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抒情散文 > 封尘的故乡

封尘的故乡

时间:2016-04-24 02:10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原野点击:
        
  文/原野
  
  漫步在芳菲四月,柔柔的春风里,又一次唤起了我关于老家、关于童年记忆与怀想。
  
  我的老家在青沙山下一个山谷里,两面环山,一条如飘带的小河村庄脚下舒展着,绵延数公里之后流入涛涛黄河。老家就坐落在山谷阳面的黄土坡上,三面是用黄土夯筑成的城墙,靠小河一边是百尺之高的悬崖,上下城门外有一条长长的护村水沟。那似月牙状的一坝坝麦田,从两面缓缓的斜坡直达谷底,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从村庄穿插而过。老家的土壤分为两类:阳面是贫瘠的黄土山地,十年九旱,亩产在300斤左右。田野周围光秃秃的山坡上,长着些不足一尺高的黑刺和猫儿刺,村民们就靠挖这些黑刺和猫儿刺来解决家里的柴禾问题。阴面是青沙土混合土壤,因在小河那边,村民们就把阴面叫河那顶。河那顶,每一处特殊的地形,都有一个怪怪的名字:破庄廓、香麻湾、瓢儿湾、沙拉沟、哈老嘴等等。山上杨柳树蜿蜒如蛇,苜蓿葱郁,杂草茂盛,伴我度过了梦幻般的童年
  
  河那顶上放羊,是儿时最乐意的事情。记得上小学时,常带上几个年级稍小的玩伴,清晨把羊赶到山上,放学后再把羊收回来。若遇假期,玩伴们更是欢呼雀跃。
  
  那时学校分有勤工俭学的田,隔三差五学生就要劳动,读书似乎成了“副业”,而且很多民办老师是“半边户”,都惦记着家里的事情,农忙时节就放长假,这正中了我们这些野惯了的山里娃们的下怀。
  
  夏天的早晨,太阳晒屁股了才爬起来,吃过早饭,书包里揣些煮熟的洋芋之类的食物,给羊套上篾嘟嘴,以防啃吃队里的青苗和私人的青菜,一路呼哨上山,取下羊嘟嘴,捡起石子将羊砸上山去,几个伙伴草坪上自由自在地玩耍。时而看见几只野兔,我们就满山满野的去追那几只野兔子,时而在大青石板上写字画画,时而捡起片片石打靶子比赛……
  
  看看太阳偏西了,便仰望山峦,搜寻羊群的位置,有时在山坡上“咩呀、咩呀”的一唤,那只身上有花斑的母羊便首先钻出草丛,带着羊群欢蹦乱跳地下山,有时任凭怎么呼唤,羊群仍无动于衷,这时便往山上爬。爬至山腰那叫沙拉沟的地方有股泉水,咕嘟咕嘟地喝饱后再接着上爬。若时间早,一定要到山那边的哪个瓢儿湾拾野草莓吃。太阳下山就身披月光,赶着羊群,哼唱着跑调也只有自己能听懂的小曲,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儿时的眼里,这座河那顶漫山是宝。山里的野草莓是我们爱吃的。特别是那形似草莓的刺梅儿,更是香甜可口。山上有很多药材,东花、柴胡、党参、秦艽。曾被我们采回晒干去卖,换回了读书的本子钱。即或是那大片大片的苜蓿草也被看好,那不仅是牛羊的上好饲料,而且被大人们割了背回家,作成扫帚用。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原来的生产队分割成几户为单位的生产作业组,实行了以组为单元的生产承包责任制。作业组的人员也开始轮流外出搞副业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1987年我也去了玉树牧区创业,就再无缘走进那熟悉的河那顶。如今,村里把河那顶上的土地都退耕换林栽上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那河那顶上,供电部门架起了农网改造的铁塔。农网改造的成功和公路的畅通,改变了老家贫穷的面貌。村民们已不再为柴禾而发愁去破坏生态环境了。退耕还林、保护生态,使老家两面的山因少了无休止地索取,也变得大树林立、青草繁茂,久违的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眼下那座河那顶真正成了放牧的理想场所了,但老家的人们已丰衣足食,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辟了一条发家致富的“拉面经济”道路。
  
  说起老家的发展之路,经历了艰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4年至1980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当时全县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大会战,县上组织民兵和青壮年,在全县范围内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那次的大会战中村上上千亩山地变成了水灌地,彻底解决了全村人靠天吃饭,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况;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的淘金潮。村上以冶沙拉为首的“金霸头”组织村民,到青海西部等地当沙娃挖金,不少人靠当沙娃解决了温饱问题。第三阶段是1989年,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等,严禁私挖滥采。正是那些年,一些化隆农民开始到内地开拉面馆——从面里“淘银”,老家的人也加入了拉面大军。后来,在化隆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扶贫支持下,老家百分之八十的人靠“拉面经济”脱贫致富了。
  
  时光已经远去了三十多年,许多的事物早已封存在记忆深处。然而在我心底,抹不去的还是老家河那顶。这座山曾伴我度过了难忘岁月,也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活资料,还见证了先辈们世世代代生存繁衍、日出而作的艰辛,无论走多远,依然能听到那杨柳树林里鸟儿的鸣唱,将使我一生眷恋,也是我永远牵挂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祖父的咔啦棍

    散文/随笔 李朝元 祖父的咔啦棍 咔啦棍,一种驱赶鸟禽的工具。竹竿做成,一米多长,擀...

  • 那一抹白月光

    茫茫人海,都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彼此裹夹着,抵达各自的远方。有的相视而过,有的擦肩...

  • 一家三代感党恩

    一家三代感党恩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我的心,党的思情比海深...

  • 一个安静的傍晚

    一个傍晚,我见到了这个世界美丽的一面...

  • 学习党史心得

    “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进的方向”。回首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

  • 学习革命精神,继承优良传统心得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春华秋实,中国共产党的100年道路充满着鲜血、泪水与汗水,无数...

本版责任编辑