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哲理散文 > 从饥饿想起------我们要告诉后代什么?

从饥饿想起------我们要告诉后代什么?

散文
时间:2014-05-29 10:12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海之韵点击:
        

  从饥饿想起------我们要告诉后代什么?
  
  作者:海之韵
  
  前些日子,在一次朋友聚会时,G君很诚恳地对我说:“上山下乡时,有一次去你那里,你用四季豆加猪油渣煮的咸干饭,是我吃过的最好的东西.”听了这话,我很惊奇,以为他是说着玩的,但这件事他又说了一次,我才觉得G君不象是在开玩笑。
  
  上山下乡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四十年了,这事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G君下乡的地方大雪大队庄坑生产队距离我们高屋大队有二十多华里,他是我青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那次他一路风尘而来,朋友见面自然十分的高兴,来时,没什么好东西请他,只是一顿咸干饭,猪油渣不是榨得很透的那种纯肥肉榨的,而是还带点瘦肉,是母亲托人从厦门带来的;四季豆是从客家老乡那里买的,刚从菜地摘的,那一顿饭自然是吃得很有滋味的。
  
  G君的感慨,使我吃惊不小,但后来仔细一回想,也不奇怪。要说某食物好吃,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另一种与食物美味没有太大联系,而是与饿的程度有关。饿,就觉得某食物好吃,越饿,就觉得某食物越好吃,最好是饿得晕倒,那什么东西都会觉得是美味佳肴、山珍海味。
  
  有历史记载,当年朱元璋当和尚时,外出化缘,又饿又晕,当街昏倒,被一老婆婆救回家,将家里仅有一块豆腐和一撮菠菜,红根绿叶放在一起,浇上剩饭一煮,朱元璋吃后,精神大振,问老婆婆刚才所食何物,婆婆开玩笑说: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汤”,这也是朱元璋吃过的最好的东西。
  
  朱元璋当皇帝后,有一次他生了病,忽然想起当年化缘时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派人找来当年的老婆婆做给他吃。朱元璋尝后,问她为何没当年的好吃,老婆婆吓得直发抖,说:当年你是饿晕了,什么东西都觉得好吃,你现在当皇帝,当然这东西就觉得不怎么样。这回答还算合理,否则,就是“咔嚓”的事了,这是题外话。
  
  现在的年青人大概不会懂得,一顿咸干饭,那算什么,况且,猪油渣现在被认为是垃圾食品,但在那时,不是在吹牛,那已经是高级营养食品了,猪油渣平常我也是很少吃到,当时我家有三个兄弟上山下乡,父母亲日常也是省吃俭用,除每月每人寄5元给我们做零用钱,也要好几个月才托回厦的知青带来一些(猪油、猪油渣、面茶、鱼松之类的)食品。当时,我们生产队每两、三月才杀一次猪,每人一次只供应半斤猪肉,平常,别说是吃肉,饭能吃得上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在厦门知青中很有影响的《告诉后代》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知青在上山下乡时的艰苦奋斗历程以及他们对饥饿这个话题的各种描述。
  
  陈铭在《饿》这篇文章中表述:他在饿得实在不行的情况下,跑到山上象大熊猫一样啃春笋;在另一次异常饥饿难耐的情况下,吃着用三角钱买来的一包豆腐渣,发出“这豆腐渣怎么会这么香、这么好吃。”的感慨。
  
  张力在《鹰食》这篇文章对饥饿的描述可以说是入骨三分,他写道:“望着那些随风扶摇的草木嫩叶,我都会产生强烈的食欲:只要沾上酱油,我肯定可以将它们嚼下去!咽下去”“任何(吃的)东西一进人我们极年轻的躯体,就象泼在阳光下的酒精一样,瞬间挥发得一干二净”。这种对食物发疯的渴望我能体会得到作者的感受,一点也不过分,一点也不夸张。
  
  当地农民老乡的生活比我们知青要苦得多、饿得多、营养严重不足的多。陈铭训在《血色》中就有这样一段亲身经历的描述:有一次,他在看病时,见到一位头部受伤、脸色黝黑的农妇,乱蓬蓬的头发中,伤口往外流着一些菜色的、带有血丝的液体。他们几个知青看到后对她流的“是否是血”还在争论不休,那位赤脚医生说;“是什么?是血!你们以为血都是红色的吗?”当年,我们下乡天天配饭的都是菜、很少吃荤的,也会经常调侃说自己身体流出的血可能是菜汁这类的笑话,没想到在现实中还真有这样的事实,血可以有别的其他颜色,这确实是我们接受貧下中农再教育上的最生刻的一课。
  
  在上山下乡五年多的日日夜夜里,我体会最深刻的也是受饿的感觉,总感觉那时候仿佛没吃饱过,只觉得饿,饿得慌,觉得在下乡那段生活不是人在过日子,人只是活着,只是为了一日三餐而活着。但有一次,也是因为非常的饿,使我吃了一斤半大米的蒸饭。
  
  那还是在知青楼集体办伙食的时候,有一天上午干完很累的农活,我拖着饥饿、疲惫的身体回家,午饭时,我囫囵吞枣吃了一钵(六小两)蒸饭,还觉得太饿,把晚上的那一钵饭也吃下去,只觉才刚刚垫个底,我发话说再有两钵也吃得下去,一位姓黄的知青听了不服,说打赌,输的人出粮食,我答应了,结果是赢了。这也是我这辈子吃干饭吃得最多的一次,说来也是很可悲,只为了那一斤半的大米。
  
  我时常在想,我们大部分的知青现在都已退休或即将退休了,生活过得差的也好,过得好的也罢,我们在下乡的积淀和磨练的意志也已用得差不多,自己不需要再努力了,为的只是下一代,而我们要告诉后代什么?只告诉下一代我们受过的苦,要他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去打拼,能有效吗?能感动他们吗?我想还是不能够的,感动的只能是我们这一代人或者对有类似经历的人。人,都是有惰性的,这种惰性很顽固,人没有到非干不可的时候是不会自觉行动的。
  
  黄祖希在《罪恶感》里说:他下乡时,每当每个月从邮局收到母亲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赚来的寄给他7元血汗钱做生活费时,他感到有“罪恶感”,他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母亲,为了不让母亲再受苦、受累,他知“耻”而后勇,他远离知青,在上杭县的一所小学里努力工作,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再到教导主任,在学校打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顿咸干饭都觉得无比好吃的G君,他家境贫寒,父母亲不能为他的生活提供什么帮助,一切都得靠他自己,因此,他努力打拼,72年就争取调回厦门海关工作,虽学历只有初一水平,但通过自学,参加77年高考,被吉林大学录取,后因有具体困难未去;78年又参加高考,就读厦门大学哲学系,现在是厦门海关处级干部。
  
  我们还能告诉后代什么?特别是在这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奔向小康的年代里,我看到一篇故事,觉得很有启发,这或许还能说明一个道理。
  
  故事说: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他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的不公。他说:“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几天过去了,他用尽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钱,他打好了行李正准备离开旅馆时,旅馆的老板说有他一封信,是银行家罗斯写来的。罗斯在信上并没有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而是在信里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罗斯说: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很多鱼,那些鱼都有鱼鳔,但唯独鲨鱼没有鱼鳔。没有鱼鳔的鲨鱼照理来说是不可能活下去的,因为它一停下来,就沉入水底,就有可能丧生。为了生存,鲨鱼要不停的游动,不停地寻找食物,就这样,鲨鱼炼就了强健的体魄,成了同类中最凶猛的鱼。最后,罗斯说,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拥有文凭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很少。你现在就是一条没有鱼鳔的鱼……
  
  那晚,他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一直在想着罗斯的信。突然,他改变了决定。第二天,他跟旅馆的老板说,只要给一碗饭吃,他可以留下来当服务生,一分钱工资都不要。旅馆老板不相信世上有这么便宜的劳动力,很高兴地留了他。10年后,他拥有了令全美国羡慕的财富,并且娶了银行家罗斯的女儿,他就是石油大王哈特。
  
  有时阻止我们前进的不是贫穷,而是优越。
  
  2011年7月8日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3)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6和9的对话

    话说古代有 2 个秀才,一天,他们同时去饭馆吃饭,对面坐在靠窗的同一张桌上,桌子的...

  • 七月:陪你扬帆远航

    指缝太宽,时光太瘦。还没认真咀嚼上半年的况味,我们又信步盛夏,扬帆远航。 过往,...

  • 水在月华之下

    关于水与月的哲学思索...

  • 我想小姐姐却不想我

    从前有一颗种子, 坚硬的外壳里, 有着一颗小太阳, 小太阳充满能量, 它不断的吸取水...

  • 思想的变革

    世间 的人性世俗得很,中庸之道无济于世,只有极端化撞击才能瓦解庸俗。 就像一根弹簧...

  • 世先有宋仁宗,后有包青天

    相对于秦皇汉武宋仁宗也许没干过什么惊天伟业,但历史地位却丝毫不逊。...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