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亲情散文 > 父爱是我创作的最大财富

父爱是我创作的最大财富

时间:2012-08-17 03:16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每期直播点击:
        

  很快,初中毕业了。父亲在劳动之余,常常开导我:“幺儿,你在家里要好好劳动,等力气长壮了,再到外面去打工挣钱!”
  我想,我是个文弱书生,只是由于家庭贫困,无法继续读书罢了。我无法选择,只有面对现实,暂时与父亲一道深入田间地头,耕植土地,把希望和未来,寄托在绚丽的田野上……
  我与父亲一道劳动,犁田、插秧、割谷、种麦、割麦、种玉米、种蔬菜,春夏秋冬,风里雨里,形影不离。既要照料瘫痪在床的母亲,又要在田间地头劳动。尽管辛苦、劳累、匆忙,然而我却意外地迷恋上了情人:文学创作!
  “儿子,爹对不起你,让你吃苦了,没钱供你读高中、上大学,这是爹心里最大的遗憾,我这辈子算欠你太多了!”父亲很激动,长满肉茧的双手挥动着:“你母亲长期生病瘫痪在床,这副沉重的担子,本来应该由我一个人撑着,没想到却分一半在你肩上压着,爹真的对不住你,你能原谅爹吗?”
  “爹,我不怪您!母亲生病、瘫痪,也苦了您、累了您,我分点忧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只好劝慰泪流满面的父亲:“爹,您别难过,我们家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经过几年的打拼,我和父亲一边做小生意,一边挤时间在田间地头耕作,命运终于改变了我们这个家的面貌。
  新房终于落成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彩电音响,终于在我们贫穷落后的家里落了户。一切都在变化着,日子渐渐辉煌了……
  我如今已经二十六岁了。村里许多男青年、姑娘都先后结婚了,他们最终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归宿,成家立业了。
  由于母亲长期生病瘫痪在床的拖累,不少女孩子远离了我,远离了爱情。父亲感觉很不是滋味,经过媒婆的几次牵线搭桥,都无法感动女朋友。我也有些着急,村里同龄的男女,他们有的当上了新爹,有的做了新娘,当上了新妈。父亲比我还着急,一天到晚闷闷不乐,话语也比先前少了许多,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终于,我的真诚感动了一位善良泼辣的姑娘,她名叫张敬容,一个身材敦厚的大龄姑娘。我们终于有了共同语言,情投意合,志向统一。她心地善良,不嫌弃我母亲的拖累,不嫌弃我无职无业,唯一的是看重我和父亲的为人处事的人品,看重质朴与勤劳,看重真诚与坦率。
  不久,我们结婚了。婚后,我们一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勤耕细作,生活真正充满阳光,充满友爱,充满生机……
  父亲经常关爱我,想让我们夫妻俩日子过得幸福一些。父亲常常开导我,遇事要冷静,感情方面尽量豁达。我牢记父亲的教诲,铭记父爱的温暖,心里有一种完美的感觉。我渐渐成熟了,包括处事经验和爱情。
  儿子终于来到了这个世界!我和妻子都非常兴奋,日日夜夜,精心地养育着我们的儿子。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我长期下苦力担砖,致使右眼视网膜脱离失明了,左眼视神经萎缩。爱妻由于我们家经济贫困的原因,到广州进厂打工去了,已经有几年了。我的眼病经过医治,欠下了巨额的医疗杂用费。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远在广州的爱妻,不但得不到爱妻的同情与关爱,反而却遭到了爱妻的最终抛弃。
  自从我患眼病住院治疗以来,爱妻不再给家里打电话、寄工资了。她彻底地变心了,她应该有选择健康、富裕、幸福的权利!
  正当我茫然、心灰意冷之际,还是父亲给我指出了一条出路:“孩子,别难过,你是强者,你爱好文学创作,你把这些苦难,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不就是文学作品么?”
  儿子也在读初中一年级了,他也开导我:“爸爸,妈妈抛弃了我们这个家,我自始至终支持您,陪伴您,您安心搞创作吧!”
  我牢记父亲的淳淳教诲和儿子的真诚祝福,几年来,我在国内报刊上发表了很多文学作品,我深深感悟:父爱,才是我创作的最大财富!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5)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母亲的这个夏天

    母亲说这鬼日的天,一天到晚耷拉个脸,不知到何时才能出个头。母亲说这话的时候南方的...

  • 乡村不说“谢谢”

    终于放寒假了,去母亲家住了二个礼拜,真正体验了仰慕已久的农村生活,不知不觉间,发...

  • 饺子的故事

    散文 李朝元 饺子的故事 说起饺子,要说到很远。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记得是过一个普...

  • 走娘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地处盐城西北片区的滨海、阜宁、响水三县,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素有...

  • 饭馆

    一个光鲜靓丽的姐姐,实际上却是......

  • 一剪寒梅

    这朵绽放的笑容,眉眼像极了成方圆,梳着一头黑发,说着流利的英语,会唱费玉清的《一...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