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大理

大理

时间:2017-06-13 22:00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佛里佛外点击:
        
  大理已在望,路上看到山岭上遍布桉树林,这在南方也叫经济林,还有山谷洼地下的烟草林,覆盖在红土高原上。起伏的山头一浪接一浪,裸露出来的泥土是淡红色的。也可以看到安扎在半坡上的农舍,泥砖灰瓦,泥砖也是淡红色的,天光云影遮不住的泥路在沟壑与小平地间弯弯曲曲,从一个村庄连向另一个村庄,随视线延伸到深山里。近些年,中央上面有下达的硬指标,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先村村通公路。反正,我坐列车上沿途看到的村庄小路多还是泥巴路,好像消失多年的农村面貌再重现在我眼前。
  而那只是沿途的风景,到了大理站,也就是从农村进化到城市的面貌。大理站位于下关镇,是一片新兴的城区,街道和建筑看起来比昆明宽敞亮丽,像刚建完工交付使用一样崭新。在大理这里人较少,没昆明这么多和杂,海拔也高些,太阳也晒,天蓝云淡,令人遐想。
  大理火车站建在山脉脚下,当走到云岭大道再抬头回望,白色的风车一桩桩的屹立在山顶。可以看到四面是连绵的山脉,因气色,远些的山脉看起来灰蒙蒙的。再把视线拉平,巍山路上有很多小吃店,刚出站的人流多数也走这条路分流。这条路上一排方楼平顶的房子,底层一楼一排过去十几家小吃门店,经过时特意慢下来看看招牌菜谱。见一家只有夫妻两人在小店里忙厨房,夫在剥蒜头,妇包着头巾在下锅煮汤,一看是回民餐厅。小厅里只有六张小桌,空无客人,摆得整齐干净。我进去离门最近的一张桌子坐下来,夫边剥蒜头边放大喊话对我说要粥和饭没了,只有面,要不来碗洱丝,见我把一张大理地图铺在桌子上,似乎已猜到我是初来乍到的。更加强调说这是外人来了大理要吃的大理正宗名吃洱丝,又补充说烤乳扇也可以。这种拉生意的话我实在听多了,而回民的诚意在我的判断意识里比较靠谱,再说对于吃我一向较随意,对于立为地方特色的,偶尔会跟风试一试,但从未着迷,也可能味道未深入我心,所以走过很多地方,试过很多所谓的地方特色菜,也没能代替我土生土长的家乡口味饭菜。待一碗所谓大理洱丝热乎乎端到眼前,一看是米粉模样,吃起来黏糊糊的,问老板是什么原料做的,他说是用大米磨成一团,再细做成丝,加点配菜就成了洱丝。走出来时还在嘀咕,这不就是人人都可以轻易上手的工艺吗?缺少了点特色菜某种秘笈。
  在地图上对大理大概摸了一次底,下关镇属大理开发区,离古城还有十几里路。而洱海是离得很近的景点,走路就可以去,这样我就把去古城的计划推迟到第二天。可以先在附近找好住宿的地方,正好日暮将至,观海有夕阳做背景会更加迷人些。我也就随心所意从大马路穿进弯弯曲曲的街巷要找房子,发现在大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大楼后面几排小区房的底层门面都是搞中药批发,有一定的规模,马路一些空的晒坪晒各种药材。有丽江玛卡、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等。价格也分三六九等,少也两百多一斤,多则上千一斤。和西藏虫草一样被药商炒高了价格,我问了一家药材商,老板话不多,属于那种很直的人,或者算是诚信经营的那一类。一问今年生意怎样,表情和苦瓜一样叹越来越难做,好像今年我问好多人,打工的或做生意的,都说今年行情不行,是比惨的一年。而这药商老板说把这些中药价降了三层都卖不动,可见这药价的水分有多高。云南药材广泛,有些在国内算是名贵的,上档次的中药,在云南规模化种植。我之前一个同事卢世坚来自云南文山,前两年他说自己打算从上海辞职回老家云南种植三七,说家里有田地的农民都改种三七,也纷纷致富了。那时只当他说消遣话,我没太在意,此行来大理亲眼见了三七药材的样子,像玛瑙,才又记起他和关于他曾提过中药三七的那些话。
  时间逼紧,来大理走景点优先。在云鹤路一家四川人开的宾馆订了房,洗了个暖水澡,人也轻松自如,就两手抄在背后走出宾馆。一弯一拐几分钟又走到了云岭大道,中间种植隔离绿带,有亚热带植物的针葵和马尼拉草坪。我远远就看到在一块宽草坪那里围着一群人,男女都有,走近,原来他们正尽兴的打牌赌钱,他们啃的瓜子、果皮及草坪被磨平露出一圈裸土,应该算是他们的老地方了。我看了一赌圈里,做庄家还是个中年女人,嘴正噙着烟,发牌打色老练如流,一沓人民币压在脚板下,围着的男女们都很着迷的沉浸其中。我看了几盘牌,也看不懂他们玩的是什么牌,自己就转身再走过一个吊着大花坛的广场,一看是明珠广场,横过宾川路又是一个下沉式的民族广场,可以沿石阶而上山顶,在山顶上,有一座巨大的一层圆形穹顶建筑,这是大理高原明珠的标志。山上除了石阶小道,四周长着茂密的树林。在山脚下沿石阶仰望高原明珠穹形的主体建筑,像一座古堡或者说像中国帝陵墓地。从山顶高处看大理下关城区面貌,云岭大道和云路大道像组成一条轴线划分城区。而看后山脚下的富海小区,显眼的红色坡顶别墅和方体平楼混一起沿山脚弯成一片。小区楼群隔开又是一座山,依地图定位,所处在正是洱海公园,只要再翻过这座小山,就可以看到视野开阔的洱海了,我曾走过大草原和大荒漠,但最爱的是大海,那种宽阔无边的海水,觉比天空更纯然和悠远,一想到能在海滩边行走,边听海浪撞击海岸的声音,深沉有韵律,像大海肺的呼吸,让人很平静。我对急于看海的热望,爬上山顶没停多久又从山顶高原明珠下山,绕走一段广场路从另一边山脚的洱海公园南大门开始爬另一座山,其实山不高,登了顶翻过另一面山头二十几分钟就够了,因山上树长得密,还看不到洱海的水,山路行人甚少,各种分支小路难以判别那条离洱海最近。走在山上的小径我遇见了一座凉亭,就沿凉亭下面宽石阶往下走,没多远就可看到一座牌坊,再直下就很清楚听见车流和人说话声了。迈下最后一级石阶,穿过滨海大道,已看到洱海的真面目,有些兴奋。走近海岸旁边水面上一座回廊,观海的人都会聚到那里,廊道上都是人,我挤过去要看洱海水,到了眼前有些失望,洱海比我想象和期待看到的要小,水质也不干净,和昆明滇池相当。岸边礁石钓鱼的,也有一帮在水力游泳,游泳人从回廊道上一跃扑进水里,有的水性很好,游到远得看过去像只蚂蚁漂在洱海一样渺小。我听到似乎熟悉洱海的人说洱海的水是淡水,是养活百万大理人的水塔,听到这话,突然觉洱海很伟大。稍抬头看洱海西岸的苍山像一座绵长的城墙,把大理城和洱海掩护起来。苍山和洱海对于每一个人它们都是庞然大物的,视线所及处仍是苍山洱海。
  来大理,肯定要去大理古城看看,从火车站有一趟公交直达古城,走大丽公路。我在风花雪月大酒店附近牌坊下了车,也是通入古城一道小路之一。这酒店名字挺有意思,风花雪月是大理的经典四景,分别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大丽公路古城段,另一边是一些栽培苗木场和一片白族居民楼,楼风格是琉璃灰瓦顶,细腻精致的白墙,墙上还刻画有一些山水或花竹草之类的画面,在墙面上或梁柱上,门楣框都画有,在大丽公路沿线上都能看到很多白族居民楼。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前身曾是南诏国和大理国,而大理国以白族人为主,以段氏当王,电视剧里的《天龙八部》大理国的段正淳和段意都是侠客,这部武侠电视拍摄点就在古城不远苍山脚下的天龙八部影视城,虽很近但我没去看。大半天都在逛古城,大理古城由五座城楼,有北城楼、南城楼、苍山门、洱海门、五华楼组成古城较高古楼。古城内交织众多的巷街,像个古朴又富含创意的古街区,客栈装饰得很复古,各种街头艺人,也有很多外国人摆的地摊卖自己现场制作的工艺品,有各种大理原创车载CD碟是由鼓手现场录制的,还有各种民族服饰店。整个古城建筑多是木制结构的,有些是多年遗留下来的,更多是后来搞大旅游项目搭建的。古城内街道的石板块,两边通常会有一条小水渠互连互通着,和江南一带的周庄、锦溪、七宝、朱家角等古镇比起大理古城要大些,也更吸引来自不同远方的艺人聚集这里展示自己,我看到很多摆地摊的有来自香港的,也有不少外国人,他们大多是现场制作自己的手艺来卖,大理艺术创作的氛围比较浓。
  大理古城东邻大丽公路,西邻滇藏公路。都可通往相近的艳遇之都丽江和香格里拉。这三片区是云南自然景观最丰富的区域,也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属地。只是有点疑惑三地都离得这么近竟各自建起大理机场、丽江机场、香格里拉机场。这次只来到了大理,至于丽江和香格里拉往后要不要去,还拿不定。
  
  二0一五年九月七日于上海闵行区北桥村: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