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时事评论 > 熟悉的地方未必没有风景

熟悉的地方未必没有风景

时间:2013-07-26 21:08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陈年老酒点击:
        

  “两地分居”这个词,对于上了年纪的人并不陌生,计划经济年代,是个人都要有个单位,没有户籍等同于逃犯;调动工作之难,致使夫妻分居现象相当普遍。后来总算是有了“分居两地不人道”的观念。然而现在,数千万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分隔两地,其不人道更甚于夫妻分居。人道灾难或许会在若干年后显现。
  
  有调查资料显示,由于父母长年累月不在家中,他们也很少与父母有联系,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大部分留守儿童得不到该年龄应有的关爱,致使他们心理、生活学习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境遇。变得脆弱、敏感、孤僻、封闭,甚至冷漠和自卑。
  
  虽然上至国家主席、国家总理,下至社会各阶层,对日益凸显的留守儿童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关爱,但外部条件毕竟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外因,外因最终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减少留守儿童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
  
  那么如何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呢?我们不妨先看看留守儿童的成因,“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是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他们为什么让子女留守?为什么当留守儿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别无良策?根本原因是他们本身面临种种生存的压力。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存18亿多亩,按农村现有劳动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进行推算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在农村约有劳动力4.98亿,剩余农村劳动力近3.5亿。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这部分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源源不断涌进城市。从而产生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还表现了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严重性、个案性行等等特点。如果用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分析农民工的经济、社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可以认为,农民工是不得不与其子女分离,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笔者固执地认为,这只是次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过剩的农村劳动力缺乏文化的支撑、智力的支持、眼光的引领,更重要的是思路的导航。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如果这些过剩的劳动力有人去引导,鼓励其立足农村,走养殖、种植等创业致富的路子,从而以创业带动就业,将会大大减少涌入城市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儿童也就不会沦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家庭将会合家欢乐,提升幸福指数。
  
  虽然国家对农民搞养殖、种植等创业者出台了一系列扶植政策,甚至提供无利息贷款。可我们的农民兄弟姐妹还是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还是感觉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不惜背景离乡、别妻离子,到城镇从事与城镇主流职业相分离的职业,甚至是从事当地劳动力所不愿意干的粗活、重活、脏活。究其根源所在,一是因为我们一些农村干部、领头人的不作为,天天想的不是如何带领乡亲们怎么致富,怎么把村子的各项建设搞好,而是整天想的是如何为自己捞好处,甚至有个别村官利用职权制造假凭证申请国家对农村的扶植款,以及小额低息贷款。然后把这些资金拿去放高利贷。二是我们一些农民妄自菲薄,总感觉自已是最底层的人,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往城里钻,打工挣钱,想以此改变自己或孩子的将来。殊不知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诚然,农民工是新时期的劳动大军。他们对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果我们不去控制农民工数字的增大,必然导致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日益庞大,越来越多缺少家庭温暖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群体,将日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影响,因为他们成年后将构成一个特质的社会阶层。留守儿童问题最终损害全社会。
  
  推进城市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并非只有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涌进城市这一种办法,如果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我们的村官们能很好引导、帮助和带领农村过剩的劳动力,积极行动起来,立足自己的“阵地”,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厚重的大地为根基,不光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围绕种植、养殖以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等作文章,以一个品种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的农村不愁不发展,我们的农村不愁不富裕,我们的农村不愁不城市化。
  
  如此,我们的农民兄弟姐妹就会越来越不要背井离乡,我们更多的农民家庭将会越来越多地回归传统的生活模式,我们祖国花朵、我们祖国未来就不会因家庭教育的缺失而成为令人担心的下一代。
  
              

                         (散文编辑:月然)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2)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