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资料

李兴文
道路越远越苍凉。
留言 | 短消息 | 加好友 | 加黑名单
 用户昵称:李兴文
 最后登录:12-11-09 09:56
 会员等级:签约作家
 会员积分:6764 分
 空间访问:65647 次

日志文章

14-01-06 01:50

人在天涯情在心

  沐浴、洗涤诸事毕,时间已近新年元日凌晨。夜深如海,却不宁静。楼道里还有清晰的脚步声,轻重缓急不尽相同,应该代表着不尽相同的节庆心情。远处有断续的鞭炮声传来,不成串,只是漫不经心的零星炸响,应该是尚未安眠的孩子们或者喜气十足的醉汉们的壮举。这些稀疏闲散的声响仿佛长眠的种子终于受到温暖地气的召唤,在解冻的土层下开始兴高采烈地萌动,而那种子,应该就是春天的。
  
  新年前夜沐浴、洗涤,大有除旧布新的用意。没有想过“盘点”、“整理”之类,以为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就应该任其永远地过去,新来的日子才更有意义。这是我多年来形成的心理习惯,也是我多年来抱持的人生态度。另据说,像我这样对未来常常看好的人,心理基础一定稳固牢靠,精神背景一定乐观积极。宁可信其有,粗略对照一下,自己的人生态度也许真是乐观向上的,不然,在新年来临之际,何以还要刻意沐浴、洗涤呢?以新迎新,毕竟是让人有信心、有力量感的人生作为。
  
  坐床拥被,好像在等待新年从深夜里走来。将近元日零点,床头柜上的iPad接连响起新信息提示音,开屏一看,果然是一干朋友发来了新年贺词和问候语,那些简略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那些鲜艳灵动的Flash图片,仿佛来自茫茫夜空的星光,不甚辉煌,却很耀眼,不甚显赫,却很温暖,那一刻,那些星光一样聚集在我眼前的虚拟情感,竟让我信以为真了——它们确乎也不能算作彻头彻尾的虚拟,那些所谓虚拟的东西分明来自真实的活人之手与活人之心,至少还有相对真实的字面意义。
  
  我内心的感动就像春潮那样汹涌澎湃了。
  
  其实多数朋友根本未曾谋面,多年来仅仅在网上神交而已。天长日久,心里渐渐明白,仅以文字的深度来评判人品的高度,虽然不甚准确,但也谬误无多,“文如其人”,大抵是不会错的。又觉得,把生命的精神世界安放在文字里的人,功名利禄本就不曾萦怀,在追名逐利之风横吹不息的时候,还能坚守在文字里的人,都是令我肃然起敬的,但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这些人都不自惭形秽也不妄自菲薄,我们只是在追求功名利禄喧嚣场院之外的另一种人生价值而已,如说高尚,世上诸色人等大家皆然向往高尚,如说卑贱,唯独寄梦于文的人不属此例——我是这样想的,因为他们奉献于世的东西大都毕竟是高尚的。
  
  探访者中的一位——仅此一位——与我同在这个小城相处过三年时间。他是开书店的,而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我又是名实相当的“喜之郎”,久而久之,我们就成了朋友,书本就是我和他成为朋友的唯一因缘。当我们过从最密的时候,“汶川特大地震”爆发了,我们之间的友情以及友谊的根基并未被震垮,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小城在那一刻成了“没有完全倒塌的废墟”。在惊天动地的惊骇之后,我这位书店老板朋友仿佛实在不堪惊扰,将运作得很顺利的书店转手与人,决意离开这个重灾之地。临别,他电邀我到他租借的寓所一坐,我知道,他要和我道别。未曾见面,我先独自感伤起来。
  
  当我们以幸存者的面目再次聚首、四目相对的时候,我看到他的脸上闪烁着极不自然的苦涩与无奈,以往很熟悉的笑容仿佛隔着严峻的沙尘暴。我的心里何尝又不是难以自持的悲伤与凄凉。
  
  他待我以零食与啤酒。看得出,他身未动,心已在逃难的路上了。既然已在逃难,自然就没有锅灶之类的居家器具,我是理解的,不过在理解之余,我也受了他的影响,人虽坐着,心里也做好了随时起身狂奔逃命的准备——这也难怪,那时候剧烈的余震是随时都在发生的。
  
  零食与啤酒,已经很不错了。在那样人人自危、满眼都是凄惨、惶恐之色的日子里,我们还能坐下来像中学生那样大嚼零食、畅饮啤酒,没有躲躲闪闪,但多少有些狼狈,也有些玩世不恭的样子。然而,尽管如此,我的心里依然一阵阵发热,鼻子一阵阵发酸,我不能不承认,友情是完全可以压倒灾情的。
  
  他向我直言他真的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他还说,关于地震,以前只是耳闻,这回算是亲历了,可怕程度远比想象中的严重,心里的恐惧感觉更是空前绝后的——他亲口说了“空前绝后”,意思是今生今世他再也不会遭遇那样巨大的惊吓了——和我对面而坐的时候他依然惊魂不定心有余悸。怪不得他执意要离开这里,怪不得还未离开而心已如风中的飞蓬动荡不宁了,地震带来的巨大惊恐只有亲历过的人才有深刻的体会。他说他必须离开这里。对此,我依然是很理解的。
  
  这也难怪,当时风传的各种坏消息差不多都是耸人听闻,传闻都是关于余震和次生灾害,并且都是相当严峻的。我听懂了他的意思,他不想死在这里,他的几个孩子中,有的即将婚娶成家,有的还在求学,有的面临当年的高考,尤其是,老家里还有七旬老母。作为人子与人父,还有许多的事情要他去做,是该回去了,应该回到暂时还没有地震灾害的老家去。
  
  我就感到更加凄凉。也许他真给吓坏了,竟然忘了我,或者,也许他已经顾不得我了,只要回去照顾好他的老母、妻、子,即便我定然会死在这里他也无能为力了。我也理解。古语有云“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何况我和他只是人生半道上交的朋友,大难临时各自顾命也是天经地义的。
  
  “干脆,你也跟我去吧,赶快离开,这地方太危险了!”他说。
  
  我很惊讶,但我没有立即表态。
  
  我们继续且饮且谈。后来他好像终于意识到他刚才言有差池,就想把话题岔开,就开始自言自语,但话语很快又回到地震上来,心理学上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心理他终于无法逃脱。因而,我们的话题还得继续。
  
  朋友一场,他可以决然离开,因为他的身份毕竟是“身在异乡为异客”,起身离开即可万事大吉。但我是无法选择离开的,我必须在这个余震不断、次生灾害频发的重灾之地继续坚守下去,如果能够幸运活着,我在这里还有许多未竟的事业,至少我还有亲情的根基,这个我无论如何都无法彻底拔除,至于那份工作倒是其次的。我又不能怀疑他的一片真诚,日久见人心,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
  
  其实他何尝又不明白我无法离开的事实是铁定的,但我后来还是万分感激他对我的一片至诚之心及仗义之想,我也答应,以后,如果我的条件成熟,一定去找他,如果我有能力,我一定离开这个“灾难之地”,如今,自由选择居住地既时尚、也实用,再说哪里的黄土都能埋人,我也觉得三十年来发生三次特大地震的地方的确岌岌可危。我看出,他对我的许诺信以为真了。
  
  一晃几年过去,他果真再没有来,我也没有去,我没去的主要原因似乎还是我的“条件”一直不够成熟!好在我们是Q友,随时都能得到对方的近况信息,了解对方的生存现状。我在他的空间相册里见过他的七旬老母,也见过他的儿子、儿媳,新进又见到他刚刚才有的孙子。我就断定他那里真的没有发生地震灾害,他们的生活在顺理成章地进行着,他们真是幸运的!我向他及时表示问候与祝贺,他的回应依然是情真意切的邀请甚至规劝,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向他许诺:一旦条件成熟我一定去。
  
  这样一等又是这么几年时间,我的“条件”一直未能变得成熟。而他,改行了,在家乡本市城区开店卖“苏泊尔”电器,从他不断发出的空间信息来看,他的新事业和他的生活皆然蒸蒸日上已是今非昔比。我就羡慕他正确的人生抉择和可观的人生业绩,又幻想如果我及时“过去”也许我早也如此了。但幻想终究不能代替现实,自己还在因循着旧貌依然的人生轨迹,虽然我真有些后悔当初没有随他而去。后来冷静再想,一个志得意满的书店老板改行卖电器,不知他心里所做和想,我的心里早已是怏然不乐了。
  
  有时候,有些事情,人的自责、检讨、后悔等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有意义的东西似乎永远都是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没有变成现实的东西人无法作出准确的估算和设想,活在当下,才是可触可摸的。
  
  新年前夜,他发给我新年贺词和问候语以后,再次提及邀我过去的事情。想了一想,我除了说“等条件成熟”这样的话以外好像再也无话可说。当然,我所说的话不仅仅是最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观念的,而且也是最具活力、但内容最不具体的语言描述,我想这样广义而含糊的描述我们都是能够接受的。
  
  我和他的确是因书结缘。在严肃文学方面的书籍差不多从书架上完全“隐退”以后,我急需的一些书还是他帮忙给我弄到的。其中的几本,他办不到,就委托朋友,他的朋友又委托朋友,经过多方辗转,书本才到我的手中,那些书已经经行了大半个中国。有两本书还是积存已久的旧书,因其太旧,他说什么也不要钱,还说如果能用就算送给我。那时,我对他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他对我一再邀请并许诺包揽全程费用,这让我感到“压力山大”。我以为朋友之间确实应该“君子之交淡如水”,说到钱,总不免会带上市侩气。再说,时下人人对钱敏感,我对此尤为不屑,力争在欲海横流中活出自己的格致来,那么,我又何必让友人为我承担费用呢?即便只是客套话,我也是不想多听的,生怕听多了让自己的精神“走火”。想到再无可想,我只能回复他,他送给我的祝福我收到了,我很快乐,也很感激。
  
  它是陕西神木人,与我相距一千六百公里。
  
  不久以后,偶然看到一条网络新闻,是说神木发生了一起“7•15事件”,并说通过这一事件,世人才发现那个拥有美妙名字的地方竟然在长时间里被“妖魔化”了。这个消息让我暗暗打冷战!我就担心我的朋友可能亦受其害,几次想问,终未开口,这又暴露了我跋前疐后、顾虑重重的性格弱点。其实我只是想:他没有主动告诉我,或者说明他不愿说,或者说明事件与他根本无关——我希望事实属于后者,那样,我的朋友一家起码还算幸运的一家人;设若真实情况属于前者,我心中的感慨又将是无以复加的:他可以逃离地震灾区余震和次生灾害的危害,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会遭遇无形的人性灾害,若想继续逃离,他们一家又该向何方逃离呢?
  
  这一回,我又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等条件成熟了,我一定过去看看他,看看他们一家。
  
  但是,至今我都无法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条件成熟”,我只知道我还在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继续在这个余震不断的地方生活着。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论美好的,还是丑恶的;无论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无论是高贵的,还是低贱的,无论真实的,还是虚假的,或者无论是真诚的还是虚伪的、可爱的还是可恨的,它们,或者他们,都无法分检,也无法留存一些、舍弃一些,一切都在时光的长河里自然混合、自然流散,唯有在新年的前夜收到火热的祝福词和问候语的时候,又觉得人生和生活还是有序的,还是较为平安的,我还可以凭朋友之间的一份真诚和温暖,在日子的长夜里点亮用以延长星光的一盏渔火,并借此在繁复庞杂的生活之海里打捞所需的安乐与幸福,并让其在年末岁首的当口,为辛勤的人生和淳朴的心灵搭建一座用以校准的平台。
  
  恭贺词、问候语,也有来自东鲁的泰山之畔和东海之滨的,也有来自南粤、来自大漠、来自河西,来自西南边陲的。从中,我首先看到了天南地北的朋友们火热的心和诚恳的意。那一刻,我内心的感动真的让我自己难以承受,只好真的落泪!我幸福的泪落在年末岁首的沉沉深夜。
  
  过于激动反而无语。神木的朋友仿佛要睡了,他发给我的最后一条信息是:决定好了请务必告诉我,我好接你。处在其余各地的朋友,有人奉以“热茶”,有人赠以“玫瑰”,有人在“摇手致意”,看着这些,我的眼前越加模糊起来……
  
  2014-1-3

一共有 4 条评论
龙翔九天 10-07 00:35 Says:
人在天涯情在心。说的有道理!
一叶舟 03-29 08:40 Says:
欣赏来迟!人在天涯情在心,感动!问候先生!
辛迎迎 02-15 16:27 Says:
李老师的文章,生活的细处,却让人有更多的感悟!欣赏!
雪心 02-08 14:13 Says:
欣赏
发表评论
李兴文:
表情: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杭州众书文化创意有限有限公司|欢迎访问散文网散文在线.常年法律顾问:李庆兵律师 本站文章都为散文在线原创文章,除了作者本人或是
散文在线同意可以转载外,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私自转载.如有私自转载和盗取文章者,散文在线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将我们的网站散文在线告诉你的好友,我们会无限感激!管理QQ:820551008 散文在线签约群:148376881
Copyrig 2008-2010 散文在线 版权所有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