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散文技巧 > 洪三泰 :读杨文丰的《自然笔记》

洪三泰 :读杨文丰的《自然笔记》

散文
时间:2012-08-15 11:53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杨文丰点击:
        

 

  
  学识与智慧的散文灵光
  ——读杨文丰的《自然笔记》
  ▓洪三泰2009029

  印度诗哲泰戈尔曾惊叹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东方和西方古代的哲人都曾探求过宇宙的秘密,仰观俯察,呕心沥血。古希腊以及西洋近代哲人如何探究宇宙的奥妙,我们且不去说,单说充满智慧的中国古代哲人,他们是以独特的“默而识之”的韧劲去解读宇宙万物的秘密——包括规律、节奏和旋律。说来也非一日之功。四时运行,万物繁衍,天地旋律,跨越时空,渺渺茫茫,时隐时现,秘而不宣。然而,它们是美丽的,有着永恒美丽精神。这种精神的美,得靠人类的智慧去揭示、表述和传播,让它们的灵光照耀人间。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最近先后读到散文家杨文丰在《散文•海外版》2001年第4期头条发表的包含6篇文章的开放式系列散文自然笔记》(特约专稿)和在《南方日报》2002年7月13日发表的“自然笔记”《啊,阳光》,受到震撼,这些散文有如北极光般耀眼夺目。我见到了学识与智慧的灵光。

  散文长河,浪花迭起,不乏动人心弦、醒人耳目的佳作。但暗淡无光者、华而不实者、弱不禁风者、摆大款或裹小脚者,让人感到气闷和讨厌。浮、泛、漂、躁的缺少学识与智慧的“无根”散文更令人觉得散文已经离开了土地,成为漂浮物甚至尘埃了。在这种情况下读杨文丰的《蓝地球》。感受到生命的重负、回归,新生的美丽。杨文丰写道:“我们一直喘息在苍茫、绵厚的空气之底。暴风雨霁,我们的头颅之上,总能高悬一片穹庐似的、蔚蓝色的天空。”蓝地球——我们的家园,难道不值得每个生命留恋么?色彩的真实和谐和富有活力表现在一个“蓝”字。蔚蓝——生命青春的色彩,使所有活着的生物得到喜悦。蓝色意境、蓝色和平,我们的地球母亲是多么的神秘而美丽散文家揭示了蓝色的自然形态和永恒的内涵。阳光泼泻下来了,她和呵护地球的空气邂逅了。作者告诉我们蔚蓝形成的秘密——波长较短的紫、蓝、靛等色光,在地球大气圈上层“遭遇”空气中的尘埃、冰晶和水滴等微型物质,产生散射、漫射——奇特的蔚蓝出现了。描写蓝光——艺术联想并不难,揭示蓝光的奥妙就不是一般的散文家所能胜任的了。杨文丰曾读农业气象学专业,他深知气象中的“所以然”,自然能舍弃浮泛的空洞的抒情,而到皮到肉地、画龙点睛地展示自然现象中的本质的东西。因而,作者的表述和抒情是“权威”、“可亲和富于寓意”的。

  在茫茫宇宙里,我们所知实在只有沧海一粟。古往今来,神秘莫测的宇宙万物,曾让人感到迷惘和畏惧。诗人散文家的表像描述和艺术想像无法使人们从精神困惑中解放出来。自然学家的经典又不是所有人能涉足的领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散文。在这知识经济时代,若有一种既有丰富的科学、文化品质又有奇特的艺术想像的文字,岂不更能体现时代和个人的人文特征,这该有多好。杨文丰说:“我写《自然笔记》,追求科学性、思想性、社会性和诗性的融合。我写《自然笔记》,可以写多卷!”我拍案叫绝,赞叹他的勇气和智慧。凭着他深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功力,他一篇篇地写着。“晨昏线”是什么?他解析气象学的定义:白天与黑夜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界线。杨文丰用诗人语言这样描写:“晨昏线过处,无非是白绸缎刚刚飘然而过,黑披风就急急拂脸而来。沧海桑田,云去云飞。黑夜和白天,对自己体下的江山万物,施行着轮回式的恩泽与压迫,”“白绸缎”与“黑披风”,多形象呀!它让我们感受到面纱下地球的秀丽和高贵。一黑一白,回圈反复,宇宙的游戏规则呈现的大气,使一切小人心智失去重量。而作为人,面对轮回着的恩泽和压迫,该怎么办?作者留下伏笔。作者对于地球形态和内涵进行了科学的庄重的开掘。它让我们认识地球并非裸球。既有流动的“霓裳”,又有高级动物和生物。这种光明与黑暗,阴与阳的交替,是宇宙运行的本质和规律。“光中有暗,暗中有光”,是对人类生存、命运的精辟启示。谁能逃避这一哲学?杨文丰的自然笔记,看似自然描述,但实际上写的是宇宙万物的辩证规律——谁也不可逆转的规律。哲学与情思的水乳交融,让人读出快感,越读越聪明越自信。

  哲理的寓意在杨文丰的其他自然笔记篇什里,同样有着生命力。灵动的智慧,充溢字里行间。知识是从形象的层面上闪现出来的,带着迷人的光彩;形象因知识的浸润而有骨有血肉也有灵气。杨文丰在《包容一切的空气》中这样写空气:“她很诗化,抽象得像光,飘渺得如雾,漂泊得如水。”把实在的东西抽象化,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这是艺术联想对万物的诠释,没有丰富的组织和想像力是难以做到的。教科书里的定义枯燥无味,想像空间的影像虚无飘渺空洞无物,唯有再创造,才有意境、语境新的生命。杨文丰用极其生动、恰切的比喻写出空气的“生存”方式和无法替代的孕育生命的作用;写出它包容一切的广阔胸怀和品格。“她是平凡而伟大的象征。”

  《散文海外版》执行主编甘以雯的《责编缀语》,对于自然随笔类的散文作了相当精辟的阐述:“开阔的知识、广阔的涉猎、坚实的自然科学功底、渊博的文学艺术修养,使他们插上了科学和艺术的双翅,遨游于科学与艺术自然与人世、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大千世界中。”甘以雯还进一步指出综合文化素质和丰富的艺术联想的重要;指出这类散文所显示的知识的价值生命的智慧和人生的多姿多彩以及现代性和时代感。责编的独到眼光,引领读者注目这类散文的夺目光亮。在此,我很感激责编对这类散文的定位。杨文丰与其他三位在《散文•海外版》首开“科学随笔”栏目的自然科学家一样,没有让读者失望,他们打破了散文界在某时刻的寂寞。在几个侧面洞开着美的视窗,让读者为各自显示的新鲜奇景喝彩。这样做,功德无量。杨文丰既未让编者失望,也没让读者失望。他从事散文写作和研究已有多年,百花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他的第一本散文集《难得休闲》,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我在序《难得休闲》的《知性和感悟的光彩》一文中说过:“杨文丰的散文既重感悟,也重知性——智慧、知识和见解,讲究两者的巧妙结合,因此,有一种令人愉悦的风采和气韵。”杨文丰的《自然笔记》具有学识与智慧的诱惑力。这种诱惑力,是由知识层面而出的。新颖、奇特、丰富,而且闪烁着艺术的光彩。“风级”的界定原来有这么多的对应物。对应物的不同形态,如“烟直”、“树摇”、“帆满”、“舍倒”、“船覆”等等,让人从中判断风之级数,由此而体现了大自然风云变幻的奇景。杨文丰在《位置》一文中,读年轮的奥妙。天时与地利所创造的“年轮”,其体积有宽大、圆柔和窄薄、硬实之分,这些不同的形态又道出气候变迁、尘寰寒热的规律。一般作者散文只会写树木的根茎叶及外表与外界的联系,而杨文丰则深入到年轮之中,从年轮的蛛丝马迹中读到树木以外的社会人生。雨,本很平凡,但杨文丰的“知识雨”却下得很精彩。他的《黄花雨》借马尔克斯小说名著《百年孤独》中的《黄花雨》作题写自然界的雨名目形态各异,而又遵循共同的自然规律,而其中的自然知识,像春雨一样渗透到人的知识田园之中。“橙雨”、“银币雨”、“鱼雨”、“怪雨”,自有其成因,让读者茅塞顿开。

  用智慧驾驭散文,让散文散发智慧的灵光,既得依靠广阔的知识面和科学修养,也离不开扎实的综合文化素质、独特的艺术想像和表达才华。杨文丰在长篇“自然笔记”《啊,阳光》中对阳光的体察和感悟,同样体现了这一点。“遥远的父亲般的太阳”是作家太阳心灵定格。当阳光使劲地朝他泼来的时候,他感情的闸门便情不自禁地打开了:“我感觉已恍如庄、惠在壕梁上理论过的一尾鱼,顺流而下。已流过去,庄周寓言。已游过去,传统云烟。很光亮,的确也是汩汩汤汤,白白茫茫。这是人生难得,非常真实而又非常可爱的阳光啊!”写到这里,按一般散文作家的思维,已经难再扩展,但杨文丰凭藉他对阳光的学识,又作了更深层次的开拓。其间,更用了诸多看似“闲笔”,但实则富于艺术意趣的语言,他引出了光的神秘面孔:电磁波……波长……粒子……双面兽,又从粒子说里海森伯等人发展的量子力学,从波动说里头薛定谔开创的的波动力学,一直说到了20世纪的物理数学科学和原子电子技术的新纪元。这是阳光抵达的新的科学领地。阳光由此而蒙上了一种神化的色彩。当作者阳光文学形态和科学形态巧妙地结合起来的时候,你能不为阳光的神奇、高贵、温情而感动吗?你知道七色色带以及牛顿的“光谱”、“幽灵”说吗?你知道阳光和科学与艺术互为相思,才使法国画家莫内创作出划时代的油画《日出印象》吗?你知道蓝色作为艺术语言曾长久沉默备受艺术的冷遇吗?你知道画家对阳光的痴情,在缠绵情感波浪中让空间流光溢彩吗?这些,杨文丰都在向你娓娓道来,让你忽然顿悟到什么。你知道“光压”么?作者用“闲笔”写道:“我们的阳光力量,中年听雨客舟中,‘的蓬,的蓬’,船蓬正承受雨的压力。阳光,就像是来自太阳的,难以止息的、光明的‘雨’。阳光给你的雨打萍式的压力,科学上叫‘光压’。阳光,你看得见,但光压,却同空气一般,你是无法看见的。”爱因斯坦对太阳引力及阳光弯曲的预言曾使英国皇家学会以及全世界有心的物理学家翘首凝望。你听到过阳光的喧哗与嚣动么?阳光,被杨文丰用知性和情感重塑后,是何等的威武、伟大!抒情对于散文家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若情没有落到实处,没有落到本质上,此情就是虚情,惨白而无血色。杨文丰散文情感是从事物“心灵”流泻出来的,又把读者的情感引入到事物的“心灵”中。杨文丰的文学想像,是建立在相当扎实的知性的基础上的,并不是空想或狂想。对于知识的剥蕉抽茧而又赋予层层色彩,已给读者塑造出一种鲜为人知的形象。这种自然笔记,确是以自然为本的艺术再创造。于是,自自然然的,这种散文就会辐射出智慧的灵光。

  杨文丰是散文的痴迷者,也是自然和科学的痴迷者。他的《自然笔记》,相当巧妙地把她们融合了起来,体现了散文崭新的意境、语境和知境,富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发表不久,便被选入包括中国作协选编的散文选本在内的诸多选本,并选入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我想,这绝不是偶然的。

  ——原载《新世纪文坛报》、《南方日报》
  【作者简介】
  洪三泰,当代著名诗人,国家一级专业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业作家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文史馆文学院院长,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理事长。
  -----——————————————————————————————————
  《自然笔记——科学伦理与文化沉思》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散文集奖)”
  杨文丰散文集《自然笔记——科学伦理与文化沉思》出版
  杨文丰著《自然笔记——科学伦理与文化沉思》(定价:15元)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邮购地址:上海永福路123号上海教育出版社读者服务部。邮编:200031电话:021—64377165转读者服务部)。
  《自然笔记——科学伦理与文化沉思》【封二作者简介】:
  杨文丰,男,广东梅州客家人,中文教授,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协第二届签约作家。西北大学中国散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1982年获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学专业学理学士学位。千禧年以来,致力于融气象、植物、生态、科学美和科学伦理的多卷本散文自然笔记”的写作,力求散文体现自然美、文学美、科学美和哲理美。
  已出版散文集等著作12部(4部合作)。其创作散文被编入上海高中《语文》教材、全国职业中学《语文》教材、香港中学中国语文网络课堂、大学写作教程》和《大学语文》教材,以及被选入《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读者》、《中国散文年鉴》、《当代散文精品》、《中国年度散文精选》、《华夏散文经典》、《广东50年散文精选》等散文选刊、选本。
  曾获冰心散文奖、国家科普写作奖、澳门回归全球华文散文奖、美国《世界华人周刊》华文成就奖等多种散文奖项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主持并主讲的应用写作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自然笔记——科学伦理与文化沉思》【封三内容提要】:
  本书是风格独特的科学散文集。题材涉及气象、植物、生态、环保、科学史、科学美和科学伦理,能将自然、科学、文学水乳交融,自成一家,令读者耳目一新。
  作者崇尚“形神和谐,启智启美”的散文美学准则,书中启智的思辩和启美的抒写如月光般神秘,真切感人。
  本书也表现了作者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对农业文明的缅怀,对自然精神和科学美的探求,对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的忧患及对科学散文美的追求作者呼唤科学伦理,张扬道义承担,表现了一位有科学底蕴的散文作家的良知和使命感。
  本书既可作科学人文读物,也可作散文欣赏读本,适合大中学校师生、科研工作者文学作者阅读。
  《自然笔记——科学伦理与文化沉思》目录
  植根科学的另类散文
  ——杨文丰《自然笔记》序………………………………………………………张柠
  学识与智慧的散文灵光
  ——杨文丰的《自然笔记》序…………………………………………………洪三泰
  第一辑科学与美
  自然笔记
  北风
  啊,阳光
  虹影
  黄昏
  地温杂记
  瑞雪兆丰年
  奇迹般崛起的“脐带”
  梅雨,梅雨
  向日葵寓言
  萤火虫
  第二辑科学与绿色
  根
  冬虫夏草
  鸣沙山•月牙泉
  尘寰里的绿叶
  当归
  撩起吐鲁番神秘的面纱
  令人尴尬的绿色食品
  绿色厕所
  我是红豆
  仙人球情思
  温泉浴
  “大漠孤烟直”的条件
  绝种动物墓碑
  缘何寻求还魂草
  营建梭罗的“散步”境界
  第三辑科学与伦理
  海殇后的沉思
  台风现象
  地球日
  蝴蝶
  幸福不是身边雾
  苹果问题碎笔
  路桥美学考
  思念情结与巴山夜雨
  旧月已沉沦,心月何处寻
  佛光
  科学精神随想
  关于《自然笔记》的写作
  ——答上海《语文学习》杂志编者问
  自跋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