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抒情散文 > 吴可读:以死谏言的金城男儿

吴可读:以死谏言的金城男儿

散文
时间:2014-04-05 23:15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王文元点击:
        

  兰州城内有一个普通的小巷———金塔巷,这个曾经破旧不堪的小巷如今经过整治改造,面貌焕然一新,每天人来人往,热闹异常。可是人们并不知道,在100多年前,这里曾经走出了一位让大清国上下为之瞩目的人物———吴可读。
  
  这位普通的大清官吏,用自己的生命给晚清黑暗的官场上写下了惊心动魄的明亮一笔。
  
  耕读传家出英才吴可读(1812年-1879年),字柳堂,甘肃兰州人。吴氏祖先并不是兰州人,原籍在浙江。明朝初年跟随肃庄王来到甘肃,先在张掖居住后迁徙到兰州。
  
  吴氏家族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从小吴可读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有很高的悟性,而且也善长诗文。道光十五年(1835年),吴可读考中举人,后进京参见会试,准备考取进士。当时,甘肃和北京之间交通不便,一些路段更是盗匪出没。吴可读到了北京之后,就在北京居住了下来读书,时间长达8年之久,他一心想博取功名。尽管他刻苦攻读,无奈天不遂人愿,却未能得偿心愿。最后以举人身份来到伏羌(今甘肃甘谷)担任县学训导,并被聘为山长,主讲朱圉书院。才华横溢妙手撰联道光三十年(1850年),吴可读准备再次进京赶考,这时距离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首次进京赶考已经过去了15年。在弟子们的资助下,筹集到了路费,再赴京城参加会试。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考中庚戌科进士,随即被授予刑部主事,后晋员外郎,随后的10年间他的职务再也没有升迁过。1861年,吴可读的母亲去世了,他从北京扶柩归兰。在兰州期间,他主讲兰山书院,积极从事地方事业。
  
  1865年春,吴可读再返北京,继续担任他原来的官职。过了不久就被调到吏部任郎中。1872年补河南道监察御史,冬因弹劾成禄降三级调用。1874年返故里重讲兰山书院,期间当过几年山长。
  
  吴可读不仅正直而且才华横溢,尤其擅长撰写对联。
  
  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继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绝域,问谁把秋色平分?看雄关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外勿弃九边桢干,内勿遗八郡木便楠,画栋与雕梁,齐火昆耀于铁马金戈以后;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
  
  一万里文明培地脉,历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声必大。想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淘不尽耳畔黄河,削不成眼前兰岭,群山兼众壑,都奔赴于风檐寸晷之中;叠嶂层峦,惊涛骇浪,无非为尔诸生下笔,展开气象,推助波澜。
  
  这是他题写给兰州甘肃贡院的长联,达192字,至今仍是天下闻名的长联。在这副对联中充分表现了他的心胸和气度,更勉励人们努力攻读,求取功名,干一番大事业。
  
  共仰孔门高,问颜曾七十之徒,何处最多佳士;
  
  休言秦俗悍,自邹鲁三千而外,此间大有传人。
  
  这是他主讲朱圉书院时题写在孔子的弟子伏羌石作蜀墓的对联,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诸生何处觅文宗,绝妙文章到处逢。”吴可读在教书育人循循善诱,同时注重塑造学生品行,强调学习知识和修养品德并重。后来以弹劾李鸿章而闻名的“陇上铁汉”安维峻,就是他主讲兰山书院时的得意弟子。筹集资金兴建贡院吴可读和陕甘总督左宗棠交往密切,先后参与了甘肃团练设立、宣传牛痘免疫等事务。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设立甘肃贡院。在1875年之前,陕甘没有分试,甘肃学生往往要赶赴陕西赶考,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路途上也很不安全。还有大批甘肃学子因无力筹集路费,而放弃了考试。左宗棠奏准甘肃分闱乡试。然而却没有贡院,于是在左宗棠的支持下,吴可读等人的募集活动,从全省各地共募集资金50万两白银,完成了甘肃贡院的修建。
  
  吴可读一生刚直不阿,在尸谏之前就因为弹劾成禄而被降三级。同治年间西北暴发农民起义,甘肃酒泉是当时起义中心地区之一。同治五年(1866年)三月,清政府任命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提督成禄总统西路军务,围剿农民起义军。然而成禄诬良为逆,肆意虐杀无辜肃州百姓,居然虚报战功,说自己打了一场大胜仗。这时,新疆的许多地方被阿古柏侵略军所占据,驻新疆清军急需增援。清廷命成禄进军新疆时,他却阳奉阴违,拥兵高台吃喝玩乐,畏敌如虎。吴可读对此义愤填膺,遂奏劾成禄的罪名“有可斩者十,不可斩者五。”于是成禄被革职拿问,定为斩立决,谁知最后却改为斩监候。吴可读再次上书,结果触怒同治帝,被判处死刑。幸亏大理寺少卿王家璧持正不阿,吴可读才保住了性命,改为充军。
  
  以死谏言维护制度
  
  同治死后,大赦天下,吴可读得以重回京师,被授官为吏部稽勋司主事。不久因为立嗣的事情同慈禧发生严重冲突。1875年1月初,同治皇帝病死。由于同治帝没有子嗣,皇位继承便成了问题。按照清代的祖宗家法,皇帝死后无子,应从皇族近支中选出一男性晚辈继承帝位。同治皇帝载淳是“载”字辈,其下是“溥”字辈,按祖制,应从“溥”字辈中选一人继承帝位。但立“溥”字辈的人继承帝位,慈禧将因其孙辈为帝而被晋尊为太皇太后,位虽尊却不能再垂帘听政,所以慈禧不惜违反众意,破坏祖制,置包括她自己在内的清王朝最高统治者一再强调不能更改的“家法”于不顾,坚持一定仍要从“载”字辈中选择嗣帝。最终慈禧太后把她妹妹的孩子、醇亲王之子载(即后来的光绪皇帝)接进宫来,这样她就可以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吴可读认为,光绪之立,又悖祖规,将来在皇权的继承上可能出问题,决定以死谏铮。
  
  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是同治皇帝、孝哲皇后的大葬日。吴可读在此日以死劝谏,使“大统有归”。吴可读死前,怕祸及家人,给儿子的遗书中,要他“速速出京”,然后把身上仅存的40多两银子存放枕下,怀揣遗折,在蓟州(今河北省蓟县)马申桥附近一座叫三义庙的废寺中上吊而死。
  
  “欲识孤臣恋恩所,惠陵风雨蓟门东”。他是一心求死,自尽前恐庙宇经久失修,梁木衰朽,求死不成,又饮一碗毒药,才用白缯悬梁。
  
  吴可读“死谏”,给腐败黑暗的清政府很大的刺激,所有的人都赞叹不已。有人作挽联一幅:“天意悯孤,三月长安忽飞雪;心完夙愿,五更萧寺尚吟诗。”兰州也曾立祠堂纪念其行,兰州金塔巷存有“吴柳堂先生故宅”。
  
  今天看来,吴可读依然忠心可嘉。他维护的皇位承继程序、制度是当时社会的核心制度。但这时中国的问题不是皇帝的子嗣问题,而是体制、思想问题,尽管吴可读本身的所作所为也是为了维护制度,但可惜的是他在维护一个已经腐朽的制度。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朽制度,换了谁当皇帝其结果都一样,中国依旧面临落后挨打的局面。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王文元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签约作家 注册时间:2010-07-06 23:07 最后登录:2015-04-26 00:04
优美散文
  • 父爱回忆录

    父爱如山已是老话,我们一再重谈,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平常的小事中体现父爱如山而不再...

  • 幽雨中的银杏(原创)

    一帘幽雨,滴进了清晨。 湿湿的,滑滑的,轻轻的。碎雨滴哒着翠绿色的银杏缠成长串,...

  • 吟夏(三)

    茫茫人海,我只是光阴的过客。也许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岁月让我成熟,磨难锤炼意志,...

  • 洋槐花开

    从农家院到打谷场,从渠塘边到田埂间,处处都是洋槐树的阴凉,处处都飘散着洋槐花的浓...

  • 早春

    喜欢春,不太喜欢仲春的繁,因为它略显的浮躁和肤浅,也太不喜欢暮春的残,因为它稍有...

  • 情绪的泰山

    散文 李朝元 情绪的泰山 写过泰山的人很多,登过泰山的人更多。写过却没有登过泰山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