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走进大程书院

走进大程书院

时间:2013-08-22 18:38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晨之风点击:
        

  走进大程书院
  
  跟随首届“周口五日游”自行车耐力赛的车队走进扶沟,晚上住在了中汇大酒店。听宾馆服务人员说,闻名远近的大程书院就在附近,不到一里路程,我不由欣喜起来,早就想到大程书院游玩,如今机会就在身边,是一定要去拜访的。
  
  这是一座坐北向南的古朴大院落。说是大院落,其实远没有一些地主庄园譬如商水叶氏庄园恢弘。与他们相比,在建筑上,大程书院只能是小家碧玉。扶沟文化局的同志很是热情,极尽地主之谊,准备了茶水,请了导游为我们讲解。导游介绍,大程书院始建于宋代,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所建。书院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2938.6平方米,大门3间,古槐1棵,龙门3间,古松2株,立雪讲堂3间,东西廊房各2排,每排13间,共52间。据说大程书院是县城一级遗留的古建筑群中时间较久、规模较大和较完整的一个,居全国第三位。
  
  一行人走进书院,迎面是青石台阶,朱漆大门,高柱重梁,砖山瓦顶,重檐叠脊,布瓦跑兽,木雕彩绘,都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代表,美不胜收,引人入胜。大门两侧有10间耳房,东西对称和大门混为一体,雄伟壮观。走过大门是“龙门”,“龙门”与大门风格相似,面阔三间,两侧有耳房8间,由月亮门通向东西耳房,各成小院,清静幽然。
  
  过“龙门”时,导游很是兴奋,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侃侃而谈,讲述“龙门”的故事。科举时代称会试得中者为登龙门。在这里呢,把进入考场的大门叫龙门,也是对入学弟子、进取及第寄予的厚望。古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道:“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在过去,只有“大比”之年方得开放,每当龙门开启,豫东百姓无不争先恐后赶往书院“跳龙门”,以期好运,久而久之成为百姓避霉祈神、喜闻乐见的民俗。导游非常熟练地背出:“一跳‘龙门’金榜题名,二跳‘龙门’青云直上,三跳‘龙门’财源广进,四跳‘龙门’百年好合,五跳‘龙门’得生贵子,六跳‘龙门’富寿康宁。”一行人不由得也玩起了“跃龙门”的游戏。
  
  在通往“立雪讲堂”的中轴线两侧,左右对称罗列着东西文场,呈南北行向,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布局规整,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全为蓝砖布瓦,古代风格的柱廊式建筑,是目前国内保留最完好的古代科举考场的原貌。考场边的两棵古松,高大挺拔,蔚然成阴,是当年重建书院的县令缪应缙亲手所栽。
  
  “立雪讲堂”十米见方,前壁呈框架结构,棂子门窗,这是书院建筑的重要部分,“讲堂”高约十米,面阔三间,单檐斗拱,每间“六攒”,每攒三斗两昂,非常紧凑。显得高大雄伟,蔚为壮观,讲堂的门上悬挂着我国著名书法家吴三大书写的“立雪讲堂”,大门两侧由著名书法家马萧萧书写的这副楹联:“立雪见精诚,树尊师以令范;设堂明理性,遗重教之高风。”金字匾额,恰似画龙点睛,给讲堂镶嵌了明珠。“讲堂”的中间塑了程颢的坐像,再现了他接人待物“春风满面”的历史旧幕。史书记载,程颢平时独坐或闭目养神,或思考问题,总是一脸严肃,一动不动,像雕塑一样。而给学生解答问题或待人接物却满面春风,和蔼可亲。讲堂东边的一组塑像,只见程颐、程颢端坐,杨时、游酢(杨时、游酢、吕大临、谢良佐为程门四大弟子,都曾寓居扶沟师学于程颢)满脸恭敬站立求教,生动再现了“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是一个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公元1093年,杨时、游酢二人已考上了进士,但他俩为了进一步深造,便辞去官位来找程颐求教。当时,杨游二人三番五次来找程颐,可程颐为试探他俩的诚心,有意关门不见,闭门不收。在一个大雪天,二人来找程颐求教,刚去的时候下的是毛毛雪,后来雪越下越大,足有一尺多深,程颐看到他们两人冻得像冰人一样,站立门外仍不肯离去,求学心切,打动了程颐,这才收他们为徒。后来人们就把“程门立雪”用为尊师重教的典故流传,所以大殿名为“立雪讲堂”。以此来教育后人虔诚求教,勤奋学习。
  
  讲堂西边的群塑像是从“大程书院”步入仕途的历史名人官员:有明代户部、兵部、刑部尚书刘自强,吏部尚书刘泽深;一代才子江西提学副使李梦阳;广东道监察御史杜化中;柳堂、杜化中、罗赞、曹嘉、卢传元、郝维乔、何出光、何出图等,都是从大程书院走出去的官员,这是大程书院培养出来的佼佼者,他们为大程书院增辉。
  
  大程书院从建院始,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其间进行了多次的扩建、重建,其规模不断更新扩大,现在的“大程书院”是由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知县缪应缙重建。我查阅历史书籍得知,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至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程颢在扶沟任知县,执政期间,尚宽厚,重教化,关心民疾,兴建学校,并把在山西晋城办学的先进经验在扶沟推广,以培养合乎自己所需人才,大程书院即是在这种情况下创建的。他亲自“聚邑之优秀子弟而教之”,亲书“书院”二字匾额悬于大门之上,并倡导“乡必有校”,请来有名望的学者到扶沟传道授业,使扶沟县域文风一时大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后人改书院为“明道先生祠”,后因年久而坏,加上兵荒马乱,仅存遗址,至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县令陈纪曾拟新建而未果,适逢河南布政司副使尹内则来扶,赞成此举,并勉励修之。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10月在县署前右侧动工,重新修建,次年初落成。据《扶沟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奉文立义学,建于南街路西。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知县吴士喜将书院改建在化民台旁,即为现在地址。由以上推算,大程书院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其间风雨变幻,好在历经风雨而遗风犹存,历史为扶沟留存了一处文化遗迹,真算是文化界一桩幸事了。
  
  作为一代大儒,程颢积极推崇理学,注重提高民众伦理道德水平。他在乡村建学校,在县城建书院,挑选优秀青年入院读书。他不但亲自主持讲学,还推荐当时的著名学者游定夫为扶沟县教谕,职掌扶沟学事;并延请其弟程颐来扶沟讲学。程氏弟兄在扶沟的讲学,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士人学者,前来拜师求学的络绎不绝,一时扶沟人才荟萃,文风大盛,名声鹊起。如上蔡人谢良佐、福建将乐人杨时、福建建阳人游酢、陕西蓝田人吕大临、河北澶渊人周纯明等。这五人后来都成为宋代著名的学者,而吕、谢、杨、游四人则世称“程门四大弟子”。《宋史》收录了相当一批“程门弟子”,足见“二程”教育成果。
  
  “二程”在扶沟阐发的理学言论,对其理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经过程门弟子的继承传播,尤其经过朱熹集大成后,程朱理学逐渐取得了正宗地位。可以说,扶沟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之一。
  
  大程书院西面厢房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文化,关于科举制的各种知识,让人大开眼界。还有科举考场考生的众生相,栩栩如生,令前来观瞻的人唏嘘不止。在感慨科举制度进步性的同时也着实领略了科举制度的残酷,这些对于今天的教育制度无疑会起到启示或者反面教材的作用。东面厢房展示的是扶沟一带出土的农耕时代的文明,多是一些石器,笨重古拙,让人在古今对比中嗟叹历史的反差。
  
  如今,站在大程书院门前,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两扇朱红木门、一尊石狮和悬挂于书院门口的4块匾牌,曾经的繁华已然远去。游人多是调侃“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多是带着功利审视过往。这不怪游人,在商品经济充斥耳目的社会里,世俗之人做到保持一潭静水,着实不易。驻足历史长河的河畔,再去以一种平静的心态看那段历史,不难发现,不管后人非议也好,赞赏有加也好,但是后人不得不承认,宋儒理学在中国乃至世界占有一席之地还是值得肯定的。
  
  夕阳西下,天气尚存燥热。我们一行人走出大门,回望大程书院,感慨万千。在当今重物质享受的日子里,习惯了喧嚣的人们何不静下心来,潜心历史文化,拂去心灵的灰尘,呵护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圣地呢?
  
  (写于2011年9月)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