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资料

暖暖
留言 | 短消息 | 加好友 | 加黑名单
 用户昵称:暖暖
 最后登录:10-08-28 07:20
 会员等级:高级会员
 会员积分:1024 分
 空间访问:6717 次

日志文章

09-06-09 03:06

再 登 望 鲁 台

千阳县城西有个望鲁台,媒体誉称中华尊师重教第一台。史料记载: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的燕亻及  ,诞生于千阳县的燕家山下。在世六十六年,三次赴鲁,师从孔子,前后历时一十七载。学成回秦地,在今千阳县城西裴家台设坛授徒,竭诚传播儒家思想与文化。授徒期间,因思念恩师,襟土筑台,眺望鲁国,历经十余年而形成高约十米,底径三十多米的高台,史称燕亻及   望鲁台。燕亻及  设坛授徒,开创秦地平民教育之先河;筑台望鲁,尤树尊师重教之高标——形不大而灵秀,景不奇而意深。

由于崇尚教师这一职业,我每年教师节前,都要登上望鲁台去拜谒史称尊师重教之楷模的先贤燕亻及    。教师节前再次登上望鲁台时,却引发一系列思考,其重要之点是望鲁台带给后人的真正启示是什么?

带着这样的思考,站在望鲁台上,我理出了比较清晰的、具有启示性答案。那就是燕亻及的尊师精神、重教精神、传承文明的精神。这种精神蕴藏着振兴中华民族的原动力。

为师者之所以受尊敬和能受人尊敬,重要的是师者,能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之燕亻及   可谓是尊师之楷模。三赴鲁国,在孔老先生的教导下,适周问礼,旅齐观欹,精通六艺。2500多年前,秦地与鲁地如此遥远,环境与交通该有多么恶劣与艰难。可这位秦地学子为了追求知识,追求文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故土和妻小,踏上近四千里的旅途,其精神多么令人钦佩。在鲁国求学期间,他经历了诸如请教老子、昭公出逃、仲伲遇险以及自己遭绑架等重大事件。但这一切都没有改变燕亻及   对孔子的敬仰,反而使他对老师的感情与日俱增。由此不难看出,他的尊师,不仅仅是对一个人本身的崇敬,而是对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的崇敬,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崇敬。读着燕亻及    尊师的故事,看看当今中国时有媒体报道的老师被侮辱、被打骂、被致死的现实,我们为今人辱师之行而脸红,而感到无地自容。笔者认为,如果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教育,那么教育的希望就在全社会尊师氛围的形成,这是我们再登望鲁台所思之一。

所思之二,就是对燕亻及   重教精神的崇敬。燕亻及   赴鲁学成回秦,在千阳县裴家台(今望鲁台所在村)设坛授徒。他没有固守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理念,而是传承老师有教无类的思想开创了平民教育。中年燕亻及   力排众议,拒绝做官,狠下决心,从事教学,是他重教言行的完美统一。但我们目前的现实是喊重教口号多,落实重教实招少。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教师工资仍有拖欠,中小学危房让人提心吊胆,教室门窗无玻璃,桌凳破烂不堪的现象仍然存在。还有面对贫困和教育产业化不得不失学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一日不解决我们何言重教。如果中国的农村孩子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何言我们已成为重教之县、重教之省、重教之国呢?

望鲁台带给我们的第三点启示,那就是燕亻及    传承文明的精神。教书育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育人是对教育的终极评价。站在望鲁台我们深感燕亻及    作为教育先贤戴上教书育人之楷模的桂冠当之无愧。中华文明的本源在于道德的文明。燕亻及    的弟子个个成为社会中流砥柱,就是他在教书中重在育人的结果。但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病症却是相当一部分人的道德缺失。其集中表现就是一些政府官员缺乏公信力,民间缺乏诚信力,社会缺乏亲和力。究其根源,在于道德教育体系的紊乱、不健全,甚至某些方面的沦丧,社会显现出的报复,便是各种违法乱纪事件的急剧上升和社会普遍存在的冷漠世态。这就不能不引起我对教书中如何育人的问题作深层次的思考。对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发表评论
暖暖:
表情: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杭州众书文化创意有限有限公司|欢迎访问散文网散文在线.常年法律顾问:李庆兵律师 本站文章都为散文在线原创文章,除了作者本人或是
散文在线同意可以转载外,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私自转载.如有私自转载和盗取文章者,散文在线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将我们的网站散文在线告诉你的好友,我们会无限感激!管理QQ:820551008 散文在线签约群:148376881
Copyrig 2008-2010 散文在线 版权所有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