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亲情散文 > 念父亲,心伤痛

念父亲,心伤痛

散文
时间:2015-06-28 10:47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山里人点击:
        
  念父亲,心伤痛
  
  父亲去世已半年余了。每每想起他,我的心仍是疼痛得非常厉害,眼泪会无法抑制地沁出。
  
  父亲是一座巍峨的大山,他曾经是我们全家的最为重要的依靠。他用他的车载斗量的汗水、述说不完的劳累、咬紧牙光的坚持挣来了我们的温饱和长达成人。农业社时期,大伙家里最缺的是粮食。我家当然也穷;可我家比村里许多人家要强一些,那是因为父亲和母亲特别地勤劳能干。在我的记忆中我家从没有揭不开锅的时候,最不济也有稀粥喝。有一种叫菜稀饭的现在回想起来确实算得上是难得的美味。小学时,一放学,我就像一股风似的向家里奔去。推门进屋,扔下书包,揭开鼎罐盖,发现鼎罐里是空的,来不及抱怨,就自己动手煮菜稀饭。菜稀饭的做法很简单。先将鼎罐架在火坑里的“三脚”上,往鼎罐里倒一两瓢水;然后在“三脚”下生火将鼎罐里的水烧开;撒一抓苞谷粉到开水里,用铁瓢搅匀;再放一点盐和几抓从屋旁园子里摘来、洗净、切碎的青菜、白菜之类的叶子,拌一拌,煮熟后即可食用了。虽没放一滴油,可因为里面有盐有菜,它比纯粹的稀饭要香多了,好吃多了。几碗哧溜哧溜地喝下去,干瘪的肚子顿时鼓了起来,饥饿感神奇地消失了。那时,甭提心里有多美!分田到户当年,我们家的粮食大丰收。我家顿顿吃上了“干饭”(与稀粥相对的称呼)。因为少水田,多旱地。最多的粮食是苞谷和小麦。小麦可以打成粉子,在开水里下麦粑粑,也可以在铁锅里放点油煎麦粑粑。还可以去街上换面条。开始的几年,平时吃的最多的还是包谷饭,只有过年过节、来客人时才能吃到大米饭。一鼎罐大米饭配上一大钵面条、一钵肉煮苕粉,可真是美味佳肴了。所有的菜饭会被大家吃得一干二净。后来,余粮多了,父亲便拿到街上换大米。平日里,“两熬饭”(大米、包谷粉搭配煮好的饭)、大米饭多了起来。小时候,我家与伯伯家,爹爹(爷爷)阿妈(奶奶)家挤在一栋三柱四的木屋以及灶房、偏房里。我家住西头,伯伯家住东头,爷爷奶奶在用木板夹成的灶房做饭,在狭小的偏房作休息。堂屋、灶房、简陋的茅厕三家共用。几家人挤在如此狭小逼仄的空间里肯定不太安逸,时间长了,难免闹些矛盾。完全属于我家的只有两间房——前面一间煮饭,后面一间睡觉。两间房都很小,光线很暗。后房只放得下一架木床,稍大后,我就和父亲上楼打铺。记得是分田到户的第二年大年初一吧,父亲对母亲说:“起一栋新屋吧?”母亲点头赞成了。决定后,他们立即着手行动。建新屋的头几年是父亲最苦最累的时候。在后山上砍树、搬木料,平地、抬磉墩,立新屋,上檩子,钉椽子,买瓦,盖瓦,割板子,铺楼板,装新屋,抬阶沿岩,硬化坪坝、阶沿、堂屋。有做不完的苦活、累活。大多数活需要十多个甚至几十个年轻后生协力完成,所以只好好言好语请亲朋族人、寨上村民帮忙或者与他们换工。能自家独自做的活儿就决不请人,父亲带领着我们一家子去做。正屋修起后又在东边配了偏屋西边起了楼子。父亲为完善新屋陆陆续续一直忙了几十年直到他倒下为止。我读大学、二弟读中专那几年是我家最差钱的时候。为给我俩筹措学杂费、生活费,父亲愁白了头发。地里出产的包谷、大豆、大头菜、辣椒,家里杀的年猪大都换成了现钱。从山里背来的一捆捆生柴,堆放在房前屋后晾干后再卖给街上人。父亲还另找到一条生财之道。他用斧子、锄头从老山里弄出树蔸,稍加工后从深山盘回家,再用斧头、刨子将之加工成棺材的部件——本地叫“肥头”(谐音)——背到集市上去卖。总之,父亲为了给我们盘书是想尽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能想到的所有办法。不管是毒辣的太阳、滂沱的大雨还是刺骨的寒风、瘆人的白霜、漫天的大雪都阻挡不了父亲来去匆匆的脚步。一年三百六十多天,父亲没有休息一日,即使感冒了、坐骨神经病痛犯了,他也咬牙坚持,不肯歇息一天。分田到户后,在农忙时节,他和母亲常常是天还没亮就起床,过点早(吃点前夜的剩饭剩菜)、倒了猪饭后就出门了,晌午回家匆匆吃饭、喂猪饭,稍休息一下又进山或去地理干活去了。天完全黑下来后才背一捆柴、吆喝着牛往家里赶。到家后虽已劳累不堪,还要忙着倒猪饭,砍猪草、煮第二日的煮饭。有时吃点剩饭,有时夜饭也没吃就累得睡着了了。冬天下大雪天的时候,村里的人们是很少进山的,他们正好可以歇一歇,或聚在一起打牌,或围在火坑的周围烤火摆龙门阵。可我的父亲却没有休息的想法和习惯。晚上听到了山里枞树、杉树因受不了大雪的重压轰然倒下的声响,父亲会自言自语道:又可以背几回好柴啰!天刚麻麻亮,顾不了外面的鹅毛大雪和呼啸的寒风,就携着斧子背着柴背篓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奔进了后山里。等到他一身雪花背着柴回到家里时,村里许多人家还没起床呢。
  
  父亲一生保持着勤劳的习惯。即使在我与二弟参加工作、结婚后还种着家里所有的田土,农闲时还打工修路。后来他陆续种了几百蔸柑橘,年产量在两万斤以上。家里还喂着两头年猪,一头耕牛。父亲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从麻麻亮一直忙到半夜。家里年收入约有三四万元。可是,在倒下前的那年春天他还在开荒种柑橘呢!
  
  父亲不苟言笑,小时候我有点怕他。因为农活太苦的缘故吧,我们不听话时,他会骂几句。可是,他几乎没有打过我们。在父亲看似冷漠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疼爱子女的炽热的心!为了我们吃饱穿暖,他拼命地干苦累的农活;为了让我们有出息、长大后不要像他一样劳累,他榨干自己给我们盘书;为了让我们住得宽敞些,他耗费半生心血给我们建造新屋……在生活细节上他也非常心疼我们。冬天他抢着给我们洗菜,自己的手却冻得通红。从“三脚”上抬鼎罐、锅子,他在场的话,总会说“我来,别烫着你们!”好吃的东西总是给我们捎来或者留着等我们回家后享用。在老家过罢年离开时,父亲会给我们装几篓柑子、几块腊肉、几十块糍粑……我们常常是满载而归。
  
  父亲是个耿直厚道的人。有什么说什么,肚里没有弯弯绕。因而总是遭受别人的算计欺负。有一次他卖烤烟,买烤烟的小商贩给他打了一张白条,纸条上有意将5000元写成了500元。他想处邻隔近的,不可能骗他,连看都没看就收下了。后来结账时别人只给他白条上写着的500元。为此事我家还同骗子商贩打了一场官司。可是,他并不记恨骗他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家请客,正喝酒吃饭时,碰巧骗过父亲的那个小贩从我家门前经过,父亲仍热情地招呼他。我嘟囔道:喊他干什么!他骗过我家呢!父亲说:谁没有过错,过去的事不要再去计较了。山林承包到户时,我家的“老业”包给了别家,我家承包的有一部分是族里一伯父家的“老业”。这得罪了伯父家的人。伯父家的一亲戚曾多次在我家经管的林地偷伐。父亲找他理论,他蛮横地说:我砍的是我××家的!……父亲遭人算计欺负的事还有一些,这里不再多说了。
  
  父亲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头一年。解放前后那几年,土匪嚣张,社会不太平,父亲吃过许多苦头。1959年至1960年“过苦日子”的那三年,父亲刚好十来岁,正是吃长饭的时候。可是,父亲每餐只有二两口粮。那时,父亲在15里开外的街上读高小。为了哄饱肚子,树皮、树叶、蕨粑粑……凡是能吃的父亲都吃过。可是,成年后,父亲的身体却是非常壮实的。60岁之前的父亲比附近几个村寨他的大多数同龄人都要更健壮一些。年轻时他是当地有名的“大力士”。农业社时期,队里每天给社员打工分,给他记的工分往往是全生产队最高的,因为他总是能超额完成任务。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他能扛着300来斤的木料快步如飞。即使到了五六十岁的年纪,村里一般年轻后生干农活也难赶上他。可是上了六十岁以后,我感觉父亲是一年比一年衰老了。有一天回家,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背驼了,头发全白了,原本硬朗的身板变得有些虚弱。我宽慰自己:等儿子毕业了,房贷还清了,我一定要好好报答父亲,孝敬父亲。我整日忙于生计,很少回家,也很少问候他,有时去电话与父亲交谈三言两句后仿佛就没什么说的了。父亲他心里的苦闷、压力从来不对我说;问起他的身体,他总说“没有问题”。我总认为父亲活得好好的,不会有什么事。哪曾想到,上天对我的惩罚终于降临了!公历2014年的7曰5日的那一天,我永远忘不了。那天上午,我正在忙着准备申报职称的资料,突然,接到了堂弟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堂弟焦急的声音:幺幺(最小的叔叔)得病了,好像很严重!我们正往××县人民医院送,你马上赶过去!一接到电话,我就急匆匆交了材料,一路风尘仆仆,赶到了几百公里外的花垣县人民医院。先到的二弟告诉我,父亲患了脑出血。后来与家人聊天才得知,乡上医生下乡普查时,曾检查出父亲血压高,可没能引起父亲的重视,他舍不得花钱买降血压的药物。父亲患病与他劳累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农活太苦了,他喜欢吃肥肉,吃肥肉有劲儿防饿;晚上睡前要喝几口养身酒。哎,如果我对父亲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开导;如果我有大能耐不需父亲干苦重的农活,也许父亲就不会患病!我也就不会早早的失去父亲!患病后,父亲身子左侧瘫痪,一直没离开过床铺,我们几兄妹一日三班倒轮流照顾他。可是,父亲的身体没能好起来。由于不能运动,他的肌肉萎缩得非常严重,身体器官的功能也逐渐衰竭。他一日比一日消瘦,最后只剩皮包骨了。我们悉心的照料没能减轻他的痛苦。他无法正常进食,大多时候依赖鼻饲。父亲是极能吃苦耐痛的,但有时也会无法忍受地喊出声来,眼里流露乞求的神色。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啊!对父亲致命的威胁是痰咳不出来。医生往器官中插管子往外抽,有时会抽出血丝来。到最后医生告诉我们:药物对老人家已没有多大作用了,你们尽早办出院手续吧。10月25日,那天是星期六,我们送他回到了乡下老家——那儿是他生活了半个多世纪、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们幻想父亲的病会因他回家心情好转而有所好转。可没曾料到,回去的当晚他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给了我们比大地还要广博深厚的父爱。为了我们,父亲付出了他的一生,他的一切。可是,他没能享受到一天清福就这样永远地走了!临走时,还受了那么多的苦痛!这真是我们做儿女的不孝啊!我真是说不出的悔恨呀!我所谓的尽孝计划也可笑地全部落空了。我的心里有多么不甘啊!可是千般悔恨、万般不甘又能如何呢!
  
  父亲是我们家庭大厦的中柱,他的轰然倒下让我们兄妹几乎失去了那个温暖的由父爱和母爱共同支撑起来的家——不管多么忙碌,每年过年都要回去的那个家。
  
  我要给天下所有做儿女的提一个醒:尽孝要趁早,莫待后悔迟啊!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遥远的母亲

    无疑,每个人都拥有一份珍贵的母爱,崇高而伟大,亲切而深沉;高贵抑或微小,富有抑或...

  • 又逢槐花飘香时

    又逢槐花飘香时 人间四月芳菲尽,四月的江南,初暖还寒,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已经不再...

  • 素年锦时,与外婆在一起的时光

    外婆已去世多年,但在与家人聊天时,我却总时时念起她。其实在我心里,她一直都未曾远...

  • 款款深情的交大文化之旅

    4月14日周日,恰逢岳父93岁寿诞。早在一个月前,儿女们就提议,这天大家陪父母去小女...

  • 怀念母亲

    陪母亲的日子 母亲去世已快三年了。 在这三年里,痛感失去母亲的孤独与无助。常常觉得...

  • 往昔事,过来人(散文)

    人生,就如同一叶扁舟,在年轮的律动中游弋。无论流向哪里,是什么样的结果,都是记忆...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