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人生漫谈 > 自己的电影感

自己的电影感

散文
时间:2013-12-01 11:18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玉释聃丘点击:
        

  在电影院看电影,追求的是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而一个人静静地在家里看电影,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电影的精彩。喜欢一部电影,或者说看了某部电影之后觉得没有后悔看这部电影,那一定是和这部电影产生了共鸣。就好比,这部电影是在画一棵树,而我也完整地看到了这棵树,那一定是完完全全地读懂了这部电影。但是多数时候我们是看不完整的,我们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于是很多电影,看了之后我会去看影评,多数会是恍然间觉得自己从这部电影里看到的太少了,电影本身比我所能理解的开阔的多。看一部电影就像是遇到一个人,有的人我们见过一次之后,转身就忘记了,而有的人,永远都不会忘,甚至会改变我们的思维乃至我们的生活。推荐一些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些电影吧,自己也学着写点影评。
  
  《阿甘正传》,说不出这部电影精彩在哪里,或者说这部电影哪里都是精彩的。我曾尝试多次,一个人去走走,期间没有亲情爱情友情,只有阴晴雨雪。WhenIamtied,Isleep。WhenIamhungry,Ieat。阿甘那一段跑步,我总是能和《逍遥游》联系起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那时一种高度的自由,挣脱于所有的束缚、世俗、无奈、困惑,就是单纯的一个人跑跑,一跑起来就是3年2个月14天又16小时。停下来之后,明白了很多,读懂了很多,放下了很多,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心变了,所有都变了。仿佛阿甘的跑步就像坐禅、面壁,看似单调枯燥,却真的可以改变一切,从内心到世界……
  
  《第一滴血》,似乎很多人提到史泰龙就会想起来和施瓦辛格比较,但是个人觉得施瓦辛格的电影真是一点都不好看。这一部高中时看的,史泰龙的《第一滴血》系列真是让那时年少的我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铁血男人,什么才叫习惯了痛楚。寡言、勇敢、善良、机智、正义,兰博在我心中就是英雄的代名词。
  
  《恐怖游轮》,不是恐怖片,它绝对是对我即时影响最大的一部电影,也是因为它,后来开始对这种类型的电影产生兴趣:《记忆碎片》、《禁闭岛》、《穆赫兰道》、《源代码》、《费马的房间》、《亡命感应》、《致命ID》、《搏击俱乐部》、《盗梦空间》andsoon。但是这种电影没有一部看得透的,每次看了影评之后就觉得自己连皮毛都没看懂…但是看得过程中似乎理解到了什么,便欲罢不能。这种电影绝不会浪费任何一个镜头,每一幕都有可能隐藏着某个重要的细节,一个表情,一句话,桌上的一个小饰件,墙上的一幅画,都有可能是通向豁然的钥匙。个人觉得,想搞懂这类电影,必须找到两点,一,故事发生的根源,诸如:精神分裂、梦境、深度欲望等;二,故事表现形式,诸如,循环,倒叙,事中事等。担心这种电影看多了会精神分裂,只是不忍放手…...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唯一的缺憾就是生不逢时,恰巧和《阿甘正传》角逐奥斯卡,真是既生瑜何生亮啊。这部电影看得比较早,高中时就看过了,大学又看了一遍,最后男主和黑人在海边再次见面,淡淡的一个微笑似乎就可以省去了千言万语,海边没有高墙,没有黑暗,他们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去笑谈当时。个人觉得电视剧《越狱》绝对是受了《肖申克》的很大影响。
  
  《泰坦尼克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看过一次。小学是在邻居家看,初中是班里看,高中在网吧看,大学在宿舍看。大学那次看是在深夜,带着耳机,三个多小时的电影,久久不能平复,又听了一个多小时的《Myheartwillgoon》。《阿凡达》票房世界第一,《泰坦尼克号》第二,虽然票房超过它,但是从影响力来说,《阿凡达》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所以电影院无非是给予视听,真正震撼心灵的,肯定还是电影本身。
  
  《一九四二》,连着看了两遍的电影。它和《泰囧》相比,我真觉得一个是满脸褶子,一身故事的中国老人,一个是穿着时髦,哗众取宠的混血小生。现今的中国文化已经四不像,中国的历史也隐瞒了太多。如果只能选一部,我宁愿噙着泪读《一九四二》,也不要咧着嘴看《泰囧》。当然,《泰囧》并没有错,它不需要担负着正视历史,挽回文化的重担。只是两者的票房差距那么大,不觉感到微微心酸。虽为住在浙江的安徽人,但总觉得河南是安徽的兄弟省。对这部电影,大多数南方人肯定是不感冒的。那段灾难不只发生在河南,而是发生在整个中原地区,只是河南灾情最严重。看着一个个老戏骨精髓的表演,听着最最熟悉的台词腔调,眼眶不知道湿了几次。电影里有些桥段就好像是在还原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的往事,就会想到爷爷肯定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没给我讲过,可能有些过去连他自己都记不得了吧。我们没经历过战乱,没经历过灾荒,从小不饥不寒,今天中午我还倒掉了半碗菜,有时会想,我们凭什么拥有这一切。
  
  《小鞋子》,这部是大学电影赏析老师推荐的电影。讲的是在贫困的伊朗,哥哥的鞋子丢了,和妹妹轮流穿一双鞋去上学的故事。(伊朗上学是男女分时段的)。那个世界很贫穷,物质非常匮乏,但是他们有信仰,很充实、很单纯、很幸福、很满足。(又忍不住回到这个愤青的话题上了,虽然也得批判自己)此时此刻的我们,很多都不是在寻找自己的幸福,而是看到别人的“幸福”,然后复制黏贴到自己身上,就说,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坚信不疑。于是整个大环境,充斥着浮躁、物欲、快速,丢掉了文化、信仰、自我。或许有时间我们可以停下脚步沉默一会,安安静静地想一下,内心深处的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当然,一定也会有很多人找到了答案,在迷雾中找到了那束幸福的亮光,但是并不打算去追求,因为那样太另类了。全世界都在“这样”,为什么你非得“那样”。一旦“那样”,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和周围格格不入,于是你慢慢地看到了不友善的目光,一个两个三个,于是你慢慢地怀疑了自己是不是不应该“那样”,于是你慢慢地觉得身边人说你是神经病,一句两句三句,于是你慢慢地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神经病。说到这里想到了一个比喻,大致是这样的:一群人熟睡在一个大铁房子里,密不透风,空气一秒一秒地变得稀薄。有一个人醒来,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喊醒大家。可是喊醒的结果只是让大家眼睁睁看着空气越来越少,在惶恐和无奈中挣扎着痛苦的死去,倒不如让他们继续睡着,在梦中离开这个世界,安安静静。
  
  《活着》,这是一部后来被禁了的电影。它平铺直叙地讲述了两口子(葛优和巩俐)从旧社会到新中国身边和自己所发生的事。中国本土的好电影,都存活在十几二十年前,《霸王别姬》、《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茉莉花开》、《十七岁的单车》、《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本命年》、《盲井》、《剃头匠》。一部部好看的文艺片,长吁短叹,锁眉沉思,会让人在故事结束了都久久舍不得关掉字幕。现在的《黄金甲》、《无极》,拍得让人越来越觉得电影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选秀和拼特技。也许,中国电影人心中的好作品其实也不是诸如《黄金甲》和《无极》之流的。也许当年他们拿着自己最骄傲的作品到广电总局,结果审批条上只有一个字“禁”,一次两次三次,那些优秀的电影人也就学“乖”了。也许,那个审批人当年是机械专业出身,国考进了广电总局,又或者,那个审批人的表姐嫁了个好丈夫。反正不管怎样,中国电影就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四不像。故事讲不好,特效更做不好,于是满屏幕的抹胸,让人哭笑不得。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