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节日散文 > 泛黄却永不褪色的年味

泛黄却永不褪色的年味

散文
时间:2016-03-01 16:06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王祥奎点击:
        
  不经意间,春节又临近了。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年总是在这个时节与我们有个约会,让我们在岁岁年年中老去。多少年来,年味成为融入我记忆深处的怀旧情结,封存在我们儿时记忆乡村中国年的甜甜味道,成为我心头挥之不去的思乡情结!
  我的记忆年味,是从我童年少年生长的地方——那个叫担水路的小村庄里漫开的。我的村庄是个河湟文化洇染的村庄。村民非常注重民俗文化——喝腊八粥,吃腊八冰、送灶爷,扫房子、走油锅、过除夕、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这些传承数百年的最传统、最纯粹的年味体现着最中国中国年。多少年来,虽说年味自腊八开始就氤氲在村庄的上空,但定格在在我的心头最具韵香的年味,要数年三十至初三时的习俗及正月十五的拜灯了。
  一
  儿时的记忆中,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再次彻底清扫庭院,那时由于物质匮乏,农村院子、房屋地面土质素面。下午,家人将庭院、房屋打扫得纤尘不染,洒上清水的庭院清风扑面。与此同时,家家户户在大缸里储蓄初一至初三的饮用水,因传统文化的因子,河湟谷地沿袭着初一至初三不得打扫庭院房间、不得到泉儿去挑水的风俗。老人们常说,这三天不能打扫庭院以防钱财外流,这三天也是亡人们在泉儿里洗脚的日子,不能打搅他们的节日
  在记忆中,最高兴最难忘的是挑水。村庄的清泉处在较远的河滩边,道路弯弯曲曲。挑水是一项累活儿,但年三十挑水是一种渴望。这天,大人小孩穿梭在担水的路上,挑的挑,抬的抬,一路嘻嘻哈哈,一路水桶咣当作响,大家将过年的前奏演绎出了一道传承数千年的独特人文景观,那丰富多样的年俗文化深深地融入到了河湟民众的血脉之中,构成了华夏大地最完整的民族基因。
  伴随着年三十稀稀拉拉的爆竹声,我和弟弟就到河滩边的泉里去抬水,由于个子与气力的缘故,水桶左右摆动,前后滑动,水洋洋洒洒,溅湿衣服鞋袜,很多时候扁担压得肩膀通红,虽说如此,但依然高兴而且特别卖力,目的就是为了早些贴对联放炮仗过除夕。
  那时,村里写对联的文化人少之又少,在乡供销社上班的伯伯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也是闻名乡野的诵经老师傅。三十这天,村民排队写春联。那大红对联,点缀在各家门前,寄福新年满满祥和,好运连连。也因为贴春联,闹出了不少善意的笑话,丰富了年的味道。记得有一年,村里的二郎保儿因不识丁,分不清上下联,更不用说对联的各归其位。其结果将厨房的对联贴在了正房门上——“园蔬调出千般味,盘食烹来万里香”,而将牛羊圈的对联——“马壮牛肥鸡鸭成群,麻黄桑绿谷麦盈仓”,贴在了大门两边,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大门上的横批“六畜兴旺”……回忆起那时的年味,每每有一种温馨流于心间。
  贴完对联,星月灿烂,孩子们就跑到院子里放鞭炮,大人们操办年饭,准备就绪,在老人的带领下,进行祭祖。忆起放炮仗的情景,大人的叮咛——“娃娃,炮仗一个一个的放”,诗意了年的色彩。祭罢祖,吃完年饭,老人们开始准备打醋坛了。
  醋坛指将白色的鹅卵石放入火炉中烧红,放到水桶里,放入柏树枝叶,再加一些食醋,用升腾起的烟雾熏房间角落,熏家人眼睛,意在驱邪。记得小时候,年三十到祖坟烧纸,出发前,父母再三嘱咐:烧完纸别忘了邀老先人到家来过年,回来的时候,要捡上三个白色的石头……时近子夜,小孩们已是睡意朦胧或进入梦乡,父亲提着雾气腾腾的水桶进东屋出西屋,我们常常被父母唤醒熏眼睛
  一时间,鞭炮、年饭、柏香诸多味道汇聚一起,构成了乡村中国年热闹的元素。
  在这年初的三天里,家家户户砧板的噔噔声,村巷里小孩捂着耳朵点燃的鞭炮声,走亲访友的谈笑声,骡马嘶鸣的乡野声,梭棒疾飞围观人众的喝彩声,抑扬顿挫,此起彼伏,喜气盈耳,连骡马也被打扮的喜气洋洋:鬃毛修建齐整,鬃毛、尾部系上红色的丝绸……清贫,简单,传统,但河湟文化洇染的浓浓年味弥漫在每家每户,交织成传统忙年的欢乐乐章。
  
  二
  记忆中的年味,且不说杀年猪、散年钱、走亲戚、跳茅火、耍社火,单说正月十五拜灯习俗,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河湟传统年味。虽说已过而立之年,但在母亲的操持下,回乡拜灯涛声依旧
  正月十五夜,华灯初上,冰魄盈天。吃过元宵、饺子、跳过茅火的村民,陆陆续续走进家门,举行一年一度的拜灯仪式。说起点灯习俗,不得深知。迄今想来,灯,亮也,象征着前途光明;灯,与“丁”谐音,寓意人丁兴旺,子孙满堂。正月十五的那盏盏凝聚着祝福与期盼的面灯,燃烧着希望,散发着神圣年味,成为我童年乃至一生心中永不熄灭的灯。
  每当正月十五,母亲总是忙碌着准备这项活动。在河湟谷地,点灯拜灯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刚出嫁的姑娘必须回到娘家来“躲灯”。河湟谷地的点面灯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点面灯,它不是捏塑成家人的属相和吉祥动物形象,也不是摆放在门口、粮仓、衣柜、水缸等旁边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面灯,它是供奉在堂屋,外形如佛堂前供放的佛灯,一人一盏,主要祈求新年大吉大利的面灯。
  多少年来,正月十五回家拜灯成为我的渴望。母亲心灵手巧,天一黑,她就和面捏面灯,只见母亲的一双巧手慢慢拿捏面团,捏出面灯的底座,再捏出面灯上部凹陷的灯碗,灯碗的边沿捏上好看的花边。一切准备就绪,母亲拿出雪白的棉花,将棉花细细地裹在火柴棍儿上,这就是灯芯,将灯芯插在捏好的灯碗里,加满清油,面灯就算是制成了。
  在母亲捏面灯的时间里,父亲总要把摆放“灯盏”的面柜收拾的干干净净。再摆上香炉,煨桑、上香。香炉前方,整齐地摆着一溜面灯,散发着油菜花香的清油,在摇曳的火苗中,是那么的玲珑剔透。点灯是有讲究的,中间三盏,是供奉给神灵及祖先的,祈求赐祥降福的,其余是按家庭人数而摆放。
  这些灯哟,闪闪烁烁映照着堂屋的纤尘不染,煞是好看。望着盏盏面灯,母亲一一指认给我们,这盏是你爹的,这盏是你哥的,以此类推,嫂子的、弟弟的、雅婷的、岚菲的……望着中间的三盏灯,父亲说,这盏是敬老先人的,老先人可保家人平安;这盏是敬天的,有了天的庇佑,来年风调雨顺,这一盏灯是敬地的,有了地的保佑,来年五谷丰登……父亲的讲述再度神秘了年的味道
  当父亲将灯一一点燃后,一家老小在父母的带领下跪拜祖宗神灵,那时刻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河湟谷地民间有这一说法,这一晚谁的等最亮,燃烧的时间最长,且结有灯花,谁的运气就最旺。河湟民间将“灯旺、运旺”称之为“运雄”。“运雄”这个词儿倾注了太多的内容:福寿延绵、聪敏好学、健康平安、添福添财……这一盏盏面灯将老百姓的祝福撒播在正月十五夜这一特殊的夜晚。
  为使自己的灯最亮且时间最长,能多结灯花,我们兄妹几个争先拜灯,连连磕头。“妈,您的灯最亮!”、“快看,我的灯已经结了两个灯花了”、“耶!耶!我的灯的火苗最高!”。望着堂屋面柜上的面灯,或唏嘘,或兴奋,或沮丧……直到油枯灯灭。每每看到自己的面灯火苗上窜结有灯花,那高兴劲儿无与伦比。记得前几年,年仅三岁的侄女,听了我们的忽悠,那一晚,她不间断地磕头,滑稽而不规范的动作,祝福满满的童声祝祷,舞之蹈之的欢悦,让我们尽情享受到了那神秘、开心、好玩的“拜灯”快乐
  第二天早上,等我们起床,母亲早已将昨晚燃烧过的面灯焙干,面灯又成为全家人食用的美味。日子在忙忙碌碌嘻嘻哈哈中一天天流逝。现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最传统、最纯粹的年味却越来越淡了,那些与年有关的习俗,依然在袅袅炊烟中述说着昔时的热闹与温馨,牵绊着母亲村庄人的挂念。
  乡味中国年,最中国中国年!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端午忆屈原,忠魂万古香

    端午忆屈原,忠魂万古香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又是龙舟竞渡,棕子飘香,千家万户喝雄...

  • 一枚枯叶会春风

    一枚枯叶会春风 ——疫情肆虐,整理过往的文字,感谢节令和春风 春节到来,虽说还需要...

  • 母亲的话语

    从母亲的话语里,我深深地体味到:女儿的美丽是母亲的喜悦,女儿的成功是母亲的骄傲...

  • 十代结弦,一生悬念

    光斑交错在纸上,又是着落光的一页。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看到了你,只一眼,便...

  • 填仓有梦喜乐多

    填仓节,这一传统民间习俗,永远是温馨的,可爱的,倾注着全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

  • 冬日囚笼

    一种歌声,一种时代。一段人生,一种心态。在冬天呼啸的北风中,卧室这狭小的天地,方...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