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灯笼

灯笼

时间:2015-11-28 22:35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乔显德点击:
        
  马灯在我们胶东地区,大都叫做灯笼,大概是灯装在笼子里的意思。儿时的我很喜欢灯笼,在当时来说,觉得它既设计科学、秀美,又不怕风吹雨淋,再加之当年演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时,李玉和一句“手提红灯四下看”的唱腔、威武雄壮的动作,使不太引人注目的灯笼,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也使我从中引出了很多故事
  
  时间追溯到世纪六十、七十年代,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灯笼,它比手电用着实惠,比煤油灯用起来方便,尤其是到了麦收、秋收等农村大忙季节,家里上坡干活的回来晚了,家人便提着灯笼朝着干活去的方向去迎接迎接,这前后晃动的灯笼里闪烁着浓浓的亲情;有时农人们上山砍柴,上坡割草回来晚了,家里人不放心,就怕夜间上沟爬崖的不安全,便提上灯笼,举过头顶,并大声叫喊着,这高高举起的灯笼照亮了夜归人回家的路,带来了安全感;丰收的秋天,百姓们收获了硕大玉米、密实的花生什么的,都要放到自家院子里,剥玉米,摔花生,那时候乡村没有电,若点上煤油灯又怕风吹灭,灯笼可就派上大用场了,任你东西南北风,我处岿然不动中。农人们就围在明亮的灯笼下剥玉米、摘花生、拉家常,讲故事,在灯笼的映照下,农家院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打破了乡村夜空的沉寂。给我留下特别印记的是,我的老家特别适合大姜的种植、储存,也是方圆几十里大姜种的首选地,为了收获好大姜,每年到了农历霜降左右,就开始收大姜了,这可是农民一年的血汗钱,就要好好的储存到六七米深的姜井子里,姜井子里因长期盖着井子盖空气稀薄,煤油灯放下去不就点不着,刚刚点着了因缺氧又灭了,手电更浪费不起,这时候,大多用灯笼照明,把一篓一篓的大姜放到井子的深洞里储存着,那个时候储存大姜也是农村一道风景线,井子上面一片片的灯笼照明,农人们忙碌着把小推车上的大姜拾到篓子里,再一篓子、一篓子续到井子里,井子下面每家一个灯笼,照着农人喜获丰收的甘甜,灯笼也映出了农人们的笑脸。
  
  说起灯笼来,我还陷入了深深的回忆。那时,农村的路不好走,有上城赶集的回来晚了,黑乎隆冬的,没有灯笼照着很不方便,深一脚浅一脚的,经常有人过河的时候掉进水里的,有的妻子心细,等到天刚一擦黑,不见进城的丈夫回来,就会提着灯笼走到河对岸等着,给丈夫照着过河、回家,别人见了就说:“你可真会心疼老头子”。
  
  在那个年代,看场院也是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秋天,农人们把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收回来了,都堆放在场院里,就安排人在场院视角比较好的一角用玉米秸什么的搭起一个棚子,晚上派人轮流在这里看场院,看场院的人一般都要从自家里提着灯笼照着路,到了棚子里,那时家里都很贫穷,为了节省油,一般都把灯头拧到最小,乍一看,就像没有灯笼似的,这样的夜晚,这样的灯笼,也就引出了一段笑料:听老人们讲,有一天的白天,生产队里安排一名社员晚上看场院,答应好好的。结果到了晚上,这名社员临时家里有事,就让别人去顶替他,那时候,许多人都让别人顶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离奇的是,这名社员有一个相好的,听说这天晚上他看场院,心中有了数,吃罢了晚饭,天也黑下来了,就趁着夜色的掩护,蹑手蹑脚地来到了场院里黑黑的棚子前,也不敢声张,就急急地钻进了棚子里,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事后,这个妇女好像感觉出不对劲来了,就压低声音质问了一句:“你是谁?”男人回答:“我是XXX”“你怎么在这里?”“XXX今晚有事,让我替他看场”。这名妇女一听,如遭当头一棒,羞愧难当,甚至连死的心都有了,但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她赶快整理好衣服,离开了这个让她悔恨、难以启齿的棚子。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事不知怎么很快就传出去了,当成了村里看场院相传的笑料,一直传了许多年,直到农村实行大包干了,各家忙各家的了,这件事才没有提起的了。
  
  灯笼的故事说完了,灯笼也走过了很长一段路程,映照着人们走过了艰难曲折的路,映照着人们走上了发展致富的路。虽然好长时间见不到灯笼了,但它已经深深地印在我心里,在心里留下了一段段感念和往事
  
  乔显德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