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物散文 > 闲情话柳

闲情话柳

散文
时间:2014-09-19 13:05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小溪点击:
        

  每天,上下班或工间休息时,漫步在乡间小道上,无论是那碧波涟漪的池塘湖泊,还是那泛泛清水的蜿蜒小河,抑或塘边、田埂旁,都散落着轻佻的柳树。柳,如丝如挂,隽秀飘逸,挽留着宁静,舒展着清凉。柳,枝条柔曼,优雅别致,婀娜多姿。柳,根柔、枝柔、叶更柔,没有芳香,惟有那清爽的柳风荡漾于乡间,“吹面不寒杨柳风”。柳与桃树相伴时,春天便把它们妆扮成“桃红柳绿”的烂漫美景;倚立在湖边的柳,也有湖中柳相伴,一同随着清风翩翩起舞;盛夏时粉嫩的荷花还会迎着飘逸的翠柳浅浅眠笑,一派清雅恬静之景。每天,都在目睹着千条万根的柳树枝由枯泛翠,由硬变柔,渐渐显出翠绿欲滴、柔美多姿的体态,就像一位位村姑天天在你眼前晃动。微风吹来的时候,那柔软的枝条随风飘荡成绿色的瀑布,又像一群群少女天天为你翩翩起舞舒广袖,“拂堤杨柳醉春烟”,江南遍地烟柳的田园风光不由得让你心旷神怡。
  
  记得儿时,每当春天来临,柳枝发绿时,便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我们爬上树杈,手折或用小刀削下一根柔嫩的柳枝,用手指轻轻揉动外层包皮,使其皮骨相脱。然后,轻轻地褪下外筒,再用小刀、指甲或牙齿处理一下外筒一边的端口,一根柳笛做成了。每当放学归来,就满世界地吹个不停,那一声声音调各异,长短高低不齐的柳笛声,画就了一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衬东风吹柳笛”的春景图。有时候,还会折下几枝往家里盛水的瓶里一插。过了几天,柳枝就长出了一个个小苞;再过了几天,一叶叶葱绿的嫩芽儿冒了出来。看着一根根十分养眼的柳丝,一种成就感在心中荡漾开来……
  
  柳树,不仅有婆娑的美姿和随风摇曳的悠闲,还具有随遇而安的性格。柳对生存要求非常简单,不挑土地,不拣气候,无论历尽多少沧桑,都能顽强生长。随意折上一枝,插在泥土潮湿的地方,不需要特别的呵护,就会生根发芽,在你不经意之中长大。更有甚者,你搭个窝棚什么的,若用砍下来的柳枝做椽子,只要你不剥去树皮,尽管椽子远离土壤,依然能够长出柳芽来,这是多么强壮生命力呀!难怪古训《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有意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荫。”因此,无论是在山清水秀、土壤肥沃的江南水乡,还是在冰天雪地、飞沙走石、滴水贵如油的戈壁滩上,柳的身影随处可见。钱塘江畔,柳树留下了《柳毅传书》的美丽神话;清末民族英雄左宗棠在抬棺入疆平叛的沿途中,也种下了柳树;寓意着保卫祖国边疆,如柳树般永不停息。我喜欢柳树的坚强、朴实,随处皆可扎根生长,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那些这山望着那山高,对当下工作或周围环境不满意的人,不妨也学学柳树吧。人生,应该像柳树一样随遇而安、平静恬淡、悠闲简单;拥有一个积极、丰富、乐观的心态,无论环境优劣,都设法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宽松、和谐的人文气氛。像柳树一样,一生普普通通,不被虚名功利所束,不为荣辱得失所累;视世间千般烦恼、万种忧愁如过眼烟云,不为所困。容忍他人,随和环境,凡事诸人皆包容仁爱,主动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黄菊闲远自得态,傲骨梅无仰面花,幽兰高雅气脱俗,柳树柔美受人赞。柳树,还以其依依不舍的姿态,被文人墨客幻化为别离时的惆怅,成为表达情感的物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我国从古代开始,亲朋好友一旦分离就有折柳寄情的举止,这不单单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礼节。柳枝,总与情息息相关,送别时折柳相赠,柳便成了分别时的见证。离人看到柳,会睹物思人,自然地勾起无穷无尽的思念。“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尽管柳枝被离愁人折尽,可柳树却从无怨言,乐意奉献,不久又发出新枝。
  
  古人赠柳的寓意有二点: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来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枝又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王维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之涣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的诗境界更加的阔大、爽朗高远、一气流转,他也写了很多“借柳”寄情的送别诗,并把别情写得豁达大度,新颖别致,不落窠臼,工丽中露出有一种英爽之气。其中《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赋予春风以生命体,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折柳送朋友的离愁别苦和深情厚谊。李白在夜晚听到折柳之曲时,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雍裕之的《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则描写了一位女子望着岸边长长的柳条,寄希望于绵绵不断的柳丝能把情人的船儿系住,牵住即将启程的船只。王昌龄《闺怨》中的两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讲述了独守空房的少妇,忽见陌头青青杨柳,自然想起了求取功名至今未归的夫君,一个“悔”字道出她无尽的愁思。岑参的“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用“汾上柳”“也依依”,直接写出了诗人重返旧地时恋恋不舍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表达出他与恋人离别后顺水而下,在京都郊外饱受煎熬,哽咽后思量酒醒后的光景,以及被抛在陌生的地方时心神茫然的境况。
  
  柳絮满天飞舞的季节,又是诗人们借絮叙愁、借絮思情的机会。隋代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借柳条的折尽、漫漫的飞絮来表达盼亲人早归的美好愿望。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是情真意切,表达了对贬谪远方的王昌龄无比的思念。“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絮花在空中飘落,它也在为离别的人在无声堕泪。“无数扬花过无影”,杨花落尽了,消失无踪了,可那曾经的旧时事旧时人却永远也忘却不了。真个是:思情随絮飘,缕缕是真心。
  
  柳树个儿不高,却长得婀娜窈窕,秀发飘逸,姿态优美动人,给人以无限的暇想。如同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在微风中她时而害羞,低头不语;时而撒娇,摇动身躯;让人生出情意缠绵的意象,陶醉在颦颦笑颜和柔情蜜意之中。依傍在迷人的柳树下,伸出双臂任柳枝拂弄双手;吐出舌头,感受甜甜的柳风;不经意间想起那春天般的少女,也是这般的甜、这般的迷,有了一股“柳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柳,生来就是情侣寄托情感的佳物;你看那河畔、水旁,一对对情侣在柳丝里缠绵,在柳荫下偎依。柳,见证了多少美好的爱情故事啊!数不清的文人墨客皆借咏柳寓情,以“杨柳腰,柳叶眉”来形容女子:身材似柳般苗条,腰枝如柳条般柔软,细细的眉毛更像极了初生的柳叶。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是以柳比喻女子,对女子容颜娇美形容的绝句。
  
  在众树种中,柳树对春天最为敏感也最为向往,她是报春使者。当乍暖还寒,冬雪还未完全融化,其他树木仍在“冬眠”时,柳枝便率先吐翠发芽,展叶生枝了。苞芽遍柳枝,鹅黄染丝条,渲染春光晖,大地披绿衣;绿意盎然的丰满树冠在春寒料峭中摇曳起舞,迅速地向人们传递春天的信息,我们江南就有“三九四九棒打不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之说。仲春之时,千条万根嫩绿的柳枝悬挂半空,随风飘拂,占去了春景的整个半壁江山。柳比桃杏来得早,更比花儿捷足先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吹枝头,“临堤软胜丝”;绽开翠玉绵,召唤南归燕。
  
  柳树和夏天是一对如胶似漆、缠缠绵绵的伴侣,夏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夏的勃勃生机,似乎全为柳而来;柳为夏妆扮,夏因柳增彩。夏风,让柳枝变得更加柔美,柳也尽力张开所有的枝叶,挥舞着细长的手臂,给人们带来凉爽,召来孩童们前来嘻戏玩耍。“风吹柳带摇晴绿,蝶绕花枝恋暖香”;鸟儿成双结对地赶来,自由自在地从这一枝头飞到另一枝头,“吱吱吱咋咋”,声声不绝。当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儿掠过时,柳树披挂一身绿云,营造出一片诱人的阴凉,鸣唱出一首绿色的诗歌,给人以心静自然凉的感觉。柳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纳凉的地方,还为人们创作了表达夏日情感的意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想象一下,在清凉的河畔及柳浪涌动的环境中,与心仪的人漫步于黄昏下,多么惬意。如果陪伴你的是一位瘦柳细腰或柳眉杏眼的女子,你的散步一定会产生更加无限的浪漫情怀。
  
  随着秋的来临,一场秋雨一场凉,各种树叶失去了往日的精彩,随风飘落,“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柳树却“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坚强地挺立于秋风之中,黄灿灿的柳叶闪烁着光彩夺目的光彩,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迎接冬的到来,坚持到最后一个枯黄。秋,铸就了柳树的坚强性格。初雪降临,其他树木脱尽了叶片,柳叶依然顽强地与严寒对峙,映衬着飘浮的白雪。柳,挂雪淋霜成银条,串串雪凌花盛开,别有一番情趣,会让你不由得想到优美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整个冬季,柳树都在蓄势力量,孕育萌芽,准备生命的勃发……粗壮、嶙峋、黝黑的树干,记录了季节的更迭和岁月的沧桑。
  
  柳树以其优美的姿态,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柳树以其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以“争创一流”的激励;柳树以其随遇而安、自在而长的心态,给人以淡泊宁静、无欲则刚的提示,“有缘即住无缘往,一任清风送白云”。柳树,千百年来深得众人的喜爱,文人墨客作诗赋歌吟咏柳树的不下千百首,自诩柳树的也不乏其人。遍插柳梢绿,翠柳荡碧湖;采撷弯月影,柳下情依依。济南大明湖的“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杭州西湖白堤的“柳浪闻莺”,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晋代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并在文中说“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在自嘲诗中说“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清代蒲松龄以“柳泉居士”自诩,在浓郁的柳荫下,边品茗边听乡村野老讲述着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成就了他那不朽的传世名著《聊斋志异》;北宋欧阳修曾在扬州平山溏掘土种植柳树,人称“欧公柳”;唐代文成公主在拉萨的大昭寺前栽柳,后人名之为“唐柳”;清代左宗棠戍守边疆时,在河西走廊“新栽杨柳三千里”,后人称这些柳树为“左公柳”;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两句豪迈的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更是将把柳树的品位提高到极至,与舜尧并列。柳树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落难时,几天几夜吃不上饭,大臣介之推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让重耳充饥。重耳做上了国君宝座之后,加官封爵那些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惟独忘了介子推。其实介子推最鄙视的就是那些争功讨赏之人,他打理好行装,带着自己的老母亲悄悄地来到了锦山隐居。重耳经人提醒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锦山请介子推,介之推母子就是藏匿山间不出。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锦山,逼出介子推。等大火过后,只见介之推母子相抱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留下血书一帛:“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奇怪的是满山草木皆烧成焦碳,惟独那棵柳树绿荫依旧……
  
  由树想到人,柳树的风格可贺可赞。
  
  柳树,又是以柔克刚的典范。当乌云密布,狂风夹带着沙粒铺天盖地袭来时,农田林网里那一排排柳树像纤弱的女子被风吹得低下了头,弯下了腰,长长头发深深地垂在地上。狂风压过来时,她们变成了弓;狂风停歇的一刹那她们挺挺腰,抬起头。这样高频率的弯折频率,即使钢筋也绝难顶得住,柳树却坚持到咆哮的狂风声嘶力竭为止。柳树,是何等的坚韧,何等的顽强,何等的忘我,像母亲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抗争着狂风,呵护着身后的农作物。柳树,用抗争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柳树,多么像我们平淡而又伟大的母亲啊!以坚韧的毅力与艰苦和贫穷拼争,用柔弱的身体支撑着家,以无限的深情抚慰着儿女们。柳树,中华女性的象征,以柔情善良和不屈的坚韧揉进中华民族魂,释放出夺目的绚丽多彩。
  
  我爱柳树,柳的春芽、夏绿、秋韵、冬条,给了我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想。我赞美柳树,柳绿的不浓不淡,恰到好处,美丽却朴实无华。柳多姿多态,从不做作;柳坚韧不拔,从不炫耀自夸;柳不讲条件不计环境,一样生根发芽生长;柳端庄不娇柔,倔强不傲慢;柳的品性、柳的风格令人敬仰,可敬可贵可学。我渴望成为一棵充满生机的柳树,无论种植在荒山、峡谷、沙丘、河滩上,都能深深扎根、顽强生长、立志成材。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4)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醇香的列巴

    醇香的列巴...

  • 又是一年桑葚熟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星期日的下午...

  • 东北铁锅炖菜

    东北的饮食文化...

  • 闲说盐

    盐的历史比人的历史长了不知多少倍,忽而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

  • 重拾茶之道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历史悠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 台球

    枪人合一轮回消 胜败成空归六道...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