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人散文 > 我读懂丁玲

我读懂丁玲

散文
时间:2010-11-30 17:13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心泰身宁点击:
        

[导读]在南京,瞿秋白先生给了她上了第一堂文学课,让她懂得了什么是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写实主义文学。于是,在1927年冬天,那个至今回忆起来都让人肃然的冬天,在叶圣陶.....

  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在我心目中很崇拜丁玲,认为她在中国文坛中相当了不起的伟大人物,一直对她怀有崇敬之爱,故对其小说散文特别爱看,往往看过她写的小说散文,总要写篇收获及读后感,对己受益非浅!一直她被无情错划为右派,更看出她是世上最忠直的人。她是最优秀的共产党员,令人敬佩!可以说我是最了解她的人了。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1918年就读于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次年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1922年初赴上海,曾在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在长沙等地上中学时,受到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1923年经瞿秋白等介绍,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学习。次年夏转赴北京,曾在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1927年开始小说创作。处女作《梦珂》于同年年底发表于《小说月报》,不久又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1928年10月,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在黑暗中》。1929年冬,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这时期她创作的《水》《母亲》等作品,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1933年5月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后转至南京幽禁三年。1936年9月在党的营救下逃离南京,经上海潜赴西安,不久到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县。在陕北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等职,并先后创作《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夜》、《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等解放区文学优秀作品。1948年完成了反映土改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被译成多种外文。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新中国成立后,丁玲曾任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文协(后改为作协)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在繁忙工作之余,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和评论文章
  1955年和1957年被错误地定为“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主要成员,1957年,被打成“右派”,1958年又受到“再批判”。并被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期间深受迫害并被投入监狱5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丁玲的冤案得到平反,恢复了党籍。1979年平反后重返文坛、先后出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并多次出访欧美诸国。丁玲一生著作丰富,有些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丁玲文集》五卷。
  丁玲这一生历尽磨难,但她的灵魂始终坚强。在20世纪的中国,没有哪个作家像她这样,一生中在荣辱毁誉间,经历过如此巨大的落差!1952年她刚刚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奖项,对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那影响是今天的诺贝尔奖远远无法比拟的。孙犁曾说过:丁玲的名望、影响、吸引力,在文学青年中几乎可使万人空巷,不只是因为她的小说,还因为她献身革命的精神。丁玲的一生有许多面临选择的关口,从她每一次选择,都可以看出她极坚强的毅力。上世纪30年代,丁玲曾做出一次她这一生中很关键的选择,她选择革命。丁玲接受革命,成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革命文学家。1951年其著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艺奖。??丁玲曾说:“人生道路是曲折的,像在长江上行船,从四川到上海,中间要碰多少礁石险滩……我的一生是坎坷的。”??丁玲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但总有许多人关心丁玲的遭遇,对丁玲的逝世,许多国外知名人士都极为关注。法国作家苏珊娜贝尔娜的唁函是:“她永远在那里!”是的,丁玲不会死,她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两篇文章可以代表她的变化,一是《莎菲女士的日记》,写的是青春少女对性和爱的幻想。它以主人公日记的形式,记叙了莎菲女士的一段生活和苦闷情绪。莎菲是一个走出家门,漂泊异地的知识女性。她孤身跑到北京求学,在大学旁听,因为患肺病而不得不待在公寓修养。苇弟追求莎菲,但是莎菲却不喜欢苇弟。苇弟虽然年纪比莎菲还大几岁,但却是一个长不大的小男人,只会卑微地企求着莎菲的爱。莎菲讨厌这种跪着的爱,从他的泪水中寻找快意,却又为这种冷酷的快意暗自忏悔。莎菲喜欢华侨青年凌吉士的漂亮风仪,渴望和他接吻,渴望和他做爱。但又不想自己去追他,而想让凌吉士来追求自己,满足自己征服男性的渴望。但是,莎菲和凌吉士稍一接触,又觉得这个人思想庸俗。凌吉士渴望的是一个居家好太太,而莎菲认为自己不可能做一个居家好太太。莎菲还从侧面了解到,凌吉士已经结婚,还逛过妓院。莎菲认为,即使自己征服了他,也不过是他的玩物。所以最后凌吉士虽然拥吻了莎菲,但莎菲还是斩断了自己的情丝。中国女子向来不敢正视自己的欲望。“五四”一代女作家在表现个性主义思想时,也都不敢有性心理的大胆暴露,就是男作家,也只有郁达夫等少数几个人能大胆率性。《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一个女性的性心理,因此显得相当大胆。在某种意义上,莎菲可以说是丁玲的自画像。莎菲的心理、个性以及行为方式,都与丁玲十分相似。丁玲后来还写了《莎菲日记第二部》,其主要目的是告别莎菲,描写莎菲的转变。让这位著名的主人公与过去告别,与过去“所有的梦幻、所有的热情、所有的感伤、所有的爱情的享受”告别。从而在新生活中“审判我自己,克服我自己,改进我自己”。《日记第二部》写莎菲嫁给了一个青年作家,后来这个作家被国民党政府杀害。这不就是写她和胡也频吗?丁玲1932年回忆说:“我当初也并不是站着批判的观点写出来,只是内心有一个冲动,一种欲望。”丁玲也是渴望征服男性的。胡也频在性格上类似于苇弟,也曾自称是丁玲的弟弟。莎菲可以说是丁玲的自画像。丁玲在这个形象的塑造中,寄予的是自己蔑视世俗礼教与成规、勇于追求自我的叛逆精神
  另一个则是丁玲到解放区去,先经历的土改,通过《三八节有感》针对延安存在的隐性歧视女性现象,提出了直率的批评,因此受到冲击,后来到河北一个村子蹲点,参加土改运动,后来以此为生活基础,创作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篇小说颇受争议,其一从整体上讲,这本小说是符合当时左的文学规范的。小说是按照阶级斗争的理论进行写作的;其二这本小说也有挑战规范的地方。例如黑妮这一敢爱敢做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解放后丁玲的文章可能在某些方面左了起来。社会背景可能是决定丁玲转变的重要原因。莎菲女士的日记写自上海,主要约束妇女的便是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这给了这篇小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反对立场。而在解放区,面临着革命和文艺为革命服务的压力,很难说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写出一篇真正的人性解放的篇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其实已经很不错了。觉得主要是这两次大的转变,还有更详细的你可以看看。
  伫立在如火如荼科学发展的沅澧大地,细阅不舍东奔的沅江澧水,仿佛看到了浸润沅水澧水、秉承了其历经坎坷奔向大海风范的她。见多识广的父亲希望她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要不为什么叫你“蒋伟”呢?她4年时,父亲便因病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年轻的母亲不得不为偿债而变卖了所有家产,随后又不得不带她寄居在常德舅父家。从此她便把少年的期望之种播撒在小城的每一条小巷,从此她知道了天下有好多受苦人还不晓得自我究竟为什么会受苦,从此她便滋生了救民于水火的迫切愿望!
  在南京,瞿秋白先生给了她上了第一堂文学课,让她懂得了什么是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写实主义文学。于是,在1927年冬天,那个至今回忆起来都让人肃然的冬天,在叶圣陶、吴调孚先生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梦珂》,这应该是沅江澧水激发出的第一声涛声。于是,她又在《莎菲女士日记》里,矢志唤起备受折磨的中国妇女勇敢地站起来,争取宝贵的平等与自由
  她是杰出的沅澧之女,注定要跃入洞庭湖,扑向长江,奔向大海。1930年5月,她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她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的主编,成为鲁迅旗下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左联”作家;1932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到达中央苏区的第一位知名作家
  从此,她融会了江海的气势,一泻千里,奔腾不息。1946年到1948年,她多次参加华北农村的土地改革,获得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以极大的政治热情与久经磨练的文学手笔,力图艺术地再现这场中国农村中空前未有的伟大革命,写出了著名长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精彩纷呈地展现了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大道。整部作品就像一幅宏大绚丽的图卷。
  解放后,她先后担任过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与《人民文学》主编等职;1954年,她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匈牙利参加世界妇女联合代表大会时,你当选为大会执委;随后又到捷克斯洛伐克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并出访苏联。她与她的作品一样,受到了国外朋友的尊敬与爱戴。朋友们说:你成功了!
  她对党的信念始终没有丝毫动摇过,在晚年还不顾体弱多病,勤奋写出了《魍魎世界》、《风雨人间》等100万字的作品,创办并主编《中国文学杂志,直到1986年3月,她带着一身疾病离开了我们。
  今天,徜徉在日新月异的沅澧大地。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她和蔼可亲的声音,幸福在于奉献,这是她生活的信条,也是她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责任编辑:雨亦奇】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50%
待提高
(1)
5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心泰身宁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签约作家 注册时间:2009-08-30 20:08 最后登录:2016-01-10 11:01
优美散文
  • 老牛的晚年

    在我所见过的老人中,老牛简直是太幸福了:退休后,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和睦相处,邻里...

  • 弟弟与纸飞机

    我每次到机场时内心总会被触动,撞开很多关于弟弟的记忆。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

  • 翰墨写人生 紫藤显风骨

    有人曾赠钟秋先生一联:翰墨写人生,紫藤显风骨。用于钟秋先生甚是贴切。他自号石墨...

  • 致敬屈原

    文/郭爱玲 轮回千年的吊念,刻在透出粒粒米香的端午粽子里,渗透在棵棵艾草的清香里。...

  • 夏日微凉

    夏日清凉 夏日的阳光炽热的烘烤着苏州城的大地,垂柳低着头,知了不住的嘶鸣,空气中...

  • 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善待

    残星点点——记一个被造化捉弄的动物 月亮已经挂在遥远的天边了。 几乎是一轮圆月,很...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