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励志散文 > 人生是一门修行艺术

人生是一门修行艺术

散文
时间:2015-09-26 10:41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衣·水云天点击:
        
  人生是一门修行艺术
  
  ----记好友黄识安
  
  *张天瑞
  
  好友黄识安近照(黄识安,原名黄智安,知名青年书法家)
  
  黄识安书法作品(二幅)

  
  识安兄是我高中时的同窗,与其交往二十余载了,可谓交情甚笃。按时下时髦的说法,那是一种“男闺蜜”关系。自然我对于他的为人处事,甚至于他的性情品格,乃至人生定位和追索是有着较为周详了解的。
  
  旁人看来,识安是一个深居简出的书法家,骨子里透着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桀骜和清高。也因为他曾推却了不少社交活动和觥筹交错的应酬,而怠慢了一些朋友和圈里的人,给别人留下一种自命不凡、自诩清高的印象。更为可笑的是,居然有人说他是浪荡子弟,并添油加醋的妄以诽谤。空穴来风的流言蜚语,着实让人哭笑不得,深感人言可畏。每听到这些浮夸言词,构陷虚事,我无不激愤,大叹世事无常,人心不古。而识安,只是抿嘴一笑,说句“人生在世,谁能不被人议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一切随缘去”,其豁达的胸襟,令人敬仰,这或是得益于他多年参悟经书禅理的缘故。难怪多位大德高僧、文化名流及各行前辈都愿与识安成为莫逆之交、忘年之交。
  
  直至2008年开始,识安用了几年时间陆续出了《智安妙墨》、《历代名家碑帖集字对联》(三十卷)、《禅心翰迹》、《智愚相安》等三十余本书法专业书籍,并在全国各大书店热销且多次再版,同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许多大学图书馆都有收藏,才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书画界同行的极大震动和关注。一位书画界前辈评价识安时如是说:“看了识安的著作,我终于明白识安为什么推掉那么多与外界交流和应酬的原因了,现在能沉下心来真真正正做学问的年轻人已经不多,假以时日,识安定当是一个在书画界里了不起的风云人物”。作为识安挚友我也很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并深信兑现的这一天不会让我等得太久。
  
  我常到识安那里蹭蹭茶,聊人生,两人常唏嘘感慨:人生苦短,韶华易逝。人这一生,吃喝拉撒睡占去一半多的时间,又在照顾好家人及朋友上花去一些时日,其实真正能留给自己做喜欢做的事情,并在这一领域为社会做点贡献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识安常说“宁可三天无肉,不可一日不读书;宁可三天不睡觉,不可一日不执管”,他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把它融进自己的点滴生活里,把自己安排得满满地,像一张拉满的弓,随时要把自己射向靶心,自然就无法更多地在人影绰绰的网络里和酒精的高度上放置太多的时间。我很羡慕这种积极的艺术状态,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得与失的跑程,我们并不需要计较太多,因为赢家永远都是时间,只是在这个跑程当中,我们都希望发着光亮,在别人害怕和需要的时候,曾经陪伴他们走过一段可以看到光明或给予勇气的路程,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我很喜欢识安用小草书写元代王冕《题墨梅图》的文字城市山林不可居,故人消息近何如。年来懒作江湖梦,门掩梅花读书”。淡淡的情怀,静静地开卷,在车水马龙的都市中独享一份寡静与清宁。
  
  识安经常受人之托,三天两头有人索他题字。茶肆的、开业的、寺庙的、居家的、交往的、雅集的,他都一一记录下来,细心致极,很少见他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思,并且都能让别人在需要的节点上拿到手,生怕耽误了别人的大事。尽管大家也礼尚往来,但我知道多是识安亏得多,毕竟他的书法在市场上已经有相当多的藏家出了不菲的价格收藏,且每年价位都在攀高,已经是书画收藏界的宠儿,但他经常笑着说没关系:“大家得个好彩就好”。
  
  我经常陪识安回家乡看望他的父母。伯父他老人家已经赋闲多年,随后又因高血压中风卧床,伯母身体不时也欠安。两位老人家乡静养十多年了,一家老少从上到下的生计基本是识安一个人操持下来,其中的酸甜苦辣,不是常人能承受得起的,甚至有一次事出突然,为了找钱给自己的父亲治病,识安竟然将自己最爱的一把古琴急急低价处理掉。识安每月定期给父母寄钱寄药,不时还得跑回去嘘寒问暖,自己也累垮了好几次。一个年轻人从读大学期间就将家庭重担全部压在自己身上,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讲,那是无法想象。两位老人生活现在与城里基本没什么两样了,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我很高兴,自然识安更舒心。我经常与两位老人说,你们有位超级棒的儿子,这是你们的骄傲。
  
  但这二十多年来的人生煎熬,识安很少提及,更没有几个人懂。他对我说:“只要我有一餐,绝不让父母饿一顿”。我看得到他眼里的坚毅和决心,更敬畏于一种大爱和大孝的力量,同时也读懂了识安二十多年来的孤独、隐忍和伟大。
  
  去年,听说我的父亲喜欢穿宽松的棉质唐装,识安悄悄地托了关系为我的父亲定制了三套,说老人家心里高兴穿着舒服,我们做小辈的也开心,我感动得要哭。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不知道识安需要些什么,更没能送出自己的一片温暖,我为我的无知和愧疚懊悔,更庆幸自己能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交到了识安这样的挚友,才使自己更加懂得友谊的珍贵,更加懂得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回馈社会。
  
  识安也很孝敬给他传道授业的师父,有些好茶经常托人送过去,或请师父到家来做座上宾,沏上一壶好茶,叙旧话家常,谈理想人生,其乐融融。识安还用自己心爱的作品为师父换回一些名贵的红木茶几等等,讨师父的欢心,往往在欢声笑语中以自己敦厚的一言一行默默感动教育着他身边的学生朋友。就像一坛陈年的佳酿,慢慢地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将中国传统美德的沉香放置在自己点点滴滴的生活里,然后不断地扩散、渗透。
  
  早些年,经识安推荐,喜欢读一些国内比较活跃的作家小说,觉得很新锐、很先锋。识安总能够快速地把小说的框架、主旨解构出来,我很感慨他的敏锐和敏捷,更叹服他的博闻强记。以至于有时捧着一本书不能在他面前深读下去,而每每过后又不自觉地顺着他的思路去解读,想想大家当时是多么的活跃。现在识安已是坐拥“书城”,书柜都有十几个之多,搬家也该“汗牛充栋”了。史、经、子、集,琴、棋、书、画,儒、道、释,等等门类书籍琳琅满目,读完它们没有十年功夫怕是出不了门了。识安曾对我说:“书法,是养出来的艺术”,是呀,没有传统的根基,就没有流远的文化,更不用说推陈出新了。难怪总感觉识安的书法作品文人气息很浓,文化气息很正,如他的行书既有王羲之的典雅,又有米芾的洒脱,兼具颜鲁公的浑厚;小草既有林散之的散淡,又有怀素小草的安逸,概可登大雅之堂了。
  
  我喜欢在一个雨天造访识安的蕉琴兰若,没有世俗烦事来打扰。面对一壁藏书,看他焚起一柱清香,煮一壶陈年老茶,二三人散漫地品读其新近书画精品,或笑谈人生,或论禅吐玄,兴致浓时听他抚一曲《忆故人》,或一曲《渔樵问答》,时时有种往仙的境界。抑或是看着廊前拔节的青竹,滴翠的芭蕉,整个人静下来,默默地思考人生的修炼术是怎样才能臻达至高的境界?
  
  2015年仲秋深夜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2)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