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孩子,请不要无病呻吟!

孩子,请不要无病呻吟!

散文
时间:2011-06-10 21:03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绿之源点击:
        

【导读】作文艺术,是对孩子学习生活情感、心理、思想的真实反映,是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分析孩子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的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及时引导孩子更好的学习生活

  在乡村教了十多年语文的我,每年都会有学生问我,怎样去写作文?怎样写好作文?很多时候虽然回答了他们,但我一直在思索,要怎样去写作文呢?怎样写好作文呢?
  
  农村中的孩子,好词好句贫乏,生活经历丰富。我时常鼓励孩子们,时常引导孩子们,去把心里想对别人说的话,选择别人乐意接受的方式,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出来,这就是我教给孩子们的作文自然洒脱,朴实情真。
  
  我不知自己的观点对错,因为生活中,人是善变的,有人好荤,有人喜素,各有各的爱好,所以,我把孩子引上我的一些东西上了,“不编不造,敢说真话,言之有物,情真意切”。这也是我自己这些年写东西时所坚持的、所追求的。
  
  翻看一些作文书藉,许多言之无物,意不由衷,眼前宛若见一群孩子躺在地上有意的呻吟,孩子们的表情千奇百怪,千变万化。为了追求高分,孩子却不敢敞开自己的心灵之窗,却不敢从自己的角度说出心中的话,却躲在“名人”的身后,不敢把自己推上舞台。我常想,这样的作文得到了高分,却毁了孩子的一生,有何用呢?
  
  高分也让许多的语文老师,改变了文学的本质,把作文设计成一种模式,一种框架。作文在孩子们的眼中,在孩子们的心中,就是做做填空题。这样的作文价值吗?强化的让孩子们拼命的去写、去抄、去背,导致最后作文成了一种负担,成了孩子们的头痛病,一听作文就头痛。孩子们不是工厂生产产品,有固定的标准;作文也不是做填空题。孩子的生活阅历不同,知识建构不同,眼光角度不同,写出的作文永远也是不相同的。我看孩子的作文,是看孩子的文字的表达,是听孩子情感的倾诉,是从孩子的文中品味生活,反馈真实社会。
  
  作文艺术,是对孩子学习生活情感、心理、思想的真实反映,是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分析孩子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的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及时引导孩子更好的学习生活
  
  作文快乐,不是机械的背,不是死板的套,是孩子的一种心灵呼唤,是孩子的一种心灵倾诉,也是孩子减轻心灵,放下包袱的方式,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和创造。
  
  这几年,我为了我的理念“不编不造,敢说真话,言之有物,情真意切”,为了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我坚持每名学生一个书信本,以书信体的形式,把他们眼中最高兴、最病苦、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事或话写在书信本上。每周星期五,我都会把书信本收上来,每篇都认真阅读,从我心灵的深处,写下回复孩子们的话。开始,督促孩子们一周一篇,逐渐自发两篇,最后到七篇(那还是我向孩子们申请要求所得到的)。全班孩子的家庭环境,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我都了若指掌。后来,孩子们“有米下锅”了,不再害怕作文,由不喜欢作文喜欢作文,由不想写作文变成了想写作文。有些孩子,常把他们心中最好的练笔作文重新誊写,星期天来我家,和我一起修改。看着那双双充满信心的眼神,很多时候,我心里有一种知足,有一种自乐。
  
  有许多同事常问我,你教的孩子,为什么总会有学生作文获奖,我只能告诉他们我的“十六字”真诀,这或许也是我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吧。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3)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