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西子湖畔忆苏轼

西子湖畔忆苏轼

散文
时间:2013-08-23 08:37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晨之风点击:
        

  西子湖畔忆苏轼
  
  在烟雨弥漫里蜻蜓点水般看了久仰的西湖,可惜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对于在苏堤边上矗立的苏东坡纪念馆倒是情有独钟,在人声嘈杂里走马观花一下,感慨颇多。
  
  对于苏轼的记忆由来已久,从小学的诗词里了解苏轼,印象最深的就是描写西湖的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一下子成就了西湖的美名。到了高中学了并且教了苏轼的《赤壁赋》,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徒增对于苏轼的敬意。我感觉苏轼的诗词总是折射出睿智哲思的光芒。在讲课时我总是对苏轼情有独钟,总是不由自主高度赞赏苏轼,总是认为他比唐代那个绣口的李白多才多艺。李白之所以是李白,是以浪漫主义诗歌闻名的。而苏轼就不同了,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所不通,均有建树,这在古代文化圈里是不多的。课堂上我总是说苏轼是超级才子,或是旷世奇才,比那个傲世的李谪仙强多了。李谪仙似乎来自天上,生就一身傲骨,离现实很远,这就是李白的悲剧,所以他痛苦一生,而苏轼生活在现实世界里。
  
  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但是矢志不渝,这是苏轼难能可贵之处。他无论在哪里都有一颗积极入世的心灵,他急切地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尽管书生意气,方法不当,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周围小人太多,极力排挤打击他,无端的指责压抑得他喘不过气来,这就是他当时的现实。我们可以纵观他的行程,了解他起伏跌宕的一生:他从四川眉山出发,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到到京城汴梁,后来到凤翔开启做官第一站,最后在漂泊中终老常州。可以说他一生辗转大半个中国,在官场里起伏跌宕,但是心如磐石,不改初衷。他可贵之处在于不畏权威,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因外界而转变。说他是旧党也罢,说他保守也罢。在政治漩涡里苏轼敢于坚持自己的道德操守,这是需要万分的勇气的。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官场里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不改当初的信仰。新党得志之时,他从云端丢入低谷。在黄州,他可以自力更生,在东坡农耕,自得其乐。他伫立在他认为的赤壁,大唱“大江东去”的千古风流,留下了“文赤壁”的遗迹。他在逆境里总是表现得很坦然,他超脱成一只悠闲的仙鹤。他很会用佛家道家思想疗救自己的灵魂,所以他是超然的。苏轼的一生有几个点:二十一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享年六十六岁。在其间我们要记住苏轼动荡的一生存世诗词3000多首,存世文章4800多篇,这就是苏轼,用文章记录自己的心迹。
  
  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动荡一生,这是公认的。闲时看央视“百家讲坛”康震对苏轼的解读,虽然不能见其全貌,但是可见一斑。他如一叶扁舟,浮沉在无边的大海,但他似乎无怨无悔。无论在哪里都能够做到安贫乐道,活出自己的本色,这也是苏轼。在险恶的境地,他不改自己的性情,率真地活出自己的原色调。那一曲《定风波》道出自己心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个屡经挫折的人读着这样的词句,深入触摸苏轼的情怀,感受苏轼的见识,从宋朝慢慢悠然走来的苏轼的魅力乃至人生恍若眼前。
  
  苏轼宦海浮沉,飘荡一生。但是幸运的是他受伤的感情可以得到疗救,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不难发现,苏轼的情爱是深沉而执着的,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因苏子而幸福,因苏轼而留名历史。多情的苏轼生就一副文人心肠,对前妻王弗,他一往情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寥寥数语,黯然泪下,何等的情怀?王弗离世十年,东坡怀旧如此,也许现代感慨真情难觅的时候,有人会说:做他的女人足矣!遥想当年,王弗16岁嫁给苏轼,死的时候刚好26岁。他与苏轼结婚的这十年,正是苏东坡一生中处于顺境的十年。王弗死去后的这十年苏轼卷入了由王安石变法引发的新旧党争。新党得势的时候,他由于反对新政,被王安石这一派排挤;后面旧党得势的时候,他又强调王安石变法中也有可取的地方,结果又被司马光这一派排挤。结果苏轼成了蝙蝠被赶来赶去,最后什么也不是。这就是苏轼,一个敢于坚持自己的人。这段时期他经受的最多的事儿就是贬官,一贬再贬,贬到不能再贬。这期间,王弗死后,她的堂妹王闰之嫁给了她暗恋了多年的堂姐夫。王闰之是个绝对的贤妻良母,她是苏轼生命中最为嘘寒问暖的人。她无微不至地关怀苏东坡,关怀三个她亲生和不是她亲生的孩子,这一切都让苏轼很感动。我们可以想见,王闰之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随苏轼贬官流放,所以她和苏轼应该是一对最纯真质朴的“贫贱夫妻”。男女之间也可以有“忘年恋”,就像杨振宁先生与翁帆女士一样。小苏轼好多岁的朝云是苏轼的知己,这是超越年龄限制的。苏轼被贬官到海南,朝云却执意要跟着苏东坡去“天涯海角”,死也不肯离去。据说到了广东惠州一带,有一天,朝云又唱起了她特别喜欢唱的苏轼的一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据史料记载,朝云唱到一半的时候,“歌喉将啭,泪满衣襟”,苏轼就问她怎么了,朝云回答说:“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原来,是“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让朝云泪满衣襟,唱不下去。据说不久朝云就病死了,而苏东坡终其一生,再也不听这首词了。很容易看出,对于苏轼来说,他一生中的三个女人:王弗是希望,王闰之是暖,王朝云是爱!而东坡居士就永远生活在他的“人间四月天”里!
  
  苏轼一生坎坷,而他的一生家庭情感是幸福的,他有很好的家教,他有体贴自己的妻子,他有情同手足的兄弟苏辙。荆棘遍布的世界里他为自己的追求而活。我很认同这样的观点:是苏轼政治上的潮起潮落,造就了他的艺术才华。古今为官者,多有腐恶,遗臭万年者众。而苏轼为官励精图治,政治头脑清醒,为免于政治纠纷而请奏离开中央也属难得。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做《苏东坡突围》,写苏轼要突出小人之围,寻觅一个安放灵魂的地方,让精神得到疗养。而当今又有多少人能通晓苏子的情怀,想一下那些时下在官场里欺下瞒上,津津乐道所谓为官哲学的人何其卑鄙低下。世界是渺小的,时间是短暂的,凝视那些势利之徒,妄想作威作福,结果适得其反,迅即化做灰土,成为长河里的谈资小丑。历史已经证明:真正能流传的唯有不朽的思想和精神。
  
  回到现实中来,站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透过千年历史的烟云,拨开烟雨里参差披拂的杨柳,我彳亍在苏堤上,抚摸宋朝的苏轼当年的足迹,想象苏轼当年怎样把西湖整治成了山水秀美的水利工程。是那时的苏轼为当今的人们留下了精神食粮,他使西湖变得更加西湖。于是西湖的美丽也因了苏轼而长存,因了苏轼而魅力四射。
  
  有人说,做人就要做苏轼这样的人,不因失意而落魄,不因得意而忘形;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想一下,就是在今天,何尝不是一种值得赞赏的人生态度?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