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情感散文 > 家乡的红薯,你还好吗?

家乡的红薯,你还好吗?

时间:2009-12-10 23:22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剑夫子点击:
        

  题记“故乡的歌是一支清笛,总是在有月光的晚上响起……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引自席慕容的诗)

 


  每个人的心灵底片上,家乡的形态是各不相同的,但怀念家乡的情愫却是惊人的相似。她如同带刺的玫瑰,那样美丽温柔,带给人许多温馨的回忆和甜蜜,然而,又总是在不经意间,刺伤你敏感的心灵,哪怕是铁石心肠,也会情不自禁地流出相思眼泪,我自然也是一样。
  
  我的家乡是什么呢?她不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笔下的邮票,也不是香港作家黄河浪文中的榕树,而是在文人雅士看来毫无诗意的红薯(北方叫地瓜),然而,只要提起家乡,首先想到的就是红薯。在我心灵的底片上,重重叠叠,密密麻麻,印满了形状各异、色彩不一的红薯。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电影《红日》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那流水一般的旋律,超级优美的歌词,彷佛从我心田里冒出来,“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总觉得这位词作家一定是到过我的老家。
  
  我的老家隐藏在张家界东大门的一个山旮旯里,村名叫作“风自洞”,简称“风洞”,和红薯特别有缘,是地地道道的红薯之乡。我是大山的儿子,红薯是我的乳娘。
  
  家乡的红薯,你还好吗?
  
  我记得,家乡到处是薯:山上栽着红薯,田里种着红薯,禾场晒着红薯(红薯丝或红薯米),锅里焖着红薯,偶尔煮点白米饭,内面还是拌满红薯,一年四季,吃红薯的日子有半年以上。能够吃上几碗纯粹的白米饭,是童年梦想。我还记得,家乡到处有洞:山坡上,有类似延安窑洞的横洞,也有如同北方吊井的直洞,直洞上搭着茅草篷,布满山麓,远远望去,还真有那么一点儿蒙古包的味道明月朗照的晚上,孩子们在洞边捉迷藏,充满童贞的笑声,听得到;没有星光的夜里,曾有人掉进洞里,发出刺耳的尖叫,也听得到。后来读到《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摇头晃脑吟诵的时候,竟然也像夫子一样自得其乐;有时突发奇想,把“风洞”改成“薯洞”是否更加妥当?然而,“有风自洞中来”,就没有读圣贤书那么惬意了,尤其是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
  
  我记得,小时候,常常望着大山那边发呆,渴望着山那边的世界。偶尔看到山外来的干部,穿皮鞋,戴手表,好像从另外的世界飞来,还听说只要他们愿意,竟然可以不吃红薯。当时,红薯与白米是不同的世界,草鞋与皮鞋是城乡的分野。“皮鞋和白米的世界”实在太精彩,非常简单的就诱惑着山里伢子走进了梦乡:常常梦想着走出大山梦想着像愚公移山那样感动上帝,梦想着远离红薯天天吃着白米饭,梦想着山外边的精彩世界……
  
  我记得,时针转到七十年代末期,随着总设计师的一个圈阅,高考恢复了,久闭的大学之门打开了。我终于就势一跳,跳出了薯乡,吃上了白米饭,换上了皮鞋,也算是一个城里人了。蓦然回首,弹指一挥间,三十年岁月已经流过,当年的红薯已渐渐地淡出了生活,似乎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背影。但我知道,家乡的红薯被制成精致的粉丝,从张家界走向全国,甚至还飞上了老外的餐桌;我还知道,红薯受到营养专家的赞美,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超市,并成为城里人的高档小吃;我还听说,它乘坐宇宙飞船在太空潇洒走一回,并且受到能源专家的青睐,据说红薯地里可以“长石油”:真是天上人间,昔日的丑小鸭摇身一变成了白天鹅!偶尔说起儿时的梦想,会招来孩子们的笑话。
  
  然而,家乡的红薯,却是我一个永远的诱惑,我永远也走不出她的目光!每当茶余饭后,徜徉于大街小巷,会常常在那些卖红薯的小摊前停步,几乎是情不自禁的,总要买上那么一个、两个,慢慢地品味,就像是品味岁月风霜……
  
  家乡的红薯,你还好吗?
  
  我记得,家乡的大红薯,是乡人引以为傲的特产啊。家乡是有名的薯乡,是当时的常德地区农校的实验基地。那牛皮可不是吹的,红薯地里曾经走出了两个劳模。五十年代,张祖金老社长背回来国务院的大锦旗;七十年代,介绍吴贤明书记的文章进了中南海,经验登上了《红旗》杂志。每到春天下种的季节,成群结队的外乡人穿行在山间的小径上,大声地吆喝道:“到风洞去啊,粜红薯种啊!”有一个特经典故事:有个老太太的大母鸡不见了,久寻不见踪影,一个月后才出来,后面却多了一群小鸡,原来它竟然在大红薯里打洞安营,扎寨下蛋,孵出了一窝小鸡。你说那红薯到底有多大啊,你就去当一回李白,大胆地想象吧!
  
  家乡的红薯,你还好吗?
  
  我记得,哪怕是土里土气的红薯,只要有了妈妈的巧手,没有米也会变出无穷的花样。那时的红薯,是主食,也是我们的零食。且不说红薯粉丝、红薯丸子,只说说那简单的红薯条吧,先用文火慢慢地在炉锅里焖熟,再用刀切成细条状,晾在外面,让太阳照射它,让寒露滋润它,让北风吹拂它,不经意间,就干透了,看上去,像玉一样润;捏上去,又特别韧。不过,要等到过年前,才能从柜子里请出来,和油砂拌在一起,放在锅里炒,锅铲不停地翻动,那“嘶嘶沙沙”的声音,是冬夜里最悦耳的山歌。我们站在灶台边,眼睛盯住锅里,不转弯,也不眨眼。炒到二面焦黄一出锅,迫不及待地抓上一把,急忙扔入口中,烫嘴巴?顾不上了!只觉得香香的,脆脆的;又连忙抓上几把,塞进口袋里,骄傲地跑出去,走东家,串西家,炫耀着。如果哪一年收成好,初加工时,在薯条外面粘上几粒芝麻,那就是难得的佳肴。
  
  我记得,最常见的,还是那些寒风呼啸的冬天,一家人围着火塘,火塘里吊着炉锅,炉锅里焖着红薯,锅盖一揭开,那香中带甜的味道,钻进了五脏六腑,今天的孩子是难以体会的。每人手里拿一个(叫拿饭);如果有那么一钵和渣,香气扑鼻,那才叫爽啊!不过,最爽的还是那些大雪纷飞的寒夜,在火塘草木灰里烧红薯,且不说那外皮微焦内肉黄中泛红的美妙,光是那就着火光,翻看缺页少角的“三国、水浒”的滋味就没的说;有时,还能在“吱呀吱呀”的纺车声中,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还有白玉双逃难什么的……漫长的等待中,不时咂摸一下舌头,吞噎一点唾沫,真个是“雪花与薯香齐飞,精神同物质共享”的超级晚餐啊!父老乡亲们都说:“吃红薯长大的伢子壮实,个个当得兵。”(当然,我是一个例外)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貌不惊人的红薯啊,让淳朴的家乡人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为共和国的干瘪的粮仓填补了一点空白,还留给我们多少温馨的回忆!那冬夜火塘里的微光啊,至今还在我的心里闪耀;那又香又甜的红薯啊,永远是我的至爱!
  
  曾记得,几回回梦里回家乡,漫步田园小径,徜徉山间薯洞。移步换景,夜色下的家乡,犹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徐徐展开,四周静谧如水,月华似银,就连空气都飘溢着红薯的芬芳和甜蜜,这才真正体验到“月是故乡明”的意境。
  
  我曾听说,山乡是上帝创造的地方,是人类灵魂安居的天堂。整日匆匆地你我他(或她),真应该常回家乡看看,这不仅仅是“例行私事”的义务,在家乡的摇篮里,你尽可以忘情享受生活的芬芳,至少可以暂时忘却都市的浮躁和诱惑,回归恬淡与安详!
  
  家乡的红薯啊,你还好吗…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4)
80%
待提高
(1)
2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剑夫子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09-12-10 16:12 最后登录:2009-12-27 10:12
优美散文
  • 知足常乐茶社

    知足常乐茶社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国西北的一个煤区。 在通往煤区的路途中,有一条...

  • 一个时代的记忆

    上山下乡是我们这些知青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大家同生活、共命运几年,有很多的共同经历...

  • 你是一朵花

    几天前的傍晚,我独自在家门附近的小河边散步,感觉有些秋凉,正欲回家,突然见到两个...

  • 善良 没有时空距离

    母亲在村里有极好的人缘。这人缘一方面来自她的善良,另一方面也有她的大方。...

  • 难忘的金陵古都之旅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学校工会组织教职员工去过南京。由于时间久远,没有留下太多印...

  • 散落在江河里的记忆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林徽因 骤雨潲飞,敲打着轩窗,在玻...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