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读后感 >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

时间:2011-07-21 12:14散文来源:本站整理 散文作者: 网络点击:
        

【导读】瞿秋白原本该是一个多么丰富,多么复杂,多么真性情的人物,但为什么在影片中就丰满不起来呢?反倒是是那些在整部影片中不怎么重要的甚至有的就给一个或者半个镜头的诸如蔡和森、向警予、张太雷、恽代英、邓中夏、楚女等人歪打正着地让我着实感动了一把,并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懂得了“烈士”二字的沉痛。

  秋之白华  
  -------------------------------------------------------------------------------- 
  影片产地:大陆
  影片分类:战争 爱情 励志
  影片导演:霍建起
  影片主演:窦骁 董洁 郭家铭 米紫安
  9.8上映日期:2011
  
  窦骁所属的新画面公司昨日证实,“老三”将在片中出演中国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而与他演对手戏的则是产后重磅复出的前辈“谋女郎”——董洁,她将扮演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在这部电影中,两位张艺谋先后捧出来的明星,将会首次在镜头前大演对手戏。据悉,《秋之白华》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献礼大片,通过讲述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故事,展现瞿秋白短暂而光辉的人生,预计明年上映。
  窦骁经纪人接受访问时表示:“山楂树”之后窦骁接到片约无数,公司最后为窦骁选定霍建起的新片作为新的挑战。霍建起导演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文艺片导演,很擅长讲人物故事,瞿秋白也是从海外留学归来参加革命,窦骁的成长经历也有一些类似,相信他可以把握这次机会!”而该片的编剧则是《唐山大地震》的编剧苏小卫,创作班底颇强大。  

  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昨晚闭幕,由霍建起执导,董洁、窦骁、郭家铭主演的经典爱情史诗电影《秋之白华》因取材新颖、画面诗意唯美分别斩获“组委会特别奖”和“最佳摄影奖”。继早前大学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后,此次《秋之白华》再获两项大奖为6月29日公映超前预热。
  《秋之白华》作为“传媒大奖”开幕影片放映后获得了媒体专家评委的一致肯定。该片获奖评语是:无论是主题和视角,还是叙事方式和整体风格,影片《秋之白华》对传统主旋律影片所进行的突破和创新让人眼前一亮,诗意化的表达方式让坚硬的史实展示出了多情柔和的一面,是同类影片在观赏性和艺术性上完美结合以及不断创新的典范。
  《秋之白华》讲述了党的初期领袖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光辉而短暂的传奇人生故事的核心重头戏则是瞿秋白这位著名的文人领袖与杨之华之间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影片延续了霍建起一贯的动人婉约风格,“着力于精致中见功力,凸显温暖抒情的格调,注重人文情怀的抒写。”影片完全跳脱出以往主旋律的框架,以偶像化的演员、唯美的画面、时尚的爱情来诠释革命先驱的故事。霍建起导演表示,瞿秋白和杨之华之间除了革命情怀之外,他们的爱情更是动人,尤其是他们在追求爱情自由美好上的前卫举动就算是现代人都不能比拟的。而且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更是值得被现在的人铭记的。
  此外,《秋之白华》“充满诗情画意的绘画主义摄影风格,让影片的画面具有油画般细腻的光泽感,唯美的画面又为影片浪漫的诗意化表达方式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为烘托角色内心情感的起伏和变化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与影片的主题相得益彰”,在本次传媒大奖上还一举获得了最佳摄影奖,著名导演顾长卫为摄影师孙明颁发了奖杯。
  作为建党90周年的重点献礼片,《秋之白华》由瞿秋白的故乡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州市委宣传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常州广播电视台、江苏亚细亚影视联合拍摄,影片即将于6月29日在全国公映。

秋之白华

  【再见,我们一定会再见的!】
  
  -——《秋之白华》观后感
  从去年十月份无意中得知有一部关于瞿秋白的电影将作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献礼片正在筹拍开始,便心生许多期待。不想观影的过程竟一波数折,最后的最后今天上午总算在保利影城如愿以偿。既然寄托了那么多的期待,又历经了诸多的挫折,看完之后就不能不发一些感慨,何况又占了一个4人坐享整部影片的便宜。
  就整部影片而言,可以用三个短句概括。画面唯美浪漫故事粗略平淡,人物苍白自恋。
  桥头对白时的水与天,船尾问答时的水与岸,冰天嬉戏时的雪与山,雪地送别时的雪与肩……那些场景拍的,恐怕十个“美不胜收”都载不动。(在此常州和哈尔滨算是狠狠地秀了一把。)
  可惜故事就逊色多了,都是书本上可以找得到的甚至大部分都是教材里的内容,而且不知是否受先入为主的影响,总感觉那些本该很生动的故事,被男女主角口述出来就觉得是在刻意卖弄。就拿瞿秋白住鲁迅家,其夫妇把床让给瞿睡,两口子睡地板一事来说吧!个人觉得要么就认真地拍一出,就算给几个镜头也比影片中瞿秋白亲口告诉杨之华让人舒服很多,或者干脆只字别提。
  被器重,被推崇,被质疑,被批判,被纪念……瞿秋白原本该是一个多么丰富,多么复杂,多么真性情的人物,但为什么在影片中就丰满不起来呢?反倒是是那些在整部影片中不怎么重要的甚至有的就给一个或者半个镜头的诸如蔡和森、向警予、张太雷、恽代英、邓中夏、楚女等人歪打正着地让我着实感动了一把,并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懂得了“烈士”二字的沉痛。
  最值得肯定的是《秋之白华》的台词。精炼委婉,保持了苏小卫一贯的作风。“乱不一定不好看”、“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足够了;你不用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足够了。”等堪称经典。但是有一句很普通的台词,却小小地震撼了我一次。“再见,我们一定会再见的!”,这是赴苏俄前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约定。影片中有多处告别的场景,用的台词都是“再会”,唯独在这里用了“再见”。遗憾的是分别之后直到牺牲,他再也没能见到她。大概两人深知此去前途未卜,凶多吉少吧!所以产生了这种高于平常的期许。“只要我们活着就一定能再见,如果我先走了,那我们就只能再会了。”他们该是这么想的吧!个人认为,此处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更生动传神地诠释了《秋之白华》的革命爱情真谛。
  至此我也有一种期待,期待另一部《秋之白华》,期待一部故事情节更生动自然一些,人物形象更开放丰满一些的《秋之白华》,要不然实在委屈了那主人、那风景、那台词和如我这般的观众。
  再见,我们一定会再见的!
  二〇一一年七月三日
  
  【史诗爱情壮美人生——《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是我市投拍的建党90周年的献礼影片,挖掘“常州三杰”瞿秋白和第二任妻子杨之华的浪漫爱情往事结合秋白波澜壮阔的一生,耗费心力拍摄而成。为了打造好这张城市名片,我市邀请著名导演霍建起掌镜,新生代影星窦骁和董洁担纲男女主角。听说试映不久便好评如潮,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大学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奖颇多,最具代表性的评价便是“蛮有腔调格!”常州在全国范围优先试映,我有幸从医院宣传科获赠两张亚细亚影城的试映票,可以先睹为快,真是欢欣鼓舞。
  6月25日18:30大雨滂沱,进入亚细亚影城放映的蓝厅,偌大的放映厅可以容纳上千人,观众陆续进场,很快便座无虚席,我惊讶大雨天也挡不住这么多人前来捧场,可见《秋之白华》的魅力。影片开始了,放映厅里鸦雀无声,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进步女学生为了追求自由舍下幼女来到上海,和那位儒雅书生相遇了,在革命的洪流中,爱情渐渐滋生,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窦骁演绎的秋白,执着、温柔、满腹才华,他瘦弱的身体里蕴藏着惊人的能量。从眼光跟随到行动追随,之华的眼中投射出的是敬佩、信赖和仰慕的光芒。他们俩若即若离,却心灵相契,在外白渡桥上的谈话无疑是表白的经典。摘录如下:
  之华:我离剑龙(前夫)越来越远,却离他越来越近。
  秋白: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之华:他知道我爱他吗?
  秋白:知道。
  之华:那他喜欢我吗?
  秋白:他不敢。
  影片处理人物很用心,或者说那个时代的人很可爱。之华的先生沈剑龙以大度的“借花献佛”成全这一段爱情佳话,他和秋白的精彩对诗堪称君子之间的惺惺相惜。他不断提到他和父亲都很欣赏瞿秋白。秋白陪同之华回家离婚,他的纯澈和坦荡担得起这个欣赏,可以说秋白是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伴侣和朋友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不断被片中诠释的温情融化,爱情友情、父女情,每个片段都唯美而隽永,或真挚,或调皮。独伊担心爸爸的咳嗽,秋白却对独伊说,咳嗽是好爸爸的另一门外语。这样博学、亲切而幽默的父亲让人忍俊不禁。我似乎能理解瞿独伊老人的殷殷期盼,垂暮之年仍不断为影片奉献心力,因为和父母的爱是儿时便定下的基调啊。
  当秋白最后一次离别之华,窗外大雪纷飞。重情的秋白回忆起已经牺牲的战友朋友们,他清晰地记着他们逝去的年岁和年代。他们都那么年轻,义无反顾为理想而献身,我的心里满溢感伤。秋白的生命也将在不远处戛然而止,所以当紧握的双手终于松开,秋白挥别雪中的妻子,知道此刻即是永别,我禁不住潸然泪下。
  是谁在影评中笑称“我原来准备带着手帕去落泪,却笑场了”?我是真正体会到了导演的良苦用心。“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年轻的生命、不凡的才华、执着的追求以及憧憬的生活都随着秋白在青山绿野中含笑倒下而结束,结束得令人心痛!瞿秋白赴死的坦然和潇洒固然让人心生敬佩,可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妻儿的眷恋更能让人体会到他作为一个人的完整。追随和陪伴这样温情的君子,杨之华何其幸运!失却这样睿智的人生导师和精神伴侣,之华又是何其不幸!
  瞿秋白,这个被我们每个常州人熟悉而骄傲的名字,第一次有血有肉站在我们面前。他为引导学生参加流血的革命而忧心、犹豫;他一口流利的俄语,纵论中国社会侃侃而谈;他赞叹中国的豆腐好吃,天下第一;他坚持自己的信仰,对劝降利诱毫不动心。他不再是高大空的形象,而是真实而富有人情味的革命者。他是一个才子,更是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不需豪言壮语,不需慷慨激昂,我似乎读懂他的小情怀和大胸怀。
  看过电影的同座,相信都和我一样,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是一个常州人而骄傲,因为在一百多年前,从我们这里走出了这样一位同乡。他有情有义,对事业负责,对家国负责,敢于坚守理想而不畏屠刀,敢于剖析自己而不畏批判。诚如他在遗作《多余的话》里说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他坦诚地揭露自己的生平、心路,反思自己的一生。这种勇气早已超出了很多狭隘的揣测。但愿更多人认识心忧的秋白,在他短暂而壮美的人生还有这样一段唯美的爱情相随。向《秋之白华》致敬!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天般的凉爽,观看诗一般《秋之白华》,是一种感官到精神的享受。
  正如瞿秋白在片中对杨之华说的:“瞿秋白,杨之华,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片名揭示了革命伴侣一段佳话。在建党90周年之际,所有大片、历史片铺天盖地,隆重纪念之时,看到这么诗意的片名,欣欣然而向往。
  杨之华,博学平和纯净之女子,浙江萧山富商之女、书香名门,有婚史,自由恋爱,有女独依。瞿秋白,才华横溢、懂英、法、俄语,上大才俊,江苏破落士绅子弟,有妻王剑虹,因肺病去世。二人志同道合,结为连理。但并不沉溺小家之幸福,而是抛弃小我之奢华、投身革命之洪流,甘做革命先驱,为中国的光明未来而奔波。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瞿秋白已经逐渐脱离与鲁迅、叶圣陶一起的纯文学翻译和研究,而是积极投身革命生涯。那时的上海,聚集了一批像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向警予、萧楚女等一批进步分子,瞿秋白主持中央临时政治局工作,领导工农,策划罢工,创办夜校,联俄联共,推动中国革命进程。
  总是风雨凄凄肃飒之秋,总是风雨如晦血雨腥风,从上海到长沙,从苏联到武汉,从上海到福建,革命征程常分手,瞿杨婚姻一时传为佳话,人生知己十余年,道路愈加曲折,爱情愈加弥坚。入狱后的瞿秋白,坚贞不屈,蒋介石劝降不与理睬,从容饮弹而亡,表现了一个坚强革命者的气节。
  今天再看瞿杨爱情,想起孙中山与宋庆龄、廖仲恺与何香凝、潘汉年等等革命仁人志士、回顾中共90年来的历程,所取得的实在是丰功伟绩、建党伟业啊!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25)
78.1%
待提高
(7)
21.9%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