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友情散文 > 一张旧照片

一张旧照片

散文
时间:2009-09-05 00:27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东方木点击:
        

【编者按】:照片只是这去的一瞬而已,却记忆了,你心中对朋友那种永恒不灭的情感和容颜,一张照片却沟起了你对朋友的所有思念,所以你明白,要做到完全放下,还需要时间。“与小周合影的那张“全家福”,如今我还好好地保存着。因为那里面不仅记载了一段难忘的友情,而且还有一段不可忘怀的历史!”好文,推荐共赏!
  在我的相框里,镶嵌着一张三十年以前的旧照片,黑白的,仅四吋大小。颜色虽有些发黄,但人物形象依旧十分清晰。
  
  照片的背景是我老家门前的一座大山,父亲穿一件青布长衫坐在左边,两眼笑眯眯的,像一尊笑佛;母亲紧傍父亲而坐,头发梳得油光发亮,双手摆在膝盖上,两眼炯炯有神地看着前方,慈祥而端庄。我和当时省工作队的小周就站在我父母的身后,真像一对亲兄弟。在我的记忆中,这张照片像是上个世纪1975年照的,时令正值秋季。当时我才十八、九岁,一头乌黑的亮发,脸比较清秀。看着这张三十年前的旧照片,想起省工作队的小周与我在一起的那段难忘的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那个峥嵘岁月。
  
  那是1975年的阳春三月。一天早上,我坐在自家门前的石墩上等生产队长派工。这时,我远远地看见队长领着一个年轻人朝我家走来。我马上迎上前去。队长一见我,就指着年轻人对我说:“来来,我介绍一下,这是省工作队的小周,分到我队驻点,队委会决定就住在你家,吃住由你来安排。”说完,又转过脸对年轻人说:“小周,这是你的房东,你的吃住就由他负责!”说话间,小周很有礼貌地伸出手来,紧紧地与我相握。
  
  小周看上去比我大不了多少,顶多二十出头,但个头比我矮小,还不到一米七,人长得有点消瘦,要不是他嘴上那一小撮胡子,我还以为他是个中学生呢。
  
  队长走后,我带着小周去见我的父母。好客的父母听说省城来的客人安排到我家来住,高兴得两眼都眯成了一道缝。小周一见到我的父母,很乖巧地叫了一声“伯父伯母好”,并笑着说:“给俩老添麻烦了,以后多多照顾!”
  
  母亲看着小周,上下好一阵打量,然后笑呵呵地问道:“孩子,你今年多大啦?”
  
  “二十。”小周笑着回答。
  
  “比我儿大两岁。”母亲一脸喜悦,接着开玩笑道:“要是你不见怪,你就做我的大儿子吧,怎么样?是不是有点高攀啦?”
  
  “哪里哪里,”小周马上笑了起来。“我是从浏阳农村出来的,像您儿子一样,也是个独子。您能把我当儿子看待,我真是太高兴了!”说着,竟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妈”,母亲长长地“哎”了一声,笑得合不拢嘴。
  
  我家是个窨子屋,房子十分宽敞。待一阵嬉笑后,母亲把我叫到跟前,让我把厢房腾出来让给小周,要我去楼上住。我半开玩笑地对母亲说:“妈,大儿子刚进屋,就把小儿子赶跑了,你是不是有点偏心?”
  
  母亲说:“小周大老远从省城来,那么小年纪就离开了父母,做父母的谁不心疼?队长把他安排到我们家,是看得起我们,妈总不能亏待别人!”
  
  见母亲动了真格的,我笑着解释道:“妈,看你说的,我是和你开玩笑呢。”
  
  母亲把房子布置好后,我和小周一同去生产队的队部将行李搬了过来。
  
  小周的出现,给我的独子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白天,我们一同下地干活,晚上回到家里,就像亲兄弟一样,有聊不完的天,说不完的话。我们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谈文学,谈社会上种种怪现象。
  
  那时,生产队的会议特别多,只要上面有文件下来,或是最新发表了一条“最高指示”,大小会议就一个接着一个。我在队里被老人们称作“秀才”,碰到念什么文件,不识字的队长,总要把我叫到前台,一边宣读文件,一边解释文件内容。文件宣读完后,朴实憨厚的社员们总要报我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既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的鞭策。在乡下,农民对文化人是看得十分重的,你的文化水平越高,别人就越是对你敬重。
  
  小周见我在社员当中威信很高,又是队里难得的文化人,一次开社员大会前,他悄声对我说:“队里准备办一个扫盲培训班,我已在队长面前推荐了你,要你当辅导员,同不同意?”我在心里想,小周这么看得起我,想必是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我,我要是不答应,他肯定很失望;如果答应了他,我又怕胜任不了,弄不好还会闹笑话。见我半天没有回话,小周鼓励我说:“这没有什么可怕的,万事虽然开头难,但只要锻炼就一定能成功!”也许是小周的话给了我勇气,我竟然答应了。宣布开会时,队长要小周说话。我当时就坐在小周旁边,看着他那么年轻就能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很是钦佩。小周只谈办班这件事,而且把办班的意义说得那样透彻,又是分析目前农村的现状,又是引经据典。他从国外说到国内,又从古代说到现在。话一到了他的嘴边,就像是打开了水渠的闸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仅文思敏捷,而且语言独到,几乎没有一句重复的话。我真不明白,比我大不了多少的他,竟然这样博学多才,我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到最后,小周把话题一转,说办班需要老师,为了把这个班办得有一定的影响力,他郑重地把我给推荐出来。当社员们听到我的名字时,全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为之叫好,接下来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我受宠若惊,当即发表了几句感言:一是感谢队领导和工作队的小周对我的赏识;二是感谢全体社员同志对我的信任;三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当好辅导员。我的话音刚落,又赢得一阵热烈的掌声。
  
  回到家里,小周语重心长地和我进行了一番长时间的谈话。他对我说,之所以要推荐我当辅导员,是看中我所拥有的知识,他不想让我把学校所学的东西又退还给老师,而要我好好地把它利用起来。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知识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过去那种说法是荒谬的,什么知识越多越反动,那完全是无知之人说的鬼话。没有知识,飞机能飞上天?没有知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能爆炸?没有知识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没有知识的民众是不幸的民众。小周越说越激动,我越听越感到茅塞顿开,仿佛眼前亮起了一盏明灯,照耀着我前进的道路。
  
  “你不要放弃学习,有机会时争取走出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啊!”小周说着说着,不知什么时候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我感到这只手是那样的有力,又是那样地充满自信。
  
  “知识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小周的这句话,成了我奋发向上的一种引力,时时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真是太幸运了,遇到了这么一个相知相心的知音。我可不能让他失望啊!
  
  为了当好社员的辅导老师,也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我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出样子给小周看。
  
  通过一个晚上的准备,我把第一堂课备了出来。开学那天,生产队的队部会议室黑压压地挤满了一大屋子人。使我想不到是,在我队蹲点的公社陈书记也来了,还有大队长、省工作队的邓队长以及各个生产队驻队的队员都来了。面对满屋子百十号人,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场面,心里自然有些慌张,胸口怦怦地跳个不停,甚至连脚步都迈不动了。好在小周就坐在讲台的右侧,他好像在暗示我,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在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终于壮着胆子走上了讲台……
  
  一堂课下来,我早已是汗流浃背。这时,公社陈书记、大队长以及省工作队的邓队长从拥挤的人群中走过来,一一和我握手,并给予我很高的评价。我当时感动得真想流泪。
  
  初试上课的成功,给了我无比的自信。在以后每周一课的课堂上,我已经不像当初那样感到紧张了。我要感谢小周,是他给了我勇气,也是他给我上了人生第一课。
  
  为了表示对小周的感谢,我要母亲特意跑到集市上,买一些鱼肉回来。晚饭时,我把公社的陈书记、大队长、生产队长以及工作队的邓队长请到家里吃饭。第一杯酒,我不是敬陈书记这些领导,而是把酒杯举到小周的面前,感谢他这些日子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小周非要我先敬领导,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先敬小周,他是功臣!”此时的小周,却没有了会场上的阳刚之气,忸忸怩怩地像个大姑娘。最后在其他领导的一再劝说下,他“咕嘟”一口把满满的一杯酒喝了下去。接着,我给每位领导敬了一杯。
  
  时间一晃,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这一年,由于工作队的帮助和支持,队里获得了粮食大丰收。
  
  一天下午,小周从省工作队队部开会回来,告诉我一个消息,说省城来了一个采访团,要对他们在乡下的工作情况进行现场拍照,到时候,我们照个全家福。我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跑到山上,把正在地里做事的父母叫了回来。父亲是个很随意的人,听说要照相,随便拿了一件衣服穿。母亲看到后,觉得那衣服太脏,就从衣柜里拿出那件只有过年才穿的青布长衫。母亲自己找了一件蓝哔叽毛料,穿好之后,一边整理,一边高兴地朝家门口走去。
  
  不一会儿,小周带着一个拿相机的中年男子朝我们走来。
  
  在屋前一块空旷的晒谷坪里,照相的中年男子帮我们选择了一个角度。只见他拿过一张长凳,安排父母坐在凳子上,我和小周就站在父母的身后,背景是屋前的一座青山。在等待的那一瞬间,我的心情特别激动。这激动来自于对小周的感谢,是他,让我们全家有了这次“团聚”的机会。要是在平时,作为农民,一是没有时间,二是谁也不会想到通过照相这种形式聚集到一起拍合影照。
  
  照相人已经调好了焦距,他要我们“别动,笑一笑”。我紧紧地贴近小周站着,这一刻对我来说太重要了,以后还能不能见面?不知道,但今天的合影必将成为我们之间永恒的记忆。
  
  照相人开始打招呼了:“准备,一、二……”
  
  “慢点!”小周突然大叫一声。全神贯注的我,被这一声叫喊弄得莫名其妙。我低下头去,只见小周用手轻轻地从母亲灰白的头发里扯出一片长长的树叶。“好,开始!”小周说了一声,照相人再一次对准焦距。我挺起胸脯直挺挺地站着,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眨也不敢眨,惟恐照出个瞎子来。“咔嚓”一下,相照好了。从未见过相机的母亲,看到照相人手中拿着的那个黑框框,不知其故地问小周:“刚才那么‘咔嚓’一下,我们一家人就到里面去了?”小周笑着说:“那里面有摄像的镜头,通过胶卷把它洗出来,最后就变成了照片。”母亲似懂非懂地“噢”了一声,很开心地笑着。
  
  半个月之后的一个下午,小周把照片送到了我的手里。一听说照片来了,父母马上围过来看。照片是黑白的,仅四吋大小,父亲的相照得最好,笑得像个笑佛,母亲站在旁边笑父亲把缺牙齿都照出来了。母亲虽然没有笑,但那慈眉善目,看上去很是亲切。我和小周站在父母后面,满脸的阳光,满脸的笑容,满脸的青春气。没想到我照相还那么英俊。母亲说我和小周的相照得最好,真像一对亲兄弟。看完照片后,母亲就把这张照片嵌进了镜框。晚上,也许是母亲心情高兴,特别为我们做了几道好菜,从不沾酒的父亲,那天晚上也陪我和小周喝了几杯。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过了国庆之后,小周说他们工作队要走了,等他们回省城之后,另一批工作队又会驻进来。母亲得知小周要走的消息,那天没有去上工,而是留在家里,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天,特意为他做了许多桐叶糍粑。桐叶粑是湘西的土特产,一年内只有农历三月初一和中秋两个节日才能吃得到。要不是特殊情况,平时很难享受这美味。看来,小周在母亲的心目中已成了最尊贵的客人。
  
  小周要走的当天早上,他交给母亲100元现金和60斤粮票,说是他吃住的伙食费和住宿费。母亲说什么也不肯接,反而还嗔怪小周不懂事。小周一再劝母亲收下,母亲始终不肯接。“儿啊,你把妈当外人了,我们每天也要吃饭啊。这钱和粮票你带回去自己用,你还年轻,身体要紧。”母亲说着说着,竟呜咽起来。“你这一走,也不晓得还能不能见面。妈没有什么送的,给你做了一点乡下糍粑带回去,如果你还记得妈的话,就常回来看看,这里也是你的家啊!”小周听到这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突地一下扑向母亲,哭着叫了一声:“妈——”母亲紧紧地抱着小周,像是生离死别一般。看着眼前离别的情景,我的泪水也不听使唤地流了出来。父亲也哭了,他不停地用那只布满老茧的手拭着泪……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我的父母也相继去世,但与小周合影的那张“全家福”,如今我还好好地保存着。因为那里面不仅记载了一段难忘的友情,而且还有一段不可忘怀的历史!(东方木∕文)

 

【责任编辑:好相处】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1)
10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东方木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09-08-28 17:08 最后登录:2020-09-12 22:09
优美散文
  • 迷宫中话粮食

    老伙伴相见,就得用过去的方法,不这样,就是忘记了过去。 那时我也这么想过,因此心...

  • 意想不到的变化

    来上海有近六年的光景,期间先后在两个小区居...

  • 老同学走进微时代

    阔别三十多年的同学,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有才华横溢事业有成的,有投资有方商海弄潮的...

  • 同学情

    在湘北明珠南州镇,我的老同学石喜红还算得上是个人物。精明强干、热情豪爽、好交好为...

  • 我的同学朱科雄

    科雄的每一个行为都给我以真实和快乐的感染。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的他:锋利而不饶人...

  • 何以再续同学缘

    那个弥留之际在病房里不停地往门口引颈而望,盼着我的出现,期待在他离开之前跟他多...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