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门里窗外

门里窗外

散文
时间:2015-09-06 10:02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刘行宾点击:
        
  
  自古至今,人的一生就有三大快乐的事,那就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人”。2015年8月,退休多年却仍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正能量活动的熊墨渲,在与北京雅韵剧社的票友参加“五大城市得奖名票展演”的时候,最大的快乐便是"他乡遇故人"了。他和北京雅韵剧社的票友来到重庆和成州。在重庆和成都的十几天里,他看到了安义在外人员经历十几年的艰辛磨砺,在为人做事上有了全面的长进,创业的成就特别喜人,心中充满着喜悦。
  面对熊墨渲这位安义致富带头人的到来,在重庆和成都打拼创业的乡亲们情重如山,他们知恩图报,以接待贵宾的礼遇对熊墨渲及其票友进行了接待他,让熊墨渲感慨至深。
  在成都的几天时间里,熊墨渲的同宗老乡熊墨林虽然在成都、天津、太原分别办有公司,是位大忙人,可当他听说熊墨渲和北京雅韵剧社的票友们来了,尽管自己在太原出差,仍然打来电话让在成都的侄子和另一位当地人黄总来为他们提供方便。面对乡亲们的热情款待,熊墨渲感慨地说:“老乡们,你们真是给足了我的面子啊!”老乡们派了两辆轿车接送他们到都江堰和刘文采庒园旅游了一天,为他们一行数人买好了门票,请导游小姐为他们讲解,在景点农家乐安排他们用餐。
  第二天晚上,熊墨渲在万埠镇工作时的老部下胡宝立赶来了。胡宝立本来购买了38亩土地,正在忙着建设厂房。听说他的老领导熊墨渲来了,喜滋滋的。他特意跑了一百多里的路来宴请熊墨渲他们。晚宴结束后,胡宝立又请他们到茶座喝茶叙旧。聊起家乡的变化、创业的艰辛、国家的大事、企业的发展、家里的亲人,他们竟忘记时间,直到深夜11点多,他们还舍不得离开
  在成都的活动结束后,雅韵剧社的票友们带着开心飞回了北京,熊墨渲却坐动车到了重庆。听说熊墨渲来了,他老家村子上老队长的儿子余登荷专门派他的"帅哥"儿子余晨开着宝马车到车站迎接他。到达重庆后,在重庆创业的安义老乡们忙的是不亦乐乎。以重庆安义商会会长刘汉龙为代表的三户老乡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在重庆购买了78亩地,正好在融资准备再上12条生产线。听说熊墨渲来了,他们尽管十分忙碌,中午还是挤出时间设宴为他接风洗尘。在刘汉龙的主持下,酒席团团圆圆堆了一大桌,他们谈笑风生,热热闹闹像是过年亲人团聚一样。之后,他们又轮流设宴请款待着他。原在安义县经委工作的胡建夫妇还特意把自制的葡萄酒奉上,熊墨渲兴奋地喝了4大杯。在重庆搞商务电子的毛勇夫妇也甘落后,硬是要请这位老县长吃一顿饭。在重庆搞十几年烤鸭的安义团北村袁小根也从一百多里外赶来看望这位“烤鸭祖宗”。因为没有轮上他请客,他觉得实过意不去,硬是买两条高档香烟送给他,说是对他当年引进北京烤技术的感谢,如果不接受,就是瞧不起他。
  在重庆的几天里,除接送宴请外,余登荷夫妇晚上还专程陪着熊墨渲去看山城的夜景,第二天又陪他去看磁器囗老步行街、白公馆、渣滓洞,第三天又让儿子余勇陪他去看张自忠和抗战时期的复旦大学,每天晚上都安排五星級宾馆让他下榻,争着为他订回家的机票……虽然熊墨渲再三推辞说:“你们家乡上有老,下有小,又在继续投资创业中,别为我这个老头子太破费了。”而余登荷夫妇却说:“我们出门十几年能够稳步发展,能有今天,还得感谢老县长当年的指引啊!再说屋里人(家乡人)来一次也太难得了,现在钱对我们来说己经不是问题了,我们只是担心父亲的身体。”余登荷夫妇告诉熊墨渲,他们除了在安义县城买了多个铺面,还在重庆买了两套房子。当年,他因高考差一两分没有被录取,身体弱小又种不了田,因而下决心出来创业。经过多年的打拼,有了这样的成就,也算是殊途同归。
  俗话说“无功不受禄,受禄必有功。”这些热情接待熊墨渲的安义老乡都是中青年人,熊墨渲在安义工作的时候,他们有的还是小孩,有的只是早年受到他脱贫致富思想的影响而出来打拼的,有的却是初次谋面,对他们,熊墨渲认为自己从来就没有帮过什么忙,也没给过他们什么恩典,而他们对他这位己经退休十多年、且已是无权无职的老人如此敬重,熊墨渲除了深感当之有愧,便是他乡遇故人的感动
  作为一位退休的老党员,熊墨渲觉得这个世界懂得感恩的人还是有很多的,而势力小人毕竟是极为少数。一个党员干部,在能干事的时候如果多为老百姓干点实事,做点好事,老百姓是不会忘记他们的,这次重庆、成都之行受乡亲们的热情接待就是明显的例证。熊墨渲说,从酒桌上,他每次都感受到了大家似乎有一种“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情怀,他们相继都提到他曾经倾力为老百姓而为的陈年往事;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他的所作所为,是好是坏,老百姓心里是有一杆秤的。
  “我这辈子就做了那么几件区区小事,酒席桌上,大家却滔滔不绝地聊起这些往事,说我为安义人指引了创业致富的路,带来了财运。对乡亲们的夸奖,我实在受之有愧。我只不过是在那个贫困的年代,看到乡亲们的穷困,在其位谋其政,抢抓先机,为家乡的富裕点燃了一把脱贫致富的火种而已。”面对知恩图报的家乡人,熊墨渲十分感动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50%
待提高
(1)
5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宾宾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2010-02-14 03:02 最后登录:2022-07-15 17:07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