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情感散文 > 它山堰随想

它山堰随想

时间:2021-01-26 16:30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独酌人生点击:
        

鄞江这座浙东名镇上通四明山,下达三江口,水陆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素有“四明首镇”之称,也曾是明州州治、鄮县(即鄞县)县治所在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漫步在鄞江街头的石板路上,随时会遇见一条条深深延伸的巷弄,那些“郎官第”、“大夫第”、“花车门”等古建筑的高大门楼依然坚固,老屋墙基基本用红色石块砌筑,墙体砖石斑驳陈旧,古老石墙上飘着枯藤衰草,一切都给人以沧桑之感,让人很自然地回味起它们那久远的历史。

鄞江最有名的古迹自然非它(tuo)山堰莫属。

它山堰位于鄞江古镇的西南樟溪出口处,始建于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距今已有近1200年的历史,它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水利工程。它山堰经历代修葺,至今未毁,依然发挥着其固有的功能。如今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入选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信步至它山堰,只见宽阔的江面上横卧着一道石头铺成的堰坝,堰体两边都呈阶梯状,稍带弧度。现存遗址长113.7米,高3.05米。一层层的条石铺砌而上,堰顶宽4.8米,由一块块两三米长的巨型条石砌筑而成。这些泛着暗红色光泽的巨石表面斑驳凹凸,坑洼不平,历经千余年的水流冲击依然稳固如旧。

这么一座堰坝,也许在现代人看来,并不算什么浩大的工程,但是当你深入了解它的时候,我想你一定是会被震撼的。它山堰不仅有阻挡鄞江下流海潮侵袭的功能,还能起到蓄水、泄洪和灌溉的作用。樟溪之水在这里被分流,一部分经鄞江汇入甬江最终流向大海,一部分入光溪流经鄞西平原,至宁波南塘河注入日月两湖。它的设计之巧妙不仅在于能让旱时之水七分入溪三分入江,涝时之水则七分入江三分入溪,同时也能让堰体受到的水流冲击达到最小值,保证堰体的牢固。除了这个堰坝之外,整个工程还有与之配套的调水灌溉的碶,疏浚淤沙的闸。令人惊奇的是一千多年前古人的智慧,因为这项水利工程的设计完全符合现代水利工程的理念,堪称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

正是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灌溉了鄞西平原数千顷农田,解决了下游数十万人的生活用水,从而孕育了宁波这座“港通天下,书藏古今”的历史名城,鄞江镇也因此拥有了“宁波之根”的美誉。

它山堰的北端小山坡上,有一座它山遗德庙,里面供奉的是鄮县县令王元瑋,还有为修筑它山堰壮烈牺牲的“十兄弟”。时任县令王元瑋为了解决鄞江水患,带领众人勘察设计,筹募资金,然后又督率鄮县民夫造堰,亲力亲为。据说造堰时,为了解决打桩难题,钟仕全等十位乡民血洒江河,效死捐躯,才促成了它山堰的顺利建成。

正值枯水期,站在这历经千余年流水冲刷的条石之上,看着一层层铺展开的堰体,望着被分流的鄞江和光溪,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声音。我们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的骨子里深深地烙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因,历朝历代都有这样一群心系天下苍生,拥有浓厚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庙堂高官中有之,黎民百姓中有之。每当社会需要的时候,他们总能挺身而出,舍生取义,成为最勇敢的“逆行者”。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是的,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对于这些造福于子孙后代的人,老百姓也丝毫不吝啬对于他们的敬意和怀念。它山遗德庙如此,镇上的王元瑋路如此,鄞江每年的“三月三”、“十月十”庙会据说也是如此。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独酌人生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20-05-28 14:05 最后登录:2021-07-02 16:07
优美散文
  • 知足常乐茶社

    知足常乐茶社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国西北的一个煤区。 在通往煤区的路途中,有一条...

  • 一个时代的记忆

    上山下乡是我们这些知青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大家同生活、共命运几年,有很多的共同经历...

  • 你是一朵花

    几天前的傍晚,我独自在家门附近的小河边散步,感觉有些秋凉,正欲回家,突然见到两个...

  • 善良 没有时空距离

    母亲在村里有极好的人缘。这人缘一方面来自她的善良,另一方面也有她的大方。...

  • 难忘的金陵古都之旅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学校工会组织教职员工去过南京。由于时间久远,没有留下太多印...

  • 散落在江河里的记忆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林徽因 骤雨潲飞,敲打着轩窗,在玻...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