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人散文 > 朱子桥与扶风

朱子桥与扶风

时间:2013-12-09 19:54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美阳先生点击:
        

  朱子桥与扶风
  
  大凡到过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游览过的人,都会注意到在博物馆的大门里,有一尊民国时期的大慈善家朱子桥先生的塑像。可能一些年轻人并不怎么了解他,本文试对其做简略介绍。更详细的情况,期待年轻后生给他写本传记吧。
  
  一、辞官做慈善
  
  朱子桥(1874—1941),名庆澜,字子桥,后以字行,浙江绍兴人,曾任成都陆军第三十三混成协统制、第十七镇统制,副督统衔,辛亥革命时被选为四川大汉四川独立军政府副都督。1917年,他任广东省省长时,曾派人恭迎孙中山先生同广东,并帮助孙中山先生召开非常国会,开展护法斗争。他从广东省警卫部队中拨出20个营的兵力建立的粤军,成为护法军的基本队伍。朱子桥被孙中山聘为广州大元帅府高级顾问,封右安将军。故后世称其为“朱将军”。
  
  1925年,朱子桥将军毅然辞去军政职务,专司慈善事业。1936年前后,经冯玉祥将军推荐,朱子桥出任民国政府中央赈务委员会委员长。
  
  二、赈灾救难民
  
  民国十八年(1929),关中大饥,饿殍载道,十室九空之惨状前所未有。将军闻讯,由京来陕,亲赴咸阳、武功、扶风、宝鸡等地查灾救济,向各界倡议“三元救一命”,募集钱、粮、衣物救济灾民,设立粥棚(施舍饭)达半年之久,共散出募集白洋约100万元之多,由东北、南京运来陕西的赈灾粮约16万石。
  
  民国十九年(1930)春,朱子桥与黑龙江人崔献楼一起,捐资成立了“扶风灾童教养院”,提出“教养兼施,工农并举”的宗旨,共收养灾童约五六百人,除统一学习文化课外,分别编入医疗、纺织、制鞋、编织、铁器、木工等组学习专业技艺。为了组织灾民生产自救,在本县地广人稀之处购买农田4710多亩,兴办了“聚粮寺农场”,安置灾民,缓解灾情。二十七年(1938)冬,在绛帐火车站西以3万元购置土地20.5亩,作为粮、盐转运站,为救济灾民,恢复生产,加大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掩护法门寺
  
  也许大家从前段时间的中央台看到过朱子桥将军在解放前的陕西,曾经捐款整修法门寺,掩护了法门寺地下宝藏,里面包括了2499件唐代时期的宝物,最为重要的是还有佛门至宝——佛祖舍利。在他捐款并主持整修法门寺时,曾挖到了地宫。老将军虑及战乱期间难以保护,便与在场人员约定,封填保护,并且谁也不许说出去,才使得地宫珍宝得以完好保存。期间,朱子桥耗资白洋5万余元,除上海李组绅昆仲慨捐的3万元外,余均由朱将军奔波募集。另外,二十八年(1939)冬,扶风县修建县城东门外河石桥时,朱子桥又毅然捐助法币500元,使桥及时完工,被邑人命名为“万善桥”。
  
  四、倡办新农庄
  
  1939年腊月初八,朱子桥将军到扶风县聚粮寺农场视察,传信叫位于眉、扶横渠垦区的难民派代表去见他,垦区吕芳亭、叶广清等8名河南难民代表赶到农场。朱将军询问了垦区的生产生活情况,用腊八粥招待了大家。席间朱将军像拉家常一样,说到了百姓的悲惨生活;从古今的治乱兴衰,谈到了俄国的十月革命,进而谈到了苏联的集体农庄。他总结说:“要想让社会安定、长治久安,非得实行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工做的制度不可。为这个,我苦苦思考了好些年,始终想不出理想的解决办法。后来我试着办农场,在江南、塞北都试验过,效果都不理想。最近,我的侄儿朱桓送给我一本书,是戈公振(著名翻译家戈宝权的叔父、当时《大公报》的名记者)写的游记《从东北到苏联》,里面有很多章节是写苏联的集体农庄的。现在,我把这本书送给你们,你们就照着书中的样子办集体农庄吧!”说罢,他就叫人取来书交给了吕芳亭。代表们听了都很高兴,决心按朱将军的吩咐办集体农庄。
  
  1940年1月,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正式诞生,因为地处眉县太白山下的汤峪河畔,就取名“太白集体农庄”,吕芳亭被选为集体农庄的主席。农庄的生产一直搞得很好,庄员们丰衣足食,还吸收了不少投亲避难的乡亲。新中国成立后,农庄受到人民政府真正的关怀和重视,真正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平安日子。1955年,集体农庄主席吕芳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受到刘少奇主席等的接见并合影留念。这是后话。
  
  五、万世留芳名
  
  1941年朱子桥将军逝世了,终年67岁。闻此噩耗,冯玉祥先生在撰写的祭文《哭庆澜》中哀悼:“朱子桥老,老将军。我民国,大伟人。一生最清廉,行兼智仁勇。只知有国,不知有身。公而忘私,识远器深。宽厚为怀,勤劳诚恳。大仁大义,一片慈心。人格伟大永不朽,舍身救世好精神。完全好榜样,万世留芳名。”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老牛的晚年

    在我所见过的老人中,老牛简直是太幸福了:退休后,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和睦相处,邻里...

  • 弟弟与纸飞机

    我每次到机场时内心总会被触动,撞开很多关于弟弟的记忆。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

  • 翰墨写人生 紫藤显风骨

    有人曾赠钟秋先生一联:翰墨写人生,紫藤显风骨。用于钟秋先生甚是贴切。他自号石墨...

  • 致敬屈原

    文/郭爱玲 轮回千年的吊念,刻在透出粒粒米香的端午粽子里,渗透在棵棵艾草的清香里。...

  • 夏日微凉

    夏日清凉 夏日的阳光炽热的烘烤着苏州城的大地,垂柳低着头,知了不住的嘶鸣,空气中...

  • 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善待

    残星点点——记一个被造化捉弄的动物 月亮已经挂在遥远的天边了。 几乎是一轮圆月,很...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