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备年饭

备年饭

散文
时间:2017-03-10 15:23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风逝点击:
        
  备年饭
  
  吴延彩
  
  已经腊月二十七了,还没有怎么准备年饭。现在超市什么都有,且时时开放,随吃随买,人们大都不怎么储存那么多年饭了。随着平时生活节日化的盛变,年味儿也淡了许多,没有了忙活的春节,还叫什么过年过年我总觉得是老百姓对自己一年劳碌的犒劳,是老百姓自己的真正的节日。经过一个“年”的休整,来春才能以更大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新春的农忙中去。
  
  听着稀稀落落的鞭炮声,我的思绪飘向了童年,飘向了那时年饭的香味中去了。以前备年饭一般从小年腊月二十三左右就真正开始了。其实从更早处说,从腊八节就开始了。熬腊八粥,腌腊八蒜就算是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农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时近数九,天寒地坼,家家喝热乎乎、营养又全的腊八粥;春节吃饺子当然少不了碧莹莹、嫩生生的腊八蒜了。
  
  那时北方农村备年饭是极其讲究的。先说蒸馒头,那是相当有艺术风范,除了蒸净面的馒头之外,还蒸馍馍桃。馍馍桃要将面团揉成一个大仙桃形,桃尖上要点上红颜色,以表示桃子是熟透的;有的还在桃尖上剪出一个花,也点上红颜色;桃子底部再点缀上几片绿叶,看起来更加逼真、鲜润。白面蒸出来的馍馍桃雪白,暄腾,艳丽,还没点色呢,就想扑上去咬一口!孩子们最爱干的活就是点色了,但往往点多了,弄得整个桃子上都是色,连桃屁股上也满是的!后来母亲一看不行,就把这个活专派给小妮子来做,小妮子用心,仔细。也得让她们认真学会,将来嫁人后不至于丢丑。没有闺女的人家,只有辛苦母亲一人了。桃木自古有辟邪的效用。王安石就有诗“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后来桃符演变为对联,但春节家家蒸馍馍桃的习俗却传承下来。我记事的时候,馍馍桃的辟邪功用基本没体现了,主要是用来祭祀祖先的。除去蒸馍馍桃,还有蒸面鲤鱼的,像真鲤鱼一般大,也点上红颜色,寄寓年年有鱼(余)之意。再一个就是“打花糕”,花糕,顾名思义就是花样的糕。先用发酵好的面打一个底子,直径得有三十公分左右,半指厚,然后在上面用小手指粗的面棍盘成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花”,“花心”再点上一个煮熟的干红枣。把底子摆满,再在三个小花糕之间摞叠着盘小花糕,依次往上盘,直到最后顶上一个小花糕完成。这样,一个大花糕就打成了。一个花糕就占了一扇篦子,蒸熟以后,面白枣红,寓意日子清清白白,红红火火。这些都算是“净面”(不带馅)的面食了。
  
  怎么样,这艺术的馒头、花糕还真是一般“脓娘们”做不了的!母亲们的用心,实际上是对一年新生活美好祝愿和向往。
  
  再说一说蒸包子。小时候蒸的包子那真是货真价实,薄皮大馅,香味扑鼻。包子馅也是各种各样,大都以胡萝卜、大葱、羊肉,蒜苗、粉条、猪肉为主。那时没有反季节蔬菜,大棚韭菜也很少,冬天的蔬菜就属大白菜了。也有用白菜包包子的,还有用白萝卜的,那都是穷逼的!包子人人都喜欢吃,面菜都齐了,放锅里一熥就行,好吃又省事。一般都得蒸个六七锅,人口多的十几锅,晾凉了,放到打扫干净的大缸里,再蒙上棉布包袱,或盖上高粱秆缝制的盖帘,以免包子皴裂。不用担心包子长毛,那时冬天得有零下十度左右,包子放在天然的大冰箱里,十天半个月坏不了。那是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的。包包子更是个技术活,拿褶是关键,拿不好,馅子都露出来了,要不就是样子很丑。包的时候,将剂子放到左手掌上,右手往里盛馅子,馅子多了自然好吃,但问题是,多了便不好包住,这就得看技术了。尤其是带粉条的馅子,粉条奓哄,弄不了就得满皮都是。馅子放好了,右手从一点捏起,一提,一捏褶,一提,一捏褶,度要恰到好处,劲大了皮就会裂开,小了菜包不起来。左手的拇指还得顺着捏褶的地方,向里轻轻地摁馅子,以便用有限的皮,包进尽可能多的菜。包子包好后不能随着放锅里,得在熰热的炕上饧一饧,不然,蒸出的包子就不暄,口感就大打折扣,而且一晾,面皮会更死发(硬)。
  
  春节的年饭中唯一的粗粮就是黏黏糕了吧。黏黏糕又叫黄面糕,因为黍子面也叫黄面。黄面很黏,很糯,吃到嘴里直粘牙,挂舌头,我不喜欢吃。头一顿还行,黏糊糊,软糯糯,还有点儿甜津津,但第二顿就有些发硬,像打红薯粉沥出的细渣(chá)子蒸的窝头。其实,黄面糕口感并不差,只是我个人喜好,觉得很不好下咽。不过我喜欢吃黏黏糕上的干红枣;黄面糕的样子像窝头,比窝头多了一些红枣而已,不过煮熟的干枣好像比鲜枣还甜。黏黏糕用枣比花糕多,一个黄面窝头上能按上五六个枣的,也许是用枣子的蜜甜折一下黄面糕的难以下咽吧。过年下吃黏黏糕有什么讲究呢?听老人说,黏黏糕还叫发糕,取其“越发越高”之吉祥寓意。朴实的乡亲父老都把真诚的祝福和愿望寄托在了平常的吃食、习俗之中了。
  
  饺子是年下的当家吃食,也是中国过年的标志性吃食。饺子也有素馅、肉馅之别。素馅以胡萝卜、豆腐、木耳,韭菜、鸡蛋为主;肉馅就根据个人口味了,喜欢吃猪肉就包猪肉,喜欢吃羊肉就包羊肉。初一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一般在大年初一吃素馅的饺子,企盼一年家庭、家里人都素素净净。还有的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谁就在新一年里又福又贵。也有吃肉馅饺子的,我见过院里一个大娘就每年初一吃肉饺子,因为那个大爷不喜欢吃素馅饺子。现在想来,他家还真不素净,晚年儿子都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后来还死了一个刚成年的孙子。不知是巧合,还是真有宿命。饺子会一直吃到初五。初五叫“破五”,就是在这一天破除春节中的一些禁忌,和寄寓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破五”包饺子还有一讲,据说叫“捏捏严稳”,一年都不出横事、祸事。我们这里初三走亲戚,娘家娘一般为女儿留着大年初一的饺子,说吃娘家初一的饺子好,可能也是对女儿女婿一家的美好期望吧。现在随时随地都能吃上饺子了,什么馅儿的都能搭配,虾仁、鱼肉、蟹黄馅的都有,吃的是个新鲜,是个排场。不过少了许多虔诚和敬畏,美好的祈愿也不那么浓厚了。
  
  三十晚上,团圆饭中还有不可缺少的一碗面——宽心面,用包饺子剩下的面擀的,切得有一指宽,下到锅里,每人都喝点,吃点,不为饱腹,只为那份共同的祈愿。
  
  说完包包、捏捏的年饭,该说说炸炸的年饭了。腊月二十六七吧,家家户户都炸东西,有藕夹子,有豆腐夹子,有咸鱼,有素丸子。要先打整藕,把上好的藕瓜用筷子背打整干净,然后切刀,要连一刀,断一刀,这样才能形成“夹子”状;豆腐要在锅里蒸一下,然后再将馅子卷到里面,也有炸白菜夹子的,白菜也是在锅里蒸一下,然后再把馅子包或夹在里面。接下来是和面糊,加上适量的盐,面糊得用温水和,以便盐能快速溶化,不然进锅炸得时候,容易嘭油;面糊不能太稀,挂不住;也不能太稠,㧟不出来。藕夹子、豆腐夹子里面大都是肉馅,滚上面糊下油锅,火不能太大,火太大了,外面糊了,里面还没熟呢!油热了以后,保持一定的火候,待炸至金黄,用笊篱捞出。这样炸出来的夹子混合着肉香、油香、藕甜、豆腐香,炸得里嫩外酥,趁热咬一口,真是鲜香盈口,妙不可言!咸鱼要选海鱼,海鱼鱼味大。那都是用大盐腌出来的,很咸,得事先用清水泡上半天,然后把鱼头、鱼鳍剪去,用刀切成小块儿,滚上面糊放油锅里炸。炸好的咸鱼晾凉了,放到大瓷盆里,待吃的时候,或放上些葱花直接放锅里蒸,蒸透后再淋上适量香醋;或在锅里烩一烩,加点儿白菜、芹菜等,里面的面糊都是浓浓的海鱼味儿,最下饭了。素丸子有的搁点儿菜,有的就是白面、盐、花椒面,真正的素丸子,一过油就香得了不得了。这些炸东西最少要炸个两三大瓷盆,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的。油炸的食物是年饭中的上品,不但自家人吃,来个亲戚朋友,还可以做下酒菜,吃饭时凑个几大碗什么的,很是显档次的。还有一种油炸的食物——合子,是初二早上吃的。初二送爷爷奶奶,要吃合子,寓意一年和和气气,和和美美。这个合子不是用鏊子烙的大合子,而是用十公分口径左右的碗扣出来的。先像擀面条一样擀出两张薄皮,在其中一张上用碗扣满合子印,然后把肉馅子放到碗印中,不要太满,再用另一张面皮覆在上面,用扣印的碗再扣住带馅的合子,用刀将合子从整张面皮上割下来,把边摁一摁,一个合子就成了。扣好的合子放油锅里炸,炸熟后,摞到盘子里。炸合子又和包子、夹子不是一个味儿,只有试过,吃过才能体会得出来,总之,好吃,好吃得了不得!现在,人们大都为健康计,不大提倡吃油炸食品了,不过凡事都有个度,用法会老弟的话说,嘛都可以吃点儿,别多吃就行。过年不吃点儿油炸的美食,还叫过年吗?
  
  最后说说炖。彼时农村不像现在,有钱随便买肉吃,愿买什么肉买什么肉,猪排、羊排,猪肉、羊肉、牛肉、鸡肉,什么愿吃炖什么。那时纯粹炖“肉”的很少,大多是炖“下水”,猪下水,羊下水,至多炖个羊架子、牛架子。鸡大都是自己养的笨鸡,鸡不笨,此“笨”是土生土长的意思,是绿色、原生态的意思。下水得打整好,然后下锅,加适量盐,生姜、花椒大料等不可少,有的根据口味也有放几个干辣椒的。用大铁锅,烧柴火,煮开了用小火再靠上一个多小时,锅一掀,哈,满屋子弥漫着肉香,经久不散。那是高压锅或电压锅炖不出的味儿。把下水捞出,用刀切成小块儿,再盛到大碗盆里。一宿过后,里面的肉汤和肉就“冻”在一块儿了,吃的时候也不用热,直接把肉和肉冻一起吃,凉渗渗儿的,折去了不少下水的膻腥味儿。鸡肉也是清炖的,不加糖和酱,本色、本味。现在人们大都红烧,酱炖,颜色深了,口味儿也变了,吃不出肉的原汁原味儿了。炖上个几大盆,放到没有生炉子的屋子里盖住,也会吃到十五以后的。小时候嘴馋,经常半晌不乏地偷着从盆里捏一块儿下水吃,或一段肠子,或一块肝化,或一节腔子,“哧溜”一下吸进嘴里,先将肉冻慢慢化开,然后再慢慢细嚼下水肉,有时都走到大街上和小伙伴玩上了,一口下水还没下肚,嘴里窜出的肉香惹得小伙伴也玩不顺活,纷纷跑进家里“偷”吃东西。也不能吃太多,吃多了父母会发现,或挨熊,或吃饭时不让再染齿,只能干巴巴看着家人顿饭享用。如今在家里或在饭店里也经常吃肉,炖的,炸的,炒的,但就是吃不出童年味道了。也许是时过境迁,人们缺乏耐心,炖不出浓缩了一年辛勤的味道了;也许是那时过惯了苦日子,吃点儿好的就感觉是山珍海味了;也许是岁月如洗,味蕾已经富贵起来,很少享受到平常食物的甘美了。
  
  写的过程中,总觉得自己的拙劣的文笔不能及传统、温馨的文习之万一,仅罗列了以上文字,也算聊表孺慕之情吧。那近乎一月的遥远又切近的年饭啊,随着岁月流迁,永远也回不来了吗?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