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物散文 > 夏日扇子送清凉

夏日扇子送清凉

时间:2013-10-11 15:42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运河散人点击:
        

   夏日扇子送清凉
  
  炎炎烈日,酷暑难耐,若有一扇在手,唤得清风徐来,也会偷得片刻神清气爽。于是,扇子便成了夏日的话题。
  
  据说扇子起源于殷商时代,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据《说文解字》解释:“扇”的本义是门扉,一侧安柄。供遮阳、蔽雨和仪仗之用。可见,最古的扇子,个头儿乃大,和今日之伞差不多。装在车上,遮阳蔽雨壮门面,似乎是一种权贵的象征。
  
  到西周中期,扇子渐小,开始有扇风纳凉的功用了。《拾遗记》中有宫女为周昭王扇风的记载,可以为证。汉代以后,扇子在达官贵人之家逐渐风行。当时大多是羽扇和纨扇两大类,羽扇由鸟的羽做成,儒士手执羽扇以示风度高雅。三国戏中,诸葛孔明一年四季总执羽扇,镇定自若,决胜千里。而赤壁大破曹兵的年轻都督周瑜,同样有手执羽扇指挥若定的风姿。宋代大文豪苏轼在《赤壁怀古》一词中,描写周瑜具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风采。可见,羽扇对人的气质有一定衬托作用。
  
  纨扇是由丝织品做成,外形圆圆,其柄细细;妙龄女子执之,令人有姗姗可爱之感。少女执纨扇在我国古代书画及文学作品中描写甚多,众所周知。古代行业对联中,有一联是专给制扇业写的:“惠风和畅;明月团圆”。大概说的就是这种纨扇了。
  
  扇子出现划时代的变化是东汉造纸技术发明以后,纸做的扇面轻便、经济,使扇子真正进入寻常百姓人家。南北朝时,据说从高丽传入一种纸折扇,既便于携带,又富于美感,到北宋时,已在民间广为流行。苏轼有一篇章说:“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二指许。”一代文章大家对纸折扇如此津津乐道,足见人们喜爱之深,流传之广了。
  
  到了明清两代,折扇达到全盛。当时的文人墨客在折扇上写写画画一展身手之风也十分盛行。记得有一则古代笑话:一人书法甚差,可专门爱在别人扇子上信笔涂鸦以示高雅。一天,见一人执折扇而来,便要给那人扇上题字;那人慌忙施礼,此人不知天高地厚,忙说:“些许小事,不必行此大礼。”那人诚惶诚恐地说:“我是求您别在我的扇上写字了。”虽是笑话一桩,当时的题扇之风可见一斑。
  
  好的字画,确实给扇子添了几分高雅;若是名人字画,自然身价百倍。我便是一个喜欢收藏折扇的人,其中有一把纸折扇尤其令我钟爱:竹骨,黑漆面,扇的一面画着喜鹊登枝,让凉风给你送来喜气;扇的另一面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书法:上边四个大字“难得糊涂”,下方数行小字是:“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笔力遒劲,含义隽永,令人警醒,给人启迪。
  
  让你摇着扇子想想这个道理:对人宽容些,大度些,豁达些;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聪明过了头,反算了卿卿性命。这道理对今天来说,也可称得上是“警世通言”吧。
  
  如今,几乎家家有电扇,也有人家装了空调,炎炎夏日把摇扇的情况锐减了,但扇子的功用岂止为了扇风纳凉?非也。扇子的发展说明了祖国文化的悠久;扇子上的书画蕴含着浓郁的文化色彩。君不见,市场上卖纸扇的生意照样火爆;君不见,不少人家的居室,甚至宾馆大饭店的墙壁,常有一把展开的大纸扇作为高雅兴致的装饰吗?
  
  聊起扇子的话题,身为北京造纸七厂车间主任的范玉树总透着几分自豪:“我们造纸厂给多少家送去清凉,我们一轻工业离百姓生活最近……”我连连称是,并建议:“你的美术功力不错,能否琢磨几幅扇面画,将来兴许被制扇厂家相中呢?”
  
  他听罢,呵呵地大笑起来……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醇香的列巴

    醇香的列巴...

  • 又是一年桑葚熟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星期日的下午...

  • 东北铁锅炖菜

    东北的饮食文化...

  • 闲说盐

    盐的历史比人的历史长了不知多少倍,忽而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

  • 重拾茶之道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历史悠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 台球

    枪人合一轮回消 胜败成空归六道...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