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在抗旱的日子里,和我所想到的

在抗旱的日子里,和我所想到的

散文
时间:2010-01-16 17:36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雪地梧桐点击:
        

【导读】由于资金有限,铺设供水渠道尚未普及,供水网络不够健全,偏远地方的农户还要靠屋沿接水作为生活用水的来源。由于今年旱情严重,水窖里的存水已不太充盈。到无水的时候只能临时铺设软管,距离几里地的路途去接受机井管道口,进行灌井。

  自去年秋季至今,百余天家乡未有一次有效的降水,听电视上报道,我国北方大都如此,这是一次五十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麦苗告急,直接影响到夏粮的产量和百姓的收成。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动员起来了,全心协力的投入到这次抗旱浇麦的活动中去。2月中旬的时候,我受单位委派来到我市北部的某山村驻队,亲历了这次活动,感受颇深。
  
  山村很偏远,在绵绵群山的腹地。驱车行走在山野间,迂回的盘山路曲曲弯弯,层层梯田在山坡上依势而建,石头垒的小地块随处可见。柿树皴列的树皮,枝上没有叶子槐树也是枯枝秃桠,林间长满的衰草还远远没有吐绿,在风中起伏摇曳,到处都是乍暖还寒的景象。到了村里,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来到麦田。现在已是初春季节,正是小麦返青的时候,正常年份麦田里已是郁郁葱葱的青翠一片了。可如今,遍野远没有葱茏的样子,淡绿的颜色里掺和着鹅黄色。田间的麦苗,麦株矮小,麦叶缺少水分,一碰就碎了,麦根干瘪。遥望原野,失去了往日的勃勃生机,叩问苍天,久旱无水,置苍生生计于不顾,农人的口粮到哪里讨要。于农人交谈,无一不感叹天气的异常干旱,找这样下去,今年五月是没有多大的收成的。触目惊心的旱情,使人们的心情不由的沉重起来了。
  
  在这次的抗旱的活动中,英雄的红旗渠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又一次的救助了百万苍生,滋润了干涸的土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缓解了旱情。这里的山村位于红旗渠的下末梢,渠线漫长,需要安排的看护渠水的人也比较多。村里人介绍,蜿蜒几十里的渠线上,沿途都要有人看护,浇地时不顾昼夜,依照水流的时间,安排作息时间,守护浇地灌麦。村边见一名农人,穿着雨靴,手拿着鏲,在瑟瑟寒风里看水护渠,很是辛苦。浇过的田,几日后见到了效果,田间湿润踩上去还有些泥泞,麦苗已经返青,绿油油一片重新焕发了生机。靠机井灌溉的田地,浇地时造价要昂贵些,农人一般浇不起,幸亏有了政府的帮扶,适当补贴浇地费用,也有效的解决了这些地的旱情。党的惠民政策,才是真正的及时雨,温暖在每个人的心田。纯旱地地偏山高,渠线长期干旱不用,已部分失去浇地功能。还有些地块是后来拓荒开辟出来的,这些地惟有看天吃饭了。但愿苍天垂恩,能普降甘露,让农人早日摆脱干旱的困扰。
  
  人畜吃水也是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情。村里大部分农户都能吃上水,也有部分群众吃水困难。由于资金有限,铺设供水渠道尚未普及,供水网络不够健全,偏远地方的农户还要靠屋沿接水作为生活用水的来源。由于今年旱情严重,水窖里的存水已不太充盈。到无水的时候只能临时铺设软管,距离几里地的路途去接受机井管道口,进行灌井。好在村里已经筹划好了,等到帮扶资金一到,再自筹部分资金,供水网就能完善,农人吃水就方便多了。
  
  写到这里我不由的发出更多的感慨。这次下乡的经历,使我更直接的了解了旱情,更亲近的接触到了农民。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基础产业。“民以食为天”,只有粮食的丰收,才能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没有粮食添肚充饥,生命体征如何维持,更何况去那里有力气干活挣钱,去哪里有充沛的体力为生计理想而奔波奋斗。没有了粮食的保证,一切都是妄言空谈。农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其他产业都是在此基础上才能存在。人吃的五谷杂粮,皆是土里生,土里长,土里刨的农副产品,没有人会拿一大堆富含高科技的工业产品去充饥。也正是农人的辛勤耕种,产出了粮食,保证了充足的粮食市场供应,才使的另一部分人免于耕种稼穑,抽出手来腾出手来,从事于其他行业的劳动。重视农业,倾情农民,因为农业是我们是我们赖于生存的根本,农民是我们值得尊敬和敬畏的群体。农民为了我们的丰衣足食,躬耕于原野,奔忙于四季。体验过骄阳似火的龙口夺粮吗?只知道瓜果飘香的秋季,深刻了解过丰收背后农人的劳苦付出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应该只是名句佳篇,更是农人的真实写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应该只是空洞的口号和帮小孩子的认识文字工具,更应该是深刻体会农人艰辛的渠道。农人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无知和落后,农民宽容与坚韧,支撑着整个社会产业的根基,承载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太多太多的所需,一日三餐,布衣御寒……农民的高付出与低回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受苦受累也不可能改变贫苦的现状,这有失公平,但这也是产业的基本特征所使然。好在政府的系列惠民政策相继出台,调整农业结构工作不断深入,新型农业中的新型农民,会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改善农业现状,创造出更丰富的成果。
  
  在后来的一些天里,天气有些下雨的迹象,乌云密布,烟雨濛濛却是始终徘徊不下。再后来下来些雨,并不太大,但也缓解了一下旱情。望穿秋水农人盼雨的眼,等雨的心情在干旱中煎熬。好在抗旱浇麦的活动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已解决了大部分土地的旱情。天灾干旱终究会过去,甘露普降不久就会到来。简单整理一下抗旱教麦的情况,记录一下见闻所想。我会记住这次经历,干旱的原野和于农人们共同抗旱的日子。

责任编辑可儿】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雪地梧桐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0-01-16 17:01 最后登录:2010-05-09 08:05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