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读后感 > 对一段“语录”的质疑(续1)

对一段“语录”的质疑(续1)

散文
时间:2011-08-02 10:04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李兴文点击:
        

  【“大话”的精神背景】
  从生活的角度来说,“大话”出自一人之口,并不会引起多么严重的社会后果,充其量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夸海口”、“自我吹嘘”甚至谎言之类,往往无足大惊小怪。但是,从文化或者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如果一句“大话”出自一个作家之口,事情就不简单了,它至少代表了一家之言论,也代表了一个人思想,并且这种言论和思想已经公开面对公众,具有宣传和教化的作用,这样的“大话”,我们是不能不重视的,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慎重对待的。
  通过前面的解读和质疑,我们已经发现了这句“名言”或者“语录”本身严重的逻辑错误和社会价值方面极其严重的判断的失误,我们也看到了作者所抱持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任何一位作家发表什么样的思想和言论,我们断然无权妄加干涉,但是,他的思想或者言论一旦成为正式的作品公诸于众,我们就有权利了解也有权利评判了,这是规矩,也是他本人愿意看到的结果,学术方面的言论自由是每个作家都应具备的能力和品质,也是权利。一个人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的“是”和“非”,“对”和“错”,“善”和“恶”,“真”和“假”,当然不是他个人说了算,否则,他就不会把作品拿出来给大家看,他既然拿出来了,那么,大家就有权利对作品的以上属性进行甄别和鉴定,欣赏还是以后的事情。别人对他的作品思想和观念的看法及评价,当然也有一个相对的标准和参照系,这个标准和参照系如果仅限于他本人和他本人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的年代,那大家的行为就是刻舟求剑,就是缘木求鱼,这当然是错误的,是不符合科学精神和学术精神的要求的。我们应该选取一个怎么样的标准或者参照系呢?这个问题也并不复杂,学术问题,多采取“横”的方法进行对照和对比,而艺术以及艺术思想问题,多采取“纵”的方法进行传承研究和发展规划,特别是当艺术思想涉及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社会整体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就更要注重并采用“纵”的方法来考察他的属性和价值。这位作家的这句“名言”或称“语录”显然涉及到的是人的处世精神、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的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我们自然要用“纵”的方法,那就要说到我们的民族的精神史和思想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历史就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和中华民族的思想史。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构是儒家思想和儒学文化。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儒家思想和儒学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如同遗传基因一样不可替换,这一点已不再需要推导和证明。我们只需知道,作为历代国家政权所参照的文化思想的蓝本的儒家哲学,完全变成了中国社会的政治道德法则和人的行为准则,变成了最普遍最广泛的中国人的心性哲学。从“百家争鸣”时代到当前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无一不在维护、建设和发展着中国人的核心价值体系,简单说来,就是“团结”、“和睦”、“勇敢”、“勤奋”、“刻苦”、“节俭”、“明是非”、“分善恶”等,它们已经内化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的社会道德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传统文化中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道理。我们的民族精神有忍让,但没有忍受,有宽容,但没有纵容,我们讲“仁爱”,但并没有要求我们要有奴性。祖先们教育我们“以人为鉴知荣辱”,以及“士可杀而不可辱”,“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直到今天令世界瞩目,在这笔精神财富的感召之下,“孔子学院”正像雨后春笋一般崛起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温暖亲切的人文精神日益为世界各民族所理解和接受。但在这位作家的“语录”里,怎么出现如此严重的“奴性”思想和屈从意识呢?小到个人,大到整个中华民族,我们什么时候因为“不能反抗”就“躺下来享受”了呢?没有。很明显,这样的“语录”是对广大中国民众的感情和自尊的极大的蔑视和侮辱。鸦片战争中,清王朝“丧权辱国”了,但是中国人民甘心情愿“就躺下来享受”了吗?“三年困难时期”,我们面临着国际帝国主义反华势力的重重围困,国内又在经受着罕见的自然灾害,年轻的共和国和刚刚走向自由解放的中国人民“就躺下来享受”了吗?“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三省六十多个县的灾区的政府和人民“就躺下来享受”了吗?在丧失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之后,他们躺在哪里?他们躺得住吗?他们能“享受”吗?他们“享受”什么?当时,全国上下都喊着同一句口号“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事实证明,我们反抗了,并且我们赢了!我们赢了,才能安心地享受新生活,才能感受着国家的强大和各民族的团结和人民的勇敢顽强,我们才享受到了真正的生活幸福快乐
  事出有因,话出也有因。对这样的“语录”,我们必须考证其所代表的人群和他们的感情基础以及思想背景。
  据考,这位作家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典型的“80后”。首先,从年龄上来说,我们应该原谅作家的浅薄和幼稚。“80后”们生活中国经济模式发生历史性大转型的重大时期,对他们幸逢其时地赶上富足和幸福生活,我们表示羡慕,也表示祝贺。可是,很不幸,他们的人生过于平淡无奇,他们走过的道路过于平坦,他们的生活过于安定,他们的人生散发着太浓厚的巧克力、牛奶和香槟的味道,物质生活的没有后顾之忧,让他们这一代人产生了一个心理定势:生活就是这样的,这奇怪吗?作为他们的父辈,我们对他们的生活的适当的和必要的干预有时候甚至只是善意的提示,也会招致它们的反诘:“你们怎么那么扣?”,“你们那时候怎么那么穷?”,“你们怎么那么不懂得生活?”很明显,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生人和“80后”们所经历的是完全不同的社会现实人生际遇,并且过渡突然,反差太大。不同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观和生活习惯,也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上一代甚至更上一代人的人生记忆中充斥着“苦”的苍白,而“80后”们的人生经验中有太多的“乐”的色彩,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导致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的剧烈冲突。上一代人注重“节俭”和“创造”,而“80后”们认为生活就是“享受”和“拥有”甚至“占有”,因为他们出生和生长在生活开始有可能、有条件、有机会“享受”和“拥有”的时代,上一代人的“节俭”和“付出”的价值观在他们看来是可笑的,是另类的,是“土气”而愚昧的。
  多年来,关于这方面的话题的讨论已经屡见不鲜,但终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自然也就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我们还得继续探讨。
  如果把“享乐主义”思想甚至毫无原则的“就躺下来享受”的思想完全归咎于物质生活的富足似乎也没有充分的道理,因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论下去,作为创造生活的上一代人应该有更加充足的理由充分的享受生活,实际情况却非如此,这一点已经论证过了。再说西方发达国家,如果“80后”们因为物质生活的富足而有权利有条件享受生活的话,那么他们早就全变成“躺下来享受”的纯粹的消费者了,因为他们连反抗都不用,事实上这也不可能,与此相反,我们更多地看到了日本青年的勤奋和韩国青年的传统和矜持,这一点是我们远所不及的。所以,物质生活的富足不是“就躺下来享受”的主要诱因。
  再看教育的缺失。
  “80后”们的父母,多数经历了“十年动乱”时期,学校教育的全面瘫痪和即使没有完全瘫痪也无书可读的现实使他们丧失了系统学习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机会,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唯一接触到的只是被灌输的政治斗争方面的知识和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这一代人身上完全断绝。在一切为政治斗争服务的时代,“80后”们的父母付出的是实质上的辍学的代价,他们收到的回报也只能是思想情感的粗陋苍白,也就是说,在他们的下一代即“80后”尚未出生之前,他们已经丧失了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资格,他们只能疲于应付严酷的政治斗争环境和极度贫穷的物质生活环境,他们自己的人格首先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是“80后”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资源的先天不足。此其一。
  其二,“十年动乱”结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家把工作重点全面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复苏的迫切需要致使国内教育必须把学校教育的重点放在知识教育上,为国家各行各业的建设培养大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其间,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也曾提及,但仅仅是提及,并没有从长期发展战略上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状况直到今天还在延续。“80后”的父辈们就这样处在文化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青黄不接的时期,也处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忽略了育人质量的死角里。
  其三,我们的物质生活经历的贫穷时期太长。1979年之后,国家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一再好转,蓬勃兴旺的改革开放使闭塞太久的中国人突然面对的是现代化气息极其浓厚的西方的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长期以来精神限制和个性抑制在开放初期首先变成了自我否定,在国门完全大开之后又表现为自我反叛,这些心理动因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盲目模仿和崇洋迷外,长期的贫穷饥饿的困扰一经解脱就变成了无节制的报复式的纵欲。出现诸多畸形文化现象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畸形的心理习惯,使得这一代人一直面临着两种价值观的对决:要么,因为有过极度的贫穷的经历而必须保持严格节俭的生活方式而防患于未然,要么,彻底摒弃贫穷的困扰,尽情地享受生活,从量上来说,前者人数居多,从质上来说,后者的影响巨大。
  我们说,在国人的精神教育心灵成长这方面,曾经出现过一个波及两代人的大缺失,我们不妨称之为“精神大裂谷”。
  这就是“80后”们早期的生活背景和人生背景。后一种家长以自己的享乐行为直接影响孩子,前一种人又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孩子,但这两种人共同恪守的信条是:我们这一带吃尽了苦受尽了罪,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吃苦再受罪,他们宁肯自己继续吃苦受罪,也要让孩子们享受生活,他们想通过孩子们的享受向自己曾经的苦难来偿还。于是,“80后”的幸福就来来临了,然而,他们的不幸也同时来到,这就是娇惯、纵容和溺爱。当时有一首叫做《想唱就唱》的流行歌曲里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生活它本来就是这么样!”这首歌就是在“80后”们刚刚学会唱歌的时候唱红的。
  以上情景,我们可以这样将他们虚拟出来:“80后”的父辈们走过了一段漫长而荆棘丛生崎岖险峻的山路,他们刚踏上平坦的柏油路不久,“80后”们就出生了,他们轻松而快乐生活着,渐渐长大了,不久,他们又搭上了一辆豪华大巴,在高速公路上飞奔的时候,他们的身边,“90后”们出生了……
  (未完待续)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50%
待提高
(1)
5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李兴文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签约作家 注册时间:2011-01-28 12:01 最后登录:2012-11-09 21:11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