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散文技巧 > 散文写作技巧详谈(5)

散文写作技巧详谈(5)

时间:2009-06-26 18:52散文来源:转载 散文作者: 佚名点击:
        

  
  余光中的《沙田山居》中“一炉晚霞,黄铜烧成赤金又化作紫灰于青烟,壮哉崦嵫的神话,太阳的葬礼。”“炉”本为名词,则转化为量词。炉字就比喻了燃烧,颇具匠心了。
  
  散文的两条出路
  
  贺雄飞
  
  关于中国散文创作,我早已想写下一点文字了。林贤治先生发表在《书屋》杂志的《五十年:散文自由的一种观察》给人的冲击和思考是很大的。我认为,中国散文的首要问题是话语体系的问题。近读老愚、韩小蕙等人主编的一些散文选本,再一次加深了我这个认识,无论是散文家还是散文理论家,大多没有摆脱旧有的话语体系,还是用一种单一的、呆板的、腐朽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尽管也曾有个别人用自己的语言在写文章,但中国散文界,总体上还是死气沉沉。即使是新锐作家余杰,也未能摆脱话语体系的痼疾,余杰带给人的冲击是思想的锋芒,而不是语言的创新。余杰对余秋雨的批判,是毛式话语的再现,让人隐隐作痛。50年来中国散文对下一代的精神误导是无以复加的,连我自己也不能幸免,既是受害者,也是刽子手。
  
  因此,中国散文的第一条出路,就是对文风和文字的彻底革命。川籍学者毛喻原先生在《论汉语的险境和诡谬》一文中认为:“语词是一种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能够规定意识边界的精神,更是一种能够突破这种边界,让意识向更多的维度拓展的精神……汉语从没有顾及、垂怜过汉人生世界的存在真情。国人的罪孽,在汉语中找不到表达。在沉重的现实生活面前,汉语所表现出的那种莫名其妙的潇洒、逍遥和轻逸确实让人吃惊……”毛先生甚至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产生不了诸如《圣经》那样的名著,和汉语本身的缺陷以及几千年的专制话语体系都有很大关系。具体到学术研究上,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潘旭澜的《太平杂说》和高华的《红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带给人除了思想和学术的深邃以外,还有语言上的创新。具体到散文理论和散文创作,林贤治和刘亮程堪称另类。
  
  中国散文创作的第二条出路,是唤醒散文家的人文精神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前不久,在新疆我遇到了一位年轻的考古学家,他声称自己的考古发现将中国历史提前了三千年,并且要我参观他个人的考古博物馆。一进屋,就是厨房,厨房的墙角中胡乱放着几个巨大的恐龙蛋化石,这让我大吃一惊。而在他的书桌上却摆着赵忠祥的巨幅照片,这也让我大吃一惊。参观完毕后,考古学家非让我签名留念,翻开留念册,袁木、刘晓庆等人的笔迹赫然入目,使我哭笑不得。另一次是去杭州,我结识了散文家莫小米和另一个据说是当地很知名的散文家。该先生兴高采烈地说,我主要从事美食散文创作,不信您翻翻近两天杭州的报纸,我的两篇文章引起很大的轰动,一篇名为《辣子肉丁》,一篇名为《吃砂锅的三个鬼》,当天引得隔壁餐厅售出49盘辣子肉丁和25个砂锅……
  
  有鉴于此,我将中国的文人分为四种类型:休闲文人、腐朽文人、进步文人和反动文人。所谓“反动”,乃“正动”的反义词,凡追求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市场经济、科学、人性、理性、智性的文人乃“正动”文人,其文能够推动历史的进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即“进步文人”。凡与此相反,乃“反动”文人。现在中国的大部分文人是休闲文人,写些不痛不痒的文章,发些无关紧要的牢骚。因此,我曾私下和许多朋友讲:“一个散文家若仅局限于风花雪月,而最终成为不了一个知识分子或进步文人,其创作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这就是中国散文的第二条出路。
  
  可喜的是,中国出现了史铁生、李锐、林贤治、刘亮程、筱敏、冯秋子、刘烨园、鲍尔吉&S226;原野(读者中常见的作家)和徐无鬼,这样一批进步文人,一张张鲜活的面容,各具情态。
  
  但愿他们能闯出一片大风景。《检察日报》
  
  语言是人口开出的花朵,在语言中,大地对着天空之花绽放。
  
  ——海德格尔
  
  (一)、“陌生化”语言
  
  文采是散文作品一个瞩目的审美特征,有无绚丽的文采也是散文作者艺术上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散文作品中流淌着诗的风韵。而这种诗的风韵的形成,与一种称之为“陌生化”的语言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提出“陌生化”理论的是俄罗斯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他认为:“艺术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作为技巧的艺术》)按照接受美学的理解,艺术语言的最终实现,要由读者完成,而“陌生化”语言,最能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参与意识,在文字的体验中,就能感受到“陌生化”语言清奇、飘逸、魅力无穷的风韵。
  
  什氏揭示了诗歌艺术的某些本质方面。“陌生化”直接显现在诗歌语言方面,通过语法规则的偏离,通过隐喻、象征、叠加意象、拼接、跨跳等手法造成高度变异的语言,即雅可布森所谓的“对普通言语的有组织侵害”,从而“远离”日常的普通会话语言,向难以言传的隐在现实和形而上的“神祗”接近。什氏倡导的“陌生化”是基于这样的美学标准,即审美心理中的新奇感和惊异感。他提出注重修辞手法以及古字、冷字、典故、新词语和外来语的运用,同时借助特有的节奏、韵律从整体上打乱普通语言的常规性,以此来“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陌生化的意义正在于瓦解艺术形式和语言方式运作上的自动化和心理上的惯性化,从而重新构造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把一种奇异的与实际生活完全不同的现实展现给我们。
  
  希腊诗人197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利蒂斯指出:“无数的秘密景象使宇宙闪闪发光,也构成了一种未知语言的章节,而这种语言要求我们选词造句,作为一种领我们到那最深奥的真理之门坎前的解语”。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26)
96.3%
待提高
(1)
3.7%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