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品格教育激活“互联网+德育”

品格教育激活“互联网+德育”

时间:2017-11-22 16:04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釰歌点击:
        
                                                              品格教育激活“互联网+德育”
                                              ——南江县长赤镇小学家校联动新德育实践侧记
                                                                               任 宇   刘 亨
  11月8日,一轮朝阳在秋冬之交的绵绵细雨后冉冉升起,南江县长赤镇小学校园沐浴在红彤彤的朝霞里。8点,雄壮的国歌响彻校园,回荡在长赤镇的上空。1600余名师生整整齐齐列队在操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准时举行。和往常一样,在每天的升旗仪式时,送小孩的家长们都驻足校园,面朝国旗,行注目礼,校门外路过的行人都停下了脚步,笔直地站着,眼睛盯着国旗的方向。
  二年级三班的康连琼老师,提前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们走进教室。室外“每天都遇到最好的自己”品格教育班级文化墙显得活泼耀眼。今天的品格训练内容是“井然有序,整理书包”,班长一进教室就开始安排各小组长,2分钟,孩子们便已分门别类把自己的书包整理好了。小组长把每个小组最好的一张照片传给康老师。康老师在教室里走了一圈,总结道:“第三小组所有同学的书包整理得最好,养成整理好书包的习惯,把书包安排得井然有序,让它高高兴兴地伴随着我们,多好呀!要记住:物有定位,物归原位。”走出教室,康老师把照片编辑配上了文字,发进了二、三班的家长微信群。在群里家长们开始了新一天七嘴八舌的品评。
  四年级五班的黄丽老师今天做的专题是“感恩父母”,一年级八班是“专注读数”,其它班级有“有序,做文明就餐的好孩子”,“友善在我心中”等等。老师们在10分钟品格微课里都陆续完成了今天品格教育的内容,并将照片、视频资料传到了家长微信群里。
  今天有来自城区、长赤学区、其它片区20多所学校的100多名老师来校观摩学习,今年,学校已经接待了近千名外校教师。
  这是一所2016年9月才开校的崭新学校,在校长张元金的带领下,学校确定了“新课堂+新德育”的“双新”办学基本思路。探索推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谓之“新课堂”;在南江县第一个开始实验推行四川新世纪品格教育研究院“立德树人,正品成格”课题成果,谓之“新德育”。短短几年来,长赤镇迅速发展成一个6万余人的大镇,原长赤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一分为三,长赤镇小学应运而生。“让每个生命快乐绽放”的办学理念恰遇“立德树人,正品成格”的新德育课题落地巴中市进入成果转化实践研究阶段,天然的契合让这所学校如春笋拔节,耀然出林。2017年春秋两学期,南江县学校德育工作现场会都把这里作为学习现场。随着品格教育的逐步推进,学校短时间进入了新常态,一种浓浓的品格文化气氛弥漫了校园,弥散到了家庭,传播到了社会,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这里不间断地上演。
  2017年5月11日,笔者第一次走进长赤小学的课堂。那节课至今历历在目,一年级的四个小主持人拿着朗读夹,流利地朗诵主持词。电子白板播出一个个家长给孩子的视频对话。
一位腼腆的年轻妈妈:梦梦,这是妈妈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跟你交流,爸爸妈妈在外面,没能陪伴在你身边,希望你能够理解。如果不出来打工,我们一家子的生活都成问题,妈妈知道你是一个乖女孩,你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在学校里可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和同学关系处好。爷爷奶奶年龄大了,回家要做一些自己能干的事情,不要啥都靠爷爷奶奶……
  一位着工装的年轻爸爸:浩浩,(停顿了几秒钟)爸爸很想你,这段时间学习怎么样了,爱睡懒觉的习惯改了吗?爸爸今年工作更忙了,工资也比去年挣得多一些。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家里的事情你也要多做一些,像洗碗呀,扫地呀,帮妈妈做一些。要孝敬爷爷奶奶,爸爸不在家,你可是我们家的男子汉了……
出自于家长之口的还有:你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孩子……
教室里静静的,孩子们盯着屏幕,坐得笔直,专心致志。我看到有一个小女孩在不停地点头,用手擦着泪花。教室外窗户边,有年轻的妈妈,年老的爷爷奶奶,守候着,站了整整一节课。
这一节课,班主任最后用了两分钟时间作总结,我惊诧不已。一年级的小孩,就能自己拿下一节高质高效的主题班会!这老师又是何方神圣?
  周雪梅老师的日记。前天,涵涵的爸爸打来电话,说孩子在家不听话,和妈妈赌气,他在外务工,希望我去家访一次。昨天恰好有一节课是《家是温暖的港湾》,我在课后布置了两道作业,一是回家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二是和妈妈亲密接触,把视频或照片传给我,完成了的都要给品格奖励。今天早晨,我走近有意躲闪我的涵涵:“老师看到你发的照片了。”涵涵小声说道:“老师,我发给了你两张,一张是陪小弟弟,一张是给妈妈洗脚的。”“你给妈妈洗脚时跟她说了些什么?”“我说,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怎么说?”“她笑了,笑得可甜了。”他把我拉到一边:“老师,我知道爸爸给你打了电话,是我不对,不该跟妈妈赌气,你不用到我们家里去,我自己可以解决的。”我感受到了他话语的真诚,感觉到了他内在的变化。这次我不用去家访了。
  一个拥抱。在群里,家长给康莲琼老师取了一个名字:“妈妈老师”,源自于“六.一”主题班会。那天,康老师给每个孩子一个拥抱,这是孩子们选定的共同愿望。放学后,琦琦的妈妈在群里说:今天不爱说话的琦琦回家可高兴了,问其原因是老师给了她一个“拥抱”。孩子说:我特别喜欢康老师,只是不敢说出来,我现在要在群里帮孩子说出来——康老师,我爱你!接着很多家长也聊了孩子们今天的事情,那高兴劲儿比吃了蜜还甜。所有家长看了我发的动感相册“拥抱”后表示,今天孩子回家做作业积极多了,感谢老师把相同的爱给了不同的孩子。
  一只水桶。在与康莲琼老师的交流中,她给我们讲了一个令人感动也令人深思的故事。六月里,康老师生病住院,家长都跑到医院去探望,送的礼物她是不接收的,鲜花天天都摆了几束在病房里,有家长把水果放在门口就走了,还留了字条祝她早日回到学校。她的心情很好,突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分量更重了。做了多年的老师,第一次感到与家长的距离竟然那么近。就在那几天,班上发生了一件事情。四个打扫教室的学生,为了把教室地板擦得更干净,从楼下抬了一桶水上楼,到三楼时,后边的同学脚滑了,水桶甩在了楼梯上,翻了几个跟头,甩碎了。四名同学吓懵了,第一时间找的是家长。家长们商量,决定一家出10元钱买个新桶。这件事情在群里传开了,家长们纷纷发言。一个家长说:这些孩子是在给班上做事,桶又不是他们有意甩烂了的。另一个家长说:大家的孩子都在享受干净的教室,由他们四个家长承担有点不合情理,是不是大家共同承担一点。家长们纷纷赞成。班上40名学生,恰好一个家长出1元钱,问题解决了。康老师说这个事情她向学校报告一下,不用家长出钱。家长们说:桶已买了,就不麻烦康老师了,你安心养病,早点康复。康老师讲完故事,眼里噙着泪花。
  这是今年第六次走进长赤小学的校园。前几天去一所在市县都有点名气的镇小学,与德育副校长交谈,问其家校共育这一块有什么好的方法,那位副校长无奈地说道:在这里80%以上的都是留守学生,开家长会来的都是爷爷奶奶,很多学生没有家长来开会,现在家长会越来越开不起来了。像孩子生病呀发生矛盾纠纷呀,学校包揽下来处理解决,再跟孩子父母电话联系。家校共育这一块,是学校和老师们最没招最无奈的事情。说实话,很长一段时间,家校共育可以说是一块空白。我无比惊诧,难道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就包办了?有没有办法突破这一难题?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孩子的家庭生活不可缺失,家庭教育对其人格形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如何做好当下的家校共育,是山区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在长赤小学,能否找到一些好的经验呢?记得第三次到这里时,学校搞一个活动,邀请了几十名家长参加,有爷爷奶奶,有留守妈妈。家长们对学校的认可度非常高,对学校所做的事情都很理解支持配合。在观看孩子们的大课间活动时,一位老大爷乐呵呵地对我说:你看,好多学生呀,老师只是跟着做操跑步,看不到有指挥的人,秩序那么好,队列那么整齐。孩子在这里读书,我们都放心。他翘起大拇指,连说了几个“好”。我知道,这归功于品格教育对孩子们专注有序的训练。一位老太太对我说,我三个孙子都在这里读书,孩子们天天都在变化,现在回了家,根本用不着我操心了,他们还帮我做很多家务事,勤快了,懂规矩了。我知道,品格教育的覆盖面是全时空的,四维延伸的。做品格教育工程,是如何来做家校联动共育的呢?
  李妍老师给我分享了她的“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学校品格教育之“感恩”设定课程)。仍然是孩子们唱主角。教室里回荡着轻音乐《感恩的心》,随着主持人的诗朗诵,屏幕上播出班上孩子们父母亲打工干活的图片,在工地吃饭的情景(李老师为此做了充分的资料准备);地震中那些伟大父母的图片;《六旬老父捐肾救子》、《母亲下岗》的故事。班上同学代表上台讲家长令自己感动的事。大家谈如何感恩父母,李老师归纳整理出了10条。然后她把文字、图片迅速发到家长微信群里。在家里的、西安的、青岛的各处家长开始热火朝天地在群里讨论起来了,她的“家长汇”又开始了。
  校长张元金和德育副校长康东一谈起品格教育实施过程中关于家校共育体系的建构,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一开始,我们按照品格教育模块安排,让班主任建立起各班的家长QQ群或微信群,对其效果我们既怀疑也期待。怀疑的是,过去很多老师建了群,发布的信息得到回应的少,冷冷清清。家长想给教师说的话都直接发给老师本人,群里没有讨论交流。现在是否还是老样子呢?期待的是,学校将德育行为化、具体化,家长参与的机会随时都有,家长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了。没想到效果远超预料,各班主任反映他们的家长群人员不断增加,凡是有智能手机的家长都争相加入。回头看,这是品格教育实践操作设计的优势,我们的德育走向品格教育,家校互动平台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事,“互联网+”的优势也就彰显出来了。学校在这里也大有文章可做,为了让班级交流群益于家校,益于教育,学校紧接着开启了校园电视,拓宽功能。把学生、教师、家长所做的事情在教室的班班通屏幕、在学校电视幕墙上展示出来。班级、学校又反馈到群里。每天都有新内容,自然吸引了家长们的关注和参与。今天老师有什么安排?今天我家的孩子是否有图片传进群里了?别忘了提醒老爷子今天给他孙子拍张做家务、作业、整理书柜的照片传给他们老师,让老师和其他家长也见识见识我们家孩子的能干。班级群越来越热闹了,家长离不开了,这个“家长汇”远远优于“家长会”。
  一开始,学校的实施方案刚出台,一大批老师就跃跃欲试,他们坚信,利用网络加强德育工作,加强家校联系,加强家校联动共育,一定能开辟学校德育新天地。每天孩子们在学校专注于学习、专注于劳动、专注于实验的照片老师们会传到班级群里。放学回家后,家长也会把孩子们回家之后的表现用照片、视频的形式反馈到群里。老师在看到照片后会及时给予点评,选出优秀照片、视频在晨会上播放。班级选送的照片、视频在学校大屏幕上播放。对学生的品格教育,延续到了家庭。
  后来,老师们感觉到了,来自于学生、家庭广泛的信息是学校德育工作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渠成自有活水流。张校长说,学校校园电视助力家校共育的功能显示出来了。我们借力家长、网络、学生。让孩子们倾听到家长的心声,感动在父母的关爱之中;观看励志影视剧,助力品格成长;播放孩子们自己参与的各项活动,让孩子们被自己感动。
  2017年3月,在巴中市德育工作现场交流会上,仅仅做了一期品格教育实验的长赤小学,便走上了经验交流的发言席,赢得远近学校络绎不绝来校参观。
校长、老师也在同步成长。他们的论文《唤醒竞争意识,培养核心素养》刊载于《四川教育》2017年第7期,《水桶的故事》刊载于《精神文明报.品格周刊》2017暑假版,《校园电视助推品格教育》(刊载于《中小学电教》2017 第7期)等三篇论文获得2017年四川省校园电视论文大赛一、二等奖,一篇获央视教育频道三等奖。还有教师被巴中市选拔到省上赛课。
我们决定走近家长。
  向浈镕,五二班袁兴艳同学的妈妈:女儿变化很大。我在镇上开了个宾馆,很少能照顾到家里,前段时间感冒了,晚上回去,女儿在被窝里给我放了热水袋,心里一下子就感到暖和了。周六9点,她弹钢琴完了,给我买来了早饭,还把药带过来,给我倒上开水,我感到特别温馨。以前,只有我照顾她的。
六四班何艺萍的妈妈杨佳:孩子这期转到学校来的,在家长群里,我们需要了解的事情,老师能及时解答回应,我们对孩子的在校情况随时都有所了解,孩子学习和品行进步都很大。
  五四班何秀阳的妈妈张娟:孩子懂得关心照顾家人了,前几天我生病,她说帮我做饭,学着给我熬了稀饭,我有些惊异,感觉孩子变化太突然,心里也特别温暖。
  一年级八班张峰的妈妈涂娟: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好门口的鞋子,再整理自己的书架。前几天在学校领了爱心包裹,珍惜得不得了,摆在了书架上最好的位置,放学就要把包裹里的东西拿出来看看。这一期我给他抓拍的照片传到群里去的都有20张了。
  何美佳、何美洁的爷爷何发章。在家里,简单的家务我和他们奶奶都可以不做了,洗衣,拖地,洗碗他们都争着干,我常常拿起手机给他们拍照,选好的就发到群里去,老师会及时点评。我觉得品格教育微信群的建立,还有督促的作用,有时孩子争东西,不听劝解,我就拿起手机要拍照,他们马上叫我别拍,变得理智了,也就不争了。微信群还是一个学习阵地,前几天一道数学题,家长们都参与讨论,后来传到教师群里去了,老师也加入了讨论,结果是题出得有问题,老师马上做了修改。
  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何蕾,姜雨杉,邓淼,梅婷婷,王策立。他们都有很多变化,以前碗一丢,就在手机上玩游戏,或看电视,现在主动收拾碗筷,还给奶奶捶背,给爷爷端洗脚水。以前回乡下老家就是玩,现在回去要帮奶奶拣红苕的梅婷婷说:拣红苕有好几道工序,割苕藤,挖苕,抖搓泥巴,用手剔去苕根须,再放到背篼里。通过劳动,学会了很多农活,现在自己都觉得变得勤快了。
  我们随机采访了张莉、胡卉两位老师。她们说,以前也建过QQ、微信群,作用不大,品格教育由于有事可做,其用途不可替代,好像自然就用起来了,活跃起来了。它把天南地北的家长们聚集在一起,可以无缝对接交流,“互联网+德育”有着无限的空间还需要我们探索。在群里,也出现过一些问题,诸如广告之类无关信息发布,家长之间因孩子纠纷而引起过激争吵。经过一段时间引导,基本可以消除。胡卉老师说:孩子不可能永远都生活在家长的庇护之下,家长应该冷静对待孩子间的纠纷,更多地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相互间的问题,对孩子成长更有利。这观点获得家长的普遍赞同。我想,微信群也是今天年轻的家长们的成长之地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栽得梧桐树,引来凤凰栖。站在长赤小学校园里,我仿佛看见,那些微信信号的亮点,在向这里汇集,又向四面八方闪耀而去。
  振臂放眼,天空,阳光灿烂,云彩飘逸。
(任宇,南江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电话17311027257,地址:南江县南江镇红塔新区教科体局207)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