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情感散文 > 去延吉

去延吉

时间:2019-03-06 09:22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韶融点击:
        

 

去延吉

   

到达延吉时,是夜里十点多一点儿。在乘务人员缓慢而又柔和的祝愿声里,我走下了飞机舷梯。凉爽的风瞬间拂上了面颊,感受一下22度的夏天吧,我想着电视和网络上的这句广告词,爽快的惬意沁入心扉。候机大厅里一片通明,电子屏上闪动着长白山下金达莱金达莱香满边城鸡鸣闻三国一眼望海洋的风光映入眼帘,我像置身于梦境,两个小时以前还在海滨日照,现在就站在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了。

身边的人拉着行礼箱匆匆经过,奔向属于他们的那间房舍。站在机场大厅外的广场上,我扭头看到镶嵌在航站楼顶上的朝汉双语的“延吉”泛着耀眼的红光,在这红色光晕里,我的视线开始模糊,从那个闪烁着金达莱花图片的电子屏里,是否走下了一个年轻的身影,她微微地笑着朝我走来,似乎是接站来了,我兴奋地迎上去,她却退身消失在那片红光里。这身影仿佛知道我来,是为了寻访她,却无法走进她。

坐上了一辆浅蓝色出租车,往市区飞驰,摇下车窗,凉快的风钻进车内,整个身心都无比的熨贴。也许这风就是她吧,一丝清凉,几许寂寥,眼神却流淌出了故事。司机是个老乡,挺爱说话。看看吧,延吉变化大着呢。说话间,车就到了滨河大道,整修一新的沥青道路,在车轮转动下急速地向后退去,两岸的霓虹灯火照亮每栋高楼之时,又落进了河水,倒影在水流的晃动里清晰而又模糊。是布尔哈通河吧?我问司机。他回了一下头说,是呀,你看这河两岸,亮化工程可是东北亚城市里屈指可数的了。

车在延吉桥北端拐了个弯,向北驶去。我又看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可原来那座延吉桥的样子已没了踪影。夏夜里新修建的延吉桥远远就像一道飞架南北的彩虹,桥正中两侧的银色飞雁正展翅遨翔,蓝色莹亮的倒影投照在墨绿的水波里,几乎横跨整个桥身的气魄,将桥也带出了一种欲飞的动势。沥青道路下面,靠近岸边是用花岗岩石块铺就的宽敞的步行道,上面乘凉散步的人熙熙攘攘,姿态变幻,缓慢移动,沉浸在夏夜河两岸清凉美景的享受里。

桥北端的青年广场、白山大厦和不远处的农业银行、延边日报大楼尽被彩灯霓虹环绕,满街灯火辉煌,流光溢彩,让我仿佛置身上海浦东,又像在天街穿行。这样炫丽的夜色景象,给我带来了梦里一般的幻觉,可这是在现实中的延吉啊。此时我体会到,司机的话不是在炫耀,而是内心真情的流露,是对自己所在的城市真挚热爱的肺腑之言。

天刚放亮我就醒了,迫不及待地起床洗涮,来到下榻酒店的一楼门厅,一个五十多岁朝鲜族阿滋迈(大妈)正在拖地板,见到我说,这么早就出去呀,给你说,走累了就打的,这里的出租车便宜呢。我笑了说,谢谢您啦。我知道,延吉的出租车多,起步价也低,以前就有“朝鲜族妇女上街买一元的豆牙菜,得带十一元,另外十元是打的费”的说法。这不只是说在延吉打出租车便宜,更重要的是说这里富足,人手里有钱。

站在永乐街和人民路交汇处,阳光已从高楼的缝隙里照进了来,黄橙橙的落在远处的红绿灯杆、广告牌和楼房成片的窗格子上,我知道沿人民路往西就通往西市场、公园和延大等我原来记住的地方,于是就想着能飞快地见到它们。一路上经过威远大厦、韩城宾馆、新华书店、中国联通、延边国贸大厦和新世纪大厦,就来到了参花街与人民路交叉口的简易车站,那里停放着多辆待发的客车,我想原先这里可是一片平房商铺呀。

站在车站西头的路沿石上,向南看见参花街蜿蜒着向青年广场而去,人民路过了参花街,就是公园桥,桥上有各色车辆像湍急的水一样快速流动,桥下是烟集河,整修过的河道焕然一新,河两侧是用花岗岩垒砌的河堤,下面是水泥铺就的步行道和休闲场地,河水不大,由北向南缓缓地流淌着,早起的人三三两两地在步行道上走着,有晨练的,也有赶往早市的,衬托出了城市的节奏。

公园让人耳目一新,没有了围墙,变成了敞开式的,荷塘边的老柳树底下,有几个中年男人穿着短袖短裤在打乒乓球,正大汗淋漓,旁边有一群穿了白衣打太极拳的人,排着三四个队正做出不同姿势,看起来很投入的样子。我移步向前,在阳光筛下的树荫里沿台阶而上,两侧是经年但修剪齐整的灌木,再往两侧则是树形各异但高大的柞树和松树,树皮的褶皱在疯狂地开裂着,显示出了生命的活力,似乎在迎接着我的到来。

在高矮错落的树木夹道上,顿感凉意丛生,沁入心脾,我拾级而上。迎面而来的是一尊命名生命之歌的雕塑,是为纪念自治州成立60周年而立的,整体形象是黑白双女,在长白山天池中腾空而起,伸展双臂托起和平之鸽,寓意为延边各族人民扎根白山黑土,用勤劳和智慧谱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命赞歌。美中不足的是这尊雕塑,代替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的“长白仙女”的雕塑,代替了老延吉人心中对纯洁善良的朝鲜族少女在长白山上弹琴、跳舞、散花的唯美记忆,更重要的是更改了百年公园的主题。

在这雕塑后边的花坛草坪上,形成了一个雕塑群,有母亲给孩子喂奶的,有老人教儿童识字的,有大人背小孩玩耍的,有老人做陶罐的,有妈妈给女儿梳头的,有老人背筐健步如飞的,有小孩玩看星星的,驻足跟前,我真是过足了一把艺术欣赏之瘾。其实“长白仙女”的雕塑人物面部表情十分生动,刻画细致入微,一身朝鲜族长裙飘逸十足,舞姿优美大方,高度表现了人物的意象美,极具美感价值。我想如果能让她重回现在“生命之歌”的位置,让拾级而上的游人首先映入眼帘并欣赏到,那该多好。

小墩台在公园的西北角,从雕塑群往西经过一片高大的柞树林遮阴下的曲折小道,就看到路旁立着朝汉双语的两块石碑,上面写着“小墩台遗址”,州政府公布,市政府立,足见这处文物的价值。方块青石铺就的小道,弯曲着把我带到了这处遗址,上面的亭子好像没有新建,地面用水泥简单处理,台阶的石头还裸露着,水泥柱子的紫血似的漆已经脱落了不少,上面有年轻人刻上去表达爱情的文字和数字。

我想起刚来延吉上学的那年,班主任老师金甲哲组织了一次国庆游园活动,就在这里野餐、做游戏、读诗,师生还跳起了朝鲜舞蹈,最后还在亭子边照了合影,那张张表情现在还历历在目,如在眼前。现在的小墩台和上面的亭子还在,可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样子。我在亭子上倚柱而立了很久,远处公园路上的高楼上面悬挂着的各类广告牌,组成了很少见到但商业气息很浓的广告墙,近处还是那片绿色满目的树林,那棵她倚着和我说笑的柞树还挺拨着立在那里,而她呢,远隔大洋,身影和笑容只能去脑海里去寻找了,这让我很是伤感。

当我置身公园东边的烟集河西岸时,阳光已打满了整个河道。清清的河水流过横跨河面的小石墩的间隙,泛着急促的细浪,岸边的水草丰美,绿色养眼,我大步踏着一块块的小石墩,来到了河对岸,北边是参花基督教堂,房顶上的十字架高高地向上挑着。岸上边是一处早市,被称为“东方水上市场”,有当地土特产和时令果蔬,有现场制作的各种特色美食,有当地人娴熟的挑选和还价,也有外地人新奇的观望和询问。市场沿南北向的水泥路向两侧伸展着,赶早市的人和卖货的生意人的声音嘈杂,熙熙攘攘,三四米宽的路两边,摆满了货摊,有朝汉语书摊、山参鹿茸摊、明太鱼和杂鱼摊、米肠辣椒面摊、狗肉猪肉牛肉摊、山珍野菜摊等,只留三四步宽的空隙供赶早市的人行走。

人声鼎沸,满耳朵里都是朝汉语交杂的讨价还价声,叫卖声、欢笑声、孩子哭声、小动特叫声、锅碗瓢盆交响声,像是迷了路,我这是到了哪儿?被潮涌般的早市上的人包围着,满眼都是交头接耳、面目表情瞬间变幻、称秤结帐的朝汉族人,他们有着北方人的特有的气质,仿佛是订做好了的,身着宽大舒适的白色或青色衣服,脚上穿着乳白色的水鞋,是朝鲜族特制的那种。我茫然地在夹道上挪动着,一边看摊上的新奇的东西,一边还得躲着摩肩接踵的人。

我瞪大了眼睛看这满早市的景物,而他们却全然不顾我这个曾经的延吉人的存在,带着主人的淡然,随手拿着摊上的精装山参,或拍打着用塑料袋包裹得严实的明太鱼,或提起一整个狗肉壳子在手里,满嘴说得冒出了白沫,然后与买主计算价格,带着笑容称秤收钱。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旧书上记载的情景吗?其实这一切都还在进行着。一溜三个山参摊,排得长长的,有五六米宽,都是底下先铺上一块红布或红毯,上面才放上不同形状的泡沫盒子,里面装着各类不同成色的山参,还有直接放在红布上的,用白线捆得结实,让赶早市的人看了对摊上的货很放心。我在中间的那个摊位边停了下来。

摊位后边一个年轻的朝鲜族妇人蹲着,将还没摆出来的山参从身旁的塑料袋里拿出来,很认真地往面前的那块红布上摆放,她的手白白的,修长但很粗糙,像是挖山参的手,只有离家不到十天就想家的阿里郎才能握住,我耳畔响起了一阵悠扬的乐声,是从教堂那边飘过来的,那不是朝鲜民歌《远山飘来阿里郎》吗?这妇人会不会就是歌里唱的那个姑娘呢?她很伤心,因为阿里郎没有践行诺言,离开家就没回来。

见我总是傻盯着她面前的摊位,她抿着嘴偷偷地笑了,从墨绿的山苔皮上拿起了一棵长全了人形、根须茂盛的山参给我,用比较生硬的汉语说,捎一棵吧。这妇人的笑让我眼前蓦地闪现着她的样子,这不就是三十年前的她吗?等我回过神来,用手接过她递来的山参时,那个三十年前的她,我只看见了远远的背影,像在机场时退身瞬间就消失在了那片红晕里,而面前的朝鲜族妇人汉语说得缓慢而带了婉转的颤音,音尾微微翅起,像唱歌一样好听。

早餐就在早市旁边不远的李顺子汤饭馆里进行。肠胃已经辘辘起来,李顺子阿滋迈领着我来到二楼的一个房间,里面有很多人在吃饭,在一个靠窗的桌子边,她用卖山参妇人一样滋味的汉语说,坐这儿吧,透过窗子能看见早市和烟集河。谢过阿滋迈,我推开身边的窗户,坐下来,临窗沉思,河道里微凉的风和早市的声音传了进来。河水静于晨光的灿烂,我的心舒适于晨风的微凉,掠过远处公园池塘的荷花,点缀着若有若无的心事。

近处的门旁立着四口朝鲜族样式的黑色铁锅,还有放了不同菜盆的玻璃橱柜。年轮的胶片在这扇木窗口前缓缓地上映,交替着过去和未来的悲喜。我在这扇窗口向外张望,渴望看到她的影子,期待着有未知的喜悦,随着缓缓流淌的河水发生。桌边过道里,吃饭的人来来去去。也许她真的会随着一个个如她一般的背影,托了我的渴望,在这一缕缕晨风里,飘到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地方去。

阿滋迈端上来了久违的酱木哩汤、辣椒酱、嫩豆腐、桔梗辣咸菜和香喷喷的大米饭,饱餐一顿吧,再品尝一次三十年前曾百吃不厌的美食。喝一口酱木哩汤,满口生香,嫩豆腐蘸辣椒酱,就桔梗辣菜,鲜香回味,一碗大米饭,芳香晶莹,口舌生津,我吃得额头和耳边都有汗渗了出来。

延大是自然而然要去的,那时我在这里读书,认识了同班的她。早春三月,校园马路边、甬道旁和后边的山坡的灌木丛里,金达莱花就开得沉醉不知归途,可谓月穿珠珞索,风动玉叮咚。大概金达莱花是朝鲜族象征的缘故,班里的朝鲜族女孩几乎都钟情于它,每到这个季节,她们就三五成群地趁课间休息,去山坡的灌木丛里采上几枝带到教室,或放在窗台上早就备好的白蓝相间的汽水瓶里,或采下几朵夹在教科书页里。整个季节瓶里的花就没间断过,教室里因此也就香气浓郁,充满了春的气息。

在这些采花的女孩中间,细高个、大眼睛、戴着近视镜的她就十分热心,她采了花不是放在窗台的瓶子里,而是小心翼翼地夹在书页里,独自享受那花的馥郁。起先我以为她的与众不同就在这一点,可有一次在课间小憩的空当儿,我看见她把快要干枯的金达莱花瓣放在鼻翼,倚着窗台凝神沉思;再后来我发现她经常把夹在书页里的金达莱花,放在信笺里寄给一个远在上海读大学的男孩。

说实在的,她是让我心动的女孩,我在感觉里非常爱她,经常与她一起出入教室、图书馆。当我向她流露爱情的时候,她几乎坚决地回拒了我。她说被人爱是幸福的,她此时也被另一个人爱着,正爱得如醉如痴。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又有了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经历后,我才品味到初恋的清醇甘冽,总是那样驿动不已,绵长悠远。如今我又站在这里,看着她灿烂的笑容如眼前的阳光一样热烈,听着她银铃般的笑声在教学楼前响起,就想起和她一起在校园走过的幽深曲折的小道,一起在学校后山欣赏过的挂在松树梢上的满月,一起在西市场餐馆里品尝过的酸辣可口的冷面。

我突然感觉到,她的身影,她的声音,依然留在校园的小径、绿荫和后山拾级而上的台阶里,我的心我的魂我的梦也从未离开这里,这里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也明白了魂牵梦萦代表的是一种状态,让我觉得最美好的事情、最美好的心情,都是在那个时候、那个状态里发生的。那个细长的身影,那张稚嫩的脸庞,在青春的校园里曾经给我无数的激情,那个娉婷的身影记录了我的青春成长里的悲喜,是这个善良的灵魂使我突然间长大,变得更加自信,我带着她的祝福走闯天下。

所以我要再来看这个我们曾经的地方,带着青涩纯真的初心,带着魂牵梦绕的心情,从那个两侧悬挂着朝汉双语校牌顶檐高翘的大门进入,沿那条逐渐上升的水泥路来到综合楼前,在那两棵三十年前就生长茂密的松树下驻足,一座雄伟巨大的博山文石旁“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在阳光里熠熠生辉,镌刻着李岚清副总理题词“圆融”的山石,与校门口左侧悬挂的朱德委员长的校牌题词遥相呼应,彰显了学校的傲寒风骨与高尚的学术品格。文石两侧,松林掩映之中的那些石桌石椅,似乎还在闪回着当年同学的身影。

此刻我站在当年称为化学楼的台阶上,巨大的遮阴滋生出了大片凉爽,六七个中年男女身着上绿下黑的衣服,从西边的松树林里走了过来,他们的眼光在四处张望,似乎身边有看不完的新鲜,往主楼前走着,不一会儿他们就排成了三队,走在最前边的那个女的拿着摄像机,边往后退步边喊着节拍,后来只剩下三个女的排成的一队了,满脸喜悦满足的笑容,翩翩而行的身姿,仿佛又找到了当年一起走在这里的感觉。走到了主楼前边了,他们停了下来,然后照合影。噢,他们也是像我一样来寻梦来的校友啊。

校园生活青涩纯真,给予我太多的感动与美好,那份情感,是最初的心动,是不染杂尘的清纯,因为未完成而遗憾痛悔,因为爱而未果而刻骨铭心。带着纯真的相知,我看着这些熟悉的地方,把这次的到来置于灵魂之上,一个人之于一个人、之于一个地方的感情,也许是对自我的寻找和确认,但更重要的是灵魂的契合与追求。当我走近新校区足球场边的那片苹果梨园时,看见树上挂满了青青的苹果梨,有的都压弯了枝头。我想这份青春的感动,多么像这将熟未熟的青梨,清新纯真,透着甜蜜的酸涩。

出了南大门,就到中午了。对面一片高楼,顶端嵌着大学城的牌子,下面是挂满了朝汉双语的广告牌,各式各样,多彩多姿,足有成百上千块,再次组成了巨幅广告墙,衬托出了浓厚的商业气息,让我想起了公园对面具有同样特点的广告墙,更凸显了整座城的商业氛围。这里以前是学生宿舍区,如今变成了大学城,围绕延大做起了大学经济,并且处在了一片繁华热闹中。我躲过公园路上的车流,来到了“大学城”群楼的遮阴里,迎面看见“服务大楼延吉冷面”,心想午餐就吃这个了。

进门前,我抬头看见了店LOGO下边还有一句“传统饮食,服务于民”,就想三十年前没听说“服务大楼”呀,带着好奇心就推开了这家店门。店里一派凉爽,虽然延吉的夏天不太热,但这里还是开了空调,大厅里的桌子前坐满了吃饭的人,说着不同地方的语言,熙攘一片,服务人员来来回回,很礼貌地接待每一位来客。我被指引着坐在了靠圆柱的一张桌子边,桌上放叉子筷子的塑料盒侧面上贴着一张广告纸,我拿过来仔细看着,服务生过来,我说点一碗冷面,接着又看那纸。

纸上介绍说,服务大楼即延吉饭店,自1958年成立起,就专注于打造传统的冷面和中餐,通过“延吉服务大楼冷面”这个延吉曾最著名的冷面品牌,让冷面走出了延吉,走向全国各地。店内悬挂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挂饰,配以现代简约的装修设计,西面墙壁上挂了一张紫红底的巨大的木质牌子,上面写着“延吉冷面第一家”,我立即感受到了浓浓的朝鲜族风情,仿佛回到了当年,坐在西市场附近的一家冷面馆里,和她面对面吃那碗酸辣甜味具全的冷面,越吃越辣,但越喝面汤就越能减轻辣感,于是只好一口气将那碗面吃完,吃得眼泪鼻涕的都要流出来了,她用手帕擦着,瞅着我扑赤地笑了。

沉思间,服务生就端上一碗冷面,是用不锈钢制的那种大碗,里面的汤紫红,放了酱的样子,冷面在底下,顶上放了黄瓜丝、紫菜片、辣椒面、牛肉片和一切两半的鸡蛋,还撒了些黑白相间的芝麻,颜色鲜艳,看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我拿起木质勺子学着别人的样子在碗里翻了几翻,暗黑色的荞麦冷面就翻到了上面来,于是就大口地享受起来,还是像当年的感觉,满口腔都是辣,喝口汤就减轻这辣感,只好不停地吃,可只因这碗大面多,几口是吃不下的,只好慢下来,这时服务生端来一小碗汤水说,这是舒辣汤,是秘制的,也是酸甜的味道,只是没了辣味,吃完冷面,喝几口舒辣汤,就感觉嘴里的辣轻松了太多。

这么到位的服务。我想这“冷面第一家”也只有这么做才能被顾客认可。在这里吃冷面,吃的不仅仅是味道,更多其实是一种情怀。临了我问服务生,顺公园路往西还有什么景点?他顺口说了句,阿里郎广场呀,在那里还能看到对面的帽儿山,州政务中心也在那里,刚建成不久,州委州政府都搬到那里去了。我噢了声,谢过了服务生,推门来到外边,门口停放了大片吃饭的人开来的私家车,衬托着第一家的红火气氛,公园路上的车辆依然川流不息,公交车站就在延大西边不远,坐一坐公交车再找一找当年的感觉吧。

公交车载着我一路向西,自动报站器响起“阿里郎广场”时,我向车窗外看了看,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路北侧一处花团锦簇里矗立着一座品字形的白色大楼,我想这就是服务生说的州政务中心吧?公交车在站亭处停下,我随着下车的人们急忙下车,一踏上广场边用花岗岩垒砌的弯曲小道,一股花香扑面而来,就像服务生说的那样,这是新建的地方,我以前没见过的。我的心情大振,被满目的新鲜吸引着,往前走的两条腿也轻快多了。

来到政务中心大楼前广场正中央,一块龙腾盛世的巨石嵌立在楼前,衬托着大楼的庄重和威严,顺中心路向南看去,花坛、绿地和曲径拱卫着广场主轴线上的一个个形状各异的花坛,两侧绿地上对称地立着成排的灯柱,柱上雕镂着具有民族特色的雕花装饰,蔚为壮观。再往南,越过公园路是一片更大的绿地,东西两边各建有蓝瓦翅檐白墙的民族风格的楼宇群,中间有条宽阔的水泥路通往广场南端的河滨路,紧靠着的就是布尔哈通河了,在这儿立着一座相帽舞者雕塑,身穿朝鲜民族服饰手拿红色圆鼓头戴四色相帽的卡通像,身子微倾,很新奇地看着北面的政务中心大楼,那神情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显示出了建造者独特的匠心。

再放眼远去,还能清晰地看到城南的帽儿山,在一片墨绿色起伏的山峦里,像顶帽子突显在广场上,整个广场形成了人与自然、城市与文化相融合的壮丽景观,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看着一块石碑上刻着广场介绍,知道了广场是州庆60周年的惠民工程,是延吉的文化地标和旅游景点,也是延吉市民的休闲养生地、文化博览园。由此我想到,阿里郎是一个民族符号,这座广场就是通过高端新颖的艺术形式整合了民族资源,成为了解朝鲜族历史、展现朝鲜族风情、凸现朝鲜族灵魂的窗口,成为了一张承载着延边独特地域特色和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名片。这是我游览阿里郎广场最深刻的感受了。

有些累了,当我站在广场东侧的延边图书馆楼群里时,太阳早已西下,就蓦地想起了早晨在酒店时那个阿滋迈的话,别累着,打车吧。于是在公园路上,就坐进了浅蓝色出租车,司机竟是个女的,我说,在这儿晚饭都吃什么?司机回过头来问,午餐吃了什么?我说,号称第一家的冷面呀。司机说,那就吃拌饭吧,来延吉,吃好的一是冷面二是拌饭,我推荐你去参花街的那个全州拌饭馆,那可是总店,很有名气的哦。车在公园路上往东飞驰,经过延大和公园,在公园桥东头往北一拐就停了下来,司机莞尔一笑说,到了。

下了车天就黑了下来,一眼就看见了街灯闪烁下的全州拌饭馆,这个地方以前我常经过,往北拐到爱丹路,去师专见同学。进入店内,隔断包间里大多坐满了客人,空调还是照开不误,厅内凉爽舒适,环境真的不错,服务生很热情地引导,在一处单桌前坐了下来,我说来一份石锅拌饭,一盘米肠,一瓶冰川啤酒。很快桌子上就放着这三样了,黑色石锅里的拌饭热腾腾的,色泽就像午餐时的冷面一样鲜艳多彩,令人食欲大增,紫色的米肠是用一个长方形的盘子盛着端上来的,很工整地排了四行,外加一小盘调制好的蘸水,吃起来爽味可口,一瓶啤酒就着拌饭和米肠落肚时,就有点晕乎乎的了。

回酒店时已是华灯初上了,参花街越过公园桥向南延伸着,在青年广场就与光明街会合,那里有七彩闪烁的延吉桥。想着明天与同学们见面时,该是多么的激动,25年没见了,他们都长成什么样了?我眼前现在闪现的还是他们年青的脸庞,意气风发的样子。在见面握手的那一刻,会与投脾气谈得拢或者心仪已久的同学来一个大的拥抱吗?我想会的。再让同学来一张瞬间的抓拍,记录下这一难忘的瞬间,再在大门前合个影,留往欢聚的美好时刻,那该多好。

只是不会见到她了,这么多年,惟一没能联系上的同学,就是她了。十几年前同学光庭打电话给我说,她去日本了,举家迁走的。我听到后,心里很是淡然,和她留存的只是校园青涩的记忆,她应该对自己的美好生活做出选择。等我执着地再来这里,寻找她的那个微笑时,一切都成了往事,可甜美的感觉还是一如既往,她只能被装在心底,与其说放不下她,倒不如说割舍不掉那段青葱岁月和青春年华。

当年我只身离开家乡,来到这里读书,之后又回到了家乡,这么多年,魂牵梦萦的还是这里,这里成了我的精神家园和灵魂的栖息地。每每听到来自这里的人,就会格外亲切,距离上更近一步。每每听到同学的邀请,就会对这里有着猎猎的心情和隐秘的向往。延吉这座城市,延大这所学校,告诉了我心灵的原乡是什么模样。家乡不过是个人途中偶尔停下来的驿站,而原乡则是每个人精神灵位永久安放的墓园。

于是我明白了,里尔克诗中说的:离开村庄的人将长久飘泊,更多的人死在路上。故乡,只是对离开它的人才存在着,它不是老屋,甚至也不是一座祖坟,它是童年的记忆,是父母恩情,是我们在外乡漂泊时的情感寄托。直到“且认他乡做故乡”的那一天到来,它还是心头的那一颗朱砂痣。它可能还是,当我们老到不能动时,压箱底的那最后一抹温柔。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在我内心的画卷中,家乡的地盘也在逐渐地扩大。在家乡茂密葱茏的芦苇荡、浩淼无垠的大海之外,我添加上了有山皆绿、有水皆清的延边,我觉得在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长住直至终老,都是无悔的选择。“生活在别处”,这句被米兰••••昆德拉用作小说名的话,说出了人们向往陌生地方一种隐秘的动机,这也是一种自己也未必清楚的天性。于是“且认他乡作故乡”就有了切实的心理依据。

当前往青岛的飞机,在三天后的下午升起在延吉机场时,我带着对22度延吉夏天的体验和享受,带着25年同学聚会的喜悦和满足,看见延吉的天空下,田野、河流、山脉、公路、村庄、楼群、城市组成了别样的画面,随着行驶的飞机快速地变换,每一幅都震撼着我心底的记忆,融入到生命脉博的每一次颤动之中。回到海滨日照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画面都在我的眼前闪现着,直到有一天,我对延吉和它的美食的想念,产生了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就来到了迎宾路一家“岚山味道”的生态园菜馆。

对点菜的厨师说,你把土豆、黄瓜、豆腐切块,和蘑菇、金针菇、青椒片、海米、紫菜、五花肉片、牛肉片放一起煮,煮时先放上常氏大酱,给我做一碗大酱汤。厨师看了我一眼说,这哪儿能放在一起煮,煮了就没法吃了。我说,您就煮吧,没事。厨师还是站在那儿,不愿动手,说,放在一起煮,真的不好吃。我说,您就按我说的,在锅里放上清水,然后放入常氏大酱,中小火把大酱融化,然后再放上这些东西煮就行了。厨师瞪大了眼,张了张嘴,天呀。

当大酱汤端上桌来时,我尝了一口,这哪儿是李顺子汤饭馆里的酱木哩汤的味道,只是人家说的东北乱炖而已,少了菜和酱融合的咸香味道,也少了臭酱那种发酵后的口感。我想这就是简易乱炖口味和正宗民族味道的区别,只要体验过那种感觉,它就留存在自己的味蕾里,带着从前的记忆,影响着自己,让自己受到感召,成为自己的需要。

然后,这种“简易乱炖”就成了我脑中的一个特定波段,让我身处日照也能和延吉有种隐秘的关联,仿佛依靠幻想打开了我的感官,让我沉浸在校园青春的味道里,在每一个沉思不愿入睡的夜晚,或迟迟不愿醒来的清晨,想起她,想起那段青葱岁月。

2018/12/26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韶融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9-02-26 08:02 最后登录:2022-05-13 07:05
优美散文
  • 土地政策走向

    R03;现行土地政策走向的趋势是明显的,走向规模经营农业,这是个长期过程。...

  • 阳光总在风雨后(散文)

    前几天上海新冠疫情数据显示 : 5月15日,确诊69例、无症状感染869例 。5月16日确诊77...

  • 我心归一的借口

    我心归一的借口 松树下的站桩不能入静,胡思乱想的不仅家庭琐事,虑及最多的是自己乱...

  • 小巷深处的饺子馆

    小巷深处的饺子馆 下班回家,妻突然电话说她晚上有应酬,叫我伙食自理。 看着冰箱里满...

  • 母亲的缝纫机

    这台缝纫机陪伴了母亲几十年,靠它养活了我们七个子女一大家子。我们曾经搬过几次家,...

  • 一河廊桥,相思轻浪(原创)

    (一) 花缠绵着风,雪盈绕着月,用一支寒冷的笔书写风花雪月的故事,回忆着交织情爱...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