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节日散文 > 中年醉梦痴话过年

中年醉梦痴话过年

散文
时间:2014-02-12 10:26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弹剑滏阳踏歌点击:
        

  中年醉梦痴话过年
  
  编辑
  
  对于中年人来说,时间就像紧跟在身后的青面獠牙怪兽,让你时而感觉惊恐、时而埋首麻木前行而不敢回头,不经意间抬头前视前方不远处已是人生必须跳下的万丈玉宇琼楼。时间过得真快,这一年一年,就好似时间怪兽那时时敲打在身上的皮鞭,让人身心俱痛且疲且惧。啊!原来时间就是用来毁灭肉体、摧残精神的。所以,在这年关的新梦中,总是在颤栗中惊醒,思虑自己的前半截人生的一事无成、碌碌无为、糊里糊涂、华发已生却无果无途。睡梦中时光倒流,总是回到自己的童年,影像出那一幕幕清晰明了而又生动有趣的儿时旧事。
  
  我总是固执地认为,人这一生,在脑海里烙印最深刻的,一个是充满幼稚童趣的童年时光,一个是甜蜜但又很令人心酸的初恋。其中童年时期的过年在童年时光中占据极大的比重。在那个物资匮乏,需要依靠凭票证购买的艰苦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过年是人们最重要的大事,人这一年的艰辛、劳累、苦难和省吃俭用都要在过新年这二十多天中化作快乐释放出来,那是中国的狂欢节。再理智的、再精打细算的人都会挥霍一回,享乐一回、豪放一回,把自己对幸福的追求的潜能都释放一回。不论过完年后也许会因此入不敷出而饿肚子、冻身子。
  
  每年进了腊月,冬闲两月的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过年的白面,小米面,黍米面,那时农村还没通电,有几副石头碾磨,勤快而且性急的女人就会早早地问好人家的碾磨,起早贪黑的去挨个磨面,那是一个力气活,需要人力推动沉重的碾子,把放在磨盘上的米和麦粒压碎,压细,还要用笤帚不停地扫动,磨完后还要把没压碎磨细的残渣继续放在磨盘上碾压。推动巨大而沉重的碾子是一个重体力活,一些妇女会累的汗珠滚滚,在冬天寒冷的北风里冒着喧腾的热气。但她们却很快乐,因为谁家磨得面多,磨得面种类多,就显示这家生活的充实而富足。其他挨个等着磨面的就会啧啧惊叹声中一边埋怨自己的那懒汉不出力,分的粮食少,一边过来帮忙推碾子扫面。在我的印象中推碾子磨面赶了个尾巴,所以很模糊。只记得母亲有一年焦急的到处找碾磨,都挨不上个了,最后在村西一家跟人说好了,挤了个晚上的空闲借了个灯笼,带着我大姐和二姐去磨面,磨到很晚,我二姐帮着我母亲推碾子推着推着就睡着了,那时自己也就四五岁,我姐他们也就十来岁,都很小,我是在那家睡着了,醒来时是母亲背着面粉,大姐领着我,背着麸皮,二姐拿着笤帚和簸箕,提着灯笼,在昏黄的月光下,在沉寂的,低矮的村落的街道上急急忙忙的朝村东的家赶,母亲对二姐磨蹭的责骂声和二姐委屈的嘀咕声犹在耳畔。这种景象常常挤进我的梦中,定格在脑海深处,在梦中是那么鲜明和真切。虽然这已过去三十多年,母亲也已仙逝几年,二姐也已做婆婆了。后来各村有了机器磨,用柴油机器带动,碾的又细又快又省力,人们就不发那么大愁了。我村的机器磨是大队出资配置的,属集体财产,谁碾面就出个油钱,但很快就黄了,也不知什么原因。原来是一个六零年离城返家支援老家建设的一个爱骂街的机械工管着,曾经很风光了一段时间,机器磨停工后每天就听见他在骂街。这个爱喝酒,爱骂人,特别爱骂自己的女人,爱捕鱼摸虾,爱和女人开荤笑话的诙谐老人也早已仙逝多年了。
  
  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的。俗话说,腊七腊八,出门冻杀。这几天一般北方呼啸,冰天雪地,朔风如刀,所以这几天大家基本不出门,就是在家围着被窝唠闲嗑。家里的妇女操持准备腊八粥的材料,好在腊八早晨这顿早餐痛快淋漓的喝上几大碗热腾腾、黏糊糊、甜溜溜的腊八粥。作料一般八样,当然有的有创新,样式更多,但甜枣、红小豆、绿豆、黄豆、小米这些北方的农产品是必放的。北方人喜欢喝粥,吸吸溜溜大声的喝,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喝粥既能饱肚子,暖身子,还节省粮食。几千年来喝粥成了北方的主要饮食,而且如果气候不发生大的变化,我想棒子面粥还会永久持续下去,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人们养了一年的猪如果不交到屠宰社卖点油盐酱醋钱,就会雇人宰杀,自己留些然后卖给别人点。那时我们村宰猪的屠户是从河南逃荒来的外地佬,属被镇压的牛鬼蛇神类。人高马大,侉声侉气,娶了我村的一个气齁齁的形体和模样都像猴子的一个病秧子女人,算落了户。这个人力气大,热心肠,多才多艺,会杀猪宰羊,会炸油条,会唱戏。平常很低调,只有到了年关宰杀猪羊时才意气风发,指挥一些杂役搭架、砌灶、架锅、劈柴、上水、烧火、捆猪。杀猪时,这人短衣襟小打扮全身利落,撸起袖子,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在磨刀石上唰唰蹭几下,指挥别人抬起猪,放在案板,按下猪头,露出猪脖子,一刀下去,直捅心脏,那疯狂扭动狂嚎的猪就戛然无声了,那血如柱喷出射在瓦盆里。(那是用来蒸血糕的)然后下锅褪毛,开膛剔骨,猪大肠和五毛钱的手工费是杀一头猪的费用。当时有些家庭舍不得猪大肠和五毛钱,自己宰杀,结果上演猪没宰成跑了猪的闹剧,那红旗谱上老驴儿宰猪的事就在我们村上演过,一时成为笑谈。而且每年其他村也时常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人都没有什么充裕的吃食,那畜类就只能吃些泔水麸子青草了,猪也是散养,满村乱窜,所以猪养了一年才一百四五十斤,瘦瘦的。不像现在圈养的猪每天都是搭配饲料,整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三四个月就涨到二百三四十斤。那个年代人们都喜欢吃肥肉膘的中间肋,不喜欢吃没膘的后臀。跟现在正好相反,这就是时代的进步,人们在温饱的基础上有了观念的更新,更高的追求。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这天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上天向天帝报告人间情况。每一家为了让二位神仙上天说自己家的好话,就把蜜或者红糖抹在这二位的嘴上,我母亲是虔诚向佛,那时要跪拜上香,念念有词,然后小心翼翼的从灶台下揭下来,焚烧送两位老神仙上天言好事。这天也是我们小范临年的第一个大集,人们纷纷奔向小范县城,小子买炮,姑娘买花,买甘蔗,买糖果,买各种过年的用品。这时年前购物达到一个小高潮。
  
  腊月二十四请扫门庭,把自己的居室打扫干净。那时的屋内墙面都是黄泥抹墙,因为灶室和炕洞想通、灶房和卧室相连,每天烟熏火燎就被油烟熏得黑乎乎的。而且塔灰遍布,那时很少有白灰抹墙的,墙面很容易碱化成粉面状,所以清扫就像打仗,尘土飞扬、乌烟瘴气。清扫前需要把屋里的被褥拿出晾晒,瓶瓶罐罐搬出来,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彻底扫一遍。一般要扫出几大筐土来。扫完后再把提前清洗浆好的被单炕单铺上,贴上大红大绿的年画,立刻低矮拥挤的土屋里就焕然一新,清爽干净,令人身心振奋。那时的年画题材丰富,我们武强是年画之乡,制作队伍人才济济,精品纷出,寓意吉祥富贵平安等,远销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年集上的年画摊摆出几里地去,每家每户都要买回几张给自己的黑乎乎的屋里添光增彩,熠熠生辉。俗话说“武强年画一年鼓一张,不知落到哪一家”,这美好的愿望让那贫苦的人们通过买几张年画希望美梦成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腊月二十六是年关最大的一个年集,这时节前购物达到高潮。人流涌动,人满为患,连接滏阳河东西的那四百年的木桥上更是人车相叠,寸步难行,木桥晃动、人喊马嘶。最热闹、最招惹人的就数炮仗市为最。在炮仗市上,骡子马车排成十多溜,卖户头箍白毛巾,麻绳扎紧黑棉袄。遇到几家较劲,卖到兴处就会脱下黑棉袄,赤着上身,挥动一丈多长的竹竿,。竹竿头上的缯头寸编噼啪炸响,黄烟滚滚,然后舞动手臂,晃动身材,激情演讲,车下就有很多观客和买众,会齐声吆喝,大声叫好,然后蜂拥而上,像钱不是钱似的扔过去,抢过一挂挂的鞭炮来。还有专卖二踢脚雷子的,二踢脚文静,不缯头,不如缯头的雷子炸的响。那时都是手拿着二踢脚或者雷子放,手持二踢脚,转几个圈,挥臂高呼,夸赞自己的东西打得高,炸的响。夸张化的点燃引信,一声炸响,一团黄烟,二踢脚腾空而起,直冲云霄,周围也是一片喝彩。还有卖花炮的,品种包括泥窝窝、轰天雷、钻天猴、摔炮,手雷等二十多个品种。随着八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和包产到户,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大大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农业连年丰收,而且税负在开始几年中也很轻,农民收入猛增,激活了农民的购物热情。怎样才能显示自己生活越来越好节节高呢,那就买炮仗吧。谁家炮仗打得高放的响,花炮放的色彩斑斓,就显得谁家日子红红火火,来年五谷丰登。孩子们,包括半大小子,甚至一些女孩子,都是放炮仗花炮的好手。放的花样翻新,放的惊心动魄。
  
  腊月二十七把肉熏。这天要把买来的肉切成方块放在铁锅里,用硬柴火填在黄泥和着麦麸砌的灶底下旺火煮开,然后文火烧,直到把肉炖熟,炖烂。然后一家老小啃猪骨头上的肉,那肉又香又有劲头。真是咀嚼的满嘴流油,齿颊生香,人生美味至此而极啊!把汤捞出,等到烧菜做面食时那是很好的作料。肉要放到铁篦子上用红糖熏,做成腊肉等到来年慢慢吃。还要剩下些生肉用来做肉馅,炒肉菜。这天一般也要宰杀鸡鸭鱼鹅,一块炖煮熏烤。记得杀鸡杀的都是自己散养的老笨鸡,当然还有花公鸡。爱美爱玩的女孩子央求自己的父亲把鸡脖子和鸡尾巴上的翎毛摘下做美丽的鸡毛毽子。踢毽子跳皮筋是当时过年时女孩子必玩的游戏活动。
  
  腊月二十八做面食。把一年来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白面精工细作成各种面食。记得母亲是做面食的好手,做年糕,花糕,粘窝窝、馍馍团,花卷、糖包、各种活灵活现的小动物。用红墨汁嘟上红点。最好吃的还是血糕,发好的白面,掺上猪血,小米面,老汤、花椒面、葱花蒜瓣、肥肉块等十几种作料。用力和匀,放在蒸屉上蒸,等那香味从笼屉里钻出来时,把人的口水也诱出来了。那时民风淳朴,都住在平房院落,做出什么觉得好吃的东西,要互相赠送,交流心得和经验。这几天大人小孩也是走家串户,借东借西,上手帮工,兼顾品尝各家的美食和品评各家的做工和味道。这天还炸豆腐丸子,炸豆腐片、炸带鱼,炸果子、烙小米面煎饼。那时人最爱吃的是白面馍馍,谁也不爱吃这小米面烙的金黄的煎饼,只是蘸着菜汤吃去填补那白面馒头够不着的肚子。但到现在用两盘铁烙子烙的小米面煎饼已成为珍稀食品,其价格远远超过白面馒头,并且现在这铁烙子也很少见了。呜呼哀哉,时变事变,真是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腊月二十九是小范最后一个年集,这天如果不是最后一天,有大年三十的话,人们还要上集市里买些挂捞。这天的物品价格变化瞬息万变,人们在这一天的购物中也体会过山般的刺激。
  
  腊月三十是旧历的最后一天,人们早晨要早早从土炕上起来,准备中午饭食。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要炖肉菜:一锅是素雅的白菜粉条豆腐,一锅是肉块,蘑菇、丸子。烧烤烹炸的鸡鸭鹅肉也要摆上,各种面食也要摆全。中午饭要先上供,敬各路神仙菩萨。母亲极其虔诚的上香磕头祷告,拜完后就放鞭点炮,谁家放的早放的惊天动地,谁家来年就预示着大吉大利。所以这天的中午饭都吃的很早,一般不到中午十二点就吃完了。下午长辈要领着男性子孙,带着鞭炮和贡品、烧纸纸钱到坟上给自己的祖辈上坟。阳世间过年、阴世间也过年吧!一同欢度新年。回来后要打扫庭院和街道卫生,搽玻璃,油漆大门,贴春联,让自己的家在新年焕然一新,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开始。下午要把饺子包好,晚上事先煮几个,合着面条,叫龙抓猪,尝尝饺子的咸淡香腻。三十晚上放鞭的放鞭,放花炮的放花炮,姹紫嫣红、炮声隆隆,黑色的夜空里光芒闪烁,星星都失去光彩。所有屋舍的灯要点上,真是家家灯光摇曳,庭院生辉。那时没有电视也没有春晚,妇女们提前到各家磕头拜年问候吉祥平安。孩子们则是放鞭放炮,捉迷藏,颠跑到整个村子和麦场。
  
  新年初一早晨一般四点半左右就起床,都换上新衣服。用新水和最好的柴禾煮饺子,煮熟饺子后先敬候各路神仙菩萨,照样烧香磕头祷告,然后就吩咐自家的男丁放鞭放炮,男丁要给自己的父母跪拜祝贺新年,然后全家才大快朵颐,吃这一年中最好吃的一顿年夜饭--饺子。大部分是一个肉丸的,咬上去满嘴流油,蘸着放香油点的香醋吃,通常里面还放上钢镚儿,谁吃到谁就会在今年顺顺利利、心想事成。老人们谁吃的多就说明谁身体健康,这也是天亮后来拜年的乡亲本族当家们常问候的一句话。吃完饺子就涨一岁了,大人通常告诫自家的小孩子记住自己的新岁数,别老念旧黄历了。然后要准备香烟、糖果,茶水等,等待自己的子侄儿孙当家伙族乡亲来拜年。
  
  天刚麻麻亮,就有人走动互相拜年了,本家伙族的通常聚在一块,走遍整个村子,那头是真磕的,不像现在举举手就得了。大年初一是不允许动刀剪的,不吉利。大年初一中午和晚上一般油煎饺子。
  
  大年初二外甥回姥姥家拜年,照例买些礼品磕头、喝酒、吃舅舅家留下来的三十晚上的饺子,这叫新年见面饺子。
  
  大年初三去姑姨家拜年、顺带其他亲戚家。照例喝酒吃肉吃果子花生糖果,不一而足。
  
  大年初四女婿女儿回娘家。女婿是贵戚,要好好招待,当然女婿的礼品也是很隆重的。
  
  大年初五是破五。这天照例吃饺子,放鞭放炮,过完这一天,人们就可以干活了。当然那时人们比较清闲,生活节奏缓慢,是没有什么活可做的,这时一般找个背风的地方晒太阳、唠闲嗑,凑够人后就去打扑克、搂纸牌。那时县电影院还在老桥东道北,下桥一拐就是,通常请本县戏团的唱几天老梆子或者京剧。还经常演几场电影,放些场次的香港武打录像。孩子们照例放从整编上偷偷摘下的散炮,一个个的放。不响的就拆开点药火。捉迷藏、满村乱窜,甚至跑到外村。各村开坷垃仗、比武摔跤、放野火、砸砖、弹玻璃球、推铁圈、掏家雀、不一而足,自在充实。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这天是过年最后一天也是最热闹的收尾。正月十四要熬肉菜,吃白面馒头。一般到这天面食都吃的差不多了,要重新蒸馒头。这天新馒头新白菜粉条丸子肉菜,还有些鸡肉鱼肉,人们怀着留恋和憧憬,把肚子填的饱饱的。十五中午则吃饺子,放鞭炮。晚上则吃元宵,放花炮,这天的花炮是除了除夕晚上放的最多的一次,人们把压箱底的花炮搬出来大放特放,这天也成了除夕夜之后最热闹的一晚,有的家庭重新挂上煤油灯笼,昏黄的灯光把明月下的低矮错落的村庄照的影影焯焯,斑驳陆离,很有些迷离仙境的感觉。
  
  再有年的尾曲就是正月二十五打囤了,这时农田已经开始操作,人们只是在早晨在天井当院中央开阔地画一个粮囤,周围撒一圈灶膛里精选的柴灰,然后念念有词。早餐照例吃饺子,放些鞭炮,然后就得去生产队上工去了。打囤虽然寓意五谷丰登,瓮满囤流,要把囤打结实。但那时承粮食的器具都是干瘪的,人们美好愿望总是难以实现。只是包产到户几年后这种窘境很快改变,好的政策解放生产力,释放人们的劳动激情和激发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如果还有意犹未尽的话,那就再补个节,二月二龙抬头,但这天北方不怎么重视,吃碗面就得了,不像别的节日要吃饺子。这时农活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人们对这个节很淡漠,有什么活动的话就是理理发,算剃龙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家经济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西风东进,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习俗发生了难以置信的变化。过年也改称过春节了,年味淡的几乎至无。过年的炮仗市嫌污染环境,已早早取缔了。年画也已进入工艺品行列,大众都在买些精装的国画或者油画。肉要精瘦的后臀,肥肉吃了要增加三高,现在大胖子太多了,还是不吃肥肉为妙吧,人门不再过年买很多肉,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买,而且要到肉食店里买品牌肉,干净卫生,吃着放心。那些花样繁多的面食技艺也失传了,人们也不蒸馒头了,就是到市场买,总而言之,自己不用动手,都到集市上操办。利用年前年后这几天假期就是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有些家庭就外出旅游。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很多到饭店预订,自己去了交钱吃就行了。拜神上香的少了,玩牌赌博的多了,大人小孩都是网虫,大都足不出户。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人们过年人情债太重,人们苦不堪言,对年有一种恐惧感。现在人人害怕过年,对年有一恐惧感。
  
  短短几十年光阴,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难以置信,社会的发展裹挟着人们随波逐流,人人都难以自立,空虚乏味。这时就还念那三十年前过年的种种年俗和乐趣。时空不会倒转,在前行的道路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国家软实力写入十八大公告。国家正从战略高度,带头提倡古老优秀的年俗文化,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大力保护和尽力避免某些民俗任其自生自灭。各个组织纷纷行动起来,担当中国优秀民俗的倡导者、传承者,践行者的重任。让中华文化这个古老优质文化发扬光大,远播世界、名扬海外。让中国文化软实力屹立于世界先进行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更有热血和激情。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50%
待提高
(1)
5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端午忆屈原,忠魂万古香

    端午忆屈原,忠魂万古香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又是龙舟竞渡,棕子飘香,千家万户喝雄...

  • 一枚枯叶会春风

    一枚枯叶会春风 ——疫情肆虐,整理过往的文字,感谢节令和春风 春节到来,虽说还需要...

  • 母亲的话语

    从母亲的话语里,我深深地体味到:女儿的美丽是母亲的喜悦,女儿的成功是母亲的骄傲...

  • 十代结弦,一生悬念

    光斑交错在纸上,又是着落光的一页。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看到了你,只一眼,便...

  • 填仓有梦喜乐多

    填仓节,这一传统民间习俗,永远是温馨的,可爱的,倾注着全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

  • 冬日囚笼

    一种歌声,一种时代。一段人生,一种心态。在冬天呼啸的北风中,卧室这狭小的天地,方...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