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人散文 > 昨天的百官:文科状元梁国治敬嫂如母

昨天的百官:文科状元梁国治敬嫂如母

时间:2011-12-17 15:05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上虞厂房网点击: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我们家乡百官,出了一个乾隆皇帝钦点的头名状元而名声大振。梁国治(1722-1786),字阶平,号瑶峰,又号丰山;百官梁巷人。清乾隆十三年中一甲一名进士,他是大清王朝300年中上虞县唯一夺魁文科状元。
  我从网上百度了一下,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梁国治从小天资聪颖,博通经史。自乾隆十三年中了状元,先授编修,后充日讲起居官、国子监司业。乾隆二十一年接任广东道员二十五年,移署粮驿道。因政绩卓著,擢督察院左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广东总督杨廷璋追论其在署粮驿道时失察家人舞弊,被夺职。后起授山西冀宁道,迁江苏学政、湖南布政使、湖北巡抚、湖广总督、湖南巡抚、荆州将军,从征金川,治军械,造弹药,筹军费,业绩卓著。乾隆三十八年入直军机处,累迁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并先后任广东、江西、顺天乡试正考官,又充任过《四库全书》副总裁。梁国治著有《敬思堂文集》。梁国治卒于乾隆五十一年,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梁国治在乾隆十三年中了状元后,就被授官编修,后充日讲起居官,又升国子监司业。接着被派往广东任乡试正考官,待考试完毕后回京赴朝廷复命,因为奏对很合乾隆皇帝的心意,随即命梁国治以道员身份前往广东候补待缺,很快就被补了一个广东嘉潮道的实缺。在任期间,梁国治发动民工开拓岐岭新路,疏通三利溪故道,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不久又被调任广东粮驿道代理,因政绩卓著,梁国治被提拔入朝为左副都御史,又升任吏部侍郎。
  可是在此期间,广东总督杨廷璋等人追论梁国治在代理粮驿道时有失察其家人舞弊的错误,按律定为有罪,被革去吏部职务。这次变故是梁国治在仕途生涯中受到的一次最大挫折和打击。过了没多少日脚,乾隆皇帝再次启用梁国治,授予山西冀宁道,不久升为湖南按察使、江宁布政使。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因为湖北省吏治久弛,乾隆皇帝特派梁国治他出任湖北巡抚委以重任,命他着意整顿湖北吏治。当时的湖北省连年水灾旱灾,老百姓流离失所,为赈民救灾,梁国治他开仓放粮。这样一来,官仓伫粮短缺48万多石。为了再次伫备官仓的粮谷,帮助百姓渡过灾荒,梁国治征得朝廷同意后,发放司库白银二十万两借给百姓,发展生产,等秋收后,让百姓用粮谷抵钱还债,次年春天春荒到来时又将粮谷粜出,这样一来一去,每石米多收一钱银子,数年下来,48万多石粮谷就补满了。
  时清军南征缅甸,梁国治由湖北巡抚兼代湖广总督、荆州将军,以文官任武职。当时长江上江盗猖獗,骚扰客商及两岸人民甚是厉害,梁国治全力治理,将江盗全部擒获。乾隆三十六年,梁国治调任湖南巡抚,时朝廷正对金川用兵,随师从征。治军械、造弹药,军费不给,梁国治向朝廷建议,动用地方司库白银十万余两暂借军用,然后按年从上交中央财政数中分三年扣还,很好地解决了军费不足的困难。对于军职的升贬,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为了鼓励将士出征,冒敌冲锋,让他们凭军功随时补充本营军官的缺出,而不出征作战的,则必须循资按格,不能补缺。这些建议,都深得乾隆皇帝赏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梁国治被乾隆皇帝召回京师,入直军机处,擢升户部尚书,累迁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在清朝,军机处是真正的首脑机构,它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要务、官员任免及一切重要奏章,而内阁六部只是执行命令的机关。军机大臣几乎全由满族官员担任。后来,汉族官员中只有极少数最受皇帝信任的,才得入军机处任职。而当时的所谓封疆大臣,如总督、巡抚也多系满族官员。像梁国治这样以汉人身份得任如此要职,实在是凤毛麟角了。
  自乾隆三十八年回京后,梁国治他还担任过南书房翰林、代理礼部侍郎、户部右侍郎、太子少傅、协办大学士等要职,又先后任江西、顺天乡试正考官。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冬,梁国治逝世,终年64岁。清朝是一个刑法严峻、大兴文字狱,对汉人进行重重压迫的朝代。梁国治能在官场狭小的夹缝中步步高升,从小小的编修晋升到军机大臣的要职,实属凤毛麟角。
  据《清史》记载:“国治笃孝友”。梁国治的父母早逝,家境十分困难,他与一个孪生哥哥相依为命。哥哥结婚后,嫂嫂待他这位阿叔也不错。可没想到“屋漏偏遇连绵雨”哥哥婚后不久却英年早逝。哥哥死后,梁国治他从此终生不庆生辰。每逢生日贺客盈门,他总是独自避入静室,流泪思兄,对哥哥的恩情时刻不忘。幸好梁国治很张志气,26岁就考中了状元,从此便带着孀嫂和侄子离开家乡百官一同赴任,梁国治还答应孀嫂由他负责将侄子教育成才。
  不管梁国治在那个地方做官,平常日脚梁国治总是敬嫂如母,对侄子也照顾得蛮好。但这位孀嫂自从老公死去后,心理也许有点变态,老是担心梁国治对她们母子俩人不好,肚皮里又没墨水,“头发长,见识短”,讲话总是大声粗气,旁人看了是一付凶神恶煞的面孔,很是难为梁国治。幸亏梁国治肚量大,心胸宽,脾气好,从不与孀嫂计较,始终把孀嫂当作亲生母亲一样看待侍奉。
  在他担任湖北巡抚时,有一次梁国治邀请了几位文友正在书房切磋书法、诗文,这时,门外传来了孀嫂的叫唤声。梁国治立刻起身推门出去,原来今日孀嫂发现儿子的文章写得潦草马虎,所以孀嫂把他叫去,脸色严峻地责备阿叔不督促侄儿好好读书,话语十分罗嗦难听,而梁国治却站在堂下,恭恭敬敬地听着孀嫂的数落,待孀嫂说完了,梁国治刚想慢慢转过身欲回书房时。孀嫂却又大声地呼叫起来:“站住!”并声色俱厉地说:“你厌烦听我的话了吗?”孀嫂让梁国治他站在堂下,继续唠唠叨叨地历数他的过错。书房里的几位文友目睹了这一幕,觉得受不了啦,很为梁国治抱不平,认为这位孀嫂简直不近人情。可梁国治依然一动不动,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待嫂嫂的怒气平息以后离开了,他才慢慢地抬起头来,转身回到书房。
  一位堂堂正正的朝中命官,能这样容忍孀嫂的无端数落,梁国治他曾对别人说过,自己在年轻时,也是个脾气急躁的人,一直到了20多岁时,他才开始慢慢地努力改变自己的性情。梁国治经常教育他门下的弟子要以“变化气质为先”。梁国治他虽然官居高位,几次任职封疆大臣,但“安详镇静,不示赫赫之功”。梁国治的这种优秀品行,让他能在清朝严酷的政治环境中,得以保全了一生名节,并且功成名就善始善终。
  据史料记载,梁国治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位政绩卓越、廉洁奉公的好官。梁国治处处谨慎,事事勤勉,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在任户部侍郎时,乾隆皇帝就曾赐他宅第于皇城内,还赐他在紫禁城骑马行走,又送他青狐端罩及一品顶带。有一次,染国治患疾喘,乾隆皇帝多次派御医前往诊视,并派御前侍卫传旨存问,令他安心调理,希望他早日康复。梁国治去世时,乾隆皇帝深为惋惜。立即下诏晋赠他太子太保的头衔,谥号“文定”。并派皇十七子带领散秩大臣一名,侍卫十名前往祭奠,又赏银一千两以作料理丧事之用。乾隆皇帝还下谕诏称赞梁国治“品学端醇,小心谨慎,扬历中外。”如此优厚的礼遇,即使在满族官员中,也是不多见的。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老牛的晚年

    在我所见过的老人中,老牛简直是太幸福了:退休后,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和睦相处,邻里...

  • 弟弟与纸飞机

    我每次到机场时内心总会被触动,撞开很多关于弟弟的记忆。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

  • 翰墨写人生 紫藤显风骨

    有人曾赠钟秋先生一联:翰墨写人生,紫藤显风骨。用于钟秋先生甚是贴切。他自号石墨...

  • 致敬屈原

    文/郭爱玲 轮回千年的吊念,刻在透出粒粒米香的端午粽子里,渗透在棵棵艾草的清香里。...

  • 夏日微凉

    夏日清凉 夏日的阳光炽热的烘烤着苏州城的大地,垂柳低着头,知了不住的嘶鸣,空气中...

  • 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善待

    残星点点——记一个被造化捉弄的动物 月亮已经挂在遥远的天边了。 几乎是一轮圆月,很...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