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读后感 > 让我悄悄地爱上你

让我悄悄地爱上你

散文
时间:2009-06-10 13:02散文来源:原创 散文作者: 革命浪漫点击:
        

  小的时侯最喜欢听评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随唐演义》什么的,平均每个都听过两到三回,评书没听过瘾自己还顺着情节找书看,我记得当时最愤愤不平的是那个集中华民族忠义仁于一身的关圣大帝为什么在三国的好汉榜里只能排在第4位,据说民间存在着这样一个排行榜,叫做:一吕(吕布)、二赵(赵云)、三典韦,四关(关羽)、五马(马超)、六张飞,小孩子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模模糊糊地觉着:这也许和玩儿的拍洋画一样,凡是好汉,就一定要排个名次,你看那时迁虽是鸡鸣狗盗之辈,但也在一百单八将里排上了位子,没有排上位子的肯定不是什么英雄好汉,记得那时经常在小朋友之间,为裴元庆和傻小子罗世信哪一个力气头更大争论不休,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成了大家克服不了的情节,我们都徜徉在中华文化那浩瀚的海洋里了。
  
  家里有很多的书,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一套二十四史,那时候总是问父亲:其他国家有这样的史书么?“全世界都算上,哪个国家能有这么多的史书,5000年的历史一脉相承,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在说到最后一句时,父亲特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来,话语里显露出十足的自豪感。我在看《红楼梦》的时候,也私下里常有一样偏心的自问自答:全世界有哪部小说能同它媲美吗?不,没有,没有一个比得上它。
  
  这是文化自豪感吗?当然!随你说是夜郎自大也好,政治不正确或变相自卑也好,一个人没有文化自豪感是活不下去的。一位朋友去欧洲访问,回来告诉我说德国的一位学者这样对她说:“现在,美国文化正在进军全球,其势不可阻挡。世界上只有中国可以阻挡这场文化入侵,因为中国有最优秀博大的文化,可以与之抗衡。”听着这样的赞语,我的感觉亦喜亦忧。喜的是,世界中国文化有如此崇高的评价;忧的是,在中国,有多少人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心存着由衷的自豪感?检验一下我们的文化市场,最有影响,最受欢迎的产品中,有多少是在宣传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有多少是能激发中国人爱国热情和文化自豪感的?我们的媒体天天在宣扬炒作的文化产品,有多少与此有关?惟利是图,使很多人头脑发昏脑子里想的只是赚钱,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文化素养,和他们没有了关系,即便提及,也只是幌子。我们办公室有位老同志,人们都尊称他为铁爷,他在一次会上说过的一句话使我久久难忘,铁爷在批评现在社会上的年轻人时说他们:“文化无根,经验虚空”。是啊,现今社会上存在着为数不少的“盲目”人群,在国人面前言必称美日欧,脑子里尽是“哈韩日”,其实这些人对外国的东西也同样一知半解,多半是拿别人的东西来壮壮自己的门面,可以说一个没有自己本民族文化根基的人,一个对本民族的过去毫无所知有没有任何自豪感的人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了。《庄子·秋水》中有这样一则成语故事——邯郸学步。说的是,在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见到邯郸的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了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得爬着回去。这个成语故事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这位少年姓甚名谁,是否真有其事人们无从可考,但邯郸学步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在当今的社会中真是比比皆是。
  
  我们丢掉了很多,很多。对家庭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膀上的N座大山。而如今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对自己负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像是一句空谈。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的青春期,他们怎会知道责任感究竟为何物呢?
  
  我们直到中学毕业所背诵的还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慕上我们的浩瀚诗海呢?不是说古典诗词应当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幅度地撤退乃至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袅情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怎么会麻木、冷漠?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再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才子了。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强化着。学琴、学棋、学书画,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他们如何能够说:同学,第一名我不要,让给你吧?没人会感激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元盂兰盆会驱邪……随着城市里全面禁燃鞭炮,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的非物质所获得的野趣,也就逐渐稀释。有多少孩子还知道飘色?有多少孩子还知道抬阁?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有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了。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
  
  我哭感有着丰富精神内涵童年的逝去,我笑看当下不伦不类四六不懂不知深浅的观念、思潮充斥。我们的文化教育是失败的,看看我们的四周吧,台湾人、香港人还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吗?来到国内的新加坡人、台湾人、香港人在中国大陆还能找到中国的感觉吗?看看我们的城市,和欧美几十年前的城市有什么区别?旧城改造拆得最多最快的是不是仅存的、还能证明这个城市曾是中华文明一个城市的“破旧建筑”?看看我们的电影、电视,除了奴性十足的“辩子戏”;麻醉青少年的日本卡通剧;被彻底日化了的“中国动画片”——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哪(京剧只不过是御用至今的北京地方贵族文化,供外国商人当看猴一般逗乐的杂耍表演,不能代表整个中华文化的全部)?
  
  由于五四运动以来对中华文化的偏激批判、解放后为政治的需要对中华文化的割裂践踏,加上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部门对欧美文化的盲目迷信,推崇“抬洋抑华”错误教育战略的强制执行,使得我们失去了赖以维系中华统一的思想基础,每个人只讲求实际利益,哪个国家好就挤破头去乞讨绿卡——甚至不惜以诋毁自己国家民族来换取他国国籍(这在汉唐时期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国教育部门错误教育措施的推波助澜下,国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早已荡然无存!(别说是妓女,就连处女都想脱离中国————哪怕出去卖肉!)我们的教育总是这样两头偏激地走来走去。唉,我们这群寿陵的少年啊,怎么走回去啊!

 

责任编辑男人树】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革命浪漫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09-06-10 12:06 最后登录:2009-06-18 10:06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