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散文技巧 > 小小说创作指导(4)

小小说创作指导(4)

时间:2009-06-07 01:15散文来源:博客 散文作者: 秋寒点击:
        

  
  三、角度宜“专”不宜“多”——借一双慧眼就足以看清世界
  
  小说的叙事角度有全知全能视角、限制视角和纯客观视角三种。全知视角又称零度焦点叙事。叙事者无固定视角,并像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作者可以不时变换叙事角度,一会儿写A君如何想如何做,一会儿写B君怎么想怎么做。这种视角常出现以中长篇小说中。纯客观视角又称外焦点叙事,指叙事者像一台摄像机那样只客观记录事情的表象,不去追溯事情的历史背景,不涉及任何人的心理活动,叙事者也不抛头露面,评头论足,抒发胸臆。这种叙事角度在新闻作品中较为常见,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力度不够。限制视角又称内焦点叙事。它是以小说当中的人物视角展开叙事的。它的叙述要受到叙述者视域的限制,即只能叙述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不能叙述别人看到或听到的而他自己没有看到或听到的事情,更不能介入别人的内心世界。小小说的篇幅特点决定了最好采用内视角来展示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否则易让人觉得内容虚假或松散拖沓。
  
  例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全部从主人公——农民的角度展开叙事。写他因穷困无奈弄回毒鱼的心理矛盾;写他所看到的妻儿欢呼的场面;写他怕见全家中毒的惨象而出外,略去妻子做鱼的细节;写他回来后却见妻儿欢笑等待的意外,让他又不得不回到直面全家人食毒鱼而死的现实中(作为唯一的知情者,直面死神的降临无疑是痛苦的);在妻儿的鼾声中仍然不能入眠的依然是他,他没想到因煮的时间太长鱼已经失去毒性,求死不能的现实让他陷入了更深的痛苦无奈中。全文都是以这个农民为中心展开的叙事的,略去了不必要的细节,文章干净利落。
  
  四、结构宜“曲”不宜“平”——峰回路转方知人间别有洞天。
  
  古人云:“文似看山喜不平。”此处的“文”还只是“文章”,是应对策论之作也。写小说更得注意这一点了,矛盾冲突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性格在矛盾中才能得以展示。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小说
  
  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竞标》一文中的公与私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情与法的矛盾,一重又一重,使文章悬念丛生,读来欲罢不能。最后揭开谜底,令人拍案叫绝。再如《陷阱》一文,韩信的心理矛盾是文中的主要矛盾,展示其在紧急关头对情与理的艰难抉择。还有《石碑上的历史》,在这篇以“非典”为题材的小说中,有个人情感和集体利益的矛盾,有感情和理智的矛盾,还有传统习俗和现代法律的矛盾……以上每一篇都写得曲折生致,扣人心弦。
  
  写小说好比引着读者走山路。“山阴道上,络绎不绝”,阅尽人间奇景,是中长篇小说的惯用手法;而路转峰回、豁然开朗则是小小说的看家活路。
  
  五、表达宜“纯”不宜“杂”——让好茶在紫砂壶中泛出清纯的幽香。
  
  小说得有小说味儿,必须得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主,人物的性格需要借助人物本身的言行来展示,这就决定了其表达方式只能以记叙和描写为主,且只能以人物描写为主。
  
  有很多同学受多年散文写作的影响,总爱在文中夹杂过多的环境描写和抒情,这就好比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偏偏背着坤包、打着小花伞,搔首弄姿,实在有点不伦不类。还有的同学在刻画人物时爱贴标签,先直接点出人物性格,再写事例加以证实。这种构思其实是受了议论文写作的影响,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其思路:我认为某人是怎样的——不信我举事例证明给你看——通过以上事例证明了我的结论。这就像用煮咖啡的方式泡茶,纵然是龙井珍眉也难免暴殄天物了。
  
  找到一个好的题材确实不易,就如极品茶叶于世间难寻一样,记叙描写则是泡好这壶茶的紫砂。在小说创作中,作者应当用细节不露痕迹地展示人物性格,对人物不置褒贬,让读者自己去评价,去体味。
  
  四、刻画生动而逼真传神的细节
  
  宋朝的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记载:马正惠得到了名画家厉归其《斗水牛图》真迹,十分喜爱,但遭到一庄客偷偷的讥笑,马问他为什么讥笑,庄客说:“某非知画者,但识真牛,其斗也,尾夹于髀间,虽壮士膂力,不可少开。”厉归其的这幅画做到了形神兼备,却因为这个细节的“失真”而导致黯然失色,由此可见细节是绘画艺术灵魂。绘画如此,小小说创作也是如此。小小说的特征是微小,因为受篇幅限制,不能不减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两个最具表现力的情节、细节、镜头,一句两句语言,只有把这些微小的细节,写足写透写尽写精,才能振聋发馈攫取人心。
  
  作家刘真从创作中体会到:“作品中的细节,就象活人身上的细胞,是艺术作品灵魂,所谓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部来决定的。”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超过一大通笼统的叙述。读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读者,有谁会忘记吝啬的严监生临死前,为了挑掉一根灯草而伸出两个手指不肯断气的情景呢?
  
  可以说小小说中细节的作用,甚至大于作品,细节经典了,整个作品就一定不同凡响。我们熟知的那些经典小说如许行的《立正》、白小易的《客厅里的爆炸》、刘国芳的《诱惑》、滕刚的《预感》、欧•亨利的《最后的常青藤》……无不有生动而传神甚至是震撼人心的细节。白小易的《客厅里的爆炸》,尽管洋洋千言,其实就是围绕一句话去写的:“有时候,你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说的越是真的,也越像假的,越让人不能相信。”许行先生的《立正》,尽管几乎写了一个人一生,但自始直终都围绕一个的动作写,一提蒋介石,主人公就想立正。欧亨利先生的《最后的常青藤》,尽管前面用足了铺垫,其实是医生的一个主意——那片叶子是画在墙上的……其实对于生活而言,一个人记忆、经历,生动、鲜活的是由细节组成,相比之下,所谓的大事反而隐退和模糊。所以,小小说最难得的是牵动、稳定全篇那个细节。
  
  同学们在对小小说中的细节进行描写的时候,应抓住那些能够表现人物某一典型性格侧面的某一最突出的性格元素进行细致的描绘,它的镜头所向的是某一最鲜明点,而不是大部。要把细节写好,我们要的细节是精挑细选的一组有本质联系的细节,然后将它们写细,一笔一笔地细心刻画,使它显得分明,具有表现力。崔旸的《名字》的细节是这样的:两个老同学在大院中偶遇,当老同学许辉喊赵林这位老同学的名字的时候,赵林感到很陌生且脸色冷冷的,语气也很生硬;但当赵林知道了许是新来的市长时,马上改口叫“许市长”,而许却笑着让他喊名字,赵“叫不出来,脸上用力的笑着”,结尾许说千万别“市长”“市长”地喊,长了会把我的名字喊丢了,直点出令人深省的主题。这个故事从喊名字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细节入手,对每个人的脸部表情和语言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写,使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作品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这个细节也在整个故事链中充当了重要的一环,为后面的点出深刻的主题作了铺垫。总之,我们要确定一个能表达主题的细节,先通过一番渲染后才将细节顺理成章地写出来,触动读者深思的神经。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0)
76.9%
待提高
(3)
23.1%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