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亲情散文 > 悼念天国的奶奶

悼念天国的奶奶

时间:2012-03-21 16:02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搁浅了记忆点击:
        

  八十二岁高龄的奶奶,在2011年小年前一天,走完她牵挂亲人的一生。我的泪滚滚而落,串起一个个对奶奶的怀念。
  
  我爷爷弟兄三个,农村的一种习俗,父亲称呼我的亲奶奶“母”,二奶奶则成了他们弟兄五个、姐妹三个的“娘”,奶奶的这个堂兄弟几个共称的“娘”,也确实起到了一个和睦的聚力点。
  
  从记事起,我亲奶奶就已经六十多岁,体弱多病,父亲是奶奶中年得的子,格外受老爷疼爱。而我的出生,给这个和睦的老兄弟三家平添了热闹的气氛,每天在各个长辈怀里辗转,在我不需要吃奶时,母亲半天都难得见我的面。
  
  爷爷弟兄分了家,依然同住一个二进的院子里,每天大人出去各司其职,我便在他们来回要经过的大门口站着,回来一个就要求抱一个,长辈都喜欢乖乖的我,特别是父亲的这个“娘”,我的二奶奶。
  
  四十多岁的的二奶奶,娘家在红一场附近,回家一次就带上我,一住就是几天。奶奶出去有事,留下我和同龄的表叔玩,我就静静地等奶奶回来,不哭也不闹。奶奶说:“俺妮是最听话的气兜兜(她自己喜欢给我起的昵称).”然后有时干脆叫我气兜。
  
  在家里,我更少不了和奶奶睡。奶奶住的屋子和我父母住处只隔一座墙,是用土坯砌成,中间有隙,母亲在这边哄我说话,奶奶在那边就听见我要去的吵闹声,赶紧应一声:“娃儿,来,和奶奶睡。”我就高高兴兴去下院找奶奶。
  
  慢慢的我到了上学年龄,奶奶也盖了新房搬出老院子,短短的一段路,我感觉好长,放学都去奶奶家,而晚上再不能和奶奶睡了。
  
  眨眼功夫,奶奶家几个弟弟妹妹也长大了,我也成了大姑娘。婚姻之事照样连着奶奶的心,而每次别人介绍的男孩都比我小的这个事实,很让我烦躁。那天上午,邻家伯母介绍她外甥非要见一面,我看那男孩尽管也是年龄小点,个子挺高,长得又清秀,就对奶奶说:“人不错,是独子条件也行,就是远了点,二三十里地哩。”奶奶脸上闪过一丝不安:“娃儿,那么远,奶奶老了想你了,去不成咋办?”我的泪唰的就流了下来,下决心绝不愿嫁,而这种不快马上被下午来的一个亲戚,送来了现在成我老公的他的消息,把我的苦恼全部解脱。
  
  人的某种心理是潜藏内心根深蒂固的微妙心态,长辈这种对我儿时的宠爱,一直伴随我成长,甚至还延续到我老公身上。老公家底薄,婚后不久我们就被迫另立门户,困难是难免的。每当需要帮助,长辈们都会慷慨出资出力,毫不犹豫。
  
  我受不了长期不归家的落寞,隔三差五频频回家总是两手空空,偶尔过节给奶奶带一次礼品,奶奶总要唠叨:“奶奶还年轻着哩,不用拿东西,花这些钱干啥?等你有钱了,再给奶奶可劲买。”结婚十几年了,奶奶只能越来越老,近些年再拿东西,奶奶的话就换了:“奶奶啥也不想吃,吃家常饭舒坦,这些东西给孩子们吃。”其实奶奶就是怕我花钱,而直到现在,我仍旧没有发过财,好让奶奶也替我骄傲一次,奶奶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贾老太君享年八十二岁……她的一生为这个家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疼惜侄邻,深受爱戴。今天是她老人家五七忌日,在此谨代表子侄孙表示沉痛哀悼……”听着话筒里传来我为奶奶写下的几句怀念,我的心酸泪流不止,千言万语无法挽回奶奶的仙逝。
  
  人留后代草留根。在奶奶五七忌日里,平时各种原因难得团聚的一大家子人,所有子侄孙个个头系白绫,对着老人遗像叩拜,痛哭连声,而我的奶奶再也看不见这帮生前她值得欣慰的子孙。
  
  也就在那一刻,我再次懂得血脉亲情的内涵,束束白绫寄托着儿孙后代对宗室一脉长辈的敬重,丝丝绫条连结着枝杈的脉络,圣洁的白色云朵载着奶奶走向天国之路。
  
  奶奶安息,孙女永远怀念您,但我更愿相信奶奶没有离开我们,她一定在天国与历代先祖团聚,共同庇佑他们的子孙,在保佑所有后代健康平安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2)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该我买单了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买单,是在 1985 年的夏天,那一年,我只有 17 岁,初次来南京上学...

  • 母亲和桃

    我以前一直以为母亲喜欢吃桃,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是她在想省钱养家的同时又想给她的女儿...

  •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回忆我的母亲

    一九七九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日深夜,母亲在病榻上痛苦地熬过几年后,终因无力回天,溘然...

  • 阳台里飞出的爱

    阳台里 飞出 的爱 来到南京这个城市,已经 整整三 年了, 有二 年 多 的时间, 阿婧 ...

  • 内心流淌着情怀和感动

    6月23日,对于我们这个小家庭,他是极为普通的一天,一切均按正常活动轨迹运行。然而,...

  • 乡山余韵梦

    昨天晚上,我和妻子相坐于床上,各自刷着抖音,闲乐呵。“你去过梧桐山的吧?”妻子突...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