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甘肃景泰盐路:古道背后的宋夏“食盐大战”

甘肃景泰盐路:古道背后的宋夏“食盐大战”

散文
时间:2010-10-06 16:36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王文元点击:
        

【导读】在古代,盐是国家最重要的物资之一,它甚至决定着国家的命脉。为唐王朝掘墓的黄巢就以贩私盐而起家,北宋王朝则控制了西夏盐销量从而扼制了西夏崛起。

   盐是人类仅次于火的发现。有了盐,人类才得以向文明社会迈进。
  景泰城外,营盘水附近,有一条古老的盐路。这条从内蒙古通往黄河岸边五佛沿寺的盐路,是何人所留?
  千百年来,围绕着这条盐路又上演了怎样的风云往事呢? 
 
烽火台边
  
  我们要去寻访的盐路,在甘肃、宁夏、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出景泰县城,往北而行,走不多远就是白墩子了,过白墩子不远是营盘水。
  正是上午10点多,公路上车来车往热闹异常,一如既往地延续着数千年来绵延的繁荣。800多年前,这里是夏王国的核心腹地,夏王国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西夏,这个由党项人建立的国家,曾雄霸一方,其疆域“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西夏周旋在宋辽之间,上演了无数的风云往事
  我们行走的这条路上,西夏国王李元昊就曾率军进攻兰州。如今早已不见跨马扬鞭、奔走追逐的西夏士卒了,而西夏商队的驼铃,好像依旧在这荒原上空回响。
  一过白墩子就是荒漠了,路的左面是戈壁滩,右面是沙漠,再往前走戈壁和沙漠倒了个,右面是戈壁滩,左面是沙漠。千百年来,这里的地貌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如果说有那一定是沙进人退,戈壁沙漠不断地扩张着它们的势力范围。
  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柴米油之类的东西一般本地能产,唯独盐茶需要长途贩运,盐路、茶马古道也由此而产生。在这样的荒原中,我们会看到一条什么样的盐路呢?
  景泰县文化馆的沈渭显馆长,长年奔走在景泰县的各个角落。在沈馆长的指点下,我们从公路边一处铁丝网的豁口进入荒原。这里已经成了禁牧区,今年天比较旱,但草长得还比较好。岔路众多,极其难走,沈馆长也经常为走哪条路而为难。我们担心迷路,沈馆长说不用,看着“土墩子”前进就行了。土墩子实际就是修建在山头上的烽火台。古人修筑烽火台,很有讲究,首先是制高点,惟其如此才能起到瞭望的作用。盯住烽火台,虽担心迷路,但却要绕行。半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土墩子烽火台。它是以土墩为核,石块层层垒起的烽火台。不知为何乡亲们把它叫做土墩子。
  过土墩子往前,才是我们要去的八带水烽火台,我们前往探寻的古盐路就在烽火台边。翻越一座小山丘后,远处有两座烽火台。沈馆长说,那就是八带水烽火台了。
  八带水烽火台有两座,以路为界左右分布,右面的一座为汉代所筑,如今只剩下了一个土包,只有周围残存的石块显示这是一座人工建筑;左面的一座为明代所建,距汉代烽火台大约40米,保存相对完好。车在山脚下停住,爬上小山后,就到了明代烽火台底下。眼前忽然开阔了许多,左前方是一个宽阔的平川,川内蒿草遍野,一条大道从我们的右面蜿蜒而来,然后顺沟而下,进入平川,逶迤而去。
  这就是古盐路了。
  沈馆长介绍说,这条古盐路从内蒙古而来,从营盘水穿越丝绸古道后,通过八带水,又逆黄河而上,直达五佛沿寺。五佛沿寺自汉代起就是渡口,后来又逐渐成渡口兼盐市。来自内蒙古的盐在这里交易后,又流向兰州、关中等地。
  
  西夏盐路
  
  在古代,盐是国家最重要的物资之一,它甚至决定着国家的命脉。为唐王朝掘墓的黄巢就以贩私盐而起家,北宋王朝则控制了西夏盐销量从而扼制了西夏崛起。
  这条盐路上的盐究竟从何而来?西北自古产盐。商周时期,人们所说的“大夏之香盐”、“戎盐”,指的就是西北甘肃(包括宁夏青海)一带的盐。西北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是青海的青海湖以西地区,一个是内蒙古的阿拉善地区。
  显然,这条盐路上运输的食盐,应来自内蒙古阿拉善。阿拉善距西夏的统治中心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很近,说它是地处西夏腹地丝毫不为过。阿拉善有十大产盐之地,最出名的莫过于雅不赖、察汗布鲁克等地。尤其是位于凉州正北方的雅不赖盐池,更是阿拉善十大盐池之首。盐分五色,有赤、紫、青、黑、白,以青色居首。青色实际上也是一种白色,只不过颜色白中发暗,故而人们称之为青盐。近年,有人认为青盐指产自青海湖的盐,实际并非如此,其实是专门指盐的颜色而言。
  雅不赖盛产青盐。我们能在史书中找到关于这一方面的零星记载,“甘宁青产盐区在北部靠近沙漠地带”,“甘宁青盐味质均属上乘,均名为蒙青盐”。民国年间,雅不赖盐还往一条山盐库运送,最远贩运至文县碧口一带。
  我想,这条盐路最兴盛的时期应该在西夏吧!西夏时,五佛沿寺曾是西夏和北宋对峙的前线,过黄河进入靖远不远就是屈吴山,那里一度是宋夏争夺的主战场,夏军势力强大时曾经在山中修建行宫,以供西夏皇帝避暑。宋军李宪也曾率军攻占屈吴山。多年前,人们曾经在五佛沿寺一带发现了西夏文书残片,这说明当年这里是西夏的重要集镇码头,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
  站在山包上,我们能想见,在八九百年前,一队队的驼队驮着麻布口袋,里面装满了食盐,悠然而来,又逶迤而去。我想这条古老的盐路,不会仅仅在西夏时被人们使用,似乎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汉代。
  
  盐业大战
  

  盐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自古至今,围绕着盐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喜剧。自然,在两国大战中,盐的生产、销售也被当做制衡对手的重要砝码。
  西夏出产的食盐被宋人称为“青白盐”,也是西夏最为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自然,西夏“青白盐”的主要销售区域是大宋。西夏人指望着用盐换取宋人的绸缎、茶叶等等,当然也少不了铁料等军用物资。宋人也不傻,自然明白西夏人的心思。西夏人想用盐壮大自己,宋人则希望用盐的销量来控制西夏经济命脉。
  围绕着食盐的销售,在宋夏之间上演了一场场没有硝烟的大战。起初,党项人尚未立国,青白盐价廉物美,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连解盐都无法抗衡。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宋人就禁止青白盐销售。青白盐的禁与放,成为夏宋关系的晴雨表。1041年,1042年,西夏两次击败宋军。后来双方谈判时,李元昊要求开放盐禁,给宋人输入“青盐十万斛”。宋人自然不干。到1044年12月,宋夏谈判达成协议时,宋朝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赐给大批财物,但惟独没有提盐。宋人依旧对西夏青白盐采用禁绝的政策。后来,宋人根据西夏人的态度定量“买白盐”。盐成为宋政府控制西夏的锁链。
  西夏虽在军事上击败了宋人,但却在盐业大战上输给了宋人。
  站在烽火台前,我们能眺望到其他两座烽火台,三座烽火台构成一个三角形,守卫着这条古老的盐路。盐路漫漫,蒿草遍野,曾经称雄西北的党项人也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责任编辑可儿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王文元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签约作家 注册时间:2010-07-06 23:07 最后登录:2015-04-26 00:04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