信任危机。拾金不昧作为一种美德,任何人都无权要求它成为责任和义务。作为失主,接到别人归还的现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感谢,而不是清点钱款后立刻翻脸,这样做是很没有道德的。而且,即使钱款有缺损,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对待,这同样也是一种修养。人们更期待着对诸如“拾金不昧”之美德进行立法,这样更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各种美德的履行和认可,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以来,道德问题一直是困扰国人、牵动国人神经的最敏感问题之一。关于道德滑坡问题的讨论此起彼伏,尤其是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列,作为国家治国方略以来,道德问题更是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物质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精神的富足。相反,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投机钻营、溜须拍马等字眼,现身于世间万象。那些朴素的字眼,诸如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等,似乎有逐渐被淡化的倾向。从社会层面来看,要搞好社会公德建设,最关键的是要在制度安排上多做些文章。对于道德建设而言,思想教育和社会动员必不可少。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法治社会来说,一个好的制度更重要。这个制度应当能够切实保证:违背社会公德者不仅要在道义上付出代价,而且,在经济等各个方面,也要付出同样的代价。相反,对于那些社会公德的遵守者,应当给予各种奖励,至少不应出现“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不应该拾金不昧却成为被告,或受到质疑。近年来,我们的社会在制度安排上已做了许多努力,但仍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面对一个连馒头都买不起的拾荒老人,她拾金不昧的举动实在让人赞叹和敬仰。看过这条新闻我们都来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换成我们是那位饥寒交迫的老人,我们会义无反顾的将拾到的钱交出去吗?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能做到拾金不昧吗?“有些比金子还宝贵的东西已经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泯灭了,包括我。”这是济南的一位网友道出的心里话。能持这种观点的人心灵其实仍然是金子,因为他们还有一颗向上的理想心,还有一种跳出铜臭追求真理的渴望,只要真心实意希望自己也成为那位拾金不昧的老人,其心灵才是可造可感的心灵。然而,可怕的是某些人的心灵早已经在追逐铜臭的路上堕落于深渊,无可救药。
  
  宁愿借一元钱吃早饭,也绝不贪遗财一分,拾荒老太的义举正在网上引发热议。事情发生后,多数人的注意力也正是集中在此,毕竟在这“不敢捡钱”情绪不时敲打人们心灵的当下,老太太的义举泛起层层的社会暖色,也让人们反思内心的道德瑕疵。但是若只看到这一面,则不禁让人有些心酸。与单个的拾金不昧事件相比,社会对事件的审视角度,公众对事件本身的情绪看法,无疑在更大的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对拾金不昧的关注折射出社会对于道德建设的反思与看重。这个事件中,如果只看到了拾荒老太的义举,则不禁是一种错位的美丽。因为我们只看到了美德,却没有看到那个已经七旬的老太,她却每天步行到附近的山上,一路捡拾垃圾,忽视了拾荒老太太生活的窘境。而本该,我们更应该看到,至少不能忽视一个七旬老人仍然拾荒维持生活,说明她很困难。看到拾金不昧,我们注重于道德,而忽视品德背后老人的窘迫,则不利于我们对这样一个群体的关注,更不利于对农村老龄人口社会保障的完善与推进。
  
  当我们知道拾金不昧者周翠兰不仅没有受到赞扬反成被告,郭老太拾荒检钱上交存质疑,当我们知道南京彭宇案的审判结果,当我们耳闻钓鱼执法,这一件件让人心寒的事告诉我们,当前这个社会不是缺乏好人,而是缺乏让好人生存的土壤和风气。中国在六十年代都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种可望不可即的完美境界已经一去不复还了。取而代之的是利欲熏心,为了金钱无所不用其极。伴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美德逐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漫漫消失,眼下的人以追求物质享受为快乐,奉献精神开始遗忘
  
  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义举,而看不到七旬老太太每天的拾荒生活,也未尝不是一种遗憾。靠拾荒映衬出的拾金不昧是更高的光焰,不管生活是怎样的辛酸,可她仍然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还能说这是“瞎编”的故事吗。有人提出给这位老人评选感动中国的候选人物,其实这并无不可。当一代或者超过一代的人们不懂得什么叫拾金不昧,不懂得拾金不昧的真正含义的时候,以郭老太为道德的楷模,实在是一面难得的旗帜。没有必要再给她附加任何“闪光”的内容,只这一次拾金不昧的感人事实就足够了。
  
  有人说,看问题的角度决定着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无道理。拾金不昧的色彩可能很快过去,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倒是更愿意看到七旬的老太太不用再去拾荒。她的老年生活有更多的保障,不用为生活烦恼。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能否让道德高尚的人,尽快得到有力的救助,而这就需要社会保障的改革完善与持续推进。当她独自面对7000元,并且自己身无分文,饥肠辘辘的时候,能毫不动心,这个举动足以感动我们大家。她已经不单纯是书面上的崇高和伟大,也不纯粹是理论上的无私和仗义,她是5000年中华文明陶冶下的慈悲和善良中国并不缺少道德资源,我们最需要的是行动能力,在实际中践行道德标语的道德行动能力。有人说,如今道德滑坡,不是指道德观念的滑坡,而是指道德实践的滑坡。很多人并不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而是对于具体行动裹足不前、难以实施。比如,有人背后谈论起道德问题来振振有词、慷慨激昂,听到见死不救的事情时也非常气愤。但事情轮到自己头上时,却和其他人一样该出手时不出手躲路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严重脱钩。如果在马路上看到一包钱,当时旁边没有人看见,多数人很有可能选择“私吞”。对于从天而降的馅饼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为之心动。而对于弯腰即得的钱包,又怎能抵挡得住诱惑,可郭老太做到了。我们不是提倡学习雷锋吗?学习雷锋好榜样,这一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歌曲为几代人所熟知。成千上万的好人好事也在那个时代涌现出来。在呼唤雷锋精神的同时,我们也在寻找雷锋、挖掘雷锋的典型事迹。而事实上雷锋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
  
  当今社会有些人不再认同善意和良知,只认同权力和金钱的现状,这是多么的可悲。在一味追求金钱权利的有钱人中,我们恐怕再也找不到几个在精神层面可以和拾荒老人相比的人,毫无疑问这就是精神力量的差距。难道说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真的就不能和谐统一吗?我们在享受物质世界所给与的一切便利和舒适时,是否必然丢掉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到底我们的社会出了什么问题,才导致拾金不昧的行为变得非常稀有?拾金不昧正从平常的故事演变为“瞎编”的故事,这岂不正折射了道德严重危机吗?有评论认为,拾到钱,失主应当给予拾金者以多少比例的补偿。但这个“补偿”的意义又在哪里?道德的事,经过金钱的杠杆竟然演变为“有偿”。南京乃至各地的老人跌倒了无人敢扶,据说是来源于“彭宇案”的警示。当道德的天平向自私倾斜的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压倒道德天平的稻草。为何郭老太拾金不昧反遭人们质疑?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道德正在滑坡,而“稻草”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
  
  (2009-12-23 00:12:13)

责任编辑:田少宇】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29)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空中飞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签约作家 注册时间:2010-09-05 02:09 最后登录:2015-06-04 12:06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