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走进福建武平

走进福建武平

散文
时间:2014-06-03 20:30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海之韵点击:
        

  走进福建武平
  
  作者;海之韵
  
  清康熙的《武平县志》、乾隆的《汀州府志》均称武平“以其地坦彝、人尚武”而得名。这里说“武平”的得名:一是因为武平人“尊崇武艺”;二是因为武平“地势平坦”。
  
  武平多山,且梁野山海拔有1500米,说它“地势平坦”我不敢苟同,武平置县至今也有一千多年了,不知“武平”得名由来,对此也不会产生疑义。就此事,我询问过当地的文化人,她说:“武平的‘平’字应理解为‘摆平’,武平:武力摆平”,这种解释还是相当有意思的。
  
  我曾在上杭插队过,但从未去过武平,此次来之前,听说武平梁野山风景区是个生态保护完好、物种资源丰富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内有瀑布、古母石、梁野山寺等众多名胜古迹,心里有一股冲动,想看看武平,也想见识一下梁野山的“真面目”。
  
  七月三十日上午8点,由谢春池率队的二十人组成的“厦门知青武平之旅文学采风团”乘中巴向武平县挺进。
  
  夏日炎炎,绿海无边,旅行车穿行在青葱翠绿的崇山峻岭之中,高速公路两侧缠绵不断的山峦、树木快速地从我们的眼角掠过,向后退去。从喧嚣的城市出门的已经退休的知青们,想到将回到久别的第二个故乡,止不住心头的“突、突”的喜悦之情,一路上谈笑风生,不知不觉过了龙岩、上杭,近中午时分,旅行车滑进了武平县城。
  
  太阳高挂在天空,阳光下的武平县城显得古朴、宁静:武平县城看上去似乎没有上杭县城大,也没那么热闹,楼房都不太高,街道没有太多的行人,也没有太多的汽车,一切都显得很安静。在我们下榻的“绿源宾馆”不远处有一条河,走到河边向往远处眺望,河宽且长,河水将武平县城分为南北两半;河里的水不多,很浑浊,河水像是已受到污染或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分不清。后来听人介绍才知道这条河叫平川河,源头是梁野山流下来的泉水,河水已失去了先前的清澈。
  
  中午,武平友人盛情招待了我们。餐桌上有武平特有的“簸箕板”和“蒸肉豆腐(豆腐中间加肉馅)”,这是武平人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两道菜;还有“红焖野猪肉”、“白斩土鸡”、“焖土鸭(正番鸭)”、“红烧土猪肉(槐树猪)”、“大块猪蹄”、“土菜”等“原生态”的食物,这些食物如今在菜市上已然不好买到,这很符合大家的胃口,许久没吃到这山珍美味,加上有客家的糯米酒,武平友人尽地主之谊,频频举杯劝酒劝筷,大伙吃得津津有味、连声称赞,真是舒坦、痛快。
  
  饭后,我们在宾馆房间里整装待发,准备下午的旅游活动。
  
  梁野山瀑布群
  
  下午3点,我们在武平友人的陪同下,乘车来到了梁野山的山脚下,观赏梁野山瀑布。
  
  当地政府为方便更多的游客来梁野山游玩,花巨资沿着峡谷小溪岸边,在约3公里长的瀑布群里,搭建了一条木栈道。木栈道从东岗为起点,顺溪而上,弯弯曲曲地直铺到了云礤村。
  
  走在木栈道上,眺望梁野山峡谷两旁,会看到原始森林的景象: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参差不齐、覆盖缠绕;山上泉水,顺溪而下;溪床大多以整石为底,溪中与岸边的露石凹凸不平、错落有致;有些水静的地方,溪底清晰可见,鱼儿戏水身影相随;峡谷两边会看到自然横倒的树木,一切都在静谧之中。
  
  武平友人黄小姐热情为我们当导游,一路上大伙边看边聊边照相,我饶有兴趣地听黄小姐讲述梁野山景区的情况;也向她了解这里的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不觉得脚步轻快了许多,爬坡也不觉吃力,不知不觉把大伙落在了后头。
  
  瀑布在这里是最主要的自然景观,在约3公里多长的瀑布群里,大小瀑布星罗棋布。小瀑布如丝如缕,在石床密草中穿梭;大瀑布形态各异:或斜流奔放,或垂直倾泻,飞珠溅玉。在这里落差在二、三十米以上的大瀑布有九个之多,瀑布、溪水一路沿峡谷斗折蛇行、时隐时现顺流而下,向武平的平川河流去。
  
  我们踏着木栈道拾级而上,刚开始,只看到几个三、五米高的瀑布,不觉得有什么看头,慢慢往前走,渐渐地听到有较大水声,拐个弯,只见远处有一片白茫茫水雾在晃动,越靠近,响声越大。当我们气喘吁吁踏着木栈道快步赶到一大瀑布前,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禁连声赞叹!
  
  “哇塞!好大的水!”
  
  同来的向导黄小姐说:“此瀑布叫‘百丈崖’,是我们梁野山瀑布群里最大最漂亮的一个瀑布。”我说:“这‘百丈崖’名字起得还真有气势,但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黄小姐说,“瀑布还未正式命名,名称还在网上征求中。”
  
  我举头望去,那瀑布就挂在天边与岩石接壤的垭口上,落差足有五、六十米,宽有二、三十米左右。那高挂的瀑布,犹如少女飘散的长发,正轻柔地抖动着;这瀑布上段瞧上去并不陡,瀑布沿着凹凸不平的岩石分几股漂流而下,瀑布欢快地流动着,那姿态貌似一群优雅的舞者在那里翩翩起舞、自娱自乐;这优雅的“舞步”不禁让人联想到“探戈”、“伦巴”的舞姿。
  
  黄小姐说,“前些天下了些雨,水流的节奏更快,人都看呆了!”
  
  我说,“那还不让人想到西班牙的‘斗牛士’舞?”
  
  由于落差十分大,瀑布发出的“哗、哗”的响声,但这响声不像壶口、庐山等大瀑布发出的那般人喧马嘶、响彻天空。
  
  望着那飞流直下的优美流姿,我忽然想起明朝李梦阳写的《开先寺》“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觉得这诗句像是为这瀑布而写的。
  
  我们离开“百丈崖”瀑布后,往前约走三百米左右,见到了另一个瀑布。这瀑布让人过眼不忘,它的落差约有二、三十米,水流大且急,由于溪身较窄,木栈道与瀑布又靠得挺近,我们刚走近护栏边,瀑布下冲掀起的濛濛细珠迎面扑来,只觉一阵凉爽。“纵使晴明无雨色,‘瀑布之前’亦沾衣。”把张旭《山中留客》“山寨”一下,用在这里,还蛮适合的。
  
  我们继续往前走,瀑布的景观也渐渐稀少了,走到最后一个瀑布前,我们停下来歇脚,等大队人马到齐后,我们在瀑布前的木栈道桥边集体合个影后,一起到云礤村集合。
  
  我观赏过不少著名的瀑布:如“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如“万马奔腾”的黄河壶口瀑布;又如享有“中华第一瀑”的黄果树瀑布等等。这些瀑布以落差大或响声大而远近闻名,我想,欲与之相比,有“大言不惭”之嫌;然而,从某种角度来看,以“百丈崖”瀑布为代表的梁野山瀑布群并不逊色于它们。
  
  如果我们把庐山、壶口、黄果树等瀑布看成是“大家闺秀”,那么,梁野山瀑布群就是“小家碧玉”,它有“别具一格”的风姿:它娇小朴实、不张扬喧哗;它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它从容、悠闲、潇洒;宛如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不识”
  
  梁野山瀑布的优势还在于它是群体瀑布,且瀑布数量之多是其他瀑布景点望尘莫及的。且慢,还不止这样,梁野山竟然有两个瀑布群,另外一个瀑布群在云礤村,这里瀑布资源如此丰富真让世人羡慕不已!
  
  如果我们把一个瀑布比作一首“小夜曲”,那么“群瀑布”就像是一部“协奏曲”。在远离城市喧嚣的梁野山里,倾听这“小夜曲”、“协奏曲”的优美音调,享受这静谧之美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它让你心旷神怡;它让你感受到真正的山水之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一名句历来一直被后人传诵的原故,也正是人们赞同了作者将谪居生活的苦闷置之脑后而尽情于山水之乐也。
  
  梁野山的瀑布群,千百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它自吟自唱、自娱自乐;然而,在不经意之中,它竟然成为一道风景线。
  
  武平文博园
  
  第二天上午,我们在武平友人的陪同下,前往武平文博园参观。
  
  一进文博园大门,就看到一块写有《文博园序》的插屏立在门内大厅前,在《文博园序》插屏前,我饶有兴趣地阅读序文,在这篇由陈盛仪撰写的序文里,我似乎看到了《滕王阁序》的影子,因前不久刚重温过《滕王阁序》,故印象极深。《文博园序》写得气势磅礴、激情洋溢、文辞宏大,看了为之一振。《文博园序》最后第二段后面写道:
  
  “人生漫漫,岂能一时成败论英雄。生涯茫茫,安可短暂得失言悲欢。流年似水,莫嗟流舒流湍。凉暖清浊,但为本然;岁月如歌,毋论曲高曲低。抑扬顿挫,皆是宫商……
  
  万物有序,境由心转。天之大因无欲而浩,地之博因有容而广,山之高因不语而恒伟,江之永因处低而久长。”
  
  这些句子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文博园由刘亚楼将军纪念馆、武平历史博物馆、中央苏区(武平)纪念馆、情缘馆(知青馆)、海峡两岸客家艺术馆等五个专题馆组成。
  
  武平有着千年悠久文明的历史。武平历史博物馆以“史前印迹”、“南海文明”、“千年古县”、“客家祖地”、“文华雍厚”等内容,全面展现了武平深厚的古代文明、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成果,从中可管窥祖先的生活画卷和创建文明的足迹。其中,“百姓古镇、定光古佛、何仙姑”等富有特色的客家文化很吸引来参观的来宾。
  
  刘亚楼将军可以说是武平人的骄傲。刘亚楼将军纪念馆通过各类文物、电子影像等展现空军之父刘亚楼将军南征北战,叱咤风云,气壮山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
  
  中央苏区(武平)纪念馆分“长夜明灯”、“星火燎原”、“赤地新天”、“红旗不倒”、“丰碑永存”、“红色票证”等篇章,生动再现毛泽东、朱德、陈毅、罗明、邓子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平生活、战斗的足迹以及武平儿女参加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情缘馆的“知青情结”这部分我看得比较仔细。这里通过许多知青在武平插队生活、劳动的照片以及一些知青返回武平情况的照片,展示了厦门知青在武平的点点滴滴:
  
  武平这片红土地当年浸渍着许多厦门知青的辛勤汗水,武平的山山水水珍藏着知青成长的足迹与当地人对知青诚挚的感情,留下了割不断的绵绵情怀。如今,他们虽然离开插队之地几十年,但他们仍然对这片热土魂牵梦系,怀念那曾经劳动、生活的地方,真情追忆那淳朴、忠厚、善良的武平客家老乡。一些事业有成的知青也一直在关心和支持着武平的建设和发展,在他们当中:有捐资捐物的、有牵线搭桥的、有在武平投资办厂的,他们为武平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他们为武平的社会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这种“知青情结”至今还一直在延续着。
  
  武平文博园是让世人了解武平的一个平台:它呈现了源远流长的武平历史;它颂扬了武平儿女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它展现了武平人们为建设“四化”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它是闽粤赣边客家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中心。
  
  “史文博物,皆为承前启后之鉴证,艺苑撷英,尽是赏心悦目之珍藏。”
  
  中山镇百家姓
  
  参观了文博园后,我们乘车来到了武平中山镇,来武平,不到中山镇是很可惜的。因为这里是最早的武平县的所在地,而且,这里的文化现象极为奇特。
  
  到了中山镇,一下车,就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百姓文化广场,一个小小的街心公园,呈椭圆形,没有围墙,绕广场一周,边上竖立着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一百多片的石头,每片石头分别写着一个姓氏,有一百多个姓。我们都知道宋代有一本《百家姓》的书,而拥有千年悠久历史的武平县中山镇则是个真正的“百姓镇”,在中山镇聚居着100多个姓氏人家。这在全国也十分罕见,它一直倍受海内外文化界的关注,被誉为“客家百姓镇”,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有这事。
  
  据说,中山镇在历史上居民姓氏最多时达108个,至今仍尚存102个。分别居在镇中心的新城、老城、城中3个村庄,其中城中村住家为302户,人口1500余人,姓氏就有61个,平均每姓不及5户。
  
  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在中山镇里的老街走街串巷,这里的房子都是那种旧时骑楼式的老房,最多不超过两层楼,街道很窄,轿车要开的话也只能单行,最引入注目的是门旁的对联,几乎家家都有,刚开始,我还看不懂,因为这种对联不像我们通常看到的那种要过年或婚嫁喜庆贴的对联,我们那种对联或许每年内容都会不一样,而这里的对联,据向导说叫“堂联”,每家对联的内容是永久不变的。
  
  堂联,又称“族氏联”、“姓氏门额对联”。它概述各姓受姓或开荒始祖的籍贯、封号和生平事迹,颂扬祖先文名、功德或政绩,所以又被称为“家族的微型族谱”。
  
  每逢过年过节、婚嫁喜庆,中山的各家各姓,便在大门两侧或厅堂两边贴上一副大红姓氏联,既渲染喜庆气氛,又炫耀门庭、缅怀祖先,教育后代敬祖念宗、修身养性、奋发有为。客家人强烈的寻根意识和弘扬祖德、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跃然联上。
  
  如:“汉代名臣第,宋朝理学家”,颂扬了汉代名臣朱云的刚正敢谏和宋代学者朱嘉的博学多才,勉励后人要正直敢言,好学上进,这是朱姓氏联。对于外人来说,只要一看对联,就知此家为何姓。当然,这也要有一定知识的人才看得出。我也只能看下联猜出是朱熹,如果单是上联我还不知朱云的典故。
  
  还有含义比较深的堂联,如“九龙世第,十德名家”,讲述了战国赵相林泉以德教子、九子成才的故事,勉励后代要以德为本,严于教子,这是最常见的林姓氏联。这对联谜底如果不说出来,我还猜不到是姓林的。
  
  姓氏联的上联多以“第、世第、新世第、家声远”等字眼收结,下联多以“家、名家、旧名家、世泽长”等字眼煞尾,“堂联”追根溯源,显现的是中山人敬祖睦宗的鲜明传统。它被誉为对联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这在国内也是一绝。
  
  其实,看堂联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学海无涯,倘若你要把这一百个姓氏堂联都弄懂,那你就要学习很多知识,这样你的知识面无形中就提高了一个档次,这也是堂联的魅力之所在。
  
  武平中山镇位于闽粤赣边界的客家地区,是千年文化古镇,素有“小京城”之美称。至于中山镇“百家姓”的由来,有史书记载: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朝廷以武功定天下,在全国各地建立卫、所兵制。中山镇古时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故筑城设武平千户所(简称武所),驻军电田。数十家姓氏的驻军从各地迁来中山,在此落籍,就地开基立业,繁衍生息。军籍姓氏的落户,是中山姓氏复杂的又一因素。
  
  由于中山居民不少祖先是军籍人氏,不少军士服完役后就地解甲归田,成为当地居民。这些落籍军士,户籍仍属军籍,不受地方管辖,地位与民户不同。他们来自江西、浙江、安徽、福建等不同地区,有数十种方言,他们以较容易被大家掌握的部分赣方言为基础,吸收各地方言,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独特的“军家话”,这种话连附近居民都难以听懂。
  
  虽然“军家话”使用人口少,区域小,但是他们有着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在家里或军家人在一起时,都操“军家话”交谈;客家女子嫁与军家人,也必须改操“军家话”,并传给子女;在一些纯军家村落,甚至老师授课也操“军家话”。因此,在客家方言的包围中,“军家话”世代相传,历五六百年而不衰。
  
  中山镇独特的社会历史现象,造就了其奇特的“百家姓”“军家话”的文化现象。
  
  2013年8月
  
  本文被编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刊[2013第24期总第83期]》◇文学鉴赏◇[作家采风]走进福建武平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6)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