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经典杂文 > 特·赛音巴雅尔

特·赛音巴雅尔

散文
时间:2011-06-09 22:42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潘婼悕点击:
        

【导读】无论是以书面形式研究少数名族作家及其作品,还是以实践方式成立少数民族作家、出版社、企业家联谊会,都无不体现了其希冀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和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努力和决心。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六十周年,举国同庆的日子,蒙古族作家特.赛音巴雅尔的《特·赛音巴雅尔文集》也正式出版,其分六卷,包括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和影视文学文学评论和理论文章等,都是于特老以往所发表及出版的作品中选辑而来。
  
  不愿对特老诗歌艺术技巧作剖析,也不愿对其散文语言特色作阐释,不愿对游记作梳理,也不愿对小说,抑或影视文学作深根究底的推敲,更不愿以自己有限的知识来框架特老的文学评论或理论文章。应该说,读特老的作品前并不了解其年龄、身份、背景,乃至任何附加的因素,只是源于对文字的渴求、虔诚,而终于为字里行间的纯朴情愫所触动,才愿亲近文字背后这样一位亲切、和顺的长者。我所谓长者,并不只因其年龄及辈分,也不局限于其长者的风范和文学修养,更因缘于特老文里行间所投射出的人格魅力,或者通俗而言,是种态度,对社会生活,对文化的繁荣发展,对多民族共生的内在团结与和平,都持着一种认真、踏实的态度。
  
  一、生活的记录者
  
  纵观特老的诗歌散文,有蒙古草原清晨阳光,那是暖暖的幸福,伴随着诗人,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自由,自在;有春花和绿林,那是姑娘脸上的笑容,蕴藉着诗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爱的国度里,甜蜜,美好;有骆驼岭上的相遇,与一对男女点头问好,同乡的情谊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原来,再陌生的人都能变得熟悉;有母亲和乡思,那是常年在外的游子最牵挂情思,它质朴、醇厚,不带有任何现实的因素,那是灵魂的归属。我未见过这位长者,却能想象出那慈善的面容,在这般细腻的文字下,总该有着那样的眉目的。生活,在特老的笔下都成了行行流淌的诗歌,他不浮夸,也不精雕细琢,其文字亦如同他本人,他的故乡一般,醇厚,朴实,又分明带着浓烈的炽情和厚重的底蕴。
  
  我也曾尝试去记录一些生活的点滴,却终于在所谓的忙碌和惰性之间撕碎了年华美好的诗集。特老,可算是个不打折扣的生活的聆听和记录者,在他的笔下,在他的途中,行经的沿途的风景,人情,乃至是每个片刻的动容和感触,都被以诗歌的形式给予了最充实、真实的记录。我曾误解作者这样的诗歌,不同于叶芝,不同于泰戈尔,也不同于那些华丽的意象、辞藻,却在卸去了一些文学外在的粉饰后看到了成群的马儿风驰电掣在宽阔的草原上的场景,那是种灵魂自由。而今,却极少再见这样的记录者,或以题材,或以主题,或以文字等等的借口,以至于文学渐入失真的困境,无边的思绪,阔远的视野诚然能铸就所谓的好的文本,只是,褪去了生活的印迹,脱离了现实的轨迹,再也寻不到一丝生活的气息。
  
  二、文化的传播者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特老,无疑是立足于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的,而这种繁荣又不是断裂,抑或割舍了汉族等文化的联系的,因而,无论是其自身的民族身份,还是以一个文化社会身份出现的特老,都在文集中渗透了一种精神,即多民族共生理念。前秦有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的文化繁荣景象,而今特老的这种民族共生理念也企图开辟一条民族共同适应、发展的优化路径。也正因这点,特老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是不遗余力的。无论是以书面形式研究少数名族作家及其作品,还是以实践方式成立少数民族作家、出版社、企业家联谊会,都无不体现了其希冀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和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努力和决心。从最初的单纯的诗歌创作到而今渗透着浓厚多民族共生情愫的文学史家,无论在理论追求还是在文化素养上都体现了特老不遗余力的创作热情和坚定不移的前行步履,即便是在七十古稀的时候,仍坚持不懈地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这是极为让人敬佩的事情。
  
  作为诗人,特老,深受蒙古草原风情的熏染,故乡亲人的纯朴、善良得品质,都无不构建了其素淡挚诚的文风和豁朗达观的文化视野,这与其人格的构成和完善也是极为重要的先因。他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即便是一件最平凡简单的小事都能在其笔下拥有生命的迹象,不张扬,不浮夸,如迟暮的老者,夕阳西下,缓缓讲述着过往的故事,体现着生命的质量和重要。而作为文学史家,特老,自觉整合多元文化,即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不断调整自身的文化主题意识,使外在的文化视野与内在的精神品格相容,从而呈现了包容吸收,共生发展的文化理念。真正的民族共生不仅仅是文化的相容和契合,更是作家自身的投入和兼并,只有将自己的身份(或汉族或少数民族)略去,才有可能真正的共生,事实是:五十六个民族本就是一家。

                         (散文编辑:月然)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2)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潘婼悕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签约作家 注册时间:2010-02-26 11:02 最后登录:2018-07-10 16:07
优美散文
  • 教在于辅

    谁最先打破世俗,谁就是最伟大的改革者。 是我的虚荣心掳俘了我的本性,摧残了我奋进...

  •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笔杂谈)

    我的小小说《爱折腾的老头》,三月下旬在中国作家网及其他文学网站上发表后引发了朋友...

  • 浅谈羡慕嫉妒恨

    文/郭爱玲 几年前流行过一个称谓叫“打假斗士”,这么具有“英雄”元素的称谓、无论从...

  • 年轻干部要怀德自重

    年轻干部要怀德自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

  • 天亮了

    你可以选择悲伤,但也请你多看看头顶的太阳。 实验室里的空荡,言语间的无助,可能攒...

  • 溺爱是毒药

    溺爱是毒药 溺爱,使得伟大的爱泛滥成灾,变成毒药。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