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几枚童年的鹅卵石(二)

几枚童年的鹅卵石(二)

时间:2010-06-04 18:16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老邓点击:
        

【导读】一年后,腊月的一天夜晚,一只小黒猫来到我家住下来。毎次家中的大黄狗怎么追赶它,它也只是爬到楼上躲避,就是不离开我家。毌亲很高兴,收留了它。


  那时,学校开的课少,学习没有负担。因此,放学后和假期我们除了扯猪草,就是养小动物。当然,那时与当今城市里人养名犬贵猫或奇异禽等宠物不同。城市人养宠物,是为显示主人的高贵与富有,成了一种时尚。我们那时养小动物就是为了好奇和好玩,与高贵、富有沾不了边。那个时代,人也吃不饱,这些小动物当然也不可能像今天的猫狗鸟禽那样有专用的粮食,被主人宠养着。那时候,小鸟除了偶尔吃点饭粒,只能吃虫子和蚯蚓。猫小时候除喂些和红薯外,主要靠自己捉老鼠解温暖。狗除了捡些猪骨鱼刺外,基本上是靠猪潲和人粪来填饱肚子。
  我们养的小动物完全是土生土长的。那时,麻雀多得不可计数,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地飞到田里地头啄食稻谷麦粒,是人类驱赶捕杀的对象。无论屋檐的瓦槽里,踩楼的干薯藤里,还是土木房的砖缝墙洞内,都有麻雀的窠。我们喂的幼麻雀,都是我与伙伴抬着木梯子靠在墙上,拿着铁夹一只一只地从洞里夹出来的。一般夹的是幼鸟,它们有的刚长毛,有的还没毛。当然,有时也会夹着长满了毛的小鸟(这样的鸟已初具飞的本领了,但飞得不远),往往只能夹住一只。因为其它的鸟就会趁你把抓住这只往下递的空挡,仓皇地飞出洞来,落到地上,这时,下面的小伙伴会不顾一切去追赶,去捕捉。要是在空旷的地方,那么这些小鸟就理所当然到成了我们的“阶下囚”。要是附近有树或低矮的建筑物,那么这些小鸟就会从地上振翅奋飞于其上,小伙伴们只有“望鸟兴叹”的份了。
  每次抓到的家雀大家均分了拿到家里,如果是小家雀一般都当菜吃了,如果是幼鸟被安置垫有鸡毛碎布败絮的小纸盒戓小木箱中喂养。这些小家伙浑身软酥酥的,沒有一丝毫毛,但是该生毛的部位是青色的,它们眼晴还没睁开,在盒箱里的碎布败絮堆中盲爬乱钻。饥饿时,它们伸长脖子,竭尽张开嘴,嗷嗷待哺。它们虽是小不点,却吃得很多很猛,常常是嗉袋鼓鼓的,喉咙满满的,还在不停喊饥叫饿。等它们长满羽毛后,大人就把它们蒸了给我们吃了。因为这小麻雀不仅是一道佳肴,而且也是一种补品。至于它究竟有多补?你可从我们那里祖祖辈辈流传那句“九只鸡当一只鸽,九只鸽当一条麻雀脚”的谚语:里寻求答案。
  如果说我们捕捉、喂养小麻雀是为口腹之欲的话,那么我们喂养、训练八哥却是缘于幼稚与好奇心。我曾有几回听说八哥聪明通人性,只要从雏鸟时起进行说话训练,长大了就会说人类“你好”,“吃饭了吗”之类的话。从那以后,我很想得到一只雏八哥。有一次,班上有个同学说,他院子里有一棵苍翠参天的古樟树,上面有十几个大鸟窠,那里就有雏八哥。但是树很粗、很高,掏八哥有危险,每只八哥要伍角钱。我说,你掏只给我吧,我一定给你钱。他答应了,并约定三天后鸟到付钱。后来他果真掏来一只,我就付了钱(那五毛钱可是因为我作业工整,教书的小姑奖励给我买文具的)。我把雏八哥放在竹笼里,精心喂养。这家伙也吃得猛吃得多,害得我一边不停地寻找小虫、蚯蚓等食物喂它,一边对它进行语言培训。一段时间后,它全身长满了乌黑的羽毛,成为了一只成鸟。我想,它该开口说人话了吧。可是气人的是,它除了张开嘴要吃东西和发出叽叽喳喳的鸟语,竟然吐不出半个人说的字来!后来,生产队那个钓鱼老人(他曾是祁剧有名的老旦,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告诉我,会说人话的八哥叫鹩哥,你喂的是牛屎八哥不会说话。听了老人的话后,我有一种强烈的被忽悠的羞辱感,想找同学理论,可他牛高马大,且长得凶悍,我绝非他的对手。一气之下,我把这只八哥杀死,当菜吃了。
  那时候,农村的牛栏猪栅背上都码放着稻草,那里是猫儿们的家园。因此,我与伙伴有时候也到那里抓一只小猫到各自家里饲养。我曾抓了一只黑猫养在家里,它全身的毛乌黑而油亮,只有双眼放出黄绿色的光,那样子酷似童话里的黑猫警长。这只黑猫与我很亲密,每到我放学回家时,它总是围着我咪咪地叫个不停,有时抓挠着我的裤管,有时干脆在你脚下撒娇打滚。到冬天的夜晚喜欢蜷蛐在我们的床上,刚开始我真有点不习惯。试想,睡梦中一脚伸过去,碰着一团毛绒绒的东西,或侧过身子一团绒绒毛向面部压来,会出现怎样的状况,你可想而知了。后来,我们就慢慢习惯了。
  这只猫不仅形似黑猫警长,而且捕鼠的责任心和本领也不逊于它。只要发现有鼠辈的踪迹,黑猫就会跟踪追击,直至老鼠束手就擒。每次它抓住老鼠后,不会立即处死,也不会马上吃掉,而是当着主人的面戏嬉一番。你瞧,宽敞的空坪上,黑猫又一次把衔在口里的猎物吐出来,对着主人咪咪地叫唤几声。看它那神气似乎在向主人炫耀着自己的战果,似乎在向主人邀功请赏。一身沾着猫唾液的老鼠懵懵懂懂、摇摇晃晃地爬着,它真想找一个洞钻进去,逃了。可它刚爬几步,就被黑猫衔放回原地。老鼠回过神来又向前爬去,爬了一段,黑猫伸出一只前爪将它抓翻在地,老鼠躺着一动不动,一眨眼,这老鼠翻身就蹿,黑猫一扑而上,又将其衔放原处......如此这般耍弄后,猫才将筋疲力尽、惶恐不已的老鼠衔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尽情地享用。由于黑猫尽职尽责,我家老鼠没多久就销声匿迹了。可是一年后的一天,我的黑猫警长失踪了。过了一个多月,我的一个族叔因其妻与之闹离婚,请我毌亲去调解。他在谈到对妻子如何体贴、心疼时,才带着歉意告诉我母亲,我家那只黑猫让他捕杀给患有哮喘病的妻子吃了。
  对于猫为什么看到老鼠就穷追不舍,直至捕而食之的问题,问过父亲。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他用一个民间故事回答了我。
  天帝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他通知森林里十三种动物届时到天庭开会,通过竞争予以选取。老鼠和猫是邻居,也是好朋友。猫忘了开会的时间,猫就去问老鼠。老鼠想,有十三动物,而天帝只选十二种,我与猫比,我被选上的可能性小了。于是,它鼠眼溜了溜,就有意将时间延迟二天告诉了猫。当猫按鼠说的时间赶天庭时,会早散了,猫也因弃权而落选了。猫回到森林就张牙舞爪地向老鼠扑了过去,老鼠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只好仓惶逃命......猫鼠自此结下怨恨,猫成了鼠的天敌。
  我曾经捕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金丝幼猫,想将它养起来,以填补因黑猫的遇害而带来撂的感情空缺。可是却在邻居老人一番令人毛骨耸然的劝说下,加上毌亲的极力反对,我选择了放弃。不知从哪朝哪代开始,在我的家乡对金丝猫有一种极为恐怖的说法。当一个人死了后,第三天晚上,他就会被阎王告知死了,他的魂魄就会从阎王殿回到棺材里。如果棺材没有闭纸口,那么只耍金丝猫跳到棺材上,对着喷一口夹着唾沫的粗气,棺材里的尸体就会撞开棺盖,跳出来,见人便追,追到了就紧紧箍住,直至活人窒息,才一起轰地倒下。所以,尽管金丝猫很靓,可是在我的家乡也没人家愿意收养它们。
  一年后,腊月的一天夜晚,一只小黒猫来到我家住下来。毎次家中的大黄狗怎么追赶它,它也只是爬到楼上躲避,就是不离开我家。毌亲很高兴,收留了它。因为当地有这么一句谚语:“猪来穷,狗来富,猫儿来了穿金裤。”它意味着猫的不请而来,对主人家来说是大吉大利的。这只猫在我家得到了精心照料,生活得很快乐。毎次黄狗欺侮黑猫时,我们除了斥责外,还会揍黄狗一顿。久而久之,这猫似乎也知道人对人它与对狗截然不同的态度,竟然时不时地做一些动作去逗挑、激怒大黄狗而取乐。在我家门前那几棵香椿和水桐树下,有几次,小猫看见大黄狗来了,故意对它咪咪直叫,而且弓着身子,怒目而视,嘴里呼呼地出着粗气,做出欲将带气的唾沫喷到狗脸上的样子。狗见状,怒不可遏,对着猫汪汪几声,并一下猛扑过来,猫转身一溜烟蹿上香椿或水桐树顶上了。狗气急败坏,两只前腿搭在树上,后腿直立,仰起头对猫大叫不己.......
  第二年,我家的大黄狗被人用炸弹死后,偷去了。不久,那只黑猫因逮住并吃下一只刚服下鼠药的耗子而中毒身亡!
  从此,我家再也没有过养小动物。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1)
10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老邓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签约作家 注册时间:2009-09-30 11:09 最后登录:2016-05-12 12:05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