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哲理散文 > 砚边随想(3)

砚边随想(3)

时间:2012-06-30 11:45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香草山点击:
        

  八
  
  匠人和艺术家,其根本的区别在哪里?
  
  我认为匠人以技术、技法为上,而艺术家只把它作为基础的条件,人性精神的高深境界才是其着眼点,技法不过是达到这一境界的桥梁和手段。
  
  匠人所抱的信念,是力求其技术得到普遍的赏识,可在艺术家看来,世人是否赏识,不是主要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在于作品本身是否达到人性的更深、更高的境界。
  
  技法,在作品本身深入地探求人性精神的高深境界之外是不存在的。
  
  九
  
  学书技巧的获得只是一个动态的开放过程,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
  
  没有一位书家在某一时期能够宣布他的技巧不需要磨炼了(除非他的创作陷入了僵化状态)。由此我进一步认为,笔下稍有功夫时,就应该有自己的目标追求意识,传统学书中那种“熟极自然化出”的思想,忽略了人作为价值主体的能动性,把学书过程当作是一种封闭的、线性的、僵化的过程,有了目标意识,再根据已确立的构架,有意识地、有选择地去读帖、临帖,丰富为自己构架服务的技巧,再根据已取得的实践,调整自己的美学意向,在新的美学意向导引下,选择吸收新的技巧。
  
  如此往复不已,螺旋上升,使自己的创造意识不断地处在激发状态之中。
  
  十
  
  “奴”是一个很刺眼的字。
  
  为人不能奴。
  
  但在学书上,我们不要畏惧,不要被他人“甘为古人书奴”的贬词谤语所左右。
  
  要敢于“奴”,要甘于“奴”。特别是硬笔书法爱好者,更应该在古人、在传统毛笔书法中埋下头,定下心,“奴”他几年甚至几十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历史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寻找情感与抽象线条之间的联结点。象王铎,一日临古帖、一日创作。“四十年前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成大家。”
  
  十一
  
  我们在书法艺术中获得美感,共鸣的程度,一方面被客体对象的特点所制约;另一方面,还需主体的审美判断、认可、加工、创造和融入自己特定的情感、心绪,这样对象才能成为审美的对象,而非一般感知的对象。
  
  美感,共鸣是以主体的审美心理状态,心理能力与客体对象的美的特质达到的统一、契合的程度和主体创造的程度为转移的。契合了,则产生美感,共鸣;契合的程度愈高,主体愈有创造性,美感就愈深刻,共鸣就愈强烈。
  
  十二
  
  共鸣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
  
  它不仅仅取决于对象的性质,对象对主体的主体刺激的强度,更直接取决于审美主体特定的心理状态,如生活经历、审美观点、经验,特定的心境、情绪;取决于相应的心理能力如感觉、知觉能力;同时还取决于一定的生理条件如正常的感官结构、神经中枢的正常运转等等。
  
  共鸣是审美主体的情、知、意与审美对象的和谐统一、默然契合、彼此相通。客体对象必须具备扣动主体心弦的力量、基础,这种客观基础就是对象本身必须具有美的特性和激起人情感活动的情愫、情态,并且这种情愫、情态必须与审美主体有相通、契合之处,这是共鸣的触发点和源泉。
  
  十三
  
  线条是书法艺术灵魂
  
  然而书法的线条不是纯形式的几何线条,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意味和思想情感的“自由线”,它不是用规律、逻辑、概念所能诠释清楚的。因而对它的感受、领会、掌握要以积极的心理动势去体会,需要一种理解的成份和能力。
  
  书法的线条象音乐的旋律,复杂、含混而又神秘。
  
  如果对书法的线条缺乏感悟、理解的能力,是很难走进书法艺术境地的。
  
  十四
  
  艺术反映社会、时代常取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是顺承性的反映,如西方十五、六世纪的写实主义,是顺承当时“我的自觉”和“自然的发现”的时代潮流而来,它对于现实有推动、助威的作用。又如由达达主义开始的现代艺术,是顺承两次世界大战及西班牙内战的残酷、混乱、孤独、绝望的精神而来。
  
  另一种是反省性的反映,如中国山水画,是在长期专制政治的压迫及一般士大夫利欲熏心的现实下,想超越向自然中去,以获得精神自由,保持精神的纯洁,恢复生命的疲困而形成的。
  
  一个现代艺术家,无法逃脱这个世界对他的影响,他必须用他的艺术去阐释这个世界,在主体意识已经觉醒的今天,我们更多需要的是顺承性反映的艺术形式。
  
  十五
  
  中国书史上的很多书家,大多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象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像怀素:“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这完全是借醉,将个体的情绪系统置于亢奋之中;将意识潜意识、情感想象变奏交织成不可预测的生命韵律。
  
  他们的酒,不是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不是李白的“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悉”。而是通过酒的催化、刺激,让理性退后,感性向前,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糊涂与清醒之间创造惊世绝作。
  
  这正如熊秉明先生所说的“把酒当作生命的高潮、生命的升华,把酩酊的状态认为是生命最炽热、最酣畅、最具创造力的创态。这时候,理性的控制和拘束丧失了,潜意识中所压抑的、积藏的、生命之原始的、本能的情感,得到了畅然的吐泄,酒不是消极的浇愁、麻醉,而是积极地使人的精神获得大解放、大活跃,在清醒时不愿说的、不敢说的,都唱着、笑着、喊着说了出来。清醒时所畏惧的、诚惶诚恐崇敬的听命的都踏倒、推翻”!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6和9的对话

    话说古代有 2 个秀才,一天,他们同时去饭馆吃饭,对面坐在靠窗的同一张桌上,桌子的...

  • 七月:陪你扬帆远航

    指缝太宽,时光太瘦。还没认真咀嚼上半年的况味,我们又信步盛夏,扬帆远航。 过往,...

  • 水在月华之下

    关于水与月的哲学思索...

  • 我想小姐姐却不想我

    从前有一颗种子, 坚硬的外壳里, 有着一颗小太阳, 小太阳充满能量, 它不断的吸取水...

  • 思想的变革

    世间 的人性世俗得很,中庸之道无济于世,只有极端化撞击才能瓦解庸俗。 就像一根弹簧...

  • 世先有宋仁宗,后有包青天

    相对于秦皇汉武宋仁宗也许没干过什么惊天伟业,但历史地位却丝毫不逊。...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