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童年记忆

童年记忆

散文
时间:2016-01-07 16:03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玉冰点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有抹弃不了的童年记忆。在生命的长河中,无论你到了多高的年岁,无论你经历过多少岁月的洗礼,一些童年时期的生活碎片总会在不经意间萦绕心头,或甜蜜,或苦涩……
  
  我的童年幸福快乐的,我出生在一个热闹的小集镇,五岁那年随父母搬回乡下祖处老家,尽管生活农村,因为父亲有工作,我们的家庭条件相对而言算是比较优越的,我是在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大的。
  
  那时候,父亲仍然在镇上供销社上班,除每月四天假期外平时隔三岔五回来一次,所以,小时候我跟母亲在家的时间比较多。母亲善良,温存,胆小,柔柔弱弱的,总是身体不好,经常生病。记忆中我们刚从镇上搬回来时,母亲最害怕两件事,一是怕狂风暴雨,特别是在雨水比较多的季节,每遇大雨倾盆,雷鸣电闪,窗户被暴风吹得嘭嘭直响时母亲就非常紧张,因为我们新盖的房屋老是有几处地方漏水,每下大雨时,母亲就手慌脚乱赶着将每个漏雨地方的东西搬开,然后再拿木桶,脸盆什么的接漏水。那时候我们的房子内还没有楼板,站在房里台头就能看到屋顶上漆黑的瓦片,母亲担心瓦片被狂风吹落下来砸到我,她总是一边忙碌一边指示我站立在门槛上并不许我下来。二是怕村里的一个疯癫老头,每次老远听到那老头的叫喊声,母亲便慌忙把我从外面带进屋里,再将那扇厚厚的木门牢牢拴上,如果是晚上听到那声音,便随即将那盏煤油灯调至最小,然后母女屏声静气的依偎在一起。
  
  虽然我们生活上丰衣足食,相对农村来说家庭条件算是比较好的,但总感觉家里有些冷清,力单势薄。
  
  我小时候特别黏父亲,每次父亲去上班总要背着我离开,不然就会伤心地大哭一场。父亲如果方便的话也乐意带我去他单位,他做生意我在柜房里玩耍。那时候的小孩子没有专制的娱乐玩具,遇着什么就玩什么。供销社的南什柜里到处都是出售的食品,我常常在柜房里搬着那五花八门的食品玩耍,记得特别爱玩那圆溜溜又不易碎的发饼,首先慢慢悠悠的从箱子底下将发饼搬出来放在箱盖上,然后一个一个转弯搭桥堆砌起来,砌到一定高度时便兴奋的手舞足蹈喊起来:“爸爸,我砌小房子啦,快来看呀”,等到父亲笑呵呵的表扬一番后,我再用小手一推,发饼散落一箱,然后再重复着堆砌。想想小时候真是玩什么都能自得其乐。
  
  我小时候体质非常虚弱,面黄肌瘦,口味不好,什么东西都不爱吃,父亲总是想尽办法让我多吃点东西,多吃些饭,商店里的叔叔阿姨们也常常拿着各种食品哄我吃,并帮着想法子出主意,给父亲介绍各种各样吃着对小孩有益的食物。那时他们单位食堂里是用那种大木橧蒸饭,父亲经常请大师傅蒸饭时打一个鸡蛋放在米饭上一起蒸熟,然后将鸡蛋带点米饭一起盛给我吃,大家都说这种吃法营养非常丰富。可我偏不领情,就是不吃,他们再怎么绞尽脑汁想法也是徒劳,无济于事,父亲常常拿我没辙。我那时候惟有喜爱吃的东西,一是供销社内部斋坊做的清凉糕,二是南什柜销售的橄榄子,除了这两样南什柜其它堆积如山的食品我一慨不吃,只当玩具玩耍。
  
  我是母亲所生的第九个孩子,也是最后一胎,我前面的八个兄姐只存活下来第一个姐姐,因此,历尽苦难的父母在养育我的过程中也是担惊受怕,处处小心翼翼,生怕又有个什么闪失。可能与母体有关,我从小就体质虚弱,经常爱犯些小毛病,有一次,我突然肚子痛,连续痛了好几天,父亲每天背着我去一次镇上医院,每天躺在那门诊室的木台上,医师在我肚子上这里压一压,那里敲一敲,然后笑眯眯的对我说:“还好啊,你是吃少了饭吧!”医师因为跟父亲熟查不出问题就用吃饭来吓唬我。但是,我的肚子确实很痛,并且一天比一天痛的更厉害,医师却总是说没问题查不出病来,父母非常恐慌,束手无策。听母亲说过九个孩子其中有二个都是因为肚子痛而死的,不过那是在吃了上顿没下顿且医学又不发达的年代。所以,尽管医师每天都说正常,父母还是高度紧张,于是,便想方设法“病急乱投医”,请来当地的“阴阳先生”给我“收惊”。一杯水,一碗米,用一块干净的白手帕将那装了米的瓷碗包起来,碗口朝我,在我的脸额前摇摇晃晃,口中神神叨叨念着咒语,摇晃一阵后,“阴阳先生”端起那杯水喝半口使劲往我头上一喷,再拿掉手帕看那碗米的形状进行分析解剖,说我是在哪个方位受了惊吓等等,然后用手帕包着那点米放在我的枕头底下,说只要枕三个晚上病就好了。
  
  奇怪的是,通过“阴阳先生”给我“收惊”后,竟然立竿见影,当天肚子就停止疼痛,当晚就能安然入睡,这事情现在想起来都不可思议。
  
  我小时候类似这样的例子有个多次,有时候别人在我们房屋旁边挖点黄土做煤球也会犯着我,我就会莫名其妙的病几天,然后请个“神婆”或“阴阳先生”给我治治立马见效,他们说是动了土煞,世间有很多事物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神奇莫测。
  
  我的老家在历史悠久的涝刀河畔,因为过去一次洪涝灾害的冲击,一条河流分差成了两条河,在下游处又二合为一,冲击出来的新河成为了主河流,所以,我们生产队取名为“新河生产队”。两条河流中间有一块面积很大的土地,土地上是生产队的稻田,还种植了番薯,芝麻,花生等农作物,村民习惯称那儿为“滩上”。
  
  每年滩上的花生成熟季节,各家各户男男女女扛着锄头背着竹篮去挖花生,按照挖出来的干净花生重量记工分。那时候生产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在挖花生的现场允许大家敞开肚子吃,但绝对不能私自藏起来带回家。所以,生产队每年挖花生的日期必须选择在学校放假之时,方便照顾孩子们也跟着一起去尝尝。学生自然挖不了花生,是在大人挖过之后,有些花生因为成熟过早从滕上散落下来还残留在土地底下,这就需要学生们在挖过花生后的沙地里再重新翻土搜寻一轮,叫倒花生。
  
  我们家里父亲上班,母亲身体不好且年龄偏大,平时也不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这个时候更不便去凑热闹,但是,母亲又非常想让我跟着大家一起去锻炼锻炼,吃点免费花生。让我一个人去她又很不放心,于是,母亲只好把我托付给村里的一位热心叔叔一家,千拜托万嘱咐请他们帮忙照顾我,那位叔叔当时说的玩笑话至今记忆犹新,他笑呵呵的对母亲说:“你就放心吧,要不要我给你打个收条,保证傍晚时还你一个完整的姑娘”,家乡女孩姑娘或妹子,母亲听到叔叔这样说似乎心才踏实下来。小小的我兴高采烈跟着大家,在那松弛的沙地里一边翻土一边搜寻,像模像样,全神贯注,每每发现一粒花生都喜出望外,兴奋得根本故不及吃。因为是沙土翻起来一点不费力,反倒觉得非常好玩,对于我来说主要的不是吃而是玩。待到收工时,将篮子里仅有的一点上不了秤的花生毫不犹豫的倒进公家箩筐内,就这样跟着伙伴们快快乐乐玩一天。
  
  七十年代,把粮食户口看得相当重要,粮食户口决定着一个人命运,在农村你再怎么努力,有多么优秀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守着土地的农民,因为你是农村户口,吃的是农村粮。所以,那时候如果村里谁家有吃国家粮有工作的人,就会显得非常光彩,荣耀。
  
  我从小似乎就有点文艺天赋,小学和初中都参加了学校的文艺宣传队。读小学的时候正值“农业学大寨”时期,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表演文艺节目宣传农业学大寨,好的节目不仅只在本大队演出,还要到区上参加全区会演。有一次,我参演的两个节目都被选去参加区上的会演比赛,会演是在晚上,演出地点离家和学校都比较远,但正好在父亲上班的商店附近。演出的前几天老师对我说,演出那晚买点发饼作为宵夜吃,要我转告父亲帮忙为我们准备好五十个发饼晚上去商店提货。演出结束后我带着老师同学们来到商店,农村商店晚上是不营业的,我站在窗户外叫父亲开门后才进去,我们几十人都站在商店的营业间,然后,父亲帮着老师一起将发饼发到每个人手中。此时此刻小小的我感到非常喜悦和自豪,望着忙碌中的父亲心中无比崇拜,觉得他就像老师一样是多么的崇高,伟大。同学们更是羡慕不已,说我有一位吃国家粮有工作的父亲命真好。
  
  后来,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参观毛主席故居韶山,各班级老师交代学生回去通知家长,有愿意去的学生带5块钱交学校即可。那时候的农村家庭大多数都很贫困,愿意拿出钱来给子女去参加的寥寥无几,更何况当时的5块钱并不是个小数目。父亲大方,随即送了10块钱到学校拜托老师带上我,其实参观回来结算费用还不到5块,但父亲首先交的这10块钱几乎轰动了整个学校同学知道后相互传递,议论纷纷,都说:“她们家真有钱,她平时也与众不同,经常穿新衣服,还带高级点心来学校吃,因为她爸爸是吃国家粮的,是有工作的。”
  
  其实,我从小就胆小怕羞,不爱出风头,不喜欢别人关注我。那次交费事件后,我总觉得别人用异常的眼光看我,好不自在,为此我跟父亲赌了几天的气,责怪他交多了钱。
  
  读书的时候我最害怕老师在课堂上点名提问,不管问的问题是否能够答上我都不愿意老师叫到我,好在我个子高总是坐在校室的后排,每每这时我就会将头埋得深深的,只想老师无视我的存在,有时候不小心碰到老师目光小脸上瞬间通红,好像做了见不得人的坏事一样。其实老师们都非常喜欢我,我的学习成绩也不错,还在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中获得全区第一名,当然那个年代是不太注重学习成绩的。
  
  学校每年秋季都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秋收活动,活动内容是上山摘野茶籽,按照班级高低分配每个人的数量任务。学校里面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各个班级,摘茶籽的时候自已的兄弟姐妹可以相互帮忙,相互照顾,共同完成任务。每到这时可急坏了母亲,因为我身体虚弱,又没人帮忙,担心我瘦弱的身躯怎么能够完成那艰巨的劳动任务。于是,在学校发出通知后,她就千方百计请一些平时跟我玩得比较好且又身强体壮的同学来我家吃饭,并且给她们每人一点零钱,央求她们在自己摘满数量后帮助我完成学校分配的秋收任务,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是一个安静的小女子,不乞求有轰轰烈烈的人生,只渴望有一份恬静安逸的简单生活,如果不是坚守那份赖以生存的职业,一盏清茶一本书,读自己喜爱的文字珍惜当下的点滴美感,过自得其乐的小日子,这便是我的世界,我向往的生活。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把我的安静,寡言少语误认为高傲,目中无人,甚至在我三十岁以后还有人说我城府深。算命先生曾多次说我的八字中犯“指背”,我从不招惹别人,但似乎背后总是有人对我说三道四,我不善言辞,不爱交际,特别不喜欢那种功利性的应酬。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我都不愿意多解释,总是笑对一切,只认为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清者自清。
  
  尽量做好自己,时间自然会证明一切。
  
  回想起来,自已安静的性格除了遗传母亲的基因外,其实也源于我童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在那个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年代,每个家庭都会有好几个小孩,大大小小满屋子人热热闹闹生活在一起,惟有我享受着“独生子女”的孤单待遇,父亲上班不时常在家,一个姐姐在我还没有出生时她就出嫁了,我的童年生活多数时间就我和母亲相依为伴,尽管衣食无忧,但还是觉得家里有些冷清。小时候我特别羡慕玩伴和同学们,他们各自都有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姊妹互爱亲密无间,家里常年热闹腾腾,而我却总是孤孤单一个人。后来我稍长大了点还常常天真的对母亲说,将来我找对象一定要找一个家里兄弟姐妹多的,可见一个人童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定然影响其一生
  
  数不完的童年事,道不尽的父母恩,回味那段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依旧温润甜蜜,感恩不尽。童年时期的家乡山村今非昔比,日新月异,旧时的模样逐渐消失,但是,深藏在生命中的记忆依然美好如初。
  
  我的童年幸福快乐的,如果说有那么一点点不足,那便是家中人气比较薄弱。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