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经典散文 > 精美散文 > 梨花殇

梨花殇

散文
时间:2013-05-23 08:57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公子小白点击:
        

  或许由于姓氏的缘故,我对白色的花情有独钟。
  大天之下,花要说白,当数梨花。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是诗仙李白的诗句。古人曾把雪与梅花作比,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倘若将梨花与雪、梅相比,梨花既不逊雪之白,也不输梅之香。清代文学家李渔赞曰:“雪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间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
  “梅花雪,梨花月”,月下梨花,别有一番柔静与浪漫。“一树梨花一溪月”,试想:月光下彻,加上潺潺溪流的伴奏,那一树梨花简直犹如轻盈的仙子下凡一样可人;梨花入月,月光泻水,是流不尽的温柔、纯净。“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院子里梨花盛开,月光如水;池塘边柳絮轻拂,春风和煦,是何等的良辰美景,何等的惬意!“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云满衣裳月满身,轻盈归步过流尘”,夜色朦胧,星月临空,梨花似月若云在春风中轻盈起舞,偶有花瓣飘落,好似月光在闪烁,月色与梨花合一,这是一种多么浪漫的境界呀!岂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心驰神往、跃跃欲试呢!
  雨中梨花,更是妩媚动人。白居易一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形象生动描写出杨贵妃在仙山上听说唐玄宗的使者到来时潸然泪下的仪容,明丽动人,可谓绘出了人间尤物的极致。后人多因此把雨中梨花比作美人垂泪,如宋•王洙《梨花》诗:“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文征明在《梨花》诗中有“粉痕白露春含泪”,梨花带雨悲而不伤,言尽人间美色的极致。那是娇弱柔美、多愁善感的美,是水灵的美,是真美,是青春的萌动,是痴爱的涟漪。
  春风化雨,梨树花开,千朵万朵,压枝欲低,洁白如雪,玉骨冰肌,素洁淡雅,娇嫩含香,风姿绰约,的确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这花一度是我的骄傲,也是我的自豪!因为我们这里曾经是梨乡。
  年华似流水,一晃二十年。我在师范读书时,一到春天上课时,总是喜欢打开教室的窗子,边听老师讲课,边偷着欣赏窗外的美景,边呼吸呼吸窗外微风送来的醉人梨香。每逢放学或者双休日,同学们就迫不及待跑出学校大门,男男女女、成群结对跑到泾河滩梨树下去玩。泾河两岸的县城川道,一眼望不到边的全是洁白的梨花在怒放。登高望去,这里成了雪花的海洋,童话的世界,蜜蜂的王国。到处是赏花的人,到处散发着浓浓的幽香……。
  毕业那年春天,学校许多外地的学生呼朋引伴,经常跑到泾河边的梨园去散步。我亲眼看到许多学生返校时,脸上挂着晶莹的泪珠,他们是对梨花作最后的告别吗?还是……
  现在回想起来,的确值得他们留恋,这里不是有他们将逝的青春在游荡吗?您不要看这里地方小,在我国的历史上来头不小,赫赫有名!
  我的家乡就是3500年前,周族部落首领公刘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叫做“豳”的小国。这可以看作是家乡(彬县)名称的起源。秦朝时在这里设置漆县,东汉时设置新平郡,北魏时改为白土县。西魏时在这里设置豳州,唐开元年间改称邠州(古邠州的管辖范围大约在今旬邑、淳化、彬县、长武四县区域)。民国初年撤销邠州的建制,在原州治所在地设立邠县。因“邠”字属生僻字,在中国文字学上“邠”与“彬”又是相通的,1964年文字改革时,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彬县”。
  著名的《诗经》“十五国风”中的《豳风》所描绘的就是现在我们这里(彬县)一带的风土人情。“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千古流芳的《诗经-豳风-七月》。此诗对农事活动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说明当时西周农业在全国曾起先导作用。历史把“重稼穑、殖五谷”称为豳风遗训,至今北京先农坛还保留着古建筑“诵豳堂”,颐和园内还有座“豳风桥”,可见,泾河农业对我国农业影响之深远,功不可没。
  家乡的梨,俗称彬州梨,栽培历史少说也有两千年。
  每当暮春4月,“千树梨花千树雪”,皑皑花海银装素裹,恍如“北国风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古时候,每逢梨花盛开时节,人们最爱在花阴下欢聚,雅称“洗妆”。唐朝时,这一风俗十分盛行,据《唐余录》记载:“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其下,曰:‘为梨花洗妆’,或至买树。”人们最爱用梨花作头饰,当时,汝阳侯穆清叔赏梨花曾赋诗云:“共饮梨树下,梨花插满头。清香来玉树,白议泛金瓯……”。
  深秋时,是梨的收获季节,成熟的大梨黄澄澄、沉甸甸,金钟似的挂满枝头。到我们家乡旅游观光的游客,无不为源源上市、香气袭人的梨所吸引。望之生津解渴,食之脆甜可口,一股清香,沁人肺腑。肉白细嫩,嚼后无渣。陕西自古就有一句歇后语:彬州梨——没(mo)杂(za,杂质的意思),这不由人不想起宋代刘子翬《咏梨》中“丹腮晓露香犹薄,玉齿寒冰嚼欲无”的诗句。
  到唐宋明清时代,一些文人墨客曾慕名麇集于此,泚笔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流传甚广、妇孺皆知的当属明朝张金度的“百年生聚滋更始,七月豳风未可忘。喜煞故园梨枣在,熟时还要上公堂。”1957年,家乡人将彬州梨寄给毛泽东主席品尝,中共中央办公厅复信,鼓励发展彬州梨生产。1991年彬州梨参加陕西省果品评优会获得第一名。1995年彬州梨再次参加全省水果评优会,获得陕西省优质果品称号。彬州梨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彬州梨不但成为“豳人”招待嘉宾、馈赠亲友的一种名特产,而且还成为得天独厚、不可多得的一个大产业,更重要的是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积淀深厚、源远流长的一种梨文化。
  
  
  “棠梨树下鸟呼风,  
     桃李溪边白复红。  
     一百里间春似海,  
     孤城掩映万花中。”
  
  这首《邠州》诗是晚清维新派人士谭嗣同途经彬县赴兰州时,在水帘看到满川梨花,即兴吟成的。
  1926年、1944年,国民革命的元老于右任老先生曾两次来彬县。于先生还写了《邠县道中》一诗:“已过邠人剥枣期,满川梨尽柿犹垂。遗民争说灯山好,应记前朝避乱时。”据说,先生在家乡民众中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
  如今,当您再次踏入我的家乡县城川道、泾河两岸时,令人遗憾的是,“近些年来,由于春行冬令,梨花难保,比较效益有所下降等诸多原因,彬州梨面积逐年锐减,使得清代谭嗣同描写的那种“棠梨树下鸟呼风,桃李溪边白复红,一百里间春似海,孤城掩映万花中”美丽景色几近不存。这不论是从生态角度、传统产业角度看,还是从传统文化角度看,都不谓不是一大损失。”这是本地官方言辞,分析透彻,有理有据,倒也合情合理。
  岂只“满川梨尽”啊,当年“枣树巷”,如今全是厂!大佛寺、彬州梨、大觐枣,自古以来均为家乡人为之骄傲的三张名片,如今不是还有一张吗?是不是还能自豪一阵子?“满川梨尽”,替代的是到处横冲直撞的“拉煤王”,到处肆意乱飞的黑沫尘烟,还有靓丽不了几天的高楼大厦!
  一代兴王地,千年志古豳。的确,“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苻坚,当年“抽鞭断流”,是何等威风,如今不也长眠于彬地,最终成了一抔黑土,何况不能与时俱进、不识时务、自不量力的梨树?
  看来,风水轮流转,梨树早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梨花也早该滚出于人们视线了,梨经济价值下降了,梨文化没啥可值得记载了,“七月豳风”犹可忘了!
  活该!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3)
60%
待提高
(2)
4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忆江南果香四章之枇杷(作家选刊)

    初夏的北方,树才开花,水果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而在南方,金黄诱人的枇杷,已经...

  • 漫说枇杷

    枇杷是一种非常美观的果树。其枝叶 葳蕤蓊蔚 ,亭亭如盖,令人浮想联翩;其果实圆润饱...

  • 茶山春韵

    清明谷雨时节的茶山,一片青翠盎然,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 人渐老,友渐少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身边可以说话的朋友特多,有心事可以诉说,有想法一起斟酌,有烦...

  • 许多年以后

    毕业分配,像一把种子,在七月里抛撒,于肥沃抑或贫瘠的土壤,各自都忙着扎根,多年没...

  • 慢生活,慢光阴

    不知是哪一天,也不知是在哪一年,生物钟不像以前那样准了,节奏也慢了许多,姿态也...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