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人散文 > 我看张灵甫

我看张灵甫

散文
时间:2012-07-12 16:20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京城刺客点击:
        

  说实在的,我先前对于张灵甫的认识,多半来自于小说和影视作品,比如《红日》等,知道他是一个非常骄横狂妄、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军官,因为追随蒋介石打内战,与人民为敌,最终落得个粉身碎骨身败名裂的下场。以至于后来,我每次看到“张灵甫”这个名字,都会生出一种莫名的厌恶之情。但最近翻阅史料,忽然发现这个曾被我们骂得狗血喷头的反动派身上,还闪耀着我们以前未曾注意到的光芒。
  
  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出生在陕西长安的一户农家。少时的张灵甫聪颖勤奋,酷爱书法。于右任曾在看了他的现场泼墨之后赞曰:“奇才,奇才,后生可畏!”。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也是一代书法大家。他的夸赞想来不会是一般的应酬之辞。张灵甫后来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其他上街游行喊口号的学生不同的是,他没有在学运中自我膨胀,反而渐渐感到作为书生的软弱无力,于是毅然投笔从戎。1925年,历经波折的张灵甫进入黄埔军校,成为第四期培训班的学员。在第四期的开学典礼上,他和林彪、刘志丹、胡琏、谢晋元、李弥等人站在了一起,而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很显然,如果不是生在这个战乱的时代,他很可能会在日后成为一个名满天下的书法高手,或者一个侃侃而谈的文史教员,一个造诣深厚的历史学家。是时代改变了他的生活,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把他从一介书生变成一员悍将。
  
  以黄埔军校为起点,张灵甫正式拉开了他二十余年戎马生涯的帷幕。
  
  最初的十年里,他和战友们一起出生入死,东征西战,从军校学员成长为一个勇敢善战的校官。
  
  而张灵甫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篇章却是在八年抗战中谱写的。
  
  抗战开始后,张灵甫在对日作战中屡立战功。1937年,在著名的凇沪会战期间,身为团长的张灵甫,曾亲率敢死队员和敌人血拼,并创下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的记录。同年12月,张灵甫率305团在淳化镇附近阻击日军,与敌人展开肉搏,激战近五天。张灵甫的左臂中弹依然不下火线。最后以所部伤亡近千人的代价,阻滞了日军的进攻步伐,使主力部队的得以安全撤退。1938年的“德安大捷”更是张灵甫军旅生涯的顶峰。在这次战役中,张灵甫率部涉险行军,出其不意向日寇发起攻击,与日寇激战五天五夜。酣战中,张灵甫身中7块弹片依然咬紧牙关,带伤作战,最终和正面部队一起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战斗结束后,田汉(国歌的词作者)受命采访了张灵甫,撰文在《中央日报》上发表,还将其事迹用真名编入话剧。张灵甫从此为国人熟知,一时名震天下。
  
  1939年3月,张灵甫又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他右腿中弹负伤,在简单包扎后又再度投入战斗。在不久的上高会战中,他受伤的腿部再度被炸断。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诊治。手术后不久,张在腿伤未愈的情况下,不顾医生劝阻,提前归队,并为此付出了终身残疾的代价。因为腿伤,走起路来总是一跛一拐,于是又有了一个“跛腿将军”的绰号。在后来的衢州战役、公安战役、长沙会战中,张灵甫更是抱定“万死不足惜”的坚定信念与敌人血战,用无畏的气概抗击凶暴的虎狼之师,用滚烫的鲜血捍卫弱国军队的尊严。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1943年11月的常德会战。这是一场伤亡巨大的恶战。张灵甫作为主力与51师并肩作战,一举歼灭日军13师团大部。而13师团正是当年制造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的元凶部队
  
  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所在的74军(74师的前身是74军,军长就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王耀五,此人后来也因为坚持打内战而成了解放军的阶下囚)几乎参加了所有对日作战的重大战役,屡挫日军精锐,毙伤日寇无数。这是国民革命军中为数不多的英雄部队,被国人誉为“抗日铁军”。而张灵甫本人也因战功卓著而一再晋升,并获得了“云麾勋章”“荣宝鼎勋章”“忠勤勋章”“金棕自由勋章”“模范军人”等许多的奖章和荣誉称号。
  
  写到这里,张灵甫人生应该没有什么败笔,如果他的人生就此落幕,他也许就能和同时代的许多英雄一样,成为历史书中的一个闪光的名字。但人是无法操纵命运的,更无法操纵历史时代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张灵甫就是被那个时代造就、又被那个时代毁掉的悲剧角色。这个曾经的抗战将领,不幸却成了内战的牺牲品。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命丧孟良崮。孟良崮之役无论对于国军还是蒋介石本人,都是一场恶梦。恶梦醒来,世界开始倾斜。
  
  说实在的,张灵甫死在孟良崮上确实有点冤。与其说他是死于粟裕的手下,不如说是死在同僚的手中。张灵甫以自己的胆略把数十万解放军吸引到一个狭小的区域,据说蒋介石得知这一情况后精神大振:多年来他苦苦寻找共军主力而不得,现在张灵甫帮他找到了,他们就在孟良崮,在张灵甫的身边。他十分清楚自己这个弟子良苦用心:以74师为诱饵,吸引共军集结,再让国军来一次反包围,进而完成一场彻底歼灭山东共军的大决战。“彼其功于一役”,“一战而定乾坤”。张灵甫的想法确实厉害,无奈和他同样顶着青天白日帽徽的将领们却根本不买他的账。不仅如此,甚至还有意看他的笑话。蒋委员长鞭长莫及,甚至调动不了一个军去增援。于是设想成了幻想,美梦成了噩梦。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张灵甫纵是三头六臂也难逃覆亡的命运
  
  粟裕太了解对手了,他知道派系林立的国军里,很少有象张灵甫那样卖命的。他们只会拥兵自保,根本形成不了铁桶一样的包围圈,所以他才敢下定决心“虎口拔牙”,才敢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于是这个有点蛮横的“跛腿将军”,终于在四十五万国军的观望中,在蒋介石的焦虑和叹息中,走向了死亡的坟场。
  
  那一年,他44岁。
  
  作为胜利者,我们没有必要去丑化对手。对于失败者,我们也应多一些理解和宽容。一场双方胜负几率几乎相等战役,最后却以粟裕全歼对手而告终。天时地利人和,这是作战必需的三个要素。张灵甫缺少的是最后一条,然而却是最重要的一条。
  
  陈毅、粟裕当然也十分清楚这一点,他们深知这一仗的胜利有多少对手的因素,他们对于这个战死的对手也表现了应有的尊重。他们让皮定钧厚葬了张灵甫:一口上好的棺材,一身崭新的军服,一块墓碑。这是连许多自己阵营的烈士都享受不到的待遇。战死沙场的将军,理应得到应有的荣耀。安葬张灵甫的时候,他手下的九个已做了俘虏的将校全体跪下痛哭。这情景让在场的解放军的将领也感动不已。
  
  据说后来蒋介石又命人在玄武湖边为张灵甫修墓立碑,原本准备把张灵甫移葬于此。后因搬运中遗体腐烂,遂将棺木埋在淮阴城南公园北侧。淮阴解放后,张墓被掘,尸骨被存放入省立淮阴中学生物实验室,作为教学标本。后来遇到“文革”浩劫,张的骨骼更是不得安宁,最后被投到洪泽湖中。令人惊讶是,该湖的湖底中,还散落着另一位共产党高级将领的骨骼,他就是新四军的师长彭雪枫。彭也是抗日名将,在对日寇的作战中屡立奇功。还有一点相同是,彭雪枫也是死在自己同胞之手。他的陵墓也是被自己的同胞摧毁,剖官戮尸之后,把尸骨投入洪泽湖中。真不知道,这是历史的误会还是历史的巧合?半个世纪之后的2003年12月末,张的遗孀王玉龄在浦东玫瑰园为其夫重新举行安葬仪式。当时就有许多人疑惑:骨灰盒里面装的果真是张灵甫的骨灰吗?据一位知情者说,他看到张太太拿出一个用红布小包,小心翼翼地放进了骨灰盒。至于里面究竟是什么,可能永远是一个迷了。
  
  我常常想,逝者已去,我们的民族也有“死者为大”的古训。为什么他们身没黄土之后,还仍然得不到安息呢?毛泽东把彭雪枫称为“民族英雄”,蒋介石把张灵甫称做“国民党第一烈士”。抛开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表达一下对于战死者的尊敬,我想,这不应该有什么非议。想当年,凶悍残暴的日本侵略者面对杨靖宇张自忠的尸体还能脱帽默哀,我们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对已死的敌手掘坟鞭尸呢?尊重值得尊重的对手,也就是尊重自己。这种尊重,足以超越阶级、地位、党派、甚至是国籍和种族的界限。这是人类一种最为高贵和纯洁的感情,其贵如金,其洁如莲。
  
  1973年秋天,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从大洋彼岸归国的王玉龄时说,“灵甫是一个很好的人,当时是我没有做好工作,没有把他争取过来。”说这句话时,周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评价他过去的一个学生,他遗憾的是这个学生没和他走同一条道路。当然,你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坏人,与人民为敌,是自取灭亡。但我更愿意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张灵甫生前得到过无数荣誉称号,我认为最适合的他的是“模范军人”。他忠实的执行上级的命令,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这个命令是让他死亡,他也不会皱眉摇头。张灵甫一生纵横驰骋,建功无数,最终血洒沙场,也算是不辱军人之命吧。张灵甫不是一个政治家,但绝对是一个合格的职业军人。他可能到死也不明白,自己能够击垮那支强悍的岛国之师,何以就奈何不了眼前这些衣衫褴褛的“乌合之众”?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历史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不知道自己此时是站在一只行将沉没的大船上,任凭他使出浑身解数,也免不了葬身海底的命运。也许他明知道这一切,但他从未想过逃避。作为一个军人,他要用生命去阐释一个军人的气节;作为一个部下,他要用死亡去证明一个部下的忠诚。他以死报答“校长”的知遇之恩,也就注定了要为一个没落的政权殉葬。愚夫!悲夫!
  
  曾经少年才俊,北大骄子,黄埔精英,抗日名将,最终却倒在了内战的疆场上。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出令人唏嘘的悲剧。但这又能怪谁呢?孙中山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张灵甫是学历史专业的,却没能跟上历史前进的节拍,终被汹涌的时代洪流无情地淹没了。真不知这位深谙历史的将军,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老牛的晚年

    在我所见过的老人中,老牛简直是太幸福了:退休后,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和睦相处,邻里...

  • 弟弟与纸飞机

    我每次到机场时内心总会被触动,撞开很多关于弟弟的记忆。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

  • 翰墨写人生 紫藤显风骨

    有人曾赠钟秋先生一联:翰墨写人生,紫藤显风骨。用于钟秋先生甚是贴切。他自号石墨...

  • 致敬屈原

    文/郭爱玲 轮回千年的吊念,刻在透出粒粒米香的端午粽子里,渗透在棵棵艾草的清香里。...

  • 夏日微凉

    夏日清凉 夏日的阳光炽热的烘烤着苏州城的大地,垂柳低着头,知了不住的嘶鸣,空气中...

  • 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善待

    残星点点——记一个被造化捉弄的动物 月亮已经挂在遥远的天边了。 几乎是一轮圆月,很...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