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经典散文 > 名家散文 > 好禅

好禅

时间:2022-08-01 11:26散文来源:《如意菩提》 散文作者: 林清玄点击:
        

  有一个人问四祖道信说:“何者是禅师?”


  他说:“不为静乱所恼者,即是好禅,用心人常住于止,心则沉没,久住于观,心则散乱。”


  这是禅宗史上一段重要的话,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好的禅,这里的“止”是指“止息妄念,心定于一处”;“观”是指“观察妄惑,达照真理”。四祖告诉我们,止观不二,所以学人不应该落于止或落于观,而应该不被“静乱所恼”,如如不动,并不是他反对止观,而是说止观并非心性的本体。


  他说:“众生心性,譬如宝珠没水,水浊珠隐,水清珠显。”则“止”是为了使浊水静下来,“观”是为了看见宝珠,只是使宝珠显露的方法,并不是宝珠的本身呀!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四祖道信所说“不为静乱所恼者,即是好禅”,正如三祖僧璨在“信心铭”里说的:“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这段话的意思是,通往正觉的至道并不困难,唯一怕的是在心里有所拣择,因为有了拣择就会在顺境时欢喜,在逆境时忧恼,也会有憎爱的心。只要能离开憎爱的分别,不落入憎爱之中,心地才能洞然明白。


  光是这几句简单的话,就让我们领会到早期禅宗朴实、有力、纯粹的风格。并且知道,三祖僧璨,四祖道信虽没有像六祖慧能一样,留下一部完整的《法宝坛经》,但在他们的三言两语里,我们同样体会到伟大的教化,给我们有用的启发。因此认识三祖、四祖的修行开示,对禅的修行是很有帮助的。


  三祖僧璨留下来的作品极少,最重要的是一部偈颂体的《信心铭》,总共才五百八十四字。四祖道信留下了一部《入道安心要方便门》,都是他给弟子开示的记录,也不过才三千五百多字,后人再整理了他和弟子牛头法融的对话,题名为《方寸论》,总计两百余字。


  祖师留下的话语虽少,却更让我们了解到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精神。我们在三祖、四祖的话语可以归纳出三个要义,一是不拣择、二是见自性、三是制方寸。关于不拣择,前面已经说过,就是不分别、憎爱、欢喜或忧恼,为什么禅师们可以不拣择呢?达摩祖师在《悟性论》里曾说:“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


  是的,我们所见的外在事物,是由于心的对应才产生面目,而心的感知则是外在事物的投影,如果我们不被外境的拣择恼乱,不就维持了心的清明吗?所以,不拣择并不是无知,也不是无感,更不是没有是非善恶,而是不被外境所蔽障,也不被情感爱憎所染着。当然,也因为能从外境和感觉中超越出来,才可能活得自由自在。这正是三祖《信心铭》中说的:“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无所念者,是名念佛


  在不拣择的情况下,我们能维持自心的明净,而只有在明净的情境,自性才显露出来,这也就是禅宗最重要的教法,即是一般说的“见性”。唐朝以前,习禅的人都把见性顿悟作为修行第一要义;唐朝以后才有禅净双修,一方面求见性,一方面祈求佛力救拔,以致现在显教里最大的两个宗派,一是禅宗,一是净土宗。


  净土自然是专修念佛,现在的禅宗也都兼修念佛。但是禅宗的念佛,仍然应该求见自性,见性的念佛是不同的,四祖道信就引“大品经”说:“无所念者,是名念佛。”


  他进一步解释说:“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离心无别有佛,离佛别无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求佛。所以者何?识无形,佛无形,佛无相貌。……常忆念佛,攀缘不起,则泯然无相,平等不二。入此位中,忆佛心谢,更不须征,即看此等心,即是如来真实法性之身,亦名正法,亦名佛性,亦名诸法实性、实际、亦名净土,亦名菩提、金刚三昧、本觉等,亦名涅槃界、般若等,名虽无量,皆同一体。”


  原来,在净宗行者眼中,净土是实有的报土,在见性的禅者眼中,当下就是净土,是自己与如来无二无别的法土。当然,修净土也能见性,只不过,净宗行者不像禅者把见性当成是非有不可的重要门槛。


  关于见性,四祖道信说了五种方法:一者,知心体——体性清净,体与佛同。二者,知心用——用生法宝,起作恒寂,万惑皆如。三者,常觉不停——觉心在前,觉法无相。四者,常观身空寂——内外通同,入身于法界之中。五者,守一不移——动静常住,能令学者明见佛性,早入定门。这就是五种《入道安心要方便门》,无非是在说明见性的重要。尤其


  是第五种“守一不移”,后来成为禅宗最重要的法门,五祖弘忍就说过:“三世诸佛,无量无边,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无有是处。”正是强调了他师父道信守一不移的重要。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


  “守一不移”,才发展出了四祖道信的《方寸论》,他说: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人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攽,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守住方寸,就能知道大道的虚旷,那么烦恼、业障、因果都像梦幻一样,都是空的,心能清净,就没有三界可出,也就没有什么菩提可求了。一个人能见到自心,则能任运自在,到这时候行住坐卧,眼目所触,一切所遇到的因缘,没有一样不是佛的妙用,这样才能自在快乐,无所忧恼,也才是走向佛的道路呀!


  由于这种对“方寸”的见解,使禅宗有了“当下即是”的风格,这种风格是现世的风格,也是此时此地的风格。所以,禅宗基本上非常有入世的精神。


  禅者不仅是在祈求来世的解脱,更重要的是要解开现在的束缚,使自己当下契入佛的法性,“当下”用现代语言来说是“第一时间”,是直证本心,没有经过思虑、反省、迟疑,或顾盼,就好像篮球员在空中不落地直接把球投入网中,应声破网一样。                          (散文编辑:淡然)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酒的别样滋味

    酒的别样滋味...

  • 白石塔1遥望报恩塔2赋

    白石塔 1 遥望 报恩塔 2 赋 张九紫 地物 宝 态 , 元气 珠声。隽州 3 乐 化 4 ,仙 色...

  • 连云山酒缸潭装泸州老窖赋

    连云山酒 缸潭 装 泸州老窖赋 张九紫 南北幕 阜 1 ,东西长江。龙窖 2 龙 子 ,九岭 3...

  • 诉衷情,忆往事

    不惑释卷著文章,初过心亦慌。 三篇首榜荣登,叹佳作,韵味长。 伤心事,记心房,未能...

  • 收获

    秋 稻香 像远山跑来的甜蜜 布谷鸟的一声欢呼 卷起大片金黄 田间地头 落下一群飞鸟 正...

  • 念想

    童年的记忆 躺在墙角发呆 门前的那株槐树 几只家巧 在犹豫不决地聊 窥视着 窗台上的那...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