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你可以选择到
博主资料

qiaotouyvgong

qiaotouyvgong的头像
连发几次,分段失败,难啊! 不知何故?
  • 会员等级:注册会员
  • 会员积分:903分
  • 空间访问:3020次
日志分类
最近访客
文档搜索
日志文章

迷人的家乡戏

(13-07-15 10:21)

  电视进入普通农家前,地方戏曲就是农村的文化大餐。每年收罢秋以后,镇上起物资交流大会,必请一两个剧团助兴,无戏不成“会”嘛。我们这一代人,是从小看戏长大的。蒲剧的高亢激越,眉户剧的婉转悠扬,那音乐、那曲牌、那唱腔,年年月月,耳濡目染,早已渗透到我们的血液里了。每当夜幕降临,一听到戏庙里锣鼓丝弦响,便莫名地兴奋起来,撂下饭碗,扛着板凳,提上马扎就直奔戏庙里去了。虽说翻来覆去总是那几十出传统戏,有些唱词观众耳熟能详,有的人还随着演员在台下摇头晃脑的哼唱,但是,看戏的兴味依然不减。毕竟一年一度只能饱一会眼福、耳福。
  
  那些年县蒲剧团几乎每年都要来演几天,演员都散居在老百姓家里,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见了成朋友。县剧团须生艺名叫“三头儿”演的“祭灵”,艺名叫“闺女”的武生演的翎子功戏《小宴》,二花脸陈克耍额头蛤蟆的《观兵书》,三花脸名丑老高演的诙谐有趣的《张连卖布》,老旦朱秀英演的深沉抒情的《三娘教子》,这五出折子戏成了县剧团的金牌节目,观众百看不厌,掌声、喝彩声不断。这些演员白天一上街,人们追着看,指指点点,颇有些“追星”的味道。晚上看戏,大清早便看演员在禾场上练武功,在河滩里吊嗓子,或者在戏台下看导演排节目。觉得演员一辈子生活在优美动听的音乐里,歌唱里,挺让人艳羡的。
  
  有一年隆化公社起会,请的是名气比较大的临猗眉户剧团。那时这个剧团演的《涧水东流》、《一颗红心》已经拍成了电影。我们一帮年轻人在生产队干一天活,吃罢晚饭,成群结伙,过沟爬山去看戏,一来回三十里,一连看了五个晚上,兴趣高涨的不知道啥叫疲乏。有一回在中学操场放蒲剧电影《竇娥冤》,是由王秀兰、闫逢春、张庆奎、杨虎山、筱爱娜五大蒲剧名家演的,招惹的十里八村的群众天不黑就络绎不绝地往中学操场跑。我们村的大春竟背着他八十七岁的老母亲跑几里路去看。足见群众对地方戏曲是何等的痴迷和陶醉。
  
  那时戏票也就两三角钱,山里人有钱没钱,戏是要看几场的。有一回观众把戏庙的一堵土墙都挤倒了。后来把紧邻戏庙的车马大店拆掉,扩大了场地,兴建了舞台。每逢起会的前两三天,剧团还没有来,戏庙里早已栽满了占座位的板凳。那板凳大多是裁木料剩下的边旁扇板,钉几根木棍,在地下埋半截,就算“此地有人占定”。这种板凳不怕丢,我家就有两三条。不仅是为自家人占,也是为来看戏的亲戚朋友占。宽窄长短不同的一行行板凳,成了戏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有一年临汾地区蒲剧团、眉户剧团来我镇演出,其中有好几位是获得全国戏剧梅花奖的名角大腕,一下把全镇父老乡亲看戏的热情推向了高潮。
  
  然而,自从电视走进千家万户以后,地方戏曲便一年比一年不景气了。人们成年四季在家里可以看中央台的戏剧频道,山西台的《走进大戏台》,河南台的《梨园春》,临汾台的《梨园堂》。名家好戏看多了,眼窝头也高了,一般剧团的演技瞧不起了。何况,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的是歌呀舞的,对地方戏曲不感兴趣。多少年来唱戏就不卖票了,都是镇上包场。旧舞台拆掉了,又盖了一座雄伟气派的大舞台,戏庙里却再没人栽板凳占座位了。往往戏已开场了,人们才三三两两、不慌不忙的提个马扎或扛个椅子往剧场走去,戏台下稀稀拉拉散坐些观众,十有八九是些老汉老婆儿。年轻人骑着摩托路过时朝戏台上瞅一眼,连火都不熄,一踩油门扬长而去。台下的观众常常不比台上的演员多多少。地方戏曲没有了昔日的辉煌,进入了尴尬的低谷。
  
  但是,像我们这一代老人们,对地方戏曲仍然情有独钟。我家里的地方戏曲光盘就有几十盘,还是醉心于地方戏曲那撩人心魄的韵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地方戏曲也是国粹,说不定啥时候就又慢慢红火起来呢!
  
  

发表评论
qiaotouyvgong:
表情: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杭州众书文化创意有限有限公司|欢迎访问散文网散文在线.常年法律顾问:李庆兵律师 本站文章都为散文在线原创文章,除了作者本人或是
散文在线同意可以转载外,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私自转载.如有私自转载和盗取文章者,散文在线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将我们的网站散文在线告诉你的好友,我们会无限感激!管理QQ:820551008 散文在线签约群:148376881
Copyrig 2008-2010 散文在线 版权所有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