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经典散文 > 散文鉴赏 > 中国散文(续25)

中国散文(续25)

时间:2013-05-21 07:47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郝哥点击:
        

  第二章 明 文
  
  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统治者掌握政权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规模巨大的元末农民起义为日后诞生的长篇巨制《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等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但建立统一的明朝政权后的朱元璋高度集权,使得当时的文坛充满了点缀升平和歌功颂德的空气。统治文坛的是那些高官政要,文网极严,加上程朱理学的提倡,明初文人的思想大大受到限制,其创造性被紧紧束缚,这样,除小说外,明初文学难有成就。
  永乐至天顺年间,文学上出现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多为“颂圣”马屁之作。
  到了成化至隆庆时期,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鼓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试图泛起波澜,却收获泡沫,与八股文异曲同工,束缚了人的思想,让人脱离现实。
  其后的“唐宋派”对复古派的文风做了尖锐的批评,写出了字从文顺的散文,较有成就的是归有光。
  彻底打垮复古派在文坛上的死气沉沉的统治的是公安派。他们以清新活泼的文字,解放了文体,开拓了小品文的领域,丰富了表现的形式,促进了散文的发展。
  提倡抒写“性灵”竟陵派,异军突起,曾风行一时。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以降尤其是明末清初存在一种“以小说为古文”的文学现象。文人学士受王阳明心学的“心即理”思想的影响,开始不断求新求奇,改造古文的内质与格调,把小说的写作技巧、结构方法及题材引入到叙事类古文写作中,更新表达方式与修辞策略,使古文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描写细腻、破体、以怪奇为韵致的美学追求。
  
  《阅江楼记》
  
  作者宋濂,字景濂,金华潜溪(今浙江金华)人。
  幼年家贫,常常借别人家的藏书来苦读,后随从元代古文家学习。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著有《宋学士集》75卷。
  在当时宋濂被认为是“开国文臣之首”。
  这是一篇奉朱元璋旨意写作的游记。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
  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阅江楼,雄踞山巅,倚托绵延群山,面临滔滔长江,气势非凡。
  
  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
  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饁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三个排比句,可谓“天地万物皆递开辟其笔端”,议论不致单调,文势因而壮大。
  “颂君”与进谏巧妙结合;“颂圣”瑕疵,难掩艺术光辉。
  
  《王冕传》:
  
  他的传记文学富有特色,善以细节引人: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
  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
  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蹊,践踏,踩。曷,为什么。恬,安静。
  寥寥数笔,活画出一个聚精会神、好学不倦的儿童形象。
  他的一些记叙文,如《桃花洞修禊诗序》《看松庵记》等,文笔简练,写情状物都很生动。
  
  《<桃花涧修禊诗>序》:
  
  桃花涧,浙江浦江县城东的一条小河。修禊,祭礼,春秋在水边举行,以东晋王羲之修禊作诗而富盛名。元朝至正年间,宋濂的朋友郑彦真约集一些朋友到桃花涧修禊作诗,宋濂为序。
  序文重点描绘泉石之胜,所见多以路程的远近、经过的方向、景物的名称为线索;具体描写在涧滨修禊的活动,包括饮酒、赋诗。
  所记工笔刻画,形象生动。
  文中提到孔子的浴沂、舞雩,又说“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表明了作者的一种态度。
  
  《送东阳马生序》:
  
  东阳,今浙江东阳县。马生,字君则,时为南京国子学学生。这是一篇赠序。
  宋濂年老辞官,洪武十一年又从家乡到南京入朝,马生拜见,宋濂写下赠序。
  赠序由自己幼年好学写起,写得书之难,好学之切,求师之难,求学之苦对比今日太学生求学之易,得出结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是因为用心不专,并非他人之过。
  道理明显而正确,文辞生动而感人。
  
  《送天台陈庭学序》:
  
  天台,今浙江天台,陈庭学,时为中书省左司的职事人员,到四川去任职。宋濂写下赠序,并借送别论诗文创作。
  文中有对巴山蜀水的描写,但重在通过陈庭学饱览山水而且因之“其诗意工”,来突出山水对人的情操的陶冶,学习古人,修身养性,以寻求山水之外更高的东西。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
  灏之虞。跨马行,则竹问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
  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
  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
  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
  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巴山蜀水奇绝,令世人想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就多少英雄豪杰;人生道路曲艰,能够“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必“有出于山水之外者”。胸怀有多宽大,天地就有多宽大,亦注定你能够走多高多远。
  
  《大言》:
  
  这是一篇寓言,意在讽刺说大话的人。
  作者假设尊卢沙善于说大话,却没有真本领。入楚,用大话欺骗和吓唬关吏、大夫和上卿瑕。上卿瑕向楚王作了传达。尊卢沙终于以夸谈取得“卿”的高位。
  关键时刻,尊卢沙露出真面目,终于受刑、被逐,自食其果: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
  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
  囚之三年,劓而纵之。
  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大言不足恃。
  有人认为,不说大话假话,不能成大事。焉不知,说大话假话,亦会祸及身家性命。尊卢沙的故事就是例证。
  
  《苦斋记》
  
  作者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先隐后仕,被朱元璋所重用,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
  《明史》说他“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
  这是一篇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
  “苦斋者,章益先生隐居之室也。”下笔即点明苦斋所属;简略介绍斋的环境,苦的由来,具体述说草木菜果蜜鱼等实物之苦,以及苦斋生活的概况和乐趣。
  引用先生之言,阐明苦与乐相为倚伏,苦由乐来,乐有苦来;引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批评膏粱之子的只求安逸享乐。
  可谓是一篇不可不读的励志文章。
  
  《卖柑者言》:
  
  《卖柑者言》通过卖柑小贩与和作者的议论,深刻揭露了一些官僚欺世盗名、腐朽昏庸的本质,文笔犀利,生动有力。
  
  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恍
  恍乎干城之具也,果能受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拕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
  能建伊皋之业野?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度而不知理,坐
  撛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
  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笔调辛辣,讽刺至极;对比手法,鲜明生动。
  
  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剖其中,干若败絮。
  
  一幅生动的柑子写生图。“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因脍炙人口而至今流传。
  
  《松风阁记》:
  
  这是一篇有特色的记叙文。
  
  盖闻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
  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樅蜿蜒,缪轕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
  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篪,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
  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如此精炼的笔墨描写了山松的形和声,真切生动,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刘基在入明前隐居时,用寓言和通过郁离子的议论相间写成的《郁离子》,凡18章,共195篇。“大概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徐一夔语)。
  艺术上,其形式自由活泼,独立成篇,又由郁离子的议论贯串。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司马季主论卜》:
  
  司马季主,楚人,通天文星历之学,汉初在长安卖卜。
  这是一篇议论文。假托古人之口,采用对话形式,阐明世事无常,有衰有盛,有穷有通的道理。
  
  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枯草
  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
  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
  蕤玉树也;露蛬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燐萤火,昔日之金釭华烛也;秋荼春荠,
  昔日之象马驼峰也;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
  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文章精炼,文字富于变化,善用排比句,语调抑扬顿挫,声音和谐。
  
  《说虎》:
  
  虎,被人誉为“兽中之王”,但时至今日,其数目在锐减,又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刘基的《说虎》自然不是在论说虎锐减的原因,而是借谈虎与人“明理”。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
  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
  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
  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
  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恍然大悟。原来刘基在讲用力与用智,自用与用人啊!
  
  《书博鸡者事》
  
  作者高启,字季迪,元末避兵乱居松江(今属上海)的青邱,自号青邱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以诗闻名。累次触怒明太祖,终被斩于市,年仅39岁。
  博鸡者,以斗鸡赌博的人。书。。。。。。事,记事。
  这是真实的故事。博鸡者见义勇为,惩治豪民和为袁守申冤,终至袁守复官,陷害他的人被黜。
  林纾说:“魏叔子书大铁椎近小说,此作乃近《史记》。”
  
  《越巫》
  
  作者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今属浙江)人。
  明朝理学家,又以文章闻名。因反抗为燕王朱棣(明成祖)起草登极诏书,出言“死则死耳,诏不可草”而被杀。方孝孺“名垂青史”的特殊处则是“灭十族”,——朱棣:“汝独不顾九族乎?”方孝孺:“使十族奈我何?”。最后方孝孺被“磔于市”,当众分裂肢体,其多个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门生被“收斩”,成为了“第十族”。
  越,古越国。巫,装神弄鬼为人治病的人,多为女性,而此越巫为男性。
  这是一则寓言。意在揭示招摇撞骗,自欺欺人者必是害人又害己。
  
  《吴士》:
  
  吴,吴地,今江苏长江下游一带。士,士人。
  文章写张士诚轻于用人的故事。张士诚,曾以操舟贩盐为业,元末起兵,称吴王。
  方孝孺对这两篇文章有过解释:“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自知其非者众矣,岂不惑哉!游吴越间,客谈二事,类之,书以为世戒。”
  写作意图昭然若揭。
  
  《深虑论》:
  
  凡十篇,《古文观止》选了首篇,讲封建统治者是否长治久安的问题。
  作者历数各朝的兴亡,提出“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指出靠“私谋诡计”是不能长治久安的。
  
  《豫让论》:
  
  豫让,春秋战国时晋国人,为晋卿智瑶家臣。
  晋出公二十二(前435)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被捕,后伏剑自杀。《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豫让传》。
  因其能为主尽忠而死,他一直被人们推许为忠臣的楷模。
  方孝孺在《豫让论》中对豫让进行了冷静深入的剖析,并认为:真正的忠臣义士应该帮助君主“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敢于犯颜直谏,使君主悔悟;而那种在祸患发生之后,凭匹夫之勇,报知遇之恩,虽然“捐躯殒命”,也算不上“忠臣义士”,不值得称道。
  
  《游东山记》
  
  作者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今属江西)人。
  明成祖时,入内阁典机务,官至华盖殿大学士。
  东山,在湖北武昌东十里。亦称洪山。
  游记记述了作者与蒋隐溪父子及童子一行人春日出游,访老人,得赠书,饮酒,赋诗,观鱼,嚼茶饼,等等。文末写隐溪之卒及撰写此文的经过和感叹。
  林纾评说:“此篇在游记中似过涉烦碎,然能纬之以深情,虽琐琐屑屑,皆觉有致。”
  
  《空同子瞽说。十五》
  
  作者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人。
  苏辙的后代。散文很有名。
  空同子,作者别号。瞽说,盲人的妄说,这里是谦逊的说法。庄子有言“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空同子瞽说》凡28篇。此篇用问答体论文章。
  与行于世的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等艰深,玄远不同的是,作者主张文无定法,运用大量的比喻,来阐述其观点。文末的“文如其人”的主张,颇有见地。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作者金实,字用诚,开化(今在浙江)人。
  明成祖时,为翰林院典籍,曾参加修《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
  职方郎中,明时官职名。王君,王源。
  金实这篇序写于王源赴职方郎中任的时候。
  序文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列王源政绩,后部分劝勉王源。
  
  内艰服除,来朝京师。大司马王公素知其贤,言于上以为职方郎中。我国家太
  平六七十年,内外军政虽有成法,然历年既久,消长不齐中间牵合填补,宁无蔽欺
  纷纠之弊?皇上所以究心于此,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正欲辨别其是非真伪,以
  为取舍,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其法甚良而密,而职方实莅其事。三
  二年间,枉抑赴愬者听理于司马门,经时历岁,有不得命而不免于饥冻死亡者矣。今
  大司马既委君以此任,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
  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闻,
  为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慎毋致人曰:“功名不及于居守令
  时。”则甚不可也。
  
  这是序文的重点部分。叙王源任职的经过和清理内外军政的必要。希望他无负众望,保持曾有的美名。勉励之言,反映出相互间的深情厚谊。
  
  《游龙门记》
  
  作者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在山西)人。
  理学家。
  龙门,也称“禹门口”,在山西河津西北。
  在河津与陕西韩城之间有龙门山。薛瑄所记,重点在游龙门山。
  
  遂穷祠东。有石龛窿然若大屋悬石参差,若人形,若鸟翼,若兽吻,若肝肺,
  若疣赘,若悬鼎,若编磬,若璞未凿,若矿未炉,其状莫穷。悬泉滴石上,锵然
  有声。龛下石纵横罗列:偃者,侧者,立者;若床,若几,若屏;可席,可凭,可
  倚。气阴阴,虽甚暑,不知烦燠;但凄神寒肌,不可久处。
  
  “若”字连用,“其状莫穷”;描摹逼真,使人如身临其境。
  
  《阿留传》
  
  作者陆容,字文量,号式斋,太仓(今属江苏)人。
  与当时张泰、陆弋齐名,有“娄东三凤”之称。
  阿留,太仓人周元素家的僮仆,痴呆无状。
  而小传中,起笔“元素终畜之”,引出“悬念”。接着便列举阿留其5件“痴呆”之事,而后笔锋一转,讲阿留绘画的故事: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汝能为是乎?”曰:“何难
  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
  
  原来阿留并非真呆。
  小传富于起伏变化;5件小事写得趣味盎然;而周元素善于发现人才,爱惜人才,亦难能可贵。
  
  《夜渡雨关记》
  
  作者程敏政,字克勤,休宁(今属安徽)人。
  此文记述作者省亲途中夜渡清流关和昭关的情景。
  省亲心切,急于赶路,日已过午,所以要冒险夜行。清流关历险由此而起:黑夜登山,石栈艰险,人人自危;束燎皆灭,草木有声,令人心悸。至山顶,见月光照耀,始知化险为夷。——兹游虽险而奇。
  赴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入村后,似遇世外桃源,“方以为喜”。在毫无精神准备之下,又经历了夜渡昭关之险:入山益深,始大骇汗;目睹前山烈原驱虎,再度心悸;怪石如林,直如伏虎,马为之辟易,人为之颠扑,更见惊险至极。
  林纾评说:“此篇非有意为文字,而文字颇奇恣。由沿道纪实,不欲奇而自奇。至文势之曲折回合,亦因其自然,无斧凿痕迹。”
  “冒险夜行,渡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谨慎)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其实,不必为戒:经历就是财富;没有两次历险,哪有如此奇文!
  
  《西溪渔乐说》
  
  作者罗玘,字景鸣,南城(今在江西)人。
  西溪,江苏宜兴的一条小河。
  文章赞美渔人之乐,既不受佣于人,又不渔于利,反映出作者轻视利禄、不同流俗的生活态度。
  文中提到“至于终其身乐之不厌,且以殉者,古今一人而已,严陵是也”。严陵,名光,字子陵,西汉末年余姚人。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刘秀作了皇帝,他身披羊裘在大泽中钓鱼;刘秀派人寻他,请到洛阳,让他作官,他坚决不肯,回到浙江隐居,钓鱼为生。
  又提到“义与吴心远先生渔于西溪,亦乐之老已矣,无它心也”。吴心远,字大本,宜兴人。建别墅在溪山间,南曰樵隐,西曰渔乐,逍遥其间,自号心远居士。
  隐,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作为社会的“人”游离于社会之外,必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古今如此,直至更远。
  
  《中山狼传》
  
  作者马中锡,字天禄,别号东田,故城(今属河北)人。
  这是一篇寓言。赵简子在中山打猎,一只狼中箭而逃,遇到了东郭先生,就向他求救。东郭先生出于怜悯之心,把狼藏在书囊中,骗过了赵简子。狼得救后却要吃救命恩人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求救于老丈。老丈以计再纳狼于囊,并举手助东郭先生杀死了狼。
  寓言拟狼为人,似乎有所指。据说,明武宗时,李梦阳代人弹劾宦官刘瑾,刘瑾投李于狱。李求救康海,而康海又向刘瑾说情,李因此获释。后来刘瑾伏诛,康海削职为民,李梦阳却没有救援康海。
  如今中山狼成为忘恩负义,以怨报德,没有良心的人的代名词。
  中山狼骗术并不高明,却巧舌如簧,颇具典型;东郭先生以墨者兼爱自许,迂且愚,正是中山狼所要行骗的对象。
  
  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矣甚矣。从井以救人,
  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
  不与也。”
  
  作为《中山狼传》主旨的老丈之语,至今仍在人们耳畔回响。
  
  《亲政篇》
  
  作者王鏊,字济之,吴县(今属江苏)人。
  官至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因不满宦官刘瑾而辞官。
  这是王鏊在接受了明世宗的慰问后所写的奏疏,以示答谢。
  明朝从英宗后,朝纲沦丧,宦官专权,皇帝少见大臣,少问政事。《亲政篇》中,王鏊切中时弊,提出了皇帝亲政的问题,征引历史掌故,指出上下间隔不通的危害。
  奏疏婉而多讽,寓意深刻。
  
  《尊经阁记》
  
  作者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今属浙江)人。
  创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尊经阁,在绍兴城稽山书院中。
  经,即古代典籍六经,《诗》《书》《礼》《乐》《春秋》《易》。
  尊经阁建成之际,王守仁应请作记。
  记文中,作者阐述了经商永恒不变的“道”,和人的“心”、“性”等同;尊经应当求“六经之实于吾心”。
  作者批判了过分尊崇六经,死记硬背的态度,并反对利用六经谋求私利的行为。
  
  《象祠记》:
  
  象,古代传说中大舜的弟弟,后母所生,曾和父母多次谋害大舜。
  象祠,在贵州黔西灵博山中。
  按经书所说,象是不能被尊为神灵的,而王守仁在《象祠记》中,指出象之所以被尊为神灵,是因为他能够在圣人的感化下改恶从善,进而宣扬了“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文笔生动活泼,值得一读。
  
  《瘗旅文》:
  
  瘗,埋葬。旅,这里指旅行在外死于异乡的人。
  《瘗旅文》为世传诵。借对远赴贵州当小官吏的不知名者,一家三口客死他乡的祭奠,渲泄出王守仁的愤懑、抑郁之情。
  1507年,即明武宗正德二年,王守仁因上疏弹劾宦官刘瑾,被贬往贵州,“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乃为石槨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此时此刻,王守仁对于个人的生死,已置之度外,对于旅人之死,却感伤不已,见出作者的悲悯情怀。
  
  关键词:前七子
  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其余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为了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八股习气,“前七子”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
  
  《上冢宰许公书》
  
  作者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
  前七子的代表人物。
  
  某诚至愚,窃见民公自入吏部,所推进者,皆崇饰名节、砥砺廉耻之士,清议
  攸与,群望景附,乡鄙未进,实亦私忭。乃者主上幼冲,权阉在内,天纪错易,举
  动大谬。究人事,考变异,未有甚于此时者也。然而上下之臣未见有秉德明恤仗义
  伏节者。某虽寡味,谅明公之所必忧也。夫国有人曰实,无曰虚,以今日观之,虽
  谓之虚,可也。其所以系大小之望、致虚实之原,实惟明公之责。是明公虽欲无忧,
  不可得已。
  顷者闻权阉多于明公之政者,议者难之。或谓宜少自贬以为容,夫自贬以为容
  患失者之所为也,孰谓明公表师百僚、壁立万仞者而为此乎?某于明公素未伏谒,
  然慕义甚深,区区之怀,不敢不露。窃为明公画二策,惟明公之自择焉。
  
  字里行间,透着作者的胆气。“讲名节,倡清议,诋权阉,犯时忌”,无所畏避,大有先秦汉初的谋臣策士遗风。
  
  《躄盗》:
  
  躄,瘸子,跛子。盗,小偷。
  三个小偷去偷东西,躄盗为防止其余两位扔下他而吞占赃物,“智慧”地钻进了偷来的柜子中,并吓跑了那两位:
  
  顷,二盗倦坐道上。躄盗度将曙,又闻远舍有人语笑,柜出大声曰:“盗劫我!”
  二盗遑讶遁去。躄盗顾乃得全货归。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或曰,盐卤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立意不高,聊资一笑。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作者崔铣,字子锺,安阳(今在河南)人。
  治宋儒理学,尊程、朱,反对明朝王守仁只讲良知,不讲良能的学说。
  王忠肃公,名翱,明朝名臣。作者仅记其二件小事,以表现他为人廉正的一面。
  时任尚书的王忠肃公听到夫人劝说,欲将女婿调京城任职,“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而“婿竟不调”。
  王忠肃公赴任两广,与他交谊甚厚的太监,强送他四枚大珠,“公受珠,内(纳)所著披袄中,纫之”。数年后,“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四枚大珠,原封未动。
  两件小事,一家内一家外,一刚正一廉洁,写“活”了王忠肃公。
  
  《寒花葬志》
  
  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西)人。著有《震川文集》。
  归有光曾经落榜八次,在他第八次落第之后,便徙居嘉定(今属上海市),开始读书谈道,招徒讲学。其散文平实简朴、感人至深,被后人称赞为“明文第一”。
  当时明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主盟文坛,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拟古主义风气盛行一时。归有光独抱唐宋诸家遗集,跟弟子们讲授于荒江老屋之间,与王氏相抗衡,并斥王氏为“妄庸巨子”。归有光践行的散文创作,赢得了王氏的推重,其云:“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
  其抒情文尤具特色,能够以清淡朴素之笔描写事物,感情真挚而风韵超然;记事生动,又不事雕琢,如,
  
  一日,天寒,爇(点燃)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
  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
  余以为笑。
  
  几件小事,几句质朴语言,便活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形象。
  
  《<吴山图>记》:
  
  吴山,当时苏州府吴县境内的一些名山。
  归有光的同年好友魏用晦任吴县知县,颇有政绩,他离开吴县时,吴人画《吴山图》赠送他。三年后,归有光见到此图,写了此记。
  所记说吴县诸山皆为胜地,而太湖七十二峰沈浸于汪洋巨泽中,尤为奇观;叙述了《吴山图》的由来,而后称赞魏用晦: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
  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
  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
  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
  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己亦不能自
  忘于其人也。
  
  为官一方,造福一方,不是每一个地方官都能够做到的;他思念不忘其地与民,民亦不忘他,这是何等令人欣羡的事呀!“山川因之增重”,即是对好官的最高礼赞,对庸官的最好警策。
  今日,人民提到官员腐败义愤填膺,甚至咬牙切齿,不是人民变得刻薄了,而是象魏用晦这样的好官太少了,他们耳闻目睹的官员鱼肉乡里,为霸一方的事例太多了。“如之何而使吴民能忘之也”?他们的劣迹,他们的为霸,深受其害的人民怎会轻易地忘记呢?
  
  《沧浪亭记》:
  
  沧浪,即汉水。《楚辞渔父》载,三闾大夫屈原忠而被谤,流放泽畔,脸色憔悴,形容枯槁,隐归江湖的高人沧浪渔父,见此,遂吟《沧浪之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水成为了高人隐逸之所居,亦为风景清丽的胜景。
  沧浪亭,苏州著名园林胜地,北宋诗人苏舜钦(字子美)所建。归有光应佛徒文瑛而写此记。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
  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
  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馀,此大
  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
  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彘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
  哉?虽然,钱缪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
  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
  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园林之胜,不仅在于景胜本身,而造园人的品格与才华,更提升了园林之胜。
  
  《项脊轩记》:
  
  归有光的远祖住在太仓(今在江苏)的项脊泾,由此而来“项脊轩”。
  项脊轩是作者青年时代读书的书斋,“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作者满怀热爱,描写了当日于此读书的乐趣,以及许多“可喜”“可悲”之事,来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
  项脊轩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他们日常谈话中的一个题目。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
  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
  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于聊,乃使人复茸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
  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亭亭如盖的批把树,如一个美丽的抒情镜头般展现在读者眼前。
  人亡物在,余韵悠然不尽。
  一往情深,一出自然,如此抒情性的散文,在以前是少有的。
  清梅曾亮评说:“此种文字直接《史记》,韩欧不能掩之。”
  
  《先妣事略》:
  
  先妣,死去的母亲。事略,生平事迹的大略。
  借记忆中的几件小事,表达对怀念母亲的深情: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
  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
  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遇僮奴有恩,虽至菙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
  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治木棉,纺棉花。缉纑,缀缉麻缕。菙楚,打棍子。有后言,背后有怨言。率,大都。
  叙母亲治家的勤俭,对仆人的宽厚,并叙母亲娘家之人亦为家人所喜。
  写家常琐事,令人倍感亲切。
  
  《沈贞甫墓志铭》:
  
  沈贞甫,归有光的连襟。曾共居邓尉,同住安亭,交情深厚。
  铭文从两人的相识和戚谊、交谊写起,后叙沈氏的生平,文末叙沈氏的家世和卒、葬。
  倾吐作者的抑郁之感与对沈氏的颂赞相间,读来格外亲切。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
  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
  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其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翕吓,声华煊赫,显达。
  得一知己,在自己走背字儿时,他没有随声附和,不改变态度,当然令人铭记于心。
  沈氏之没,令作者为之恸;归氏其文,令读者为之恸。
  
  《竹溪记》
  
  作者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曾以郎中视师浙江,屡破倭寇。其学养广博。明朝中叶,古文大家,是反对拟古主义的唐宋派的主要人物之一。
  唐顺之的舅父任光禄在荆溪上修筑园林,遍植以竹,请他为文记之。
  名为“记”实为“议论”。其论点是“世之好丑(坏)无常”。
  其论据是:
  (一)无竹之京师贵竹,产竹之江南贱竹。
  (二)京师、江南同贵奇花石,然奇花石产地之人,视奇花石之不足贵,亦必无异于竹之在江南。
  (三)绝徼海外产奇花石而素不产竹之地,使其人一旦见竹,其贵竹之情必胜于京师之人。
  再入题论“竹”,以赞扬任君的高致。说竹孑然独立,有如偃蹇孤特之士,不谐于俗;惟任君身居贱竹之江南而独知贵竹。
  笔力非同一般。
  
  《书<秦风。蒹葭>三章后》:
  
  书后,“序跋”类文体。
  《诗经。秦风》中的三章《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中“伊人”所指何人,众说不一。
  朱熹说:“伊人,犹言彼人也。”言犹未尽,又补充说:“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
  有人认为,伊人是一位隐于河上的君子,秦人敬慕他,而写此诗。
  有人认为,《蒹葭》是一首情歌,伊人是诗人所追求的人。
  著名作家琼瑶将其改编为歌曲《在水一方》,由林家庆作曲,邓丽君演唱,缠绵而悠长,先后风靡港台与大陆。歌中,伊人成为了佳人。
  自然不会听到邓丽君曼声歌唱的唐顺之,把伊人当作隐者,并倍加推崇,认为他比凿坏、羊裘之徒要高尚——逃其身,又逃其姓名:
  
  而乃有遗世独立,淡乎埃壒之外若斯人者,岂所谓一国之人皆若狂,而此其
  独醒者欤?抑亦以秦之不足与,而优游肥遁,若后来凿坏、羊裘之徒者,在当时固
  已有人欤?
  余独惜其风可闻而姓名不著,不得与凿坏、羊裘之徒并列隐逸传。然凿坏、羊
  裘之徒以其身而逃之,《蒹葭》伊人者乃并其姓名而逃之,此又其所以为至也。
  
  遗世独立,取自《苏轼。赤壁赋》:“如遗世独立,以羽化而登仙。”
  独醒,取自《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凿坏,羊裘,分别指战国时鲁国颜阖与后汉严光不做官之事。
  字里行间,见出唐顺之的心慕高远,超凡脱俗。
  
  《信陵君救赵论》:
  
  信陵君窃符救赵。
  唐顺之对此事进行分析,认为整个事件实际上是私人交易,抨击信陵君不遵守朝廷制度,指出魏王不该丢失君主的权柄。
  唐顺之当然是有感而发,以古鉴今,针砭时弊,把矛头指向明朝中叶出现的人臣结党营私的政治局面,要求加强君主的权力,巩固明王朝的统治。
  
  《<韩文公文钞>引》
  
  作者茅坤,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
  辑有《唐宋八大家文钞》。繁简比较适中,故流行一二百年。
  《韩文公文钞》是其中的第一种,凡16卷。引,序。
  序文中,茅坤认为,写文章不能离开孔子六艺之旨,六艺垂绝时,文章即衰,反之则盛。魏晋以来,文日以靡,气日以弱。自韩愈出始振之,柳宗元又从而和之,到了宋朝,有欧、三苏、曾、王等人为古文,于是唐宋古文形成一大潮流。
  茅坤旗帜鲜明,一再表彰唐宋八大家,因而人称他为唐宋派。
  
  《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即沈炼,字纯甫,号青霞山人,嘉靖进士,为人刚直,曾上书皇帝,历数奸相严嵩十大罪状,被杖责流放,后被严嵩杀害。茅坤为其文集作序,赞扬其中庸、刚正和忧国忧民: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
  满天下。。。。。。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营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蜥献。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
  《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桓战士之马,
  而作之忾也,固也。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紧扣文集,序文写得沉痛而有感染力;作者的价值取向清晰可见。
  
  《禁馈送告示》
  
  作者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回族,广东琼山人。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生前有“海青天”之誉。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时任诸暨知县,以罢官抗逆显于后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此为题材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让海瑞家喻户晓。
  海瑞初任淳安知县,针对当地给官府送薪送菜的旧习,出此告示。
  
  接受所部内馈送土宜礼物,受者笞四十,与者减一等,律有明禁。粮里长各色
  人等,每每送薪送菜,禁不能止。穷诘所以,盖沿袭旧日风习,今日视为常事。且
  尔等名为奉承官府,意实有所希求。谓之意有希求者,盖亿官府不易反面;而今少
  献殷勤,他日禀公事、取私债、多科钱粮、占人便宜,得以肆行无忌也。若有美意,
  则周尔邻里乡党之急可也;官有俸禄,何故继富?与之官,取之民,出其一而收其
  十,陷阱不浅!今后凡有送薪送菜入县门者,以财嘱论罪。虽系乡宦礼物,把门皂
  隶先禀明,后许放入。其以他物装载,把门人误不搜检者,重责枷号。
  
  “律有明禁”,海瑞依“法”行事,讲清危害,阐明道理,再具细则,以杜绝当地给官府送礼的旧习。
  据载,海瑞以身作则,穿布袍,吃粗米,让一老仆种菜自给;母亲做寿,买二斤肉,传为美谈。
  
  《治国强本论》
  
  作者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明代著名宰相。
  为政期间,实行过著名的“一条鞭法”。
  张居正的《治国强本论》便反映了其治国方略:
  
  国势强,则动罔不吉;国势弱,则动罔不害。
  譬人元气充实,年力少壮,间有疾病,旋治旋愈,汤剂针砭,咸得收功;元气
  虚弱,年力衰惫,一有病患,补东则耗西,实上而虚下,虽有扁卢,无可奈何。昔
  有人年七十矣,而患肠澼。医曰:“此脏热也!”饮以寒剂,寒停胃中,肠澼未愈,
  而痛胃不能食。医曰:“此中寒也!”投以温剂,助其饮啖,虚火内炎,胃未强而病眩
  冒不能寝。于是,又从而消导之。下利数日而毙矣。此其治之非不对症也,而卒以死者,元气不胜故也。
  是以君子为国,务强其根本,振其纪纲,厚集而拊循之,勿使有衅。脱有不虞,
  乘其微细,急扑灭之,虽厚费不惜,勿使滋蔓,蔓难图也。
  
  何为“根本”?国与民。如何“强本”?振纲,厚民。
  语浅意深,至理名言。
  
  关键词:后七子
  
  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其余有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亦称“嘉靖七子”。
  后七子秉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亦以汉魏、盛唐为楷模,只是较前七子更绝对。他们认为,“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小,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等等。
  后七子广立门户,声势浩大,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了高潮。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作者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贪州山人,江苏太仓人。
  “后七子”的代表人物。
  完璧归赵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而王世贞一反历来人们对蔺相如的称道,不去褒扬他的机智勇敢,而是另辟蹊径,提出了新的看法,从形势与事理两方面,分析指出了蔺相如的许多失策之处。
  “横看成岭侧成峰”。王世贞不落窠臼,敢于挑战俗见,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报刘一丈书》
  
  作者宗臣,字子相,号方域,兴化(今在江苏)人。
  “后七子”之一。
  刘一丈,宗臣父亲的朋友,名蚧,字国珍,号墀石。一,排行。丈,敬称。报,答复。
  明世宗嘉靖中叶,严嵩、严世蕃父子当国,恃宠揽权,贿赂成风。一时无耻之徒,相率奔走其门。暮夜乞怜,白昼骄人,丑态百出,贻羞士林。宗臣耳闻目睹,不胜愤慨,借给刘一丈的答书,尽情渲泄;重在刻画奔走权门之人,又揭发了严嵩专权纳贿的罪恶;体现了作者刚直耿介的品质。
  《报刘一丈书》名动一时。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作者李贽,初名载贽,号卓吾等,晋江(今属福建)人。
  思想家,左派王学突出代表人物。
  文学理论中,针对复古派,他提出了“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他是第一个给予《水浒传》以高度评价的人;他创作了不少见解精辟的优秀的杂文。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
  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
  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者吾
  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朦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
  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
  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
  孔子于芝佛之院。
  
  从这篇《题孔子像于芝佛院》,可以看出李贽的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色。
  短文把造成人们“皆以孔子为大圣”的真正原因层层剥出,且引用孔子的话来形容盲从者的昏聩,弥见风趣。最后故作反语,深致讽刺。
  短短300字,短小精悍,文笔酣畅,辛辣,如锋利的匕首,颇能表现杂文的特质。
  
  李贽对孔子的“大不敬”,还表现在《焚书》中假托“刘谐”,对孔子之徒冷嘲热讽。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
  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讥笑)曰:
  “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
  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
  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
  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
  百世不能易。”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语出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熹还补充说:“唐子西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
  《唐子西文录》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所诗也。”
  刘谐讥讽之语和李贽诙谐之文,见出李贽对仲尼之徒的轻蔑和批判。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后,在主角林彪的卧室,发现了大量的条幅和一些题词等,其中有陈伯达的“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古愚”之句。林彪与孔子被“捆绑”在了一起,成为“批林批孔”的重型炮弹。这是后话。
  
  《小洋》
  
  作者王思任,字季重,号遂东,晚年又号谑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落日含半规,如胭脂初从火出。溪西一带山,俱似鹦鹉绿、鸦背青,上有猩红
  云五千尺,开一大窦,逗出缥天,映水如绣铺赤玛瑙。日益,沙滩色如柔兰蟹
  白。对岸沙则芦花月影,忽忽不可辨识。山俱老瓜皮色,又有七八片剪鹅毛霞,俱
  金黄锦荔,堆出两朵云,居然晶透葡萄紫也。又有夜岚数层斗起,穿入出炉银红中。
  金光煜煜不定,盖是际天地山川云霞月采,烘蒸郁衬。不知开此大染局作何制?意
  者妒海蜃、凌阿闪、一漏卿丽之华耶?亦将谓舟中之子,既有荡胸决眦之解,尝试
  假尔以文章,使观其时变乎?何所遘之奇也?夫人间之色,仅得其五,五色互相用,
  衍至数十而止,焉有不可思议如此其错综幻变者?
  
  这是《小洋》中的一段,与《国语。勾践栖会稽》中“如火如荼”的描绘异曲同工。从“胭脂初从火出”,到“鹦鹉绿”“鸦背青”“猩红云”“赤玛瑙”“老瓜皮”“鹅毛霞”“葡萄紫”“鱼肚白”等等,色彩缤纷,生动夺目,极富养眼之效。
  
  《游满井记》:
  
  游人自中贵外贵以下,巾者,帽者,担者,负者,席草而坐者,引颈勾肩、履
  相错者。语言嘈杂、卖饮食者,邀呵好火烧、好酒、好大饭、好果子。贵有贵供,贱
  有贱鬻。势者近,弱者远。霍家奴驱逐态甚焰。有父子对酌、夫妇劝酬者,有高髻云
  鬟、觅鞋寻珥者。又有醉詈泼怒、生事祸人、而厥夭陪乞者。传闻昔年有妇即此坐蓐、
  各老妪解褥以帷者。万目睽睽,一握为笑。而予所目击。则有软不压驴、厥夭扶掖而
  去者。又有脚子抽登复堕、仰天露丑者。更有喇唬恣横、强取人衣物,或狎人妻女;又有从旁不平,斗殴血流,折伤致死者。一国惑狂,予与张友买酌苇盖之下,看尽把戏
  乃还。
  
  这是《游满井记》中的一段。名为游记,而所记者实为“把戏”,则绘声绘色,颇为生动。
  见出作者欣赏“幽深孤峭”,而不喜“优喧粉笑”的取向。
  
  《论文上》
  
  作者袁宗道,字伯修,号石浦,公安(今在湖北)人。
  明朝复古派的诗文,到万历中叶以后流弊日甚。袁宗道和其弟宏道、中道(时称“三袁”)极力排斥复古派对说法,提出比较进步的文体高新意见。“三袁”是湖北公安人,人们称之为“公安派”。艺术实践中,公安派写出来许多清新优美的散文。
  这就是一篇大力反对复古,具有积极意义的文论。
  作者阐明了文章与语言的关系。认为文章的好坏,在于“达”与“不达”,而不在于文字“古”与“不古”。今人向古人学习,应学古人的“达”,不应在字句上模拟抄袭。
  反对复古派,旗帜鲜明。
  
  《晚游六桥待月记》
  
  作者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工。公安人。
  公安派中最有名望的作家,有《袁中郎全集》
  他的清丽的山水小品,成就较高。明人张岱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刘子厚,近时则袁中郎。”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
  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
  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
  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
  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
  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
  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可以看出,其游记具有相当高的描写能力,文字清新活泼,文笔秀逸。
  又如:
  
  寒食后雨,子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乍霁,偕诸友
  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许,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
  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
  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如此的自由自在,如此的潇洒闲适。其文笔亦空灵,自然。
  
  《满井游记》:
  
  满井,明清时,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关于满井,明人有记:“一亭涵井,其规五尺,四洼而中满。”清人有记:“井径五尺余,清泉涌出,冬夏不竭。好事者凿栏以束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
  而袁宏道笔下,满井是如此景象: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
  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
  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
  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
  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
  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
  未之知也。
  
  读之可以想见当年满井盛况。
  
  《徐文长传》:
  
  徐文长,即徐渭,号天池,又号青藤,明代著名的画家、戏曲家、诗人。
  袁宏道为其作传,叙述了他生平,赞扬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成就,描述了他狂放不羁的性格,并对他的怀才不遇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燕、赵之地,穷览
  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
  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
  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罹人之寒起。虽
  其体格时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曾之流亚也。文长
  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徐态”
  者也。间以其馀,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曲糵,指酒。朔漠,指北方的大漠。
  笔酣墨畅,溢美之词,欣赏之情可见。
  
  《核舟记》
  
  作者魏学伊,字子敬,嘉善(今浙江嘉兴)人。
  核舟,用桃核雕刻的一条船,作者明人王叔远。魏学伊得之而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复之。旁开小窗,左
  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
  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悟。东
  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
  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
  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
  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
  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
  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盖大苏泛赤壁云”。精雕细刻,纤毫毕现。
  ——是核舟,更是《核舟记》。
  
  《徐霞客传》
  
  作者钱谦益,字受之,一字牧斋,别署绛云老人等。
  其文章以波澜壮阔胜,黄宗羲赞曰:“叙事必兼议论,而恶夫抄袭:词章贵夫铺叙,而贱夫雕巧。可谓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徐霞客,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以《徐霞客游记》闻名于世。
  本传扼要地记述了徐霞客的生平,他所游历的地区;叙述其游踪时,连带描写了徐霞客的性格,为人,及其见解,议论。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丽江木太守偫糇粮,具
  笋舆以归。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见昆仑。唐玄奘、元移律楚材衔
  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
  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徐霞客一生在路上,足迹遍中国,以张骞、玄奘等自托,认为自己死而无憾,何其豪壮!
  
  《游雁宕山日记》
  
  作者徐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今在江苏)人。
  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其名著为《徐霞客游记》。
  雁宕山,在浙江东南乐清、平阳二县境内,属苍山脉。
  徐霞客曾经两次游雁宕山,将其所见所感记于《游名山记》中。
  
  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
  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坐顷之,下山,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
  西行,即灵峰道也。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笋,如
  挺芝,如笔之卓,如纀之欹。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双鸾、五老,接
  翼联肩。如此里许,抵灵峰寺。循寺侧登灵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后,侧有隙可入。
  由隙历磴数十级,直至穷顶,则窅然平台圆敞,中有罗汉诸像。坐玩至暝色,返寺。
  
  有明朝仇英《桃源仙境图》画意。
  高峰耸峙,奇峰叠嶂,使人应接不暇,叹为观止。
  
  《<天工开物>序》
  
  作者宋应星,字长庚,奉新(今在江西)人。
  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
  所序说明著《天工开物》的用途和经过。
  其说明用途强调了两点:认识各种事物的重要及首先认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叙写著书经过,有说明内容的安排,有朋友的协助,并有一些谦逊之词。
  文字简练,典雅。
  
  《湖心亭看雪》
  
  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绍兴山阴人。
  明末清初的重要作家。其散文造诣很高,题材广泛,文字清新峭拔;笔下的个人经历的琐事之间,常常流露出故国之情,极富感染力。
  如,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善用数字,不觉其烦;轻描淡写,诗情画意。
  
  《柳敬亭说书》:
  
  说书人柳敬亭,多人有所涉及,而张岱笔下的柳氏更具特色。
  描写讲到武松打虎的一段——
  
  余听其说景阳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
  干净,并不唠叨 。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涌崩室。武松到店沽酒,
  店内无人,蓦地一吼,店内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着色,细微至此。主人必
  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咕哗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
  不得强。每至丙夜,试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
  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咋舌死也。
  
  绘声绘色,再现了生动的场面。“奇情壮采,议论风生,笔态横恣,几令读者心目俱眩”(伍崇曜语)。
  
  《西湖七月半》:
  
  《西湖寻梦》记述西湖风景和掌故,在自序中记他明亡后再到西湖,“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如洪水湮没,百不存一矣”。流露出兴亡之感,文字也空灵流丽。
  其中《西湖七月半》,人物,场面,景色,三者融汇一体,构成了一幅社会风俗画,视野相当开阔。
  七月半,指阴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是佛教追荐亡灵的节日,杭州风俗,“七月半”杭人倾城游西湖,寻欢作乐。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看之。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
  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看月而欲
  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哓
  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
  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人有多种,其“游”有多样,归为五类,细致而简括。
  著名诗人卞之琳有诗曰: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张岱的传世美文,及笔下的西湖、明月、游人,又装饰了多少人的梦呀!
  
  《五人墓碑记》
  
  作者张溥,字如,号西铭,太仓(今在江西)人。
  明末文学家。著有《七录斋集》,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此文先述周顺昌为阉党逮捕,吴民不平,颜佩韦等五人激于义愤,“噪而相逐”,卒被“按诛”,“谈笑而死”,而后发出感叹: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
  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
  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
  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之死,不同寻常;发而为文,亦不同凡响。
  康熙年间的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选《古文观止》,将《五人墓碑记》作了压卷。
  
  《狱中上母书》
  
  作者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号灵胥,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抗清志士。其父夏允彝,抗清失败,沉水而亡;他十五从军,十七殉难。生命虽短,壮志凌云。
  其殉国之文,与南宋末年诸文,气息相通,壮烈有加,被郭沫若称为“血性文字”。
  写于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临终之前的《狱中上母书》,堪为代表作,传诵尤广: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
  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佑我,钟虐明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
  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至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
  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泉,不孝
  之罪,上通于天。
  。。。。。。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
  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张浦)
  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凄楚动人,他一生心迹志事,可以在此一篇内整个看出”(汪辟疆语)。
  凄楚动人之外,尚有深谋远虑;以“节义文章”自负,不为世俗宗法所拘,临危而清醒。
  
  《李龙眠画罗汉记》
  
  作者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今在上海)人。
  嘉定人民起兵抗清,黄淳耀和侯峒被推为首领。后嘉定被清兵攻陷,黄淳耀自缢殉国。
  李龙眠,宋朝舒州(今安徽舒城)人,尤善画山水佛像。罗汉,佛教中得道的僧人。
  文章所记罗汉渡江这幅画。
  所记写了画面上有罗汉18人,因受潮或浸水而三人模糊;童子三人。
  所记描写了未渡江的5个罗汉的冠服、动作和神态;方渡的9个罗汉的动作神态,着重写渡江的艰辛。
  描写已渡的一个罗汉:
  
  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赤足),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
  鼻孔,轩渠(笑)自得。
  
  文章最后说明作画者描绘罗汉渡江的艰辛情状,推测作画者的用意,认为佛家的作止语默,与常人无异,学佛者不应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
  (待续)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